- 《隆中对》教案设计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隆中对教案设计
教学依据
三顾频繁天下计,一番晤对古今情。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草堂献策,一段千古佳话留名青史。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就记载了这段佳话。文章在介绍了卧龙怀才不遇,刘备思贤如渴的基础上详尽地叙述了二人会面的对话,对会面的经过则一笔带过,借诸葛亮之口道出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群雄逐鹿的形势,同时也展现出一位身处荒野但胸怀天下、未出草堂但乾坤已定的出色的政治家、军事家形象。这种记言的写法极好地实现了对历史人物的精神风貌的重现,是我国史传文学的一个传统与特色。
三顾茅庐的故事和诸葛亮的形象虽千百年来广为人们传颂,但正史丹青与故事传说的笔触是各有千秋的。本文是史书中最早记载诸葛亮的篇章,它为后人生发故事提供了借鉴和依据。
新课标要求79年级要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并提倡教师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这些都为本课教学提供了极好的思路指导。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体会记言的史传写法
这篇文章对刘、诸葛二人会面的经过写得相当简略,大部分笔墨都用来写二人的对话,这种记言的写法是我国史传的特色,它降低了文章故事的情节性,但却将故事中的人物的精神和思想反映得清晰明了。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体会这种特点。
理解诸葛亮特有的精神个性
记言写法有效地突出了诸葛亮的宏韬伟略和超群才干。他身居乡野而指点江山、定鼎天下。教学中,要能领会这种杰出人物的非凡之处,欣赏和追慕历史天空永恒星座的光彩。
学习阅读浅易文言文的方法
教学中应教会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积累古代词语,尝试和练习辨析词的古今意义的差别,辨析相同词语在不同语言环境下的不同意义,在把握大体内容的基础上,对精彩环节和重点内容要能够复述甚至诵记,以不断增强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教学方式
推动合作学习
文言文的学习要加强诵读,要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这个过程可以同伴互教、互读、互评、互议等方式实现,相互促进、提高学习效率。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推动学生形成合作学习习惯,指导多种方式的互助学习。
组织阅读比较
通过史传文学《隆中对》和小说《三国演义》(片段)的比较阅读,让学生在对照中辨别和体会史传文学的特点,了解它对小说等其他语言艺术方式的影响。
启发思考感悟
学习者的学习,不应该是教师的灌输和给予。学生的主动探究是实现学习目标的关键,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学习过程中应该不断为学生创设情境,启发学生针对性的思考和感悟。教学构思
欲识他年分鼎处诗为引子。导入
通过吟诗,勾起学生的好奇心,把学生关注的目光逐步引到隆中和隆中对上。
文从句顺辨读疑合作为旋律。疏通
通过合作讨论、交流分享朗读疑难文
言语句,辨析字形相同的文言词语存在的多种意义,辨析词语古今的变化,为深入阅读课文做进一步的铺垫。
先生分鼎画图中对话为重点,品读
引导学生理清刘备、诸葛亮二人对话的含义,重点品读诸葛亮话语的深刻含义和政治价值,体会其超群的政治智慧。
他山奇石巧攻玉小说为参照。对比
延伸阅读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决策战长江孙氏报仇(片段),通过课文与小说片段的比较,体会史传文学的特点和小说与史传文学的渊源。
缭绕清流牵一脉读物为活水,推舟
交流自己对诸葛亮这个人物的印象和感受,布置学生搜集整理诸葛亮的故事的课外作业 。
课堂实录
欲识他年分鼎处诗为引子。导入
师:豫州当日叹孤穷,何幸南阳有卧龙!欲识他年份鼎处,先生笑指画图中。轻松短小四句诗,却颂赞了《隆中对》里惊天动地的一桩事啊。同学们知道是什么事吗?
生: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的事。
师:你从这诗中哪里看出来的呢?
生:豫州指的就是刘备,卧龙谁不知道啊,诸葛亮呗。
师:看来,三顾茅庐的故事是家喻户晓、深人人心,但是刘备三顾茅庐之后的事情和收获却往往被人们忽略了啊。这首诗可不只是写到茅庐三顾心相知的佳话,写的还有先生分鼎画图中啊!
生:这几句诗是在写刘备三顾茅庐之后,诸葛亮为他制定三国鼎立大计的事。
师:不错,正是写诸葛亮为刘备筹划天下大事一事。《隆中对》也就是在写这次诸葛亮如何画纸之上分天下,谈笑之间定乾坤。让我们随着陈寿的《三国志》去回访那一次令后人赞叹不已的会面吧!
文从旬顺辨读疑合作为旋律,疏通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把不会读的字,读不顺的句子勾画下来,一会儿大家共同解答。(生自由朗读,然后提出朗读中的疑难字句,教师组织同学们相互帮助解答。长句如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等)
师:本文长句不多,朗读起来比较顺畅。那我们就重点来扫除一下理解上的障碍。老师将课文朗读一遍,同学们一边听,一边理解大致的含义,概括一下文章先后写了哪些内容?如果不太理解的词句,就标记下来,我们共同讨论。(师范读)
生:文章第一段介绍了这个诸葛亮的基本情况,第2段是写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的事,第3、4段写三顾茅庐见面后的一番对话,第5、6段写刘备得到诸葛亮后的感受。
师:这位同学已经把文章的大意逐层进行了准确的概括。文章中还有哪些词句你不太理解,请提出来向大家请教。(学生就时人莫之许也遂用猖獗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等语句的理解提出质疑在同学中进行讨论和解答)
师:扫除了阅读的障碍,让我们回到阅读的主阵地上来,欣赏这为后人景仰的会面。
先生分鼎画图中对话为重点。品读
师:隆中对的关键就在于刘备与诸葛亮的一番对话。这番对话是否确实让刘备有如获至宝之感呢?如果让你通过阅读来判断这一点,你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观察?
生1:我会分析诸葛亮是否解答了刘备急需解决的问题?
生2:我会分析诸葛亮的筹划究竟有没有道理?
师:还有没有别的办法呢?
生:还可以观察刘备在隆中会面前后对诸葛亮有怎样的变化。
师:这三位同学说的都很有道理。请同学们从这三个方面中选择一个阅读任务和方向,根据自己的兴趣组合成小组,认真阅读课文,共同发现,一会儿,结合原文或者你了解的资料把你们的收获谈出来让大家鉴别和分享。(生分组,自由阅读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参与,重点参与从诸葛亮的筹划是否有道理的角度来思考的同学的讨论)
生:我们是从诸葛亮的筹划究竟有没有道理这个角度来阅读的。我们共同阅读了第4段,感到诸葛亮的分析是面对现实、讲求实际的。
师:为什么说是面对现实的呢?
生:诸葛亮分析了刘备面临的现状只有一种发展方向,就是占领荆州和益州。因为,背面的曹操十分强大,已拥有百万之众,军事力量强大,而且挟天子以令诸侯,有舆论优势;而东边的孙权,国险而民附,也是很难战胜的。而荆州的占领者不能守,益州的刘璋暗弱,智能之士思得明君,最适合刘备去发展。
师:为什么说诸葛亮的分析是讲求实际的呢?
生1:诸葛亮指给刘备的出路是一个退可守,进可攻的地方。益州拥有有利的地形条件岩阻,可很好地内修政理,而荆州四通八达,是用武之国,天下有变则可以向宛、洛,益州之军也可以出于秦川。这样的政权所在地可谓攻守兼备。
生2:我们是从诸葛亮是否解答了刘备急需解决的问题?的角度来看的。刘备在寻找诸葛亮时已经是一败再败了,只能在小小的新野县藏身。这时候他最需要的是有一块稳定之所,而自己又无计可施,就向诸葛亮求教。诸葛亮的分析指明了他的出路。
生3:我们感到刘备在与诸葛亮会面前后的态度变化明显。先前,刘备对诸葛亮还有轻视之心,在别人推荐时,根本就没有打算去请,只是说了句:君与俱来;在徐庶的劝告下才发生了变化。三顾茅庐之后,与诸葛亮情感犹鱼之有水,显得十分欣喜和满足。
师:大家的发言都说明诸葛亮隆中一席话确实有充分的价值。除了像刚才同学们谈到的那样解决了刘备安身之所外,还有哪些值得称道的呢?我们再听听这段谋略,结合自己了解的历史和课文,辨别出这番话中还有哪一条治国良策?(师朗读)
生:诸葛亮还向刘备提出了与孙权联合的思路一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师:这条谋略有什么价值呢?结合课文的分析谈一谈。
生:曹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不可与争锋,他强大的军事力量依靠单个力量是难以应付的。
师:东联孙权,北拒曹操,这也正是诸葛亮谋划的三国鼎立的局面的关键所在。
他山奇石巧攻玉小说为参照,对比
师:刚才我们阅读了晋代史籍《三国志》里的隆中对,明代的罗贯中以此作为影子,创作了小说《三国演义》里的隆中对,让我们来读一读小说里的文字,看看小说与史籍在写法上各有什么特点呢?(下发小说片段,学生阅读,讨论)
生:小说比史籍的故事性更强了,而且从很多细节上进行了文学加工,而史籍很少注意事件发展中的细节,但是对人物的语言表述得十分详细。
师:把事件的经过简略带过,但把人物的语言记载得十分详尽,这是我国史书记实的一种方式,成为记言。大家可以讨论一下,史籍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呢?(生讨论)
生:清楚地记下历史人物的语言,可以帮助人们准确地理解人物的思想。
师:那,小说有更多的细节描绘和加工的写法有什么作用呢?
生:读起来有吸引力。
师:大家一定更喜欢读这段摘出来的小说喽。那我们就来看看它在史籍纪录的事实基础上做了哪些加工?为什么要这样加工?
生1:小说写诸葛亮卧睡草堂让刘备一行人在雪中一再等候的细节,这样就使二人的见面更有戏剧性了。
生2:小说详细写了三顾茅庐时关羽和张飞的表现。特别是张飞,开始大骂诸葛亮是村夫,还说要用绳子把诸葛亮捆来;后来又一再忍耐不住要耍横,这样就衬托了刘备求贤若渴的真诚态度。
师:课文里有没有使用过这样的衬托手法呢?
生l:有。课文最后两段中写刘备与诸葛亮的关系日益密切时,关羽、张飞不悦,此时刘备放下三人过去长期形成的友谊,表明自己有孑L明,犹鱼之有水。这个细节有力衬托出刘备对诸葛亮的倚重。
生2:小说还刻画了诸葛亮的个性,他在刘备的请求面前一再推辞,表现出一副隐士风范。
生3:诸葛亮推辞刘备,并不是真的推辞不受,而是试探刘备邀请自己的诚意罢了。
师:你从什么地方得到这样的感受呢?
生:玄德日:大丈夫抱经世奇才,岂可空老于林泉之下?愿先生以天下苍生为念,开备愚鲁而赐教。孔明笑日:愿闻将军之志。当刘备一再恳求的时候,诸葛亮就改变了态度。
师:课文中的诸葛亮有哪些特点呢?你从哪些话语中感受到这些特点?
生1:课文中的诸葛亮拥有过人的智慧和才干,他为刘备确定政治路线时的一番话分析非常深刻。此外,诸葛亮给人的印象还有孤傲的特点,这可以从课文两处地方看出来:一是第l段中写他每自比管仲、乐毅,然而时人莫之许,只有少数几个朋友了解。常人不了解他的才干,说明他很少与常人接近,当然就难以被大家所熟悉了。
生2:诸葛亮的孤傲还有一处体现,徐庶说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他不像有的人追名逐利,不向有权势的人低头求荣。
师:想不到,通过小说的启发,我们还得到了对史籍中的人物的很多新发现。读了《隆中对》,读了《三国演义》,你对诸葛亮有怎样的感受呢?请用一段精练的话表达你对他的感受。
缭绕清流牵一脉课外为活水。推舟
生1:诸葛亮神机妙算,深谋远虑,沉着果断,战无不胜,是人们心目中智慧的代名词和化身。
生2:诸葛亮是一个令人忧伤的悲剧,他为刘氏王朝殚精竭虑,呕心沥血,然而懦弱无能的后主刘禅是一个扶不起来的阿斗,他不仅不能继承他父亲的宏图伟业,而且连自己的德性都不能约束好,最终成为别人的阶下囚,让诸葛亮的一生心血付诸东流。历史好像给超凡脱俗的诸葛亮开了一个苦涩的玩笑。
生3:他有空城计退敌的镇定,有草船借箭的神机,有七星坛借风的诡异,有挥泪斩马谡的柔情,有火烧赤壁的刚毅,有三气周瑜的尖锐,他,诸葛亮,一生就是一场精彩的戏剧。
师:我发现大家对诸葛亮的感受,很多都来自于历史小说《三国演义》,而历史中那个真实的诸葛亮呢?他就隐藏在我们熟悉的这个诸葛亮之后。不过,不要紧,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一千个人眼中也会有一千个诸葛亮。让我们多多搜集和整理诸葛亮的故事,让我们自己心目中的那个诸葛亮成为最精彩的一个吧。
教学反思
本文文字较为平易,学生的合作学习应有效组织,否则变成文言疏通串讲,学生容易产生厌倦感。
对比阅读对彰显出原文本的特色极为有利。这样的教学方式首先要选择好拓展阅读的对比文本,形成风格反差;其次,在教学过程 中要把握对比阅读的最终目的是原文本的解读而不是其他,否则原文本会被淡化,会成为一道引子,教学就偏离了应有的轨道。
要充分珍视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和感悟,从表达者的认识水平、知识结构、生活阅历、思想需求等角度去理解他对文本的诠释,理解他对对象的感悟。同时,要因势利导,不断提升他们的表达水平和思维视角.
【隆中对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称赞》的教案设计08-11
《匆匆》教案设计05-27
阳光的教案设计10-05
《指路》教案设计08-10
《对花》教案设计09-21
《浪花》教案设计08-21
教案设计与编写05-05
《天窗》 教案设计09-19
《船长》的教案设计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