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母语习得论的教案范文
全国性的语文教育大讨论已经告一段落,这次讨论再一次把语文教学改革的课题更急迫、更严峻地摆在了语文工作者面前。语文教学改革如何深化,如何突破?笔者以为,必须走出过去经验总结、模式归纳的老路子,深入研究语文教学的内在规律,尤其是中国学生学习母语的规律,构建科学的语文教学理论体系。就是说,我们不仅要知道怎么做,还要弄清为什么要这样做,它的心理学、语言学根据是什么。母语习得论的提出是在这方面作出的尝试。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遵循母语习得规律,提高语文教学效率,逐步成为人们的共识。那么究竟什么是母语习得?母语习得应遵循哪些原则?母语习得与语文教学改革的关系是什么?本文将从语言学习理论的角度对这些问题作出介绍和回答。
1、母语习得的概念
习得(acquisition)在语言学习理论中是指儿童获得自己母语的过程,又译作获得。人类能够习得语言,是由于人类具有其他动物所不具备的语言习得机制(languageacquisitiondeviceLAD),婴儿出生以后,凭借这套语言习得机制,在环境的作用下,在短短四五年时间内,就能习得母语口语。语言学家们对儿童母语习得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不同的语言习得理论。那么,儿童乃至青少年能否凭借这套语言习得机制习得母语书面语及进一步发展母语口语呢?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尚不多,笔者认为,答案应该是肯定的。中小学生学习母语即学习语文有别于学习外语,他们生活在母语环境的汪洋大海之中,天天在使用母语,读书看报,听广播看电视,都是在习得母语,这就是母语的第二次习得(母语书面语习得)。由此看来,母语习得的概念不仅应该包括儿童母语习得,还应该包括中小学生的母语第二次习得。目前,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效率低下费时费力的问题,从根本上讲,就是违背了语言学习的规律,做了太多的课文分析。
在语言学习理论中,还有一个与习得(acquisition)相对应的概念,那就是学习(learning),有人把它译作学得。语言学家克拉申(Krashen)首先区别了这两个概念,他认为,习得是一种下意识的掌握语言的过程。语言习得者通常意识不到他们在习得一种语言,而只知道他们是为了交际、实用而运用这种语言。而学习是有意识的学习语言知识,掌握语言规则的过程。显而易见,这种意义上的学习,与当前我们语文课堂上的学习基本上是一致的。在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克拉申认为习得和学习是成人掌握语言的两种不同途径,不过,习得比学习更重要,学习只起辅助作用。同样,笔者认为在中小学生语文学习中,也有习得和学习两种途径。过去,我们只注重学习这条途径,而完全忽略了习得这条途径。现在,我们可以明确习得不仅在语文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是起主要作用。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所有的语文学习尖子都有大量阅读,大量写作的经历。它昭示我们,多读多写是语文学习的不二法门,习得是语文学习的关键。虽然目前有人认为语文教学中习得和学习两种因素,学习起主要作用,习得只起辅助作用。但这是因为他们只看到了母语习得中的自然习得,即在课外学生自己进行的自由读写,没有看到母语习得中还有非自然习得。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主要利用课堂时间,围绕一定的主题,大量阅读自己感兴趣的读物,进行经常性的练笔,开展各种生动活泼的语文活动,这就是母语的非自然习得。其实,中国传统的语文学习方法诵读法也是一种母语习得。因为诵读法强调对内容的理解、关注,强调对语言的直接感知、记诵,这些都是习得所具有的特点,当然,这也是一种非自然习得。
在语文教学中,母语第二次习得具体表现为三种形式:真实的阅读、真实的写作和真实的活动(真实的交际)。真实的阅读是以关注内容为主的阅读,比如学生的课外阅读,在学校图书室或阅览室里的自由阅读。(参见拙文《真实的阅读:语文教学改革的突破口》,《中学语文教学参考》1998年第6期)真实的写作是以关注内容为主的写作,比如学生的课外练笔、日记和周记等。(参见拙文《真实的写作:作文教学改革的根本出路》,《中学语文教学参考》1998年第7-8期)真实的活动是指学生自己组织的或在老师指导下开展的各种主题的语文活动,比如演讲比赛、辩论赛、文学社团活动和手抄报等。综上所述,母语习得论实际上是一个包含多层次多类别的体系,它与语言学习理论中的学习共同构成了完整的科学的语文教学体系。其关系可简要概括如下:
由此可见,真正科学的语文教学体系,应该是学习和习得两条腿走路,尤其是要遵循母语的习得规律,让学生在生活中,通过大量真实生动活泼的语言实践提高语文能力。目前,许多语文教改实验都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开设学生自由阅读课,倡导学生写日记随笔,就是按照母语习得规律进行语文教学的具体尝试。
2、母语习得的原则
母语习得与母语学习有显著区别,在学生语文学习中起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我们如何判断哪些语言活动属于母语第二次习得呢?以下是母语第二次习得应遵循的四项原则。
1)真实性原则。所谓真实性原则是指在语言活动中习得者主要关注语言的内容,关注语言所传达信息,也就是要有真实的信息输入和输出。这是语言习得与语言学习的一个重要区别,因为语言学习主要关注语言的形式。在过去的语文教学中,无论是讲读教学中的课文分析,还是作文教学中指导与评讲,都把注意力主要放在形式方面,而忽略了语言所传达信息、情感。因而就出现了在课堂上老师喋喋不休于课文写了些什么是怎样写的的一类抽象的分析,而学生却很少阅读课文,即使阅读课文也是为了回答老师的分析提问,结果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却读得味同嚼蜡。同样,作文教学中也充斥着怎样审题怎样构思怎样开头等形式方面的指导,而很少真正关心学生自己想写些什么,于是学生作文中假话空话套话连篇也就不足为奇了。而母语习得是把注意力放在内容方面,阅读,是为兴趣而阅读,为实用而阅读,在阅读中获取知识、陶冶情感、体验人生;写作,是为真情而写作,为实用而写作,写的都是自己想要说的话想要表达情感,或者通过写作达到了某一交际实用目的。在这里,既没有繁琐复杂的分析,也没有名目繁多的检测,阅读的过程,写作的过程就是母语习得的过程,就是学生语文读写能力发展提高的过程,也是学生认知思维发展,人格情操塑造的过程。换句话说,就是阅读和写作要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学生思想实际,要走大语文的道路,要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让学生开展生动活泼的语文读写实践活动,。
2)实践性原则。实践性原则是指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通过自身的语文读写活动,发展提高读写能力。其实,习得的含义就有通过使用而获得的意思。习得的本质是实践的。多读才会读,多写才会写,这个看起来似乎很简单的道理,却是经过了不少曲折才逐步形成共识的。我们的语文课堂曾经是现在在一些地方也仍然是讲析的一统天下,老师在讲台上口若悬河,学生在台下昏昏欲睡,或是老师问学生答,课堂上热热闹闹,但学生却很少有真正的语言实践,往往几年书读下来,真正算得上是学生自己的语言实践的所占比例极少。现在,满堂灌的课文讲析法逐渐失去市场了,但是另一种作法却大行其道,那就是以大量的练习、大量的检测题代替讲析,而这种主要关注形式的练习和检测并不是真正的语文实践,真正的语言实践是指的与生活紧密相关,与学生思想紧密相关,有真实信息的输入或输出的语言实践,即母语习得。遵循母语习得的实践性原则,我们就要把语文课堂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在课内和课外进行主动的大量的自由读写,在阅读中学习阅读,在写作中学习写作,这样,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能力才会有切实的提高。
3)持续性原则。持续性原则也称大量性原则,是指语言习得者要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进行经常性的大量的读写实践活动。表面上看起来,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乃至到大学,语文课占用的课时是最多的,然而这些时间实际上被大量的讲析或大量的练习占用,学生的阅读量少得可怜,写作量也少的可怜,一学期下来,也就读了那么几十篇课文,写了那么七八篇作文。而课外的时间又被语文作业和其他科目的作业所占用,以致出现了学生在母语习得的黄金时期却没有足够母语习得的奇怪现象,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语文教学花了2700多课时,却是大多数不过关的咄咄怪事了(吕叔湘先生语)。语言能力是一种心智技能,凡技能都需要反复历练(叶圣陶先生语),没有量的积累,也就没有质的提高。吕叔湘先生曾说过,一个中学生一学期要阅读80万字才可培养起阅读能力。我国传统语文学习方法中强调多读多写,强调处处留心皆语文,与母语习得的持续性原则是完全一致的。和外语学习相比,语文学习有丰富的母语环境,只要我们少做一些空洞的分析,少让学生做一些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各种习题,充分发挥母语环境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我们的中小学生就会有足够的时间多读一些书报杂志,多记诵一些真正有价值的名篇佳作,达到母语习得对量的要求。今年新修订的小学初中语文教学大纲首次对中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作出了规定,六年制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为150万字,初中生每学年的课外阅读是80万字,可以说是对母语习得持续性原则的肯定。
4)反复性原则。反复性原则是指在母语习得中对部分语言材料反复阅读,反复玩味,以达到加深理解,强化记忆,积淀语感,积累语言材料等目的。这种反复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精读,它不是对语篇语段的抽象分析,而是对语言材料的直觉感知。反复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重读,摘抄,诵读,背诵等。在这方面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有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古人读书,不像现在这样分析或做练习,主要是让学生读书,讲究诵读涵泳,强调熟读成诵。在反复的诵读涵泳中,学生不仅语感会增强,对文章的理解会加深,结构文风会受到影响,而且精神人格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而通过熟读成诵形成的语言积累,也会成为学生语文素质的基础,即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最近,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梁衡同志在谈到语文教材编写的时候,结合自己读书写作的体会反复强调了诵读背诵的重要性,我主张,语文教学还是要背书,教材要按照可以让学生背的标准来编写,教材应尽量提供一些好的词汇、句子,好让学生背会、记熟后去进行新的改进、创造,你必须肚子里装进很多范文,它的词汇、章法、思想,到时候才能拿得出来,才能变化组合。在这方面,我国新老两代科学家的不同很能说明问题。苏步青、华罗庚等老一辈的科学家不仅在自然科学方面有卓越的建树,而且旧学功底也十分深厚,研究之余还常常吟诗作文;而杨乐,张广厚等新一代科学家,虽然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但人文底蕴比起他们的前辈来就显得逊色多了。
3、母语习得论与语文教学改革
语文教学的问题由来已久,从本世纪初现代意义上的语文学科诞生以后,对语文教学问题的讨论和探讨就一直没有停止过,改革开放的二十多年来,语文教学改革的呼声更是一浪高过一浪。然而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得这个原本没有解决的问题显得矛盾更加尖锐,弊端更加突出,终于引发了现在全民参加的语文教育大讨论。世纪之交中国教育正在完成一个历史性的转变,那就是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语文教学的问题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了。而近一个世纪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语文教学改革实践已为解决语文教学这个世纪性难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在的关键是如何从众多的模式、丰富的经验中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上升为语文教学的基础理论,只有从众多的特殊中概括出的一般才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母语习得论要做的正是这方面的工作。比如,目前全国中小学语文界有几个著名的语文教改实验,包括湖北省宜昌市初中语文课内外衔接语文能力训练实验,山东省高密一中语文实验室计划教改实验,山东省烟台市小学和初中语文大量读写,双轨运行教改实验,这些实验虽然学段不同,形式不同,但也有一些显著的共同点,那就是都注重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结合,与学生思想实际结合,走大语文的道路,都倡导大量读写,把课外阅读、课外语文活动纳入语文教学的正式课堂。而这些共同点从语言学习理论的角度看都属于母语习得,即让学生在真实的母语环境中通过大量使用母语而获得母语的读写听说能力。
从另一方面讲,母语习得论作为语文教学的基础理论,虽然不提供具体的操作模式和方法,但它对具体的语文教学仍有指导作用,甚至会带来语文教学观念的革命性变化。比如,按照母语习得论,语文教学体系应由习得和学习两个部分组成,而习得起主要作用。那么,语文课堂上过多的课文分析,过多的练习检测,就要让位于学生主动的生动活泼的语文读写实践。这正是一些著名的语文教改实验不约而同都选择双线运行模式(双轨运行、课内外衔接、语文课堂+语文实验室)的原因。又如按照母语习得论,语文教学要实现从以学习为中心到以习得为中心的转换,具体到语文教学中就是要完成三个根本转变,那就是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从以讲析为中心到以语言实践为中心的转变,从以形式为中心到以内容为中心的转变。显然,这是对现行语文教学模式的一个反动,但它体现了当代素质教育和现代教学理论对语文教学的要求。
不仅如此,目前语文教学改革中的一些主张和观点也可以从母语习得论中找到语言学习理论的根据,得到心理语言学的阐释。像大语文教学观,语文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观点,与母语习得论要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习得母语的主张是完全一致的。为什么语文学习要与社会生活结合,要与学生思想实际结合?因为语言能力是在语言信息和心理信息同时传递,同时加工的真实交际过程中形成的。据此原理,对语文教学中的一些带有根本性的问题母语习得论作出了自己的回答。张志公先生曾经提出语文教学有两个根本性的问题要解决:一个是效率低下,一个是实用性差,学生不能学以致用。母语习得强调在社会生活中学习语文,一方面学就是用,用就是学,从而解决语文教学实用性差不能学以致用的问题;另一方面只有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习得母语才符合学生学习语言的规律,才能真正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从一些发达国家的语文教学情况看,也是如此。他们不仅要求在学习语文时要有很高的现实迫近程度,而且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检测也有很高的现实迫近程度,如英国GCSE中直接提供最真实的社会材料,同时,学生被要求完成的任务也是真实的(李明洁,《语文学习》2000年第7期)。
目前,在语文教学讨论中还有一个取得共识的观点就是语文教学不但要培养学生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还担负有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重任,要为学生一生打好精神的底子,同时,语文教学还负有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任务。母语习得论中的真实性原则和以内容为中心的原则为实现这些目标提供了语言学习理论和心理语言学的根据。正如儿童母语习得既是儿童语言能力发展的过程,也是儿童认知思维能力发展的过程一样,中小学生的母语习得既是他们读写听说能力发展提高的过程,也是他们精神成长的过程,他们认识世界的方式,道德人格的形成,认知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和他们的母语习得一起完成的。一些语文教改实验的成果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如烟台市小学语文大量读写、双轨运行教改实验不但带来了学生语文水平大面积大幅度的提高,也带来了学生认知思维能力,思想道德素质的大幅度提高。(参见《小学语文教师》1995年第10期)
另外,以母语习得的观点来看待中国传统的语文教学,可以使中国传统语文教学摆脱经验性的模式,从语言学习理论方面得到科学的阐释,从而真正成为具有民族特色的科学的现代语文教学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教学问题不但存在的时间长,而且错综复杂,我们不能幻想今天能以某一种理论,某一种模式而毕其功于一役,但有全社会对母语教育的关注,有一个世纪来语文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加之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等相关学科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我们应该有信心在世纪之交使中国的语文教学有一个大突破。
【母语习得论的教案】相关文章:
有关母语的精神的教案设计10-22
《论教养》教案11-06
初中《始得西山宴游记》优秀教案08-21
《“的、地、得”的用法》语文微课教案范文06-12
穿井得人的教案设计与试题06-17
英语作文如何得高分10-10
舍与得(双语)美文阅读06-19
六国论优秀教案(通用12篇)09-19
大学英语六级改革后“得翻译者,得六级”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