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教案设计模板
【设计理念】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读自悟,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目标】
1、抓住重点语句进行品析,领悟沙俄时代穷人的贫困和悲惨,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德。
2、学习文章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语句进行品析,领悟沙俄时代穷人的贫困和悲惨,赞颂穷人富于同情、热心助人的美德。
【教学难点】
分析桑娜内心矛盾的重点语句,体会桑娜的善良。
【教学流程】
一、质疑导入
通过上一节的学习,谁来说说课文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
(分别让学生把自己的感受写在黑板上。)
师:读了这篇文章,老师也跟大家一样,也觉得旧沙俄时代的穷人确实很贫困,但是他们的思想却一点也不穷,他们勤劳、淳朴、善良,品德多么高尚啊。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细读课文,体会一下他们穷到什么的地步,学习一下他们高尚的品德好吗?
(根据学生黑板上的板书,确定学习目标,达到以学定教的目的。黑板的“易主”,使学生一下子进入到了“自己是学习的主人”的角色。)
二、细读课文,感悟情感,学习文章表达方法
抓住细节,感悟“穷”:
师:穷人很穷。对,请同学们浏览课文,在文中找出一个“穷”字。(学生找不到)哦,没有?对,确实没有。那么你们是怎样领悟到“穷”的呢?(从课文的语句中领悟)你们真会学习。现在请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的 1~7自然段,找出能体现穷人“穷”的语句。
(对话促发了学生的思维,促发了学生的灵感,师生心灵才目通,情感才目融。)
1、学生读1~7自然段,找出能体现穷人“穷”的语句。
(学法指导:学生先自读自悟,在文中标画出相关的内容,然后小组交流。)
2、学生汇报,老师点拨。
3、在找出的语句中自选一句有感情地朗读,看谁能读出“穷”。
突出重点,感悟“美”:
师:作者列夫·托尔斯泰真不愧是伟大的文学家,文中没有一个“穷”字,但我们处处感受到穷人的贫困与艰辛。同样,全文也没有一句直接赞美的话,然而,穷人的高尚品质却被表现得感人肺腑。作者是怎样叙述的呢?我们先来看看怎样写桑娜的。
1、文中哪些地方能体现桑娜善良?(学生继续运用学法学习)
2、学生汇报。
3、出示文章中描写桑娜内心活动的段落: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⑴ 读读这段话,想一想,这段话写出桑娜什么的心情?。理解“忐忑不安”、“自作自受”。
⑵ 这段话里出现的略号起什么作用?请你想象出桑娜还会想些什么?
4、教师总结:
这段描写是桑娜抱回两个孤儿以后,作者细致地描写了她一系列的矛盾心理活动。最后为了救人之难,宁愿自己受皮肉之苦甘愿承担一切后果。这充分体现了桑娜的善良。作者在这段描写中,运用了直接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方法,展示了桑娜崇高的品德。
5、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6、桑娜是善良的,渔夫面对妻子的举动,做出了什么选择?
⑴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⑵ 品析文章中的重点句:
“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问:句中的“熬”能用什么字替换?那个好?(体会“熬”字用得妙)
师:在抱回孩子这件事上,桑娜和渔夫事先商量了吗?没有商量,而想法和做法完全一致这叫什么?(生:不谋而合)教师:也说明穷人和穷人的心是相通的。
⑶ 感情朗读。
⑷ 教师小结:
这段话既是渔夫和桑娜商量,也是渔夫的心理活动的描写。写出了渔夫在决定抱回两个孤儿之前的一番深思熟虑。最后,他下定决心,宁可自己吃苦,也要把两个孤儿抱回来抚养。“熬”字恰当地表现了他此时此刻的内心世界。
三、拓展延伸
1、由课文的内容想开去:学到这里,你想到什么?
2、口语交际:
假如作者出现在你的面前,你会对他说写什么?
假如桑娜出现在你的面前,你又会对她说写什么?
(旨在:引导学生从文章内容和写作方面进行总结。)
四、布置作业
选择自己喜欢的抄下来,并在句后写写喜欢的理由。
【《穷人》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关于《穷人》教案设计05-20
《穷人》第一课时教案设计08-16
《穷人》教案05-25
《穷人》精选教学设计10-19
《穷人》优秀教案05-21
穷人教学设计08-02
《穷人》教案的内容05-17
《称赞》的教案设计08-11
《匆匆》教案设计05-27
阳光的教案设计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