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小学科学课程《我从哪里来》教案分析

时间:2024-09-10 00:20:52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学科学课程《我从哪里来》教案分析

  教学目标:

小学科学课程《我从哪里来》教案分析

  1、初步学习用文字、记录表、图画、流程图、数学表达式等建立模型。

  2、利用不同的模型进行解释,形成探究的结论。

  3、培养学生敢于猜想和积极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认识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各种生物的繁殖方式是不一样的。

  教学过程:

  一、观察与讨论引入。

  “我从哪里来”这个内容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由于城市、农村的差别,导致了学生很小就从不同水平的父母那里得到不同层面、不同角度的回答内容也导致了学生自己对此内容的不同看法,因此揭开此秘密正顺应学生的好奇心理,也为初步建立模型进行较好的解释做了充分的准备。教学时要注意,此话题的讨论既可以在前一单元的结尾处进行,以便给予学生充分的课下搜集资料、建立模型的时间,也可利用学生的兴趣,单独进行一次讨论,待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后,布置下一个环节。

  二、课下搜集资料。

  学生对“我从哪里来”这个话题将会各抒己见,但他们的想法尚属猜想阶段,为了找到有力的证据,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身边已有的资源、学过的表达方式等进行课下相关资料的搜集活动,教师可提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及时交流反馈意见,必要时教师可跟踪某一小组的具体搜集活动,选择相应的方法,以利于学生的整理与分析。

  三、整理与活动。

  教师可将两个环节合并到一起,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在展示中注重学生表达观点所用的方式,并提醒学生及时补充、完善、评价,然后从中提取模型解释的不同方式,即文字描述、示意图、折线图、数学表达式、流线图等等。教学时注意,虽然学生们搜集到有关人诞生的资料较多,但交流前的整理以及选取的观点表达可能尚未引起学生的注意,因此教师要在交流前给予学生一部分时间了解整理方法,然后进行交流与评价,待学生对几种模型与解释方法有所认识后,再带领他们进行“给小宝宝安家”游戏,以便流程图这种方法。

  四、拓展活动。

  在学生对人的诞生知识了解的基础上,拓展其思路,利用以前学过的动物和植物的有关知识,选择自己喜欢的模型方式进行表达,从而在巩固二级目标训练的基础上,使学生认识到繁殖是生物的共同特征,各种生物的繁殖方式都不一样的特点。

【小学科学课程《我从哪里来》教案分析】相关文章:

猜猜哪杯是清水小班科学活动教案10-03

大班科学教案水从哪里来(通用14篇)06-07

幼儿园大班健康教案:我从哪里来07-27

哪杯是清水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10-26

《我想飞》教案分析09-25

试卷情况分析课程教学小结08-03

《草原就是我的家》课程教案07-26

小学生识字课程的教案10-16

《我爱妈妈 》课程教案(精选17篇)05-12

中班教案大大的馒头从哪里来反思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