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三年级美术教案(冀教版)(精选15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年级美术教案(冀教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年级美术教案(冀教版) 1
一、学情分析:
通过一个学期的接触,发现该年段学生的自力更生能力有所提高,基本上已经脱离画面的散乱,构图不均,色彩不够丰富等问题;有的学生敢表现自己想表现的内容,但苦于绘画技能落后,在今后的学习绘画技能中,也有待提高;有的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但在课堂气氛中过与活跃,甚至不能自控,想学又不会就出现了爱讲空话的情况。
二、教材分析
造型表现:初步认识形、色与机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设计应用: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易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欣赏评述:观赏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能用口头或书面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综合探索: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
三、教学目标
1、掌握简单的图案的`设计方法,能根据自然形象进行团的设计。
2、能用丰富的表现手段,表现形式来表现自然景象,生活情境及自己的情感体验。
3、学习漫画的创作方法,能画出简单的漫画形象。
4、进行泥塑教学,培养造型能力。
5、进行自然美和艺术美的欣赏,提高欣赏应用能力。
6、图案的设计(适度的夸张和概括),图案具有美感。
7、绘画及工艺作品具有较强的可看性及艺术感染力。
8、造型能力、动手能力,空间想象力的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四、教学措施:
1、多给学生欣赏优秀美术作品,开阔视野,在平时教学中针对不同性质的学生进行的“玩”中各种想象画训练,各种不同美术知识技能渗透,以提高学生作品的表现力,对自己美术能力充满信心。
2、学习时,要求学生在绘画创作时直接作画,不使用铅笔构图,以提高绘画进度,培养学生大胆作画的能力和敢画、敢做的决心。
3、结合学生各自不同表现,多让学生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美术带给他们的感觉,经常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三年级美术教案(冀教版) 2
教学目标:
1、利用墨与彩的调配变化与宣纸特征画有趣味的儿童彩墨画,体验彩墨游戏的乐趣。
2、通过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彩墨画中水分的控制及笔和墨的运用,培养学生的彩墨表现能力。
3、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运用彩墨大胆表现,体验乐趣,表达感受。
教学难点:
合理运用点、线、面,使画面具有节奏感。
教学准备:
水彩、墨、毛笔、宣纸、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1、教师检查学生的绘画材料和工具。
2、复习旧知;上半学期我们玩了一堂彩墨游戏课,大家还记得需要使用什么材料和工具吗?
3、师语:今天,我们再来玩一玩彩墨游戏。
(板书课题)
二、尝试、探索、感知。
1、学生用笔蘸上颜料或墨,结合水在宣纸上尝试作画。
2、说一说,你有没有什么有趣的发现?
(学生交流,教师引导)
要点:(1)水分的多少。
(2)用笔的变化。
3、说一说,在画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探讨解决的方法。
4、 师语:想不到一张薄薄的宣纸能产生出那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真是好玩极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师们玩的游戏吧!
三、欣赏、深化认知。
1、出示张桂铭的`《觅》。
(1)介绍这幅画的作者及画题。
(2)仔细观察画面,你发现了什么?你觉得那代表什么?
(师引导学生体会画面上墨色的变化以及用笔的手法。)
(3)播放幽雅、轻快的音乐,让学生想想这幅画上表达的内容。
(4)交流想法。
(5)师语:画家运用了点、线、墨块和色块,使这幅画显得既有层次又有节奏感,使人产生无限的遐想。
2、出示学生范作,欣赏、研究、讨论都用了哪些特别的技法。
四、学生作业。
1、学生自由创作,教师鼓励并指导。
2、展示自己的作业,向大家介绍自己的画面。
3、学生自评、互评。
五、课堂总结。
教学后记:
彩墨画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在上学期学生已接触过一堂彩墨游戏课了,所以,已有了一些经验。只是有的用水份还太多,有的干脆全是彩墨。不过,由于是一堂带着游戏性质的课,重在让学生得到一个彩墨的体验,能够悟出点什么来。有的学生的作品无意中产生的效果还是不错的。总之,通过这堂课的练习,学生都得到了锻炼与愉快的体验。
三年级美术教案(冀教版) 3
活动目标:
1、初步尝试运用重叠的方法安排画面。
2、在表现大家来背太阳的画面中体会人们互相之间友谊的情感。
活动准备:
范例、纸、笔、牙签等。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
1、谜语:有位老公公,一副圆面孔,脸上红彤彤,照着大地暖融融。(太阳公公)
2、每天清早,太阳第一个起身工作,把阳光撒向大地,给我们的城市带来光明。傍晚,人们开始上班回家,那太阳到哪里去了呢?
太阳翻过山头,洗了个澡,又去照亮地球的'另一边。太阳总是不停的工作,从不休息。
二、引发兴趣
1、太阳实在太辛苦了,地球上的朋友商量怎样让他工作得轻松点,大树说:“我来背太阳吧”可是太阳这么大,一棵大树怎么能背得动呢,于是两棵、三棵、四棵一起来背太阳。
2、咦,怎么只有一半呢?这棵树是怎么挤进去呢?(教师顺着轮廓描画,与幼儿共同讨论)看见边就停,看不见当看见跳过去,看见了接下去。
3、这么多树一起来背太阳可是太阳太重了,还是背不动。第五第六棵树也来背太阳,这两棵树站在哪里?能不能和前面的树拉起手来呢?
4、这边还有两条缝,说不定太阳会丛逢里滑下去,还有更多的树快来帮忙吧。
5、啊,一轮光芒四射的太阳终于背起来了。画上的太阳这么美丽用的是什么方法?
三、激发情感
1、大树背了太阳走了一天,被房子看见了,房子说:“我来背太阳吧。几幢房子怎么背得动呢?
2、许多房子象大树一样手拉手背了太阳走了一天,这个消息传向四面八方,还会有谁会来争取背太阳呢?
3、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天,需要许多朋友一起努力。
4、请你们选一个你最喜欢的朋友们,让他们来背太阳吧。
四、交流分享
1、太阳很感谢你们,是你们的帮助,才让他能工作得更轻松更快乐。
2、一起来看看,谁把太阳背起来了。
三年级美术教案(冀教版) 4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在Windows画图程序中绘制简洁的图案。
2、指导学生采用Windows画图程序进行复制、粘贴,组成一幅漂亮的图 案。
3、引导学生通过创意和操作感受电脑美术课的乐趣和设计制作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采用Windows画图程序创作一幅漂亮的图案(花草树木)。
教学难点:
创作方法的了解和掌握(画图程序界面上各种工具的使用)。
教具准备:
电脑演示示范作品以及电脑软硬件设施。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组织教学,确保每台电脑能够正常运行。
2、复习学过的图画程序操作方法及本课的图案知识、设计、排列、重复等造型知识内容。
3、作品欣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思考:这些作品有什么特点?是运用了菜单栏中的哪项功能制作出来的?
二、发展阶段
1、教师示范:
以清晰的`演示复习图画程序界面上的各种工具的用途,当场示范电脑绘画中图案绘制、复制、粘贴、翻转和旋转、拉伸等创作方法。
2、师生共同完成一些电脑绘画方法的操作。
3、学生进一步熟悉软件中的各种工具。
4、学生创作。
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电子画笔和颜色,通过想象与构思,利用工具箱中的各种工具设计并画出老师要求或自己想创作的形象。并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复制、粘贴、翻转和旋转、拉伸的操作,制作出具有一定内容的图案。
作业要求:大胆、自由地创意和绘制。
5、学生作业品评
学生完成作业后,在屏幕上互相评价、欣赏 ,并评出最有创意的作品。
三、收拾整理
指导学生按照正确的步骤安全地关闭电脑,整理桌面、地面。
四、课后拓展
(略)
三年级美术教案(冀教版) 5
一、教材分析
盘泥条是一种古老而基本的陶艺成型方法。或粗或细的泥条在造型表现时有着很大的灵活性,盘制的造型富于变化,盘泥条既可以盘成一个造型独特的花瓶,也可以盘成一对小巧精致的草鞋,不需特别复杂的技术,盘泥条因此对儿童来说较易掌握。运用盘条法,会在接口处留下一道道自然的线条,显示出手工制作的陶艺作品独有的质朴、粗犷,体现了泥条造型的独特美。本课主要是让学生在以前做陶的基础上,学会用泥条盘筑的方法进行制作。盘泥条为了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搓泥条和盘泥条的方法,教材选用了四幅制作图例,在制作方法上给学生以提示。作品范例呈现了动物、人物、器皿等丰富而又生动的形象,用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和表现创造的欲望,留给学生广阔的思维创造空间。
二、教学目标
1、学会运用泥条盘筑的方法制作陶艺作品。
2、训练手的灵活性,提高学生泥塑技能和简单的立体造型能力,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体会玩陶的.乐趣,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和行为习惯。
三、教学设计
本课教学应重视让学生在实践中自主尝试、探究、质疑,在感悟和体验中掌握制作要领,体会玩陶的乐趣,获得身心的愉悦感、自我创造的成功感。教师不能为传授技法而教技法,不要急于用简单的讲解示范代替学生的感悟和认识,应明了“学习制陶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都是一个不断体会失败、从头来过,再失败再从头来过的过程,”把握“泥条极具可塑性、可重复制作”的优势,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教学环节设计:
1、作品赏析,了解成型方法:通过欣赏教材范画,动手触摸、仔细观察陶艺范品等形式,让学生了解陶艺造型的又一基本方法——盘泥条。
2、自主探究,尝试盘泥条:观察教材制作步骤图,思考讨论盘泥条的方法要领有哪些?自己尝试搓泥条、盘泥条。
3、发现问题,质疑解疑:
重视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并尝试自行解决问题,重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指导:
第一,搓泥条:保持泥条粗细均匀,注意双手配合,力度适当,以防泥条断裂;搓泥条时是从中间往两边均匀用力,而且是用双手手掌搓而不是用手指捻,教师还可以将用手掌均匀搓出的泥条与用手指搓出的泥条进行对比。
第二,盘泥条:将泥条提起向上盘,每盘一圈,用手指轻轻按压,让泥条粘接牢固。盘条时要认真仔细,下面的泥条不能太细,否则会立不稳;如果泥条较干则适量涂上泥浆或粘点清水,便于粘牢;在向上盘筑时有可能出现下塌的现象,每连续盘几圈要稍作停顿,待稍干后再盘。
4、掌握技法,盘条成型:
第一步,搓泥条;
第二步,将泥条盘筑成自己喜欢的形象。要根据构思的独特形状去盘绕造型,可以一边盘条一边创新,盘出来的形象要尽量做到和别人不同。根据造型的不同,底板可有可无:如制作器皿,则需将泥条盘筑在泥板上,若制作小猪就无需底板,直接将泥条叠圈即可。
第三步,装饰美化:可用泥条或泥片粘贴或直接刻画等几种手法综合表现。
5、欣赏评析,交流感受:可采用师生互动、小组互动交流等多种形式。
6、拓展思维,鼓励方法创新:
盘条的技法有很多种,如叠圈、铺排、缠绕、穿插、绕结等,独特的盘条方法可以创造出独具一格的陶艺作品,应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去考虑表现,把简单的技法变成丰富的思维创造工具,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
作业要求:将泥巴搓成条,盘筑一个自己喜欢的形象。
四、教 学 建 议
1、本课教学应以学生实践为主,教师讲授为辅;教学组织形式、学习方式可根据学情和条件进行调整。
2、泥条盘筑的方法,即搓泥条、泥条粘接的技法要领要让学生掌握,对于作品的造型无需做过多要求,要留给学生广阔的思维创造空间,发展学生的个性所长。
3、对于学生在做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应鼓励学生自行探索解决,也可以通过教师示范给学生以提示。
4、陶艺课更注重做陶的过程,对学生的作品都要给予肯定,不要用对或错来简单评价学生的想法,应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做陶环境;对学生的行为及学习过程中的态度、习惯应适时进行评价和激励。
5、有条件的学校建议在陶艺教室上课,可以将学生作品再加工,上釉、烧制成陶艺作品,并进行陈列展览,提高学生对做陶的兴趣。
三年级美术教案(冀教版) 6
教材分析
《错位的图片》是小学美术课本第五册中的一节设计活动。
教材以儿童喜爱的图片形式,为大家提供了二条活动的线索:第一,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展示了从生活中收集的一些小图片并经过了错位处理,如摩托车、小女孩的照片等。第二,针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实际情况,附上了错位图片的制作步骤图例指导学生。
学生分析
1、三年级的学生对美术课有浓厚的兴趣,好奇心强,同时也是的但缺乏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因此,让他们通过制作错位的图片培养创造力、想象力和动力能力是很重要的。
2、学生具有了初步的设计能力和表达能力。
设计理念
1、在整个学习活动中,以同一张图片经过变化可以产生不同的美引出其中错位方法概念理解、“怎样制作错位的图片”的探索和设计并制作错位的图片的活动来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在课堂上通过组织学生的合作探索和交流活动,体现教师是儿童活动的指导者、合作者和支持者。
2、在自主探索与自主操作的活动中,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促进儿童的相互认同、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和团结协作。
3、在大胆质疑、自主探索和交流活动中,引导学生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行自主性学习。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各种变化的图片,让学生了解一张图片通过变化可以产生不同的美。
2、通过制作错位的图片,培养学生培养创造美的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3、通过错位图片的制作,培养学生耐心、认真的学习品质。
教学流程
一、教学准备
(一)教师注意收集或网上下载与错位图片有关的资料,设计引导性的问题,帮助学生了解一些图形变化的知识。
(二)教师预计活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处理的方法。
(三)教师确定对学生进行指导和评价的方法及框架。
二、教学过程
(一)、图片欣赏,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的美术课老师带来了许多漂亮的图片,请大家仔细看,看看你们能发现什么?
【教师使用了大量由一张图片变化而成的图片,并引导学生说说图片的效果或教师介绍,生边看有声音的图片演示边发出阵阵感叹声,气氛非常的热闹。同时也使学生了解到同样一张图片通过不同的变化可以产生不同的美。】
师:谁能说说看了这些图片发现了什么?
生:这些图片都很漂亮。
有些图片是分离的。
有些图片是变色的。
……
师:大家都观察得非常仔细,这些图片是由一张图片经过变化产生了不同的美。那么这么多图片的变化我们一节课都能学会吗?
生:能!
师:大家这么自信,那老师今天可要考考你们了,我们先来这张图片的变化吧,谁能说说它是怎样变化出来的?
生:是割成一条一条后把它放起来的。
是错开位置放的。
是隔一条错开一定距离放起来的。
……
大家讲得真棒!这张图片是把它剪开后错开位置粘贴起来的。(师边讲边板书课题)
【由图片变化的'大环境,聚焦到变化的一种形式-错位图片,并由此引出课题。】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师:把图片进行错位只有这种方法吗?
生:横的,竖的,斜的……
师:大家说得方法都很好,不过老师觉得还有很多方法,接下来大家就一起来讨论一下,同时想一想怎样排列更美观,怎样剪得更快更好?(电脑显示问题)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上述问题,师巡回指导并点拨几个小组。
【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开展小组合作讨论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质量和教学效果。在小组讨论中,可以自由发言,也可以轮流发言,通过双向交流相互督促、检查、启迪和帮助。】
师:哪个小组代表先来说一说。
生:我们小组讨论后认为横割成一条一条后,可以的条子像楼梯一样排列。
师:斜向哪边?
生:朝左边。(师显示出图例)
师:除了朝左边,还可以朝向哪边?
生:朝向右边。(师显示出图例)
师:横条还可以怎样排列呢?
生:像小河一样弯曲的。
每一条拉开距离排列的。
像图片上一样隔一条再拉开距离排列的。
……
师:大家通过动脑筋,发现了这么多横条的排列方法,那竖条的呢?
生:像楼梯一样排列的,也可以朝左和朝右的。
隔一条再拉开距离排列的。
像波浪线一样排列的。
……
师:斜条的呢?
生:……
师:刚才我们大家发现了这么多图片错位的排列方法,那么要把图片刻成一条一条,并且刻得又快又好,谁能有更好的办法?
生:用尺子画好,然后标上数字,再把它剪下来。
也可以用美工刀刻。
不一这用尺子画的,也可以把图片折成一条一条,然后标上数字,再剪下来的。
……
【在学生汇报交流时,让学生自主地选择问题进行交流,教师对其汇报要有扶有放,积极调动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并帮助其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自主操作,完成作品。
接下来,大家就用自己所喜欢的错位方法,做一张漂亮的错位图片。你可以在课本中错位图片的基础上进行变化。也可以自已独立设计或几人合作进行设计圆形纹样。做好的时候在图片旁边写上一句或几句自己的感受。(电脑显示)
(学生进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在自主操作中,正视学生的差异,让学生自主选择作业,并通过独立制作或小组成员合作,进行错位图片的制作,教师巡回指导动手能力较薄弱的小组,并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问题,同时通过制作错位的图片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同学之间互帮互助的精神。】
四、自主评价,课外延伸。
1、学生将自己做好的错位图片放在桌上,然后相互集体参观。同时将写三张欣赏卡送给你的同学(放在图片旁边)。
2、课堂小结
师:今天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呢?
生:我知道了一张图片经过变化可以产生了不同的美。
今天这节课我特别高兴。
我能做错位的图片了。
……
师:这节课你感觉有不满意的地方吗?
生:我在刻图片刻得还不齐,下次要练练刻图片。
我的图片是横向错位的,现在我发现竖向错位会更好看些。
我觉得这节课的时间太短了。
3、课外延伸。
师:前面同学们说都很有信心想把所有的图片变化学会,现在你们有什么感受?
生:错位图片的变化我们学了一节课,它的变化原来有这么多。
图片的变化实在太多,要想在一节课内学完是不可能的。
……
师:同学们都讲得对,图片的变化是太多了,我们靠一节课时间是不可以学完的,不过大家可以在课后多学习几种变化。然后用自己喜欢的变化形式,做一张漂亮的图片。
课后反思
这节课中,我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了生动、直观的活动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在活动中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小组合作探索的活动中,通过互相帮助、引导、启迪,较好 地培养了学生如何进行合作学习的方法和意识。在实施自主性学习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过程中,注重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需要反思的是:对学生自主探索的拓展不足:如一个学生说“排列”时,讲到可以剪成三角形后再排列,只是一句带过,而没有大胆放手让学生继续深入。
三年级美术教案(冀教版) 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真正了解健康的意义,知道健康的含义以及应注意的方面。运用以前学习过的美术知识进行综合性活动。
2、鼓励大家积极参与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活动,激发学生关注健康的、热爱生活的积极态度,使身体素质得到提高。
3、通过此项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公众传播意识,良好的社会实践能力,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
制作健康卡、记健康日记、制作海报宣传。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动脑筋做出有创意的作品。
教学用具:
铅笔、记号笔、图片等。
教学课时:
2课时
一、导课
同学们,你们会唱《健康歌》吗?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动一动好吗?
二、新课
“健康”是现代人最重要的财富。健康每一天从小事做起.你能说一说哪些是健康的习惯吗?学生小组讨论:不挑食,爱吃蔬菜,早晚刷牙都是好习惯。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会给我们带来很多坏处。我们今天就来制作一些漂亮的健康卡来时刻提醒我们和家人来关注健康。
1、学做健康提示卡
1)欣赏各种形式的健康提示卡
2) 探索学习书中的立体卡的制作步骤和方法。
3)自己设计一张新颖的健康提示卡,材料选择要丰富、色彩要醒目跳跃,提示语要简洁。
2、画健康日记日记画可以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让大家轮流去做记录,通过图文形式交流健康的生活方式。
3、小组合作做海报海报有大标题、生动的插图、和健康提示语。
4、制作宣传服饰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材料制作一些有趣的道具
5、实践活动我们可以在校园或社区开展健康宣传。小组成员合理分工。
三、小结
健康是我们宝贵的财富,只有健康的身体才会有美好的将来,才能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所以请大家行动起来,健康每一天吧!
三年级美术教案(冀教版) 8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背景下孩子的童年都有各自的特点,培养学生珍惜现在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1、通过欣赏,感悟不同历史时期童年生活的差异性。
2、认识中国画、油画、木雕、摄影等不同艺术表现形式,体会不同表现形式带
给人的不同美感。
3、描述童年的生活内容以及自己对童年的理解,感受作品童年的思想内涵。
教学难点:
不同种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及对艺术作品相关历史背景的了解。
课前准备:
童年图片资料、色笔、彩色纸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稳定学生情绪。
二、教授新课:
1、导入,播放课件(全班同学的照片)
2、感受不同时代孩子的`童年生活,引导学生分析现在的童年生活。简单介绍《流民图》这幅画的创作背景。欣赏战争时期的作品。
3、分析绘画中的构图,展示《翻身奴隶的儿女》(演示课件)“S”形构图。
4、分析画中的人物动态,了解不同创作材料的特性,指导学生看书分析自己喜欢的作品。
5、评价不同表现形式的作品,出示课件,展示其他绘图画形式。
6、尝试一重表现形式,知道学生绘画、制作。
三、布置作业
四、学生作业,教师巡堂指导。
五、作业展评。
三年级美术教案(冀教版) 9
教学目标:
1、通过回忆,观察与比较,能够概括出“同样大小的物体会显现近大远小的现象”这一规律。
2、能够运用“近大远小”的规律,绘画或拼贴一幅表现物体的前后关系的作品。
教学重、难点:
1、能否用“近大远小”这一规律来表现前后关系。
2、画面是否表现出了物体的前后关系。
教学准备:
教师:一些有明显透视效果的图片、课件。
学生:剪刀、胶水、彩色纸、绘画工具。
教学活动过程:
活动一:
课件展示小朋友站上课队、气球升空、兵马俑、林间小路等有明显透视效果的图片、影视资料。有目的的引导学生说一说什么在前,什么在后。这些图片中的景象都有些什么共同的规律?(近大远小)可别小瞧前前后后,其中还有不少的奥秘,来,让我们一起去发现!
启发学生回忆自己以前看没看到过类似的现象,并举例说明。
教师举例:
1、同样是一位学生,我们站在教学楼上看她,在近处看就比较大而清晰,如果她在操场上我们再看她,就小而且模糊不清楚了。
2、把一样物体放在另一样物体的后面,就会产生前后的感觉。
3、物体通过逐渐缩小尺寸,也会产生前后的感觉。
活动二:
讨论:在以往的.绘画中,你是用什么方法表现前后关系的?
知道了“近大远小”的规律后说说你准备如何用它来表现景物的前后关系?找一找语文、数学等课本、课外读物的插图上是如何表现景物的前后关系的,有哪些画法值得我们学习?
教师在黑板上画学生们站队做操的场面,请两位同学上来分别同学的队伍,并请大家讨论、分析一下绘画顺序:先画什么比较合理?(先画前面的)
活动三:
小组讨论,选定一个主题,以绘画形式表现“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
学生作业,教师指导。
评价与总结:
画面是否表现出了物体的前后关系。
布置下节课带剪贴工具。
教学反思:
还没等我把要求讲完,就有的同学开始绘画了,他把前大后小、近大远小的规律弄混了,画出了在一个平行线上大小的排列的画面了,经过我拿其他同学作品的对比,使他明白前后的空间感和左右的排列感是不一样的,他表示以后一定认真听完老师的讲解后在动手作业。
三年级美术教案(冀教版) 10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①回忆童年,观察童年的生活,感受童年的快乐。
②重点通过欣赏,感悟不同历史时期童年生活的差异性,并认识中国画、油画、木雕、摄影等不同艺术表现形式,体会不同表现形式带给人的不同美感。
③难点不同种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及对艺术作品相关历史背景的了解。
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背景下孩子的童年都有各自的特点,培养学生珍惜现在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感。
教具:有关童年的图片
学具:自己搜集的有关童年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课题
(展示一段孩子从出生到长大的童年成长图片)
师:你们就跟图片中的.孩子们一样,在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还有很多人的关心下幸福的成长,在你们的童年世界里肯定会有许多的故事,愿不愿意今天和大家一起分享呢?我们就一起聊一聊有关童年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师生交流,表现创新
1.说一说你们的童年都有哪些故事。
2.艺术家们用他们特有的方法为我们展现出一幅幅鲜活的童年生活景象。展示图片,提出问题:你能说出这些作品用了哪些表现形式吗?仔细观察他们的穿戴,猜一猜哪件作品表现的年代最久远.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认真观察他们的表情,说一说他们此时此刻的心情一样吗?把你的想法说给同学听一听。请你像小侦察员一样,推测一下他们周围的环境会是什么样子的中呢?
3.打开课本欣赏原图。
4.展示一组照片,提问:选择你最喜爱的作品,先描述画面,再说说你的感受,最后和自己的童年对比,谈一谈你的想法。
5.欣赏《金色童年》:为什么作者要称这张照片为《金色童年》?
6.欣赏《冬天的阳光》:冬天的阳光在哪里,你是怎样判断出来的?
7.欣赏《欢天喜地》:通过欣赏清朝的年画作品,你能了解到清朝的儿童服饰、游戏等情况吗?
8.欣赏《翻身奴隶的儿女》:作品中的小朋友们是哪个民族的人?从哪儿看出来的?他们做什么?他们会想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想?
9.欣赏《端阳婴戏图》:作品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10.欣赏《战斗中成长》:他的童年是在什么环境中渡过的?你认为画面中的两个人谁是主角?为什么?
三、课后拓展
我们的童年是幸福快乐的,可是有一些贫困地区的小朋友还不能上学,看到这些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回家后做一个社会调查,了解一下身边长辈的童年生活。
作业设置
回家后做一个社会调查,了解一下身边长辈的童年生活。
板书设计
10、童年
分享我们的童年故事
绘画形式:国画、油画、雕塑、摄影
分析并欣赏
课后反思:
本课属欣赏评述领域的内容,通过欣赏分析课本中的作品,让学生认识国画、油画、摄影、雕塑等不同形式的作品,并通过分析作品内容及背景让学生了解不同时代背景下孩子的童年,并对此产生共鸣。培养了学生珍惜现在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感。
三年级美术教案(冀教版) 11
教学目标
1、能够举例说明大小是通过相互比较才可以体现出来的。
2、能够用比较的方法,绘画(制作)“大人国”或“小人国”
教学评价建议
1、能否用对比的方法,来突显主人公的“大”或“小”。
2、用来突显主人公的“大“或”小“的表现方法是否有创意。
3、构图是否完整。
4、能否有意识地使用一些自己喜欢的色彩组合。
教学实施建议
一、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教具:一些玩具汽车,房子,人物等迷你型的`物品,一些与这些物品大小较匹配的景物图片,有条件的可以准备一些有关的动画片,电影等影像资料。
2、学生准备学具:学生将自己过家家用过的各种玩具“娃娃,动物,积木,汽车,厨具……)带来。带齐绘画工具。
二、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让学生回忆看过的有关大人国或小人国的故事,简要说明一下故事内容。然后讨论故事是如何表现主人公来到了大人国(小人国)的?
请学生将带来的各种物品放在不同的背景前,说说感觉并讨论:是什么原因使同一样物体看起来有时候显得非常大,有时候又显提非常小,让学生举例说明。
教师也可以用一些图片,告诉学生:大小是通过相互比较才可以显示出来的。
2、发展阶段
学生思考:你想表现大人国还是小人国?你想有那几样物体的大小反差来表现主人公来到了大人国或小人国?继续启发学生思考:画面的主体是什么?用什么背景来衬托它的大或者小?
学生根据自己的创意开始作业。
3、收拾与整理
4、学生的创作往往要两课时才能完成,在第一课时结束的时候,教师可将作业收起来。
三、课后拓展
用泥塑的形式,配以一些玩具,模型,背景图表现立体的大人国或小人国。
三年级美术教案(冀教版) 12
执教时间:
3月17日——3月18日
一、教学目的:
1、感受图案的装饰性特点。
2、学习几种制作方法,拓展学生思维。
3、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感受图案的装饰性特点。
三、教学难点:
色彩的搭配。
四、教学过程:
1、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解放军战士穿的迷彩服吗?出示迷彩服的图片,观察迷彩服的色彩及图案。许多动物为了保护自己,经过长期的进化,身上形成了跟周围环境接近的图案和色彩,就像一件件的'迷彩服。展示欣赏各种有斑纹的动物图片。动物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保护它们,对吗?
2、欣赏课本上有斑纹的动物图片。说说你喜欢哪一种动物,为什么?
3、学习几种制作技法,注意色彩的搭配:
(1)运用点、线、面画动物身上的斑纹。
(2)用纸蘸颜料印动物身上的斑纹。
(3)用纸对折,一半涂画你喜欢的几种颜色或花斑,另一半镂刻出动物的外形,然后把纸合上,制作完成。
请同学们动动脑筋,还有其它的什么制作方法。(老师出示利用各种材料拼贴的斑纹图片)
三年级美术教案(冀教版) 13
课题:万花筒
课时:2课时
施教时间:9月1日——9月8日
教学目标:
1.了解万花筒的图案是对称的,并描述它的对称方式。
2.用绘画、剪纸、拼贴等方法表现类似于万花筒的图案。
3.试着按照自己的设计来表现色彩。
教学重、难点:
1.能否表现对称的图案。
2.能否用“先设计一个图案再复制”的思路来设计对称的图案。
3.能否表现记忆中的色彩的感觉。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一些有万花筒图案的图片,中心对称的图案。示范用的纸、笔、剪刀、胶水等工具。
学生:有万花筒的学生将其带到课堂,带好彩色纸、剪刀、胶水、绘图笔等。
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节:
活动一:玩一玩
传着看看、玩玩万花筒,教师提示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找一找万花筒里的花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这样?
分组将各自在万花筒中看到的图案简单的画一下。
活动二:
展示各组的作业,并引导学生观察万花筒的花样是如何对称的。
放课件引导学生观察万花筒中最亮的那个六角形图案,它是由六个三角形组成的,其中只有一个三角形的花样是真实的,其余五个都是镜子反射出来的,它们都是相同的并且围绕一个中心点对称。
活动三:
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绿色的圆形,然后请两组同学到黑板上画一画在万花筒中这个圆形会变成什么样的图样,在学生绘画、比较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用“先设计一个图案再复制”的思路来设计对称的图案。
活动四:
大家一起来画一下自己心中的万花筒中的图案,并表现记忆中的色彩的感觉。
作业展示,评价。
札记:有一位学生在画的时候想到了像剪窗花那样把纸折几下,在一个单元格里画出几何图形,再对印到其他格里。我及时肯定了这种办法,孩子们纷纷效仿,不一会就像做游戏一样完成了作业。
第二节
活动一:
教师展示用粘贴方法表现的万花筒,引起学生兴趣。
请学生想一想用什么方法可以简单的制作万花筒中的图案。分组尝试一下。
活动二:
各组向大家介绍、交流自己组找到的简便方法。
(学生很难将对称图案表现得很精确,但这并不重要,重在找到方式方法)
再想一下,除了用彩色纸,还可以用什么材料表现万花筒中的图案?(讨论)
交流:用扣子、小粘贴、橡皮、夹子、小花片……
活动三:
试着用各种材料来表现万花筒中的图案。
色彩也是考虑的一个方面,可以让学生在观察一次万花筒,将其中认为最漂亮的一个色彩组合记住,并且将它表现出来。
活动四:
收拾与整理。
课后拓展:
在万花筒中最亮的那个六边形图案的外边,还有无数个三角形花样,所以,我们才叫它万花筒。不同的学生看万花筒,得到的感觉也不一样。建议学生试着用多种外形来概括万花筒图案的形状,表现它的缤纷。
试着做一个万花筒。
札记:现在的万花筒里的花片都是塑料的了,反而不如以前用纸片做的效果好。有一位学生拿来了她妈妈小时候玩过的万花筒,在班里传来传去,惹得同学们十分羡慕。有了这个五彩缤纷的宝贝,孩子们的思维便被调动起来了,作业的效果还真不错。
三年级美术教案(冀教版) 14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
2、通过观察,了解人类眼睛的结构、形状、色彩和情感意义。
3、能用不同方法表现情感的眼睛。
教学重点:
亮眼睛的形状、颜色、特征和神态的刻画。
教学难点:
亮眼睛的不同表达方法以及眼睛的情感意义的表达。
教、学具
教师:课件、布娃娃(事先用纸或布将眼睛蒙住)
学生:绘画和手工工具、小镜子
一、兴趣导入
1、师:今天老师带了一位美丽的朋友来到小朋友的中间,想不想认识她一下?
2、示布娃娃。 (引起讨论)
师:啊?怎么了?
是啊,她没了明亮的眼睛,心情会怎么样?(闭上眼睛来感受一下失明的滋味) 生:很难过,看不见,不方便……
师:一双明亮的眼睛多么重要啊!我们来帮帮她怎么样?有没有什么好办法? 生:画、做……
师:好的。不过我们在帮忙之前可得好好研究一下眼睛,否则弄错了,她会生气的,是不是?
二、讲授新课
1、观察
师: 眼睛都长得一样吗?
桌相互看眼睛,发现眼睛的不同处。
生:……
师:眼睛的形状各不相同,有的眼睛大,有的眼睛小,有的眼睛圆,有的眼睛细长,有的眼角上吊,有的眼角下垂。
2、认识
师:眼睛的外形虽然不一样,但他们有没有相同的地方?看看小镜子里你的'眼睛,有哪些部分组成?
生:看一看,说一说。
(示图:眼睛的结构,认识。)
师:眼睛的结构以及视觉的形成。
3、初次表现
师:知道了这个知识以后,老师要来考一考大家,我们比比看,谁能用最快的速度把镜子里的眼睛画下来,看谁又快又好。(请一位同学在视屏展示台上表现)
4、评一评,表扬出色的小画家。
三、深入探究
1、眼睛的表情
A、师:刚才我们在镜子里面看到了自己的眼睛,非常明亮美丽。其实啊,在不同的时候,我们的眼睛也不一样,你们相信不相信?
B、(示不同表情的眼睛)
师: 说一说,你从不同的眼神里看到了什么样的表情?
生:……
师:眼睛在惊恐时会变大,高兴时会变小;发怒时……,悲伤时……。
5、欣赏眼睛传达的感情
师:不同的眼神,传达给我们的感情也不一样。
a、出示希望工程“大眼睛”
师:大家看一下,这张图片最精彩,最扣人心弦的是什么地方?
生:眼睛……
师:摄影记者通过对这个小女孩眼睛的抓拍,表达了她纯真的内心世界,表现出她对读书的渴望,引起人们对失学儿童的关注,成为“希望工程”最著名的招贴画。
B、恐惧的眼睛
师:这是俄罗斯学校的人质事件中被抢救出来的一个小姑娘,大家看一下她的眼睛是什么样的,表达了什么?
生:……
C、慈祥的眼睛
师:这是一张谁的眼睛,你从眼睛里面看到了什么?
生:……
师:现在大家知道了吧?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们透过那扇窗户,可以知道很多真挚的感情。
4、眼睛里的世界
师: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明亮的眼睛不仅能传达出人的感情,而且,如果你仔细观察的时候,你还会发现一样很奇妙的现象。
学生相互观察眼睛,看看别人的眼睛里有你吗?
师:眼睛在注视周围的景物时,眼球上会映现出周围的景象。
四、表现
1、表现方法指导
师:认识了很多美丽的亮眼睛,你们想不想把自己心里的亮眼睛表现给大家看看啊,今天我们就给我们的朋友设计一双美丽的眼睛。她是高兴还是悲伤?说一说有哪些表现方式,请你根据你的想法来表现。最好再画出小姑娘眼睛里的世界。(示图,音乐。)
五、展示评价
1、展示,选出最亮的眼睛贴在布娃娃的脸上。
师:现在娃娃有了明亮的眼睛了,她的心情怎样?没有眼睛的日子是难过的,我们应该尊重盲人。没有明亮的眼睛就不能看见美丽的世界,让我们一起好好保护我们的眼睛。
2、(音乐,校园的早晨)带上你们的好朋友,用你们明亮的眼睛跟老师到外面的世界走一走,一起去感受五彩缤纷的世界。
七、课后拓展
不仅我们人类有神奇的眼睛,动物的眼睛也是千奇百怪,请大家课后搜集一些关于动物的眼睛的资料和图片,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做成图文并茂的知识卡片。
八、教学反思
三年级美术教案(冀教版) 15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端午节的起源和传说。
2.了解端午节的习俗和文化。
3.能够根据端午节的文化特点进行艺术创作。
二、教学内容
1. 端午节的介绍及其重要性。
2. 端午节的起源和传说。
3. 端午节的习俗和文化。
4. 以端午节为主题进行艺术创作。
三、教学步骤
1.引入
老师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向学生介绍端午节,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重要性和文化背景。
2.知识讲解
1) 端午节的起源和传说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很多人只知道吃粽子和赛龙舟,但端午节还有很多别的意义。
端午节的传说有很多种,最著名的就是屈原的故事。屈原是中国战国时期的一位爱国诗人,他忠于国家,为民除害,但却受到了贪官污吏的打击和排挤,最终只得流放。在离开前,他写下了《离骚》这首著名的长诗。为了抗议当时的腐败现象,他投身于大江中,以示抗议。听闻此事的百姓,把粽子扔入江中以飨屈原的英灵,同时打船、撞锣敲鼓,以免鱼虾撕咬屈原的.身体。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赛龙舟和吃粽子的由来。
2) 端午节的习俗和文化
端午节是一个家人团聚的时刻。人们一般都会在这个时候吃粽子、赛龙舟、插艾草、挂菖蒲、荡秋千、喝雄黄酒等等。其中,赛龙舟和吃粽子已成为端午节不可少的文化元素。
龙舟竞渡是在端午节期间,人们驾驶龙舟在江河湖海上划动,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体现民族英雄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草带亦称五色线,是为了预防瘟疫而系在儿童和家畜脖颈上的。而五色线是由红、黄、蓝、绿、白等颜色的线头组成的,五色齐备,意为吉祥如意。
插艾草和挂艾草都是为了避“百病(疫病)”,艾叶散发的特殊气味可以驱虫、杀菌,还能祛除秽气、驱避外邪,能预防疾病。
3.艺术创作
为了发扬端午节的文化,老师向学生介绍一些神话故事和端午节的传统文化,带领学生用自然材料来形成一个绿色环保的龙舟或粽子。
1) 材料准备
自然树枝、纸,考虑到环保问题,可选择草木纸、竹纸等绿色环保材料。
2) 创作过程
将自然树枝剪成龙舟或粽子的形状,用草木纸或竹纸包裹整个造型,然后用有机纤维和色彩丰富的纸张装饰。比如说,可以利用五彩纸条、喷漆、彩绘等材料创作,让学生们能够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对于端午节的文化背景和意义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同时在艺术创作中也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美。同时,这也加深了他们对于环保的认识和意识,希望他们能够在日后生活中更加注重环境的保护。
【三年级美术教案(冀教版)】相关文章:
冀教版教案参考12-22
冀教版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03-28
冀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走进美术馆10-05
冀教版三年级上《火烧云》优秀教案11-12
冀教版一年级音乐上册教案01-06
冀教版《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参考11-20
2017冀教版小升初数学试卷及答案03-28
冀教版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精选15篇)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