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百文网手机站

幼儿园大班教案设计:层级分类

时间:2022-11-02 14:09:57 教案 我要投稿

幼儿园大班教案设计:层级分类(通用10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设计:层级分类,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儿园大班教案设计:层级分类(通用10篇)

  幼儿园大班教案设计:层级分类 篇1

  目的:

  1、乐于寻找事物之间的相同与相异处,发现同类事物之间的细微差别,对学习分类感兴趣。

  2、学习多角度分类,能说出自己分类的原因。

  3、具有较强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归类的能力。

  准备:

  木偶q先生一个:立体大房子,内可各开多间小房;戴各款式帽子、表情各异的q先生图片若干。

  过程:

  1、出示木偶q先生,想小朋友介绍q先生的趣事(爱做鬼脸,有许多表情,还特别喜欢戴各种奇异的帽子)。

  2、让幼儿看一看、说一说q先生的长相和特征。

  3、出示几个款式各异的q先生,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说说他们有什么相同及不同的地方。尝试q先生按胖脸和瘦脸或开心和伤心的差别进行分类。

  4、提出操作的要求:有相同的q先生喜欢住在同一间房内,要将各种不同样子的q先生根据其某一共同特征进行分类,并帮他住进相应的房子里。

  5、幼儿操作。进行多层级的分类。

  6、操作完毕,请幼儿说说自己是怎样分的并鼓励幼儿找出更多的分类方法。

  幼儿园大班教案设计:层级分类 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设计分类标志,尝试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层级分类。

  2.能与同伴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3.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4.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经验准备】

  1.参观废品回收站,获得部分生活垃圾可回收的经验。

  2.建立小小回收站,师幼共同收集可回收的废旧物品,交流各自收集的废品的名称、性质和用途等。

  【材料准备】

  1.各种大小不同的分类箱、筐,白纸皮、笔等。

  2.亲子手册《科学.分一分,拼一拼》。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确定分类标准,设计分类标志,根据标志进行分类。

  (一)讨论确定分类标准。

  1.提问:这些废品有什么不同?如果要对这些废品进行分类,可以怎么分?

  2.提问:哪一种分法更快更清楚?启发幼儿根据材料的性质确定分类标准。

  (二)讨论设计分类标志。

  提问:用什么样的分类标志能让大家一看就明白?

  启发幼儿通过绘画或直接运用材料等方法设计分类标志。

  (三)讨论分工合作,并根据标志对废品进行分类。

  1.幼儿分组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2.分享交流。

  二、根据材料的不同性质分成相应的若干组,分别完成设计标志,并负责该类材料的分类归放。

  (一)引导幼儿再次讨论确定分类标准、设计分类标志。

  教师:我们已经把废品进行分类,想一想分好的各种废品还能再分吗?可以怎么分?

  (二)启发幼儿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分工合作,并根据类别标志对废品进行分类、归放。

  【活动延伸】

  1.在日常生活中,提供分类箱让幼儿继续收集废旧物品,并利用其制作玩具。

  2.完成亲子手册《分一分,拼一拼》。

  教学反思

  在上节课分类学习中,孩子们对分类的内容已经掌握,我也做了一些提示,所以在每组捡物品当中,进行得非常顺畅。

  开始教师就把东西乱七八糟地丢在教室中间,让孩子们亲自体验杂乱无章的生活,即不美观、又不卫生,这样孩子们就产生了收拾的欲望。在收拾当中要按秩序有条有理,物品要按分类的摆放收拾。

  这节课较好的体现了理念。同样的东西,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分类、整理方法体现了动手能力、交流合作的良好行为习惯,孩子们有了这样的体念,达到了我们的教育目的。

  幼儿园大班教案设计:层级分类 篇3

  活动目标:

  1.能按物体的特征进行层级分类,理解类与子类的包含关系。

  2.能主动学习,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已学习多角度分类

  物质准备:PPT、雨伞图片、分类板、

  活动过程:

  一、以“小兔开百货商店”导入活动

  师:小兔在森林里开了一家百货商店,店里的东西又多又乱,要请小朋友们帮助它,将商品分一分,让他们看上去整齐、方便又容易。你们愿意吗?

  1、论:怎样分让他们看上去整齐、方便又容易取放。

  2、出示苹果图片,幼儿讨论交流分类方法:

  师:我们先看看苹果吧,你们看一看、想一想,苹果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可以按什么方法把苹果分类摆放好呢?

  (1)幼儿自由操作

  (2)个别幼儿示范

  3、引导幼儿在原来分类物品的基础上,观察按物品的另一特征分类进行二级分类

  (1)师:你们看一看分好的苹果中有没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能不能继续分一分

  (2)幼儿讨论交流分类方法以及记录方法并大胆表述。如:又在红苹果里分出大红苹果和小红苹果,分别有2个,绿苹果大的2个,小的2个

  二、幼儿第二次分组操作练习,进一步探索物品的分类标准

  1.师:小朋友帮助小兔分好了苹果,小兔很高兴。小兔的商店里还有许多商品,要请小朋友们继续帮忙整理。请小朋友们帮助它,想一想按什么标准摆放衣服、手套、杯子、碗等物品,想好了就试着分分看。

  2.幼儿自选操作材料中的一种物品的卡片(如衣服、手套等)按物品的特征分类,

  3.展示幼儿操作记录结果,交流、分享、讨论。

  三、进一步迁移经验:游戏——《大风吹》

  1.小兔的商店在小朋友的帮助下整理得整齐有序,可以开业了。小兔给小朋友带来了许多礼物,邀请小朋友一块儿做游戏。

  2.游戏开始了:

  师:“大风吹”,幼儿:“吹什么?”——吹男生、女生快分开;

  师:“大风吹”,幼儿:“吹什么?”——吹戴帽子的男生手拉手,戴花环的男生快蹲下;吹戴头饰的女生手拉手,戴花环的女生快蹲下。

  师:“大风吹”,幼儿:“吹什么?”——吹黄色帽子和红色帽子的男生快分开,吹戴红色花环和蓝色花环的男生快分开;吹戴红色头饰和黄色头饰的女生快分开,吹戴红色花环和蓝色花环的女生快分开。

  四、小结、延伸

  幼儿讨论交流日常生活中的物品整理问题,都可以用层级分类的知识来解决,这一方法可以带给我们许多便捷和好处,让幼儿养成做事有序的好习惯。

  活动反思:

  层级分类,重点是能按物体的特征进行层级分类,因是大班上期,前段时间才学二位分类。所以这次是初步的层级分类。首先我以“小兔开百货商店帮忙整理物理”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接着让幼儿尝试将苹果分类,引导幼儿思考要按什么特征分才能分的整齐又有序。这一环节激发了幼儿思考。印学过二位分类,这一环幼儿都能按物品的特征分类,比如:有按大小分,有按颜色分。从孩子的回答中可见孩子们掌握得不错,在幼儿也有的基础上,我启发幼儿在原来分类物品的基础上,观察苹果还有什么特征,幼儿都很认真的思考,表达自己的想法。都能将物品进行二级分类。在请个别幼儿上来说说自己的想法时,发现下面的小朋友也在给旁边的小朋友讲自己的想法,所以很吵闹,出现这样的现象我及时停了下来,并告诉幼儿要尊重别人,想回答问题应该举手,这时孩子们才安静了下来。接下来是孩子们的分组操作了,在操作前我提出要求,并引幼儿多想想,分完在找找物品中的另一种特征,还可以怎么分,比比谁分的方法多,这一环节为了让幼儿等下的操作更顺利,由于准备了较丰富的操作材料,幼儿操作这一环节幼儿很感兴趣,从呈现的操作结果来看,孩子们掌握的还不错。最后是用游戏“大风吹”来巩固练习,孩子们很兴奋,但场地较小,看上显得较拥挤。本次活动自己对幼儿的关注不够,在整个活动后,面对这次的问题,我进行了一次较深刻的反思。我想我应该尽量关注全体幼儿,同时考虑问题要全面,多考虑活动可能出现的问题,多设想问题,多猜猜可能出现的状况,这样才能做到及时的预防。

  幼儿园大班教案设计:层级分类 篇4

  活动目标

  1、学习多次分类,即按物体的某一特征分类,再按另一特征再次分类。

  2、敢于大胆尝试,并发表自己的意见,并愿意配合同伴的要求。

  活动重点

  学习多次分类,即按物体的某一特征分类,再按另一特征再次分类。

  活动难点

  敢于大胆尝试,并发表自己的意见,并愿意配合同伴的要求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积木若干。

  活动过程:

  一、集体分类。

  1、出示16块积木,请小朋友把它分成两类,说明分类理由,教师在记录纸上记录,并引导幼儿归纳不同类积木的特征。

  2、请小朋友把分开的两部分再次各自分类,说明依据,教师在记录纸上记录并归纳特征。

  二、分组分类。

  1、把小朋友分成10人左右一组,各组把自己的组员进行多次的分类,并进行记录。

  2、分享每组的成果。

  三、操作练习。

  使用幼儿用书,按要求摆一摆,分一分,练习分类。

  幼儿园大班教案设计:层级分类 篇5

  一、设计意图:

  《纲要》中指出,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与数量关系并体验到学习数学的重要和乐趣。 大班幼儿已经能熟练的分辨出不同的几何图形,在此经验基础上,我将图形与分类统计结合到一起,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激发幼儿探索并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进而发展幼儿细致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活动目标:

  1、巩固对颜色和几种几何图形特征的认识。

  2、初步学习按图形的特征进行分类统计,并记录统计结果。

  3、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力和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三、活动准备:

  1、幼儿已认识的几何图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椭圆形、长方形、半圆形、梯形)。

  2、黑板,水彩笔,几何图形若干,幼儿人手一份统计操作材料和白纸,集体操作材料两份。

  四、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今天我们班来了两位特殊的小客人,在他们身上藏了许多的'图形,把他们请出来吧!"2、学习统计方法。

  (1)请幼儿按图形的形状特征进行统计,教师记录或请个别幼儿进行记录。

  (2)请幼儿按图形的颜色特征进行统计,教师或幼儿记录。

  3、幼儿操作。

  (1)请幼儿观察操作材料,教师进行简单的介绍,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看清特征再进行统计记录。

  (2)请个别幼儿与大家分享自己的统计结果。

  4、创意拼贴画。为幼儿提供几何图形进行图形拼画。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延续幼儿以往的学习经验,将图形融合在一起,拼画成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如:机器人、小汽车等,让幼儿在感兴趣的基础上探索发现,初步学习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统计,活动材料注重个体差异,让每一个幼儿都能通过操作发现数学活动的乐趣。

  幼儿园大班教案设计:层级分类 篇6

  活动目标:

  1、启发幼儿说出卡片上物品的名称及用途。

  2、初步学习将相同用途的物体归类。

  活动准备:

  贴绒图片、水果、衣服等。

  活动过程:

  一、活动开始。(认识物品,知道其名称和用途。)

  老师:小朋友们好,今天商店里来了很多货物,我们来看看,商店里面都有些什么,你们知道他们的名字吗?知道的小朋友举手告诉老师。

  (幼儿回答,老师总结。)

  老师:对啦,商店里有棉衣、鞋子、裤子、苹果、橘子、你们都知道他们有什么用呢?

  谁来说说这些货物都有什么用?

  棉衣、鞋子、裤子用来做什么的呀?

  棉衣、鞋子、裤子我们是用来穿的,我们每个人都会穿棉衣、鞋子、裤子。苹果、橘子我们又是用来做什么的呢?

  苹果、橘子是用来吃的。

  二、基本部分。

  (按用途将实物卡片分类)

  老师:这些物品有的是用来吃的,还有的是可以穿的,你们想哪些物品可以放在一起,为什么?

  现在老师请一个小朋友到前面来摆放图片。在摆放图片的时候你们要边说变送,当你送苹果、橘子的时候你要说:苹果是吃的,橘子是吃的。

  送衣服的时候就要说棉衣是穿的、鞋子是穿的、裤子是穿的。

  老师:老师喜欢上课发言先举手的宝宝,现在呢,老师要请XX小朋友下来,我们看看他分的对不对。

  (请幼儿上前来操作,老师及其他幼儿在一边观察。)

  当小朋友送完的时候,老师在一边请其他的小朋友来检验并说:他放得对吗?从里可以看出他是对的?

  引导幼儿说出:棉衣、鞋子、裤子是用来穿的,所以我们可以把它们放在一起。

  苹果、橘子是用来吃的,所以我们就把它们放在一起。

  老师:刚才小朋友都说的很对,棉衣、鞋子、裤子是用来穿的,所以我们可以把它们放在一起,苹果、橘子是用来吃的,所以我们就把苹果、橘子放在一起,我们是按照物品的用途来分类的。

  三、活动结束。

  幼儿园大班教案设计:层级分类 篇7

  设计意图:

  数学活动对幼儿来说是一种比较抽象、枯燥的活动。在长期的教学中发现:幼儿已渐渐不满足于以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不满足于教具与学具的操作、不满足于学习10以内的数、不满足于有章有节地学习数学、不满足于在活动室内学习数学等等,幼儿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老调动不高。《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到:能从生活和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于是,我开始思考:如何让幼儿在生活中与中轻轻松松地学习数学;如何变"传授为主"为"以幼儿为主"的学习方式,让幼儿真正地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于是,我尝试设计并实施了以下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活动目标:

  通过实践活动,学会用自己的方法分类统计生活中物品的数量,从中体验数学的有趣及重要。

  活动准备:

  教师事先选择好实践的场地(内),并亲自实践一遍做好记录,心中有数;纸、笔。

  活动过程:

  (一)复习巩固:

  1、你能从1数到几?数数看。

  2、更快的数数方法:5个5个地数,10个10个地数。

  3、100以内的随便一个数你会写吗?试试看(请几个幼儿到黑板上听写)。

  (注:此环节的目的在于教师了解幼儿在实践活动中必备的一些相关知识掌握如何,以便在活动中更好地把握。)(二)联系生活:

  1、在生活中,你碰到什么东西要用数来数?举例子。

  2、在里也藏了许多数,请小朋友们说说。

  3、用什么方法统计方便?(每5个或10个记录一次,然后5个5个或10个10个地数;列表统计等)(三)提出任务:

  1、分组统计并分类统计里的一些物品(教师根据幼儿组的能力差异进行分配)。

  一组:车棚——车有几辆?自行车几辆?摩托车几辆?每种颜色的车各几辆?

  二组:前操场、后操场——树有几棵?前、后操场各几棵?大树、小树各几棵?

  三组:架空场地——柱子有几根?白色的几根?绿色的几根?圆的、方的各几根?

  (前三组让幼儿"统计——分类——再统计",从中明白总数比分出去的数多,几个分出去的数合起来等于总数)四组:电脑室——电脑有几台?在场办公的教师有几位?其中长头发几个?短头发几个?(检验幼儿如何解决"判断头发长与短的标准")五组:教师办公室——教师办公用的桌子有几张?椅子有几张?哪个多?多多少?哪个少?少多少?(数的比较和一对一对应)六组:一楼架空——吊灯有几盏?(70多盏,幼儿要数准确不太容易,检验幼儿100以内的数数)七组:楼道——从一楼到五楼要爬几层楼梯?共有几级台阶?每层楼分别有几级台阶?(每层楼的高度不一样,让幼儿发现楼层高台阶就多)2、要求:①合理分工与合作;②用自己的方法进行分类、统计与记录;③学会验证所统计的数。

  3、幼儿执行任务,教师观察、了解个别组幼儿实践情况。

  4、幼儿汇报任务完成情况,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新任务。

  5、集中交流(每组选派一名幼儿汇报与交流):

  ①你们统计什么?统计结果如何?

  ②你们在实践过程中是怎样分工合作的?

  ③你们碰到过什么困难吗?有没有想到解决的办法?

  (四)布置作业——课后实践:

  请幼儿回家后,找一找家中或周围环境中有哪些事物可数,数数看,并用图表的形式记录下《大班数学:趣味统计与分类》相关的文章。

  幼儿园大班教案设计:层级分类 篇8

  活动目标:

  使幼儿初步学会按照物体的两个特征(颜色和形状)进行二次分类,培养分析、判断能力。

  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大分类板一快,标记若干(包括颜色标记和形状标记),不同形状、颜色的几何图形若干。

  2、幼儿小分类板人手一块,不同标记人手一盒,不同颜色和形状的几何图形人手一套。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分类板、向幼儿介绍名称和用途。

  2、引导幼儿观察、学习使用二次分类板:当出示一个红色标记、一个绿色标记时,表明几何图形应按照红色和绿色分成二类,这就是第一次分类;当出示四个形状标记时,表示应将按颜色分过的几何图形,再按照形状分成各个形状。这就是第二次分类的完整过程。

  3、幼儿操作活动

  (1)、请个别幼儿上来操作,引导全体幼儿开展讨论,加深对二次分类的理解。

  (2)、组织全体幼儿进行操作,教师巡视并让幼儿说出结果。

  活动反思:

  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强调让幼儿亲手操作材料,在实际的操作中探索和学习,获得有关数学概念的感性经验。幼儿只有在“做”的过程中,在与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才可能对某一数学概念属性或规律有所体验,才可能获得直接的经验。

  幼儿园大班教案设计:层级分类 篇9

  活动目标:

  1、学习按图形的两种(三种)不同特征进行二次分类。

  2、培养幼儿的分析、归纳能力和操作兴趣。

  活动准备:第一次操作:颜色2种圆形、正方形图片若干个,第二次操作:颜色2种,大小不同的三角形、正方形图片每二位幼儿一份。分类图。

  活动重点:能根据图形的不同特征进行二次分类。

  活动难点:引导幼儿合作进行分类并记录。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幼儿活动设计意图教学评价

  一开始部分:闯关游戏引发幼儿活动兴趣。

  1、老师带领一起去图形宝宝家做客。

  2、让幼儿说说图形宝宝家有哪些宝宝。

  二、第一次操作:分家家进行二次分类。

  1、请幼儿自己选择一种图形宝宝扮演这个图形宝宝。

  2、请图形宝宝们想想怎么样分分家?

  3、请幼儿根据图形的一种特征进行一次分类。并请幼儿说说是怎么按什么特征来分类的,教师进行记录。

  4、观察分完后的图形,看看它们现在都一样嘛?看看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可以怎么分分家?

  5、幼儿进行二次分类,教师进行记录。并对这两次分类进行总结。

  三、第二次操作:分组操作拓展幼儿思维。

  1、教师讲述操作要求:两位幼儿一组先两人讨论,一幼儿根据讨论结果先进行一次分类,另一幼儿进行分类记录,同前方法再根据其他特征进行分类并记录。

  2、请幼儿两两分组进行合作。教师个别指导。

  3、对幼儿操作结果进行集体检查。

  四、活动延伸:将各种小动物进行二次分类 。

  1、将各种小动物进行一次分类。(海、陆、空)

  2、再进行二次分类:海分为鱼类和两栖类、陆分为家禽和野生、空分为鸟类和昆虫类。

  引发幼儿活动兴趣,先初步接触活动的内容。

  让幼儿扮演图形宝宝亲身体验图形分类的有趣。

  让幼儿根据图形不同特征进行二次分类。

  教师一边记录一边运用语言跟进,为幼儿下一步的分组活动奠定基础。

  清楚讲述操作要求,让幼儿能更好的分组操作。

  幼儿园大班教案设计:层级分类 篇10

  活动目标

  1.尝试按物体两种特征多层次、多角度进行分类。

  2.能用简单的图表记录探索的过程和发现,具有观察判断能力。

  3.学会有条理地整理物品,具有完成任务的责任意识。

  活动准备

  1.活动前,请幼儿调查自己家中有多少门窗、桌椅,用自己的方法记录下来。

  2.懒羊羊头饰1个,小管家标志牌若干;带隔断的小整理箱、笔及统计表各4份;实物小图片,如:大小、颜色不同的苹果、梨、桃子,铅笔盒、笔袋、橡皮,圆柱体、正方形、长方形,碗、勺、盘图片各10张。

  活动建议

  1.教师可引导幼儿学习分类统计物品,初步了解简单的统计方法。

  (1)幼儿可交流调查结果:相互介绍自己家的门窗、桌椅各有多少,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记录的。

  (2)展示幼儿有代表性的记录,如:图画记录,图画加数字、汉字记录,数字记录等。

  (3)教师评价幼儿记录方式的优缺点,最后展示自己设计的记录表格,并说明表格记录的优点。如:可以按物体的多种特征和数量清楚地记录下来。

  2.教师可指导幼儿开展“小管家”游戏,学习按物体的两种以上特征进行分类。

  (1)引导幼儿学习按物体的两种特征进行分类。如:请幼儿将红的、好吃的放在一起,将不是红的、好玩的放在一起,将大的、好玩的放在一起,将小的、进餐用的放在一起等。

  (2)教师引导幼儿进行一次分类:请幼儿分4组,按水果、文具、积木、餐具的类别将图片分到4个小整理箱内,检查验证并说明分类的理由。

  (3)4组幼儿按要求选择图片,各自完成二次分类统计任务,填好小分,再把分好的两组图片按形状或颜色分;也可现将积木按颜色分,再按大小或形状分等。

  (4)4个组各选一名幼儿分别验证,看一看4个组统计的结果是否与物品吻合。提醒幼儿将物品分类整理好,放在指定的整理箱中。

  (5)引导幼儿评价分类统计的过程,结果,佩戴“小管家”标志牌。

  鼓励幼儿完成任务,幼儿间评价,推选出分得又对又快的小组,并颁发小管家标志牌。

【幼儿园大班教案设计:层级分类】相关文章:

大班数学教案层级分类08-20

《角的分类》教案设计10-17

幼儿园大班健康教案设计11-28

幼儿园大班教案设计《危险的场所》11-29

幼儿园大班教案设计:装扮教室12-07

大班社会垃圾分类的教案12-01

幼儿园大班美术《美丽的盘子》教案设计12-01

幼儿园大班健康教案设计:保护心脏11-28

幼儿园大班小猫生病了教案设计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