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优秀教案

时间:2023-04-02 23:49:46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优秀教案

  教学内容: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优秀教案

  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第十二册第1、2页,练习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学会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组成比例。

  2、认识比例的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

  学法引导:

  引导学生观察、讨论、试算,探究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性质。

  教学重点: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应用比例的意义或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数学课上有很多有趣的问题等你来解决,希望大家努力。我们首先来解决两个问题。

  (一)(出示):1、王艳在文具店里用1 5元买了3本练习本,李丽用2 5元买了5本,谁买的本子便宜些?

  (二)反馈:(1)谁买的本子便宜些?能简单地说说你的理由。

  (2)还有别的方法吗?

  (3)这两个比可以用一个什么符号将它们连起来?为什么?

  (三)(出示):2、3月10日下午2点,学校8米高的旗杆影子长5米,旁边一棵高120厘米的香樟树影子长75厘米,说出旗杆和香樟树与各自影长的比。(8:5 120:75)

  这两个比能用一个等号连接起来吗?为什么?

  二、探究新知。

  (一)比例的意义。

  1、老师:像1 5:3=2 5:5 ;8:5=120:75这两个式子,我们给它起了个新名字——比例。那么你能说说什么是比例吗?

  2、得出结论: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板书课题:比例的意义)

  3、完成“做一做”。

  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见书上“做一做)

  4、试一试,5:8 1:5 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你能想出一个办法给5:8找个朋友组成比例吗?

  5、反馈:(1)你给5:8找的朋友是( ),组成的比例是( ),向大家介绍你用了什么方法找到的。

  (2)想一想,能与5:8组成比例的朋友能找几个?你认为这无数个朋友有什么共同特点?

  6、师生小结:如果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最关键是看什么?

  (二)比例的基本性质。

  1、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1)自学课本。

  前几节课上,我们已经知道 ,比中两个数分别叫做比的前项和后项。今天学习的比例中的四个数也有新名字,想知道吗?请看课本第二页是怎样给它们取名的。

  (2)反馈:让学生看下面这些比例,说出它的外项和内项各是多少。

  4 5:2 7=10:6 6:10=9:15

  : =6:4 0 6:0 2=:

  2、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1)比例中的内项和外项还有一个有趣的规律,请你们以1 5:3=2 5:5和8:5=120:15为例,分别算出它们的内项和、差、积、商与它们的外项和、差、积、商,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2)学生汇报:

  我发现在这两个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都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3)查一查:你随便找几个比例,看一看这些比例中有没有这个有趣的现象?

  (学生合作学习,汇报交流,得出结论)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板书课题:加上“和基本性质”,使课题完整。)

  3、练一练。

  (1)小游戏:下面我们轻松一下,由你出题考老师,规则是:请你说出10以内4个不同的自然数,看老师能为能马上告诉你,它们是否能组成比例?(学生报数,老师回答)

  谁能说出老师的秘诀?

  (2)现在轮到我考你:4、3、6、8 6、9、4、7

  (学生回答后让他说出判断理由)

  (3)请你独立用4、3、6、8写比例,然后小组交流讨论,把最好的办法推荐给大家。

  (4)阅读教科书第1——2页的内容并填空。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

  四、随堂练习

  1、说一说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

  2、练习一第2、3题。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优秀教案】相关文章: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03-31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及教学教案(通用6篇)06-21

《比例的意义》教学实录_《比例的意义》优秀教案比例的意义优质教案12-06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06-04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10-13

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通用09-16

《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教案08-26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精选10篇)10-25

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通用12篇)08-17

《比例的意义》教案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