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教案实录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1课,请大家饱含深情地把课题读一读。上节课我们整体感知了课文,学习了一二自然段,知道了过草地的漫漫征程中,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建立了深刻的感情。今天这节课,我们走进课文,走进彭德怀的内心世界。回忆一下三至十一自然段主要说了什么?
生:主要说了彭德怀与他的战友讨论该不该杀这个大黑骡子。
师:彭德怀为什么要杀?战士们为什么不舍得杀大黑骡子?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三至十一自然段,自己把这个问题解决了。
(生自读释疑)
师:你从哪句话读懂了。
生:因为断了粮,必须杀他来解燃眉之急。
师:很好,能把课文中的句子读一读吗?
(生读)
师:这位同学理解得很好。能通过理解人物的语言来说明了杀骡子的原因。
生:(读第三自然段)这上面明确地写了草地上断了粮。
师:“燃眉之急”是什么意思。
生:火烧眉毛了,没有时间想出更好的办法了。
师:这是字面上的意思,文中的指的是?
生:部队没有吃的东西了。
师:战士们一个个因饥饿昏倒了。如果再没有办法,大家的生命就危险了。能不能把草地上断粮的危急读一读。
(生练读)
指名读。齐读。
师:刚才有位同学还说到了彭德怀说到的这句话。草地上已经断粮了,大家请看。(播放录像)草地上到处是沼泽,一不小心,身陷其中,就再也爬不起来了。草根、野菜、皮带,后面的红三军什么都找不到了。――作为红三军领队的彭德怀,怎么舍得让战士晕倒呢?只有杀牲口,才能解决燃眉之急。他与大黑骡子朝夕相处,他虽然对战士们平静地说,但他的内心平静吗?为什么,你从哪里体会到了不平静?看看课文。
(生读“这匹从江西出发的……”)
师:那把大黑骡子留下来吧,杀其它五头。看看课文,从课文中理解课文。
生:“大黑骡子是为革命立了功,这次就让它为革命立最后一次功吧”。他认为杀了它可以为革命立最大的功劳。
师:同学把这段话读一读:“彭德怀拍着老饲养员的肩头……”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他想和普通的兵一样。他的话也其他士兵的话一样。
师:可以看出他与其他士兵一样。把感情放进去,读。
生:彭德怀爱他的骡子更爱他的战士。
师:我们理解了他为什么要杀大黑骡子,战士们为什么舍不得杀大黑骡子呢?
生:这黑骡子一路上驮战士,同时为革命立了功,这两点可以看出。
师:再用心地看看人物的语言。
生:我认为这句“这大黑骡子为革命立了功”,他比一般人都好,大家都舍不得。
师:再读读老饲养员的话,想想。
生:它能帮助彭德怀,帮助战士们。
师:彭德怀一路上要指挥战士们走出草地。如果没有大黑骡子,他想走出去就更加
生:艰难。
师:疲惫不堪。
(引读人物对话)
师:你从战士们的再三请求,体会到了什么?
生:大黑骡子给革命立过很大的功。
生:我体会到了大黑骡子当作自己的战友了。
师:战士们爱大黑骡子,更爱彭德怀。这是多么充满爱与痛的对话。自己练一练。
(分角色读)
师:同学们都读得特别的深沉。杀与不杀都是因为爱。大家的争论因彭德怀的命令而结束。大黑骡子是怎么被杀的呢?请大家走进现场,读一读12至20自然段。
生:(读“大家的转过脸来”)
师:如果你是他身边的警卫,你看到他的脸上有什么?
生:不愿杀它的表情。
生:看到了舍不得。
师:我们把课文读厚了。
生:(读“摘下军帽”)很爱,不愿杀。
生:他对骡子有很深的感情。他对骡子敬礼。
师:这是对死士的战士最高的致敬。(引读“摘下军帽”)
生:从第十七节可以看出,虽然彭很爱它,但不得不舍弃它。
生:“多了些生机,我吃不下,端开”,由此可以看出舍不得。
师:这里散发的是大黑骡子的气息。尽管他饥肠辘辘,但怎么忍心吃呢?
生:(读“闭上眼睛“)谁也不忍心。
生:从他的两次生气,可以看出他杀他,并没有决定吃他,可以看出很爱他的战士了。
师引读12-20自然段。
生:“六头牲口似乎感受到了什么――”,如果不是跟战士们朝夕相处,建立了浓厚的感情,不可能预感到什么?
师:让我们都这种感情放进去,让这种情景再现吧。
师:引读――(枪声响了,再也看不到了――)你们知道什么是鼓动的声音吗?让我们把这段再读得铿锵有力些。(生再读)在长征中,这样可歌可泣的故事还有许多,希望同学们找些书来读,好吗?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教案实录】相关文章: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教学实录03-22
《别离》教案实录04-01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案点评04-02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教案03-22
《狼》优秀教案实录04-01
《永生的眼睛》教案实录04-01
《翠鸟》备课教案实录04-01
《理想的翅膀》教案实录04-01
教案《称赞》教学实录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