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从细节入手进行反思”教案实录
在一定程度上,课程是由课堂上无数个细节共同组成的。所以,关注现场与细节是提升教学智慧的必经之路。新课程教学改革,最终要在课堂教学的每个细节上实践和体现。
教学细节是外显的,是可以从外部进行观察的教学行为或教学行为的组合。教学细节是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的具体的东西,它可能是教师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种表情,可能是师生之间互动的行为组合,也可能是在特定情境中学生对教学的一种重要的行为反应。
一、在“尴尬”处进行反思
在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时,一位老师设计了如下的新课导入:
(1)有6个桃子,分给唐僧和孙悟空两个人,有几种分桃子的方法?
1230
5436
师:哪种比较公平?
生1:分成3和3的那种,每人同样多就公平。
生2:分成3和3的那种,也不公平。因为,孙悟空干活多,唐僧不干活。
(2)八戒又来了,要把6个桃子分给3个人,每个可以得到几个桃子?
2 1 1
2 2 1
2 3 4
他们对哪种分法最满意?为什么?
生1:分得同样多,不用抢。
生2:分给师傅1个,分给猪八戒2个,分给孙悟空3个最合适。因为师傅不干活,孙悟空贡献最大。
生3:这样分,猪八戒不乐意,因为他饭量最大,嘴又馋。
此时,教师已无法控制局面。
【反思:这个情境的设计是想通过学生熟知的、感兴趣的故事情节,让学生从任意分过渡到特殊的分法,理解同样多就是平均分;但是,教师的用语是“公平”一词,我们理解的“公平”,也就是教师想要的“公平”就是每人分得的个数同样多。然而,在三维目标中,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也是不容忽视的,学生说得条条是道,符合社会上的公平和效益原则。
但是,数学是一门科学,很多时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不能用非理性来评价的。为此,教师课堂上的驾驭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设计这个环节时,根本没有考虑到会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在于教师的提问指向不明──他们对哪种分法最满意?是站在个人的立场上的,而不是从旁观者的角度考虑问题。】
出现了这样的局面,教师应该怎样处理呢?
师:你们说得都有道理。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桃子还是应该每个人分得同样多,像这种每人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就叫做平均分。
【再教设计】
师:猴妈妈有6个桃子,要分给2只小猴子,可以怎样分?怎样分,它们没有意见?
生:每只小猴子分3个桃子,这样它们就没有意见,因为它们分的东西同样多。
师:每份分得同样多,就叫做平均分。
师:猴妈妈有6个桃子,要平均分给3只小猴子,可以怎样分?
生:每只小猴子分2个。
师:猴妈妈有6个桃子,还可以平均分给几只猴子?
【反思:这样的环节设计使两只小猴子在小朋友心目中处于同等的地位,因此,也就无所谓谁贡献大,谁贡献小,就不会掺杂个人的感情因素,就不会出现令教师尴尬的局面,也不会出现令学生认知产生负迁移的影响。】
二、在“生成”处反思
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一课时,教师在大屏幕上演示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让学生把看到的和得到的结论说一说。本来学生已经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角特征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我的目的只是巩固。谁知有一个学生回答:“我看到正方形变成长方形了。”当时我就一愣,同学们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我连忙请他说一说是怎样理解的。他自豪地说:“在演示上、下两条边相等时,两条边慢慢逼近,在这运动的过程中正方形就变成了长方形。”他一边说我一边运用课件演示,全班同学都豁然开朗。
【反思:学生是在用发展变化的哲学观点来看事物,虽然没有说出对边相等这个知识点,我们也应为他叫好。因为他已经在学会知识的基础上,悟出了思想,而这种思想却能使学生受益终生。】
孩子眼中的世界确有许多独到之处,他们的许多见解极富独创性,常令我们耳目一新。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来保护这种独创性,多试着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感受他们的思维过程,从而更容易理解他们奇妙的思想火花。
课堂教学中的“奇思妙想”,就是学生从不知到知,从知之甚少到知之较多,从心有所获到情有所悟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学生个性差异的体现,是学生创新意识的萌芽;是教师思维的补充,是教师教学机智的升华;是师生情感共鸣的载体。这一过程就是学生“自己生成自己”的过程,也就是教学之功能与魅力的最高体现。
三、在“问题”处反思
关注细节,就是关注新课程的理念能否落实到位以及教育教学行为能否根据新课程的要求重新塑造;关注细节,是追求教育教学的合理化、智慧化、精确化,是具有品位的教育教学新境界的体现。
在学习“基数和序数”时,教师在最后练习时提出一个问题:“是我的好朋友,请站起来,这一组(7个人)都是我的好朋友。”
教师说完后,学生无动于衷,没有一个站起来的,为什么呢?
反思:有两个原因:
(1)也许学生没有听清楚教师的问题。
(2)也许学生还不了解基数和序数的概念。
7个人代表的是基数。学生不太明白,我们回忆一下教师的设计是这样的:
①拿出5根小棒,摆好,数一数;请拿出第3根小棒。
②数一数,一共有几只小动物?(5只。)
圈出5只小动物:学生动手圈。教师问:你圈了几只?(我圈了5只。)
圈出第5只小动物:学生动手圈。教师问:你圈了几只?(我圈了1只。)
到这里,教师就进行了下一个环节。
【反思:问题就出在这里,教师设计了区别基数和序数的练习,但是缺乏比较和提升,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还停留在一知半解的状态。教师在关键处要进行点拨和指导,不是教师一说话就是灌输,讲授仍不失为一种基本的教学方式,教师的主导作用就体现在对一些情境、环节的提升上,教师该出口时就要出口。】
再教设计:(接着上面的环节)
师:(追问)为什么第一问,你圈了5只,而第二问却圈了1只呢?
生:这里只有5只小动物,让圈出5只,就是全部;而第5只只有一个。你可以从左往右看,圈右边第一个;你也可以从右往左看,圈左边第一个。
师:让你圈出5只,是指全部,让你圈出第5只,就是指1个。你看,小小数字的力量是多么神奇呀!
细节虽小,却不能小看。在看似“应该”和“正常”的地方,在有意无意的忽视和漠视的地方,正存在着教师从感性和理性两个方面都应该努力去避免的非教育和反教育的现象,教学细节具有的对学生心理、行为的深刻“教育性”警示着每一个严谨的教师。因而应分析和反思惯常的教学细节,从中清理出由不合规律、不讲科学、不重人道所导致的问题,从打造全新的教学细节入手,改变原有教学行为,形成新的教学理念和实践,才能以此来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信任、理解,体现出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充分重视,体现出对教育教学基本规律的自觉,体现出教学技巧、教学艺术和教师素质,体现出先进教育理念下教师的人文关怀。
一项教育改革只有通过教师在课堂上众多细节的演绎而转化为深刻影响学生思维和接受的力量,才有可能是成功的。因此,教学反思,要从细节做起。
【“从细节入手进行反思”教案实录】相关文章:
《别离》教案实录07-10
他发明了什么课堂实录及教案反思10-07
《雨说》的教学实录及反思总结08-01
《狼》优秀教案实录04-17
《赵州桥》课堂教案实录08-18
教案《称赞》教学实录05-11
《称象》的教案实录09-29
画风课堂教案实录10-06
《永生的眼睛》教案实录07-24
《理想的翅膀》教案实录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