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抵抗弯曲》的优秀教案

时间:2024-08-09 15:00:16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抵抗弯曲》的优秀教案

  一、 教材分析:

《抵抗弯曲》的优秀教案

  《抵抗弯曲》是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教科版教材六年级上册形状与结构单元的第一课。本课从同学已有的知识引入,自然引出“宽度增加,纸的抗弯曲能力会怎样”的问题,由此展开一系列关于形状和结构的研究。所以,作为本单元的起始课,《抵抗弯曲》的学习在知识和探究技能方面为本单元的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本课探究活动主要分为三个局部:

  第一局部:纸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大小的探究活动。通过在不同宽度的纸上放螺帽,比较不同宽度的纸抗弯曲的能力。然后收集数据,使同学认识到纸的宽度增加,抗弯曲的能力会明显提高。第二局部:研究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之间的关系。第三局部:研讨长方形截面的横梁平放好还是立放好。这个活动是对第一个活动结论的应用。通过观察,同学会发现承重的横梁都是立着放的,接着让同学解释横梁立着安放的现象,最后要求他们用感受尺子抗弯曲能力的实验来证明自身的理由。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同学的认知特点和发展规律,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目标:通过实验,能积极分析并善于发现引起实验结果出现差别的各因素,能根据实验经验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并不时改进实验。能通过采集实验数据和实验验证等手段展开科学探究。

  2、科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乐于探究不同厚度的纸和抗弯曲能力大小的关系,乐于通过小组合作积极主动完成实验;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会到科学探究的严谨性和科学性的同时,亦能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初步感受到科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探究形状与结构的兴趣;

  3、科学知识目标:通过实验,认识增加纸条厚度和宽度可以显著提高纸条的抗弯曲能力。并能理解横梁平放和竖放的道理。

  三、 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纸的厚度、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的研究;

  教学关键:对科学实验的变量识别与控制;

  四、 设计理念和基本思路:

  本课体现“以探究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采用猜想—验证—得出结论—的教学方法,将实验探究、解决生活问题与课外延伸三局部紧密联系,使教学内容逻辑化、序列化、生活化、活动化。激趣引入局部:首先布置教师的演示实验,这样的设计是为了引出纸条抗弯曲能力的因素也为引出课题做准备。自主探究局部:三组自主实验的设计,完全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服务,用填表形式展示实验结果,目的是让同学充沛合作,积极汇报,得出比较科学的数据。解决生活问题局部,出示建筑图片,目的是将同学的视角引向生活,让他们感受生活与科学的联系,又一次将所学运用到生活,体现学科学、用科学的思想。

  五、 关于小课题的落实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真正的教育必需培养出能考虑,会发明的人”。而实验能力正是创新能力中的重要环节,是对同学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内容。在科学课堂如何提高同学的实验能力一直是科学教师感到困惑的问题,具体的问题有:实验资料难准备,同学实验难驾驭,小组讨论形式化,种种问题制约着同学实验能力的培养,因此把“如何培养同学的实验能力”作为科学课研究的小课题显的尤其重要,本节课中为了落实这一课题,我主要从以下方面做了一些工作:

  1、注重实验资料的收集与保管,填充与更新,发动同学备齐实验资料做好实验的前提保证。

  2、注重制定明确具体的实验要求,起到约束同学有序实验的作用。

  3、注重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每组设置了小组长、实验员、记录员、观察员,最大限度的使每位同学有事做,有问题想,积极参与到实验中来。

  4、注重实验设计的目的性,提高同学自主实验的效果:一节课中,假如实验没了目的,那么同学实验便乱了方寸,更别谈实验的有效性了。本节课我共给同学设计了四组不同的实验,目的各不相同,第一组实验设计的目的是让同学明确对比试验要控制的条件,抓住这一关键,紧扣这一核心,就为后续实验打好了基础,铺好了路,第二、三组实验是本节课的重点实验,通过这2组实验使同学看到宽度、厚度的增加能明显提高抗弯曲能力这一现象。感受尺子不同方法的放法让同学明白横梁为什么立放的道理。使科学道理回归生活。这些实验的设计层层递进,步步深入,目的性强,循序渐进的把同学带入了探究的天地。

【《抵抗弯曲》的优秀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科学《抵抗弯曲》教学设计10-21

《雷雨》优秀教案雷雨教案设计优秀教案05-22

《赵州桥》教案优秀06-30

优秀生物教案08-14

舞蹈教案优秀10-16

《师说》优秀教案05-10

《海燕》优秀教案05-10

美术教案优秀10-02

《咏柳》教案优秀10-10

《变脸》优秀教案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