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万有引力优秀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万有引力优秀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万有引力优秀教案 1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演示、实验等方法,对物体下落现象产生兴趣。
2、观察、认识物体下落的必然性。
二、活动准备
1、“轱辘轱辘”学教具、“美丽下落路”学教具。
2、沙包、毛绒玩具、纸球、棉花等。
三、活动过程
(一)发现物体会下落的特征。
1、玩“轱辘轱辘”。
①幼儿玩“轱辘轱辘”,感受物体往下落。
把手放开后瓶子会怎么样?(会下落)瓶子落到哪里?(落到地上)
T:我们不动瓶子,它会自己上来吗?(不会)怎么让它上来?(摇动把手)
放开手后会怎么样?(落到地上)
②师幼发现:轱辘上吊着的物体是会往下落的。
2、再次探索:
①提供多种材料供幼儿自由探索。(沙包、毛绒玩具、纸球、棉花等)
②在探索的过程中,老师提示:
先将这些物体拿在手中,手放开后会怎么样?它们都落到哪里去了?
将它们轻轻地往上抛后,它们又落到了那里?
将它们重重地往上抛后,它们又落到了那里?
③师幼发现:物体无论是放开手后、轻轻地、重重地往上抛,最后物体都落到了地上。
3、探讨生活中看到的物体下落现象。
①观看视频:水往下流、苹果往下落
②幼儿列举生活中看到的物体下落的现象。
③师幼发现:生活中所有的物体都是往下落的.。
4、师幼共同小结:
我们的地球是有吸引力的,把物体都往下吸。
(二)玩“美丽下落路”
1、出示“美丽下落路”,教师示范将颜料倒入盒中,请幼儿猜一猜颜料会往那里走。
T:老师将颜料舀入盒子中,旋转盒子,你们说颜料会往哪里走?(不管怎样转动盒,颜料都是往下流的,)为什么?(因为我们的地球有吸引力)
2、幼儿自由玩“美丽下落路”。
T:孩子们,你们真是太聪明了,我们用地球有吸引力的原理来创作一幅神奇有趣的“美丽下落路”吧。
3、幼儿自主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结束
原来地球的吸引力还能让我们创作出这么美丽的作品,我们把它们带回活动室展示出来吧。
万有引力优秀教案 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得出的思路和过程。
2、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含义并会推导万有引力定律。
3、知道任何物体间都存在着万有引力,且遵守相同的规律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研究问题时,抓住主要矛盾,简化问题,建立理想模型的处理问题的能力。
2、训练学生透过现象(行星的运动)看本质(受万有引力的作用)的判断、推理能力
德育目标:
1、通过牛顿在前人的基础上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思考过程,说明科学研究的长期性,连续性及艰巨性,渗透科学发现的方法论教育。
2、培养学生的猜想、归纳、联想、直觉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月——地检验的推倒过程
教学难点:
任何两个物体间都存在万有引力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太阳对行星的引力是行星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这个力使行星不能飞离太阳;地面上的物体被抛出后总要落到地面上;是什么使得物体离不开地球呢?是否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引力造成的呢?
若真是这样,物体离地面越远,其受到地球的引力就应该越小,可是地面上的物体距地面很远时受到地球的引力似乎没有明显减小。如果物体延伸到月球那里,物体也会像月球那样围绕地球运动。地球对月球的引力,地球对地面上的物体的引力,太阳对行星的引力,是同一种力。你是这样认为的吗?
(二)新课教学:
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出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思路)
假想——理论推导——实验检验
(1)牛顿对引力的思考
牛顿看到了苹果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这只是一种传说。但是,他对天体和地球的引力确实作过深入的思考。牛顿经过长期观察研究,产生如下的假想:太阳、行星以及离我们很远的恒星,不管彼此相距多远,都是互相吸引着,其引力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地球和其他行星绕太阳转,就是靠劂的引力维持。同样,地球不仅吸引地面上和表面附近的物体,而且也可以吸引很远的'物体(如月亮),其引力也是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弱。牛顿进一步猜想,宇宙间任何物体间都存在吸引力,这些力具有相同的本质,遵循同样的力学规律,其大小都与两者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2)牛顿对定律的推导
首先,要证明太阳的引力与距离平方成反比,牛顿凭着他对于数学和物理学证明的惊人创造才能,大胆地将自己从地面上物体运动中总结出来的运动定律,应用到天体的运动上,结合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从理论上推导出太阳对行星的引力F与距离r的平方成反比,还证明引力跟太阳质量M和行星质量m的乘积成正比,牛顿再研究了卫星的运动,结论是:
它们间的引力也是与行星和卫星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两者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3)牛顿对定律的检验
以上结论是否正确,还需经过实验检验。牛顿根据观测结果,凭借理想实验巧……
万有引力优秀教案 3
教学重点:
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教学难点:
地球重力加速度问题
教学方法:
讨论法
教学用具:
计算机
教学过程:
一、地球重力加速度
问题一:在地球上是赤道的重力加速度大还是两极的加速度大?
这个问题让学生充分讨论:
1、有的学生认为:地球上的加速度是不变化的、
2、有的学生认为:两极的重力加速度大、
3、也有的的学生认为:赤道的重力加速度大、
出现以上问题是因为:学生可能没有考虑到地球是椭球形的,也有不记得公式的等、
教师板书并讲解:
在质量为、半径为的地球表面上,如果忽略地球自转的影响,质量为的物体的重力加速度,可以认为是由地球对它的万有引力产生的、由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有:
则该天体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
由此式可知,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由地球的.质量和半径决定的、而又因为地球是椭球的赤道的半径大,两极的半径小,所以赤道上的重力加速度小,两极的重力加速度大、也可让学生发挥得:离地球表面的距离越大,重力加速度越小、
问题二:有1kg的物体在北京的重力大还是在上海的重力大?
这个问题有学生回答
问题三:
1、地球在作什么运动?人造地球卫星在作什么运动?
通过展示图片为学生建立清晰的图景、
2、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是谁提供的?
回答:地球与卫星间的万有引力即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3、由以上可求出什么?
①卫星绕地球的线速度:
②卫星绕地球的周期:
③卫星绕地球的角速度:
教师可带领学生分析上面的公式得:
当轨道半径不变时,则卫星的周期不变、卫星的线速度不变、卫星的角速度也不变、
当卫星的角速度不变时,则卫星的轨道半径不变、
课堂练习:
1、假设火星和地球都是球体,火星的质量和地球质量、之比,火星的半径和地球半径之比,那么离火星表面高处的重力加速度和离地球表面高处的重力加速度、之比等于多少
解:因物体的重力来自万有引力,所以:
则该天体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
所以:
2、若在相距甚远的两颗行星和的表面附近,各发射一颗卫星和,测得卫星绕行星的周期为,卫星绕行星的周期为,求这两颗行星密度之比是多大
解:设运动半径为,行星质量为,卫星质量为、
由万有引力定律得:
解得:
所以:
3、某星球的质量约为地球的的9倍,半径约为地球的一半,若从地球上高处平抛一物体,射程为60米,则在该星球上,从同样高度以同样的初速度平抛同一物体,射程应为:
A、10米B、15米C、90米D、360米
解得:(A)
布置作业:
探究活动
组织学生收集资料,编写相关论文,可以参考下列题目:
1、月球有自转吗?
2、观察月亮。
万有引力优秀教案 4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的重要应用。
2、会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天体的质量。
3、掌握综合运用万有引力定律和圆周运动学知识分析具体问题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重点:
万有引力定律和圆周运动知识在天体运动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
天体运动向心力来源的理解和分析
四、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式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天体之间的作用力主要是万有引力,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对天文学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这节课我们要来学习万有引力在天文学上有哪些重要应用。
(二)进行新课
1、天体质量的计算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在天文学上,天体的质量无法直接测量,能否利用万有引力定律和前面学过的知识找到计算天体质量的方法呢?
(1)基本思路:在研究天体的运动问题中,我们近似地把一个天体绕另一个天体的运动看作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提供天体作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的应用。
【万有引力优秀教案】相关文章:
万有引力教学设计08-28
高中物理万有引力定律教案(通用7篇)09-27
万有引力教学设计(通用6篇)07-23
《雷雨》优秀教案雷雨教案设计优秀教案08-26
片段教学优秀教案_掌声优秀教案09-12
《海燕》优秀教案10-07
《社戏》的优秀教案11-09
散步优秀教案08-14
氓的优秀教案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