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琵琶行》优质课教案
艺术作品《琵琶行》为白居易《琵琶行》诗词增添了直观的画面。白居易本来就是一个关心下层人民,同情人民疾苦的诗人,这次他又用浅近流转的语言描写了一个动人怜惜的风尘女子形象。接下来应届毕业生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了《琵琶行》优质课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教学目标
1、积累文学常识;
2、欣赏诗中运用描写音乐的语言;
3、品味意境,体味情感;
4、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1、赏析诗中的音乐描写;
2、引导学生抓主旨句,结合诗人和琵琶女的人生遭遇,体会诗人思想感情,分析人物形象。
三、教学方法
诵读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四、课时安排:4课时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课前用PPT播放“高山流水”音乐(配一组意境与高山流水音乐相符的图片,自动播放),营造气氛。
导语: 音乐是人类最富于灵性的创造,它通过七个音符对称与非对称的排列,奏出或悲愤激越或轻柔缠绵的乐曲,以表现丰富多彩的人生体验,抒发人们内心的情感,因此音乐与同为抒写人生体验的诗歌并被称为艺术的最高境界。刚才我们听的这首名曲是“高山流水”,这里面的故事,千百年来世人传颂不断。
两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雅士,一个山野樵夫,是音乐将他们联系了起来,于是世上便流传着知音的佳话。一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骚客,一个天涯歌女,又是音乐让他们共同演绎了一首千古不衰的知音绝唱。在那个不朽的夜晚,浔阳江的悠悠江水,瑟瑟秋风,清冷的月光,飘飞的荻花,永远记住了这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白居易遭贬谪之后,巧遇琵琶女,因同病相怜而信笔写来的经典乐府《琵琶行》。
二、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今陕西渭南人。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与元稹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唯歌生民病”、“句句必尽规”,与杜甫的 “三吏”、“三别”同为著名的诗史。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现存诗近三千首。
三、写作背景
白居易生活在由盛转衰的中唐时期,当时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都很尖锐。外族不断入侵,自安史之乱后,国内连年战乱,民不聊生,统治阶级内部朋党之争日益加剧,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日渐衰微,人民生活困苦不堪。白居易早年避乱江南,接近人民,对政治的混乱、人民的疾苦深有感受。唐宪宗元和十年,跟拥兵割据的藩镇吴元济勾结的朝中重臣派人刺死宰相武元衡,长安城顿时一片混乱。白居易当时任东宫赞善大夫,是个陪侍太子的闲职不能过问朝政,但他压抑不住自己的愤怒,上书请求缉捕凶手,终以越职言事的罪名被贬为江洲司马。对于这次遭贬,诗人既感伤有愤慨。到江洲后一年的生活更使他感受到世态炎凉。他有满腔的怨愤无处倾诉,到江洲的第二年就创作了这篇著名的长诗。
四、白居易生平与诗作
五、解题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白居易还有《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虽名称不同,实则大同小异,常统称“歌行”。是一种具有铺叙记事性质的歌辞。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本诗是一篇抒情色彩很浓的长篇叙事诗。
六、整体感知,疏通读音
1、学生自由朗读,借助工具书,扫除生字词;
2、播放朗读视频(PPT),初略感悟,正音。
湓浦pénpǔ 铮铮然zhēng 商贾gǔ 悯然mǐn 憔悴qiáo cuì 转徙xǐ 恬然tián 谪zhé 浔阳xún 荻花dí 声声思sì 捻niǎn 霓裳nícháng 六幺yāo 迸bèng 裂帛bó 虾蟆hámá 红绡xiāo 钿头diàn 银篦bì 阑干lán 呕哑ōuyā 嘲哳zhāo zhā
3、齐读课文
七、解读序言
要求通读序言,利用课文注解,翻译文句,并说说此“序言”的作用。
掌握序言中重点文言字词:
1、左迁:降职(补充:右迁,升职)
2、 明年: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3、命酒:酒,名词活用为动词,摆酒;
4、因为:因此创作,为动词,写作,创作
5、长句:古义:七言诗,今义:结构复杂,词语较多的句子
6、歌以赠之,歌:名词活用为动词,作歌 7、命曰:命,名词作动词,命名,题名
序言作用: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梗概,概述歌女的悲凉身世,说明写作的背景动因,并为全诗定下凄切的感情基调。
八、课后作业
利用课文注解和工具书,翻译课文,梳理文句意思,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各段的内容。
第2课时
走进诗文 理清思路 整体把握
一、齐读诗文,熟悉课文。
二、利用课文注解,梳通文意,思考问题:
问题(1)诗文按什么顺序写?请理清行文思路,并概括每段内容大意。
明确:全诗按时间顺序写。
①月夜江头送客
②江上聆听琵琶曲:(邀见歌女;演奏名曲;听者陶醉)
③ 歌女倾诉身世苦:(少年欢乐;晚年凄凉;悲苦心境)
④ 同病相怜伤迁谪
⑤ 重闻琵琶青衫湿
问题(2)通过叙事塑造了哪几个人物形象?
明确:琵琶女和诗人自己。
问题(3)诗人用哪两句诗将两个形象连接在一起的?
明确: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
问题(4)诗人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叹息,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间有什么共同的命运、遭遇?具体情况是怎样的?试做具体比较(用原诗文概括回答)
思路点拨:
①读序与第三节相关部分,了解琵琶女的身世、遭遇与心境。
当年:艳盖群芳,艺压京城,人妒人捧,年年欢笑;
(色艺双绝、技高貌美、青春年少、欢笑红颜) 京倡
而今:年老色衰,门前冷落,委身商人,独守空船。 商妇
(飘零憔悴、饱受冷落) 怨
②借助注释、序、第一节与第四节相关部分,了解诗人的遭遇与心境。
当年:诗酒流连,丝竹不绝,高朋满座,其乐融融; 京官
(京城作官、高官厚禄、身居高位、位至谏言,名动京师) 谪官
而今:谪居卧病,有酒无乐,送客惨别,其情凄凄。 恨
(谪居九江,凄凉落魄)
诗人与琵琶女比较:
琵琶女自诉身世苦 白居易自叹谪居苦
本是京城女 去年辞帝京
名满京都的艺人 才华横溢的诗人
因年长色衰而嫁商人 因直言进谏而遭贬谪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问题(5)“相逢何必曾相识”,是什么使素不相识、萍水相逢的诗人和琵琶女联系在一起?
明确:音乐(琵琶声)。
一个独守空船,借乐诉怨;一个送客江头,有酒无乐。一个善弹,一个善听(善写),演绎出一出千古传诵的知音故事。这正如浔阳楼楹联所言:
枫叶四弦秋,枨触天涯迁谪恨;
浔阳千尺水,句留江上别离情。
江西九江有一处名胜古迹——白居易祠,祠中著名的对联。写白居易离开九江时,九江人民对他的深厚情谊,勾留即逗留,千尺水衬托别离情之深。
板书: 同是天涯沦落人
琵琶女 白居易
怨 恨
京倡 琵琶声 谪官
问题(6)“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时。”诗人白居易为何在一个素不相识的琵琶女面前泪洒青衫呢?
明确:诗人泪洒青衫,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①伤琵琶女:正如诗中云:“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卿卿。”琵琶女愤激幽怨的曲调本引发诗人情感的共鸣,在听了琵琶女的苦楚身世的倾诉后,更是激起诗人深深的怜悯。(琵琶女也深深怜悯诗人)
②伤己:诗人才华横溢,誉满天下,然而今朝沦落,幽愁悲愤;再加上朋友一别,更感孤寂难耐。两人有着相似的遭遇,因而情感相通,“同是天涯沦落人”。伤人,伤己,两重感伤交融一体,积累沉淀,诗人怎不悲怆满怀,泪洒青衫?这“泪”,既是诗人对被压迫妇女的同情与尊重,又是对当时社会的控诉。
问题(7)联系全文,请说说琵琶女和诗人的形象特点。
明确:琵琶女矜节自持,羞涩腼腆,多愁善感,才艺惊人,历尽繁华,却美人迟暮,被是一个被封建社会损害、侮辱的妇女的典型形象,对世人的重色轻才和丈夫的重利寡情提出了强烈的控诉。
诗人是一个感情丰富,体察入微,善解人意,文采飞扬,被贬江城、怀才不遇,壮志未酬,才华难以施展,孤独苦闷,饱受受压抑的正直知识分子。
三、课后作业
1、借助课文注解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总结重点文言字词;
2、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