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最新《隆中对》教案
诸葛亮在登上政治舞台之初,就以《隆中对》的方式为刘备描述出一个战略远景。以下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隆中对》教案,供参考学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应届毕业生考试网!
《隆中对》教案【一】
一、导入新课:
《三国演义》开篇有一首词《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青山依旧夕阳依旧,英雄生命已逝,但却活在后世人的记忆里,诸葛亮就是这样一个英雄。今天我们要通过《隆中对》这篇文章来了解他,在学习之前,问一问学生,了解哪些关于诸葛亮的词语、对联、诗歌、故事?(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二、检查预习,学生齐读课文,弄准字音。
陇亩(lǒng) 倾颓(tuí) 猖蹶(chāng jué) 存恤(xù) 夷越(yí) 胄(zhîu) 殆(dài) 沔(miǎn) 诣(yì)
三、老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找出文中所有的人物名字。
学生讨论回答: 亮、管仲、乐毅、崔州平、徐庶元直、先主(刘备)、董卓、曹操、袁绍、孙权、高祖、刘邦、刘表、刘璋、张鲁、关羽、张飞
四、如此众多的人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他们的身份、地位是怎样?请同学们分成四人小组,探讨这个问题,记得提供原文根据。
诸葛亮:隐居隆中,种田人。(“亮躬耕陇亩”)
管仲、乐毅:春秋战国有名的将相,辅佐国君成霸业,诸葛亮自比二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崔州平、徐庶元直:是诸葛亮的朋友(“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先主(刘备):是帝室的后代,其父中山靖王刘胜是汉景帝刘启的儿子,以光复汉室为由屯兵新野,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为什么?请在原文中找答案。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短浅,遂用猖撅,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董卓:杀死东汉少帝刘辩,独掌大权,导致天下大乱。(“自董卓以来„„不可胜数) 曹操:开始没有名声,兵力也弱,现在有百万军队,挟持皇帝号令诸侯。(“曹操比于袁绍„„挟天子而令诸侯)
袁绍:汉末冀州牧,几十万军队与几万人作战,大败(老师补充官渡之战)。 孙权:继承父兄之业占据江东,是江东之主。(“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 刘漳:益州牧,昏庸懦弱。(“刘璋暗弱”)
张鲁:在益州的北面,国富民强却不知爱惜。(“张鲁在北,„„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关羽、张飞:师补充:是刘备的手下。(“关羽、张飞等不悦„„羽、飞乃止”)
五、利用课文注释或《教材全解》弄清课文大意。
六、再次朗读体会。
七、作业:将自学或抽查中重点的字词解释在作业本上。
《隆中对》教案【二】
一、 歌词导入,营造气氛
《三国演义》开篇有一首词《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青山依旧夕阳依旧,英雄生命已逝,但却活在后世人的记忆里„„英雄的诸葛亮成功预测了天下三分,并造就了刘备以一个极弱现实实现最终与曹魏、孙吴分庭抗礼的建国神话,成为千百年来人们所津津乐道的古今战略决策经典。
欣赏MP3《滚滚长江东逝水》。
二、 初读课文,疏通文意
1、读课文(默读、齐读、跳读、研读、自由读、指名读„„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过程中感受语言,体会文意,进行文化的熏染)
2、找出不懂的字词句,先和同桌交流,如果还解决不了,稍后全班交流。
3、交流不懂的字词句。(形式:学生提出,学生解答,最后老师点评。)
4、老师提出重点字词,要求学生作答。(可以当堂提问,也可以出示幻灯片)
三、 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的“文眼”是哪句话?为什么?
2.趣味感知隆中方略。教师出示古三国军事地图,要求学生转变角色充当诸葛亮为台下的刘备(由同学们充当)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策略应对
1.“每自比于管仲、乐毅”为全文的纲,全文就是围绕着这一句来写的。这样的句子是好找的,但是怎样围绕这句话来写的呢,学生可能无从下手了,这时,老师应适时点拨。隆中对前,诸葛亮的好友崔州平、徐庶却“谓为信然”,为文章的“蓄势”内容; 隆中对时,
诸葛亮分析透彻,逻辑严密,语言畅达,从中可以想像到诸葛亮讲话时意气风发的神态,对策本身那不容置疑的力量更足以证明诸葛亮自比管、乐并非妄说,此段仍扣紧“每自比于管仲、乐毅”一句 ;隆中对后,关、张对刘备和诸葛亮的“情好日密”却“不悦”,刘备便对他们解释说:“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这一反一正,犹如高潮之后的余波,把诸葛亮的形象映衬得更加光彩夺目。?
2.学生对照地图解说的时候,要启发学生说出诸葛亮那种意气风发的神采,说出诸葛亮那种酣畅淋漓的气势,还要注意说话的层次性和逻辑性。
( 四人小组在台下练习,然后派几个代表上台说,同学们结合课文点评代表们的优劣所在。)
四、 品读课文,揣摩妙点
同学们精读课文,就文章的结构、条理、语言、详略、战略思想等方面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以下品读仅供参考:
A.结构:蓄势——高潮——余波
B.条理:隆中对话的条理性,不可争、不可图——可争、可图——“争”与“图”的具体步骤和规划(按照这个条理指导背诵)
C.详略:隆中对话正面详写突出诸葛亮卓越的军事、政治才能;侧面略写他人的评论、语言、行为烘托诸葛亮的形象。。
D.语言:(要引导学生品味言简而意丰的特点)
1.“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仅仅用22个字,就把诸葛亮的生活状况、思想状貌、体躯外貌以及生平抱负勾画出来。
2.再如诸葛亮对策后写刘备的反响,只用一个“善”字
把刘备对诸葛亮的高度评价和他此时此刻的心境写了出来。
3.“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生动形象地道尽了他们之间不可分割的亲密关系。
E.思想:
诸葛亮隆中对策有两点是最可贵的,实事求是和强调人的因素。曹操的实力又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诸葛亮认为“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语气侧重在“人谋”的正确。这里,诸葛亮指出了人的因素所起的作用。
从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的实际情况出发,诸葛亮制定了对孙权“可以为援而不可图”的方案。在制定这一方案时,主要也是从人的因素来考虑的。
诸葛亮在分析曹操和孙权的情况以后指出:刘备只能在曹操、孙权的势力范围之外谋出路——首先夺荆州这个“用武之国”和“沃野千里”的益州。诸葛亮制定这一方案时,更充分地考虑到人的因素:荆州的刘表“不能守”;益州的刘璋又“暗弱”;汉中的张鲁不知爱抚人民,有本领的人都不想为他出力而“思得明君”。这就提供了夺取荆、益的客观条件。
“天时,地利,人和”中,“人和”是最重要的,只有“人和”,才能成就霸业,这样的思想表现了诸葛亮作为政治家的远见卓识。
五、 虚拟对话,思接千载
由精通三国的同学演绎诸葛亮(也可把全班分成两组),同学们可根据课文提炼有趣话题,虚拟对话,古今碰撞,更深刻领会课文内容和古人情怀。
【最新《隆中对》教案】相关文章:
隆中对课堂教案05-03
隆中对教案设计08-01
初中语文隆中对的教案08-19
隆中对教学设计07-27
《隆中对》教学反思08-22
九年级上册语文《隆中对》教学设计07-07
雷雨教案最新07-27
最新《观潮》教案08-04
爱耳日教案最新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