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百分网手机站

云南的歌会优秀教案

时间:2020-08-07 13:23:13 教案 我要投稿

云南的歌会优秀教案

  《云南的歌会》是一篇极富情趣的散文,在“歌会”的大标题下,描绘了三种不同场面的民歌演唱,三个场合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在手法上也各不相同,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对生活、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

云南的歌会优秀教案

  一、教学目标

  品味言语情味;发掘作家情思;反观现实生活;滋养学生心灵。

  二、整体思路

  以“意思”为主线,以“生命”为重心,以“活”为切口,以“言语”为立足点。

  三、教学流程

  (一)发现“意思”

  1、整体感知全文

  2、作者写的这些有意思吗

  (二)没“意思”

  3、从文简介

   4、你同意他的看法吗

尊敬的沈老:

    你的《云南的歌会》相当没意思,因为第四段过多的自然环境描写冲淡了“歌会”主题。建议将其拿掉!

                                                               你的忠实读者

  (三)作家的“意思”

从马背上研究老问题,不免近于卖呆,远不如从活人中听听生命的颂歌为有意思了。(此为选入教材时被删掉的文字)

  (四)我们该如何而活

  四、步骤解说

  笔者以“文本细读”的方式仔细研读了《云南的歌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语言点,那就是“意思”一词。在《云南的歌会》中,沈从文先生两处提到“意思”一词。一处是在第四段“最有意思的是云雀”(言外之意是前面所写的也是有意思的);还有一处是第五段“仅是这个唱法就极其有意思”(言外之意是后面所写的更有意思)。其实,本文在节选时省略了前面一段文字:从马背上研究老问题,不免近于卖呆,远不如从活人中听听生命的.颂歌为有意思了(显然,这里的“意思”应是统领全文的)。由此看来,“意思”俨然就是贯穿全文的关键词。我以为,这是一个极有意思的发现,那么,为什么不以“意思”为主线设计一个完整的教学方案呢?于是,就有了以上的教学设计。

  1.发现“意思”:在学生整体感知全文后提出:作者写的这些有意思吗。要求学生静静地默读,用横线划出有意思的地方。交流时,教师及时抓住学生回答的一些语句引导学生进入字里行间去品味其中的意味。

  2.没“意思”:在学生充分感知本文很有意思的时候,有意识的抛出这个问题,一方面是想让学生把分散全文的目光聚焦到第四段的研读上来,从而达“点”“面”结合的教学境界;一方面也是最主要的方面,就是想让课堂的线性推进出现转折,从而使学生的思维从表层感知进入深层探析。通过讨论,让他们明白沈从文在自然环境的描写上之所以不吝啬自己的笔墨,是因为作家认为“产生这种山歌实有原因。如没有一种适当的对象和特殊环境作为土壤,这些歌不会那么素朴、真挚而美妙感人”。

  3.作家的“意思”:本文节选自《记忆中的云南跑马节》,选入教材的部分省略了前面的一段文字:从马背上研究老问题,不免近于卖呆,远不如从活人中听听生命的颂歌为有意思了。引出这段文字,其意在要学生明白沈从文认为“意思”在于“从活人中听听生命的颂歌”,然后抓住这个“活人”的“活”字,利用它的多义性,引导学生再细读文本,然后从文中去发现作家是如何描述这些“活生生的”“鲜活的”“充满活力”的生命状态的。

  4.我们该如何而活:设计此问题是想让“语文”贴近生活,走进心灵,关照灵魂,从而让语文教学从言语的层面进入文化的层面。

  五、课后反思

更多八年级教案相关文章推荐:

1.八年级语文《望岳》教案

2.八年级教案《海燕》

3.八年级人教版《阿长与山海经》精品教案

4.八年级语文《驿路梨花》教案

5.八年级历史《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案

6.八年级《将进酒》教案

7.八年级教案《阿长与山海经》

8.八年级上册《苏州园林》教案

9.八年级数学《勾股定理》教案

10.八年级数学《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教案

【云南的歌会优秀教案】相关文章: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11-10

《丰碑》的优秀教案09-12

《呼风唤雨的世纪》优秀教案11-11

小雪花的优秀教案11-07

小雪语言的优秀教案11-06

《鲸鱼》优秀教案10-08

数学优秀教案09-25

《回忆我的母亲》优秀教案12-18

学前教育的优秀教案12-01

《观潮》优秀精选教案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