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戏教案设计
鲁迅在童年时代,曾随母亲到农村居住过,间或和许多农民亲近。《社戏》取材于自己的童年生活,采用回忆的形式,用第一人称写就。那么在《社戏》的写作背景下,我们应该怎样去理解《社戏》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呢?和百分网小编一起来欣赏以下的《社戏》教案吧!
一、教学目标:
1、在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用词造句准确、鲜明、生动的特点。
2、培养学生阅读小说的能力,了解情节叙述的详略处理和景物描写对表现文章主旨的作用。3、体会农家少年的淳朴善良、好客能干和“我”与农家小朋友间诚挚的情谊,感受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与赞美。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体会农家少年的淳朴善良、好客能干和“我”与农家小朋友间诚挚的情谊,感受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与赞美。
三、课时安排:3课时
四、教学过程:
1、导入:同学们,你们对你们的童年生活是不是很留恋?你们的童年都是在哪里度过的呢?
学生交流。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就要来看看鲁迅先生的童年生活,他在平桥村的童年生活。
2、散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散读课文,扫除阅读障碍,完成字词的积累。
2)、学生在粗读课文的基础上概括出主要内容:平桥村是我的乐土,在平桥村我有过童年最快乐的时光。
提问:文章写平桥村是“我”的乐土,“乐”的具体表现有哪些?这一部分与写看社戏有什么关系?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A、“我”可以免读“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一类难懂的书,可以自由欢乐地生活。
B、这里有许多年龄相仿的小朋友陪着“我”玩,彼此平等,没有封建礼教的约束。
C、每天可以钓虾,放牛,生活丰富多彩,并充满了友爱和情趣。
这一部分写“我”在平桥村的生活,目的在于突出人物活动的环境,同时略写一些“趣事”,为下文详写“看戏”中的趣事作铺垫。
3、再读课文,理清情节
让学生细读课文,根据课文的情节发展将课文分段,把握叙事的详略。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总结:1)、随母归省小住平桥村,钓虾放牛的乡间生活。2)、看社戏前的波折。3)、夜航看社戏途中。4)、赵庄看社戏。5)、看社戏后归航偷豆。6)、六一公公送豆。
4、研读课文,把握主旨。
提出突破口问题:课文题目是《社戏》,按理文章应该着重写看戏的经过,然而作者花了大量篇幅写戏外的天地,是不是偏题了?
1)、社戏到底好看不好看?
学生默读看社戏片断,教师归纳:晚上看戏的人不多,演的戏也并不能吊起我们这群孩子的胃口,所以好不容易看到的社戏并不如“我”想象中那样精彩。
2)、看戏前,“我”经历了哪些波折?
个别生朗读5~9节,大家圈划能体现“我”心情变化的语句,教师总结:“我”的心情经历了急得要哭——不钓虾,东西也少吃——高兴——轻松舒展的过程,这一过程描绘出“我”对看社戏的渴望,也写出小伙伴们的聪明能干、胆大心细。
3)、分析第10自然段中的动作描写。
动词“点”、“磕”、“驾”等的使用,显现了农村孩子驾船技术的熟练,生动地表现了少年朋友们的兴致和活力。
4)、夜航看社戏途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学生交流,教师总结:从人的嗅觉、视觉、听觉等方面描写夜色,由远而近,表现了“我”兴奋愉悦、急切期待的心情。
5)、看戏归来途中,“我们”偷豆吃,当时觉得豆很好吃,回来后再吃豆,却又觉得不好吃,为什么?
学生分角色朗读看戏归途中偷豆吃片断,教师总结:豆未必好吃,然而在“偷豆”吃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读书生涯中从未有过的刺激和乐趣,更感受到了农村小伙伴的热情好客、慷慨大方,正是因为偷豆吃的童心和野趣,才使普通的'罗汉豆有了无比的美味,才使“我”终身难忘。
6)回答突破口问题:课文题目是《社戏》,按理文章应该着重写看戏的经过,然而作者花了大量篇幅写戏外的天地,是不是偏题了?
教师总结:通过阅读,我们不难看出,《社戏》这篇小说并不是专门为了写看戏的,而是通过“我”与农村孩子看戏前后故事的叙述,赞美农民和农家孩子淳朴的品质和聪明的才干,表现作者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7)体验反思:戏并不好看,豆也很普通,为什么文章结尾却写道:“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呢?
教师总结:“我”所难忘的是农村特有的风光,自由的空气,人与人之间和谐亲密的关系以及人们朴实、善良的品格。对这段生活的回忆也表达了“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5、体验角色,把握性格
这篇文章塑造出一些鲜活的人物形象,同学们先找找看,这篇文章塑造了哪些鲜活的人物?
明确:双喜(聪明能干、胆大心细)。阿发(憨厚无私)。桂生(机灵勤快)。六一公公(宽厚、好客)。
双喜:看戏前,当“我”因为看不到戏感到沮丧,人们都叹息地表示同情时,双喜大悟似的提议了:“大船?八叔的航船不是回来了么?”提得恰到好处,很容易得到大家的支持。当外祖母和母亲还有些不放心时,双喜马上表示“写包票”,同时提出了几条有力的根据,至使“我”能去看社戏。航船出发了,双喜“拔前篙”,第一个出动,像小伙伴中的领头人。这都表现了他的聪明、热情、机灵、能干。看戏时,双喜告诉“我”铁头老生能连翻八十四个筋斗,这说明他已经来看过戏了,这一次是专意陪“我”的。这表现了双喜对“我”的友爱、热情。那铁头老生没有表演翻筋斗,双喜马上来安慰“我”,“晚上看客少,铁头老生也懈了,谁肯显本领给白地看呢?”这表现双喜善解人意,对“我”非常体贴。当大家都不想继续看戏时,双喜说“还是我们走的好罢”,他了解大家的情绪,俨然像一个兄长一样。看戏后,双喜认为多偷阿发家的罗汉豆,阿发的娘若知道了会哭骂的;用了八公公的盐和柴,老头子会骂的。这又表明了双喜考虑周全。
(对这个人物,作者采用了白描的手法,要引导学生从人物的语言,行动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桂生:因没有给“我”买到豆浆,要给“我”舀一瓢水来喝,这补偿对“我”的歉意,他还想出了偷罗汉豆的主意。
阿发:建议小伙伴们偷摘自家的豆。他多么纯真无邪,憨厚无私。
六一公公:只对小伙伴们摘豆“踏坏了不少”表示惋惜,这是劳动人民珍爱劳动成果的本色;他又亲自给“我”送罗汉豆,又表明他的淳朴,好客。
五、作业
1、抄写词语。
2、写作文《童年趣事》,字数500字。
【社戏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3.万年牢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