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及反思
《爸爸的花儿落了》是现代女作家林海音的《城南旧事》中的第五篇。这是林海音的自传性小说的最后一部分,课文选取的是英子参加毕业典礼后回家爸爸去世,英子懂事长大的故事。和百分网小编一起来看看最新的《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范文!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内容。
2.感知课文的语言风格,并能体会朴素真挚的语言之美。培养自主探究的习惯与能力。体会插叙的写作手法。
3.体验文中洋溢的深沉的父爱,领悟成长的真正含义。
教学重点:感知归纳文章内容,体会插叙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体验深沉的父爱以及对孩子的深刻影响,领悟成长的真正含义。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学习课文之前播放歌曲《送别》,提问“同学们,知道这是哪个电影的歌曲吗?你们听完后有什么感受? 生活中遇到过送别的场景吗?” 这是电影《城南旧事》的插曲,包含着浓浓的愁绪与深厚的情感,这中情感也体现在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里。让我们来一起欣赏《爸爸的花儿落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生字词。学生自读课文,排除生字词。
2.感知情节。学生带以下问题阅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1)你是怎样理解《爸爸的花儿落了》这个题目的?
(2)文中哪些写眼前的事?哪些写回忆的事?回忆的事是怎样引出的?谈谈读后感受,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桌间交流,自由发言,概括事件。
点拨:提示可从英子和父亲两个角度概括。
3. 理清文章脉络。四人小组合作,互相交流、讨论。教师巡回指导、点拨。
眼前事 “我”参加毕业典礼
插 叙 赖学被打事件
回忆爸爸爱花养花的情形
眼前景 叙述毕业典礼上的情景
再插叙 爸爸鼓励“我”汇款闯练事件
眼前事 毕业典礼结束
回家听到父亲病逝的噩耗
点拨:了解小说插叙的写法。
(三)研读课文,读中感悟
小组合作竞赛,学生质疑或教师提示,讨论问题。
(1) 题目“爸爸的花儿落了”在文中有何含义?
(2)“花”在文中还有什么妙用?
点拨:一是指爸爸种的夹竹桃的凋谢; 另一是象征特别爱花的父亲的离开人世。主要线索是贯穿全文的“花”。
(3)请快速找出描写“花”的语句,思考:那为什么要选择“花”而不是别的作为主要线索?
点拨:一因为父亲喜欢花,花让作者想到回忆起父亲,同时花也成了象征;二则以花来贯穿小说的始末,作为潜在的线索。
4.课堂小结,教学过渡
分享感受:本文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这种爱是通过直接抒情表达出来的吗?
点拨:父亲对“我”深深的爱,是蕴含在“我”对父亲的回忆中,蕴含在花上,贯穿了全文。本文写作最大的特点就是在细节上蕴含了深刻的内涵。下节课我们就继续从细节中体会父爱。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师生同唱《父亲》。从歌中感受到了什么样的父爱?父爱是宽厚与博大的。《爸爸的花儿落了》主要写了主人公英子对于长的回忆,塑造了爸爸的形象,展现了英子成长的历程。让我们跟着英子的成长的足迹,细细体会这份深情。
(二)研读课文,读中感悟
1.分析人物。引导学生在阅读文中现实与回忆的交错,思考问题:
(1)文中爸爸是个什么样的人?仔细品读文章中表现父爱的语句,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点拨:表面上很严厉,实际上却充满爱心。 鼓励孩子,很重感情,特别爱花。重点领悟爸爸对“我”的爱。
(2)父亲对“我”的成长有什么影响?你觉得小英子长大了吗?你从哪儿看出来的?从课文中找出来相关语句,然后带着感情朗读,其他同学做评委,比一比谁读出的感情最切合英子的感情。
点拨:历练中培养不怕困难,敢闯敢练的坚强性格,对自己负责,敢于承担家庭责任的品质。深入理解文本,感悟成长。
(三)品味语言
1.你感触最深的句子,最能引起你的联想的句子,你认为最有哲理的句子是什么?为什么?通过这些语言,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学生自由阅读,发表感言。
2.再次播放《送别》,引导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点拨:通过朗读再次体会父亲的深情,以及他对“我”的影响。
(四)联系生活,升华感情
1.鼓励学生说一句精彩的话,赞美父亲。
2.小组成员说说自己和父亲(或其他亲人)之间的故事,对父亲说些心里有却一直没有说出口的话。推荐代表发言。
(五)延伸阅读,布置作业
1.摘抄美词美句
2.课后搜集父爱主题文章,分享感受
3. 开展“寻找父爱”的活动,口头作文《世上还有爸爸好》——感悟父爱。
板书设计:
爸爸的花儿落了
逼我上学 送来棉衣 温暖的关怀
鼓励我独自去银行寄钱 严格的要求
鼓励我独自参加毕业典礼 殷切的希望
爸爸去世 我镇定安静 热忱的鼓励
【教学反思】
《爸爸的花儿落了》出自新课程标准七年级下第二单元最后一篇文章。这个单元是关于两代人心灵沟通的主题,从多个角度展现了不同时期。不同文化背景下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生活状态和情感经历,表明两代人之间沟通和理解的重要意义。课文节选自林海音的《城南旧事》最后一部分。重点写的是爸爸对英子的深沉父爱和英子成长的艰难,写得深沉、含而不露。文章以毕业典礼为主要线索,随主人公起伏的思潮而记叙,时而记眼前之事,时而忆从前往事,内容丰富而不拖沓,事件交错而不零乱。时隔多年,作者仍能对往事记忆犹新,必是在其成长道路上,留下深刻印记,同时感恩父亲在成长过程中给予了鼓励、希望和爱。在感受深沉的父爱中,“我”真的长大了: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敢闯敢练,勇于面对挫折,承担家庭重任。感悟成长的不易便更具现实意义了。同时文中语言、动作精彩描写之处,更好地表现了人物。文中人是最平凡的人,文中事是最平凡的事,但作者就是用这些质朴、淡雅、含蓄而深邃的语言拨动读者的心弦,让读者感受到人性的美和人情的美。品味语言,学习语言、动作等描写便成了文章的重点。体会文中深沉的父爱,感悟成长的艰难,当然这更是理解、感悟的升华!
有了这样的文本解读,眼前似乎明亮了许多,可是,我不知不觉以走进一条弯路,事先看了教参,注定了教案的初稿是畸形的,不理想的。教参很清楚:文章的细节描写很精彩……然后再借鉴别人的、精华的东西,前前后后删改了六次,这样,真正的初稿诞生了!
第一次《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实践结束了,“怎一个苦字了得,何等的无奈啊!”
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静心沉淀的过程,也是成长的过程。从头再来!
一.教学目标的制定还是较为贴切的,但这篇文章的一大特色,插叙的运用没有涉及,确实是设计的一大败笔。文章篇幅如此之长,随主人公起伏的思潮而记叙,时而记眼前之事,时而忆从前往事,内容丰富而不拖沓,事件交错而不零乱,都要归功于插叙的运用。目标“感悟成长的艰难”,实现程度不够,“艰难”没有深品,流于浅表,不能水到渠成,效果不佳。严父的“果”不仅是英子上学不再迟到,还是小学毕业典礼上光荣地代表全体同学领毕业证书并致谢词,更是日后成为一位知名作家……文本的解读无止境。
二.活动环节自我感觉还算流畅,活动之间缺少必要的气氛渲染,显得很“生硬”,不自然。角色录音音量小,该重敲的没重敲。问题设计指向很大,不够明确。“英子学做的事中,给她印象最深的是哪件事呢?”接下来,“为什么你印象最深?”如此问法,部分学生不知道从何下手,去思考,去解决问题。那么学生回答的问题就会脱离预设,令老师招架不住,防不胜防。
三.师生互动缺乏活力、亦缺乏深层次的随机生成。蜻蜓点水,便戛然而止。“爸爸是严厉的,你能理解吗?”在学生谈的时候还可以追问“你的爸爸有过类似的做法吗?”这样让学生能够联系实际来理解、感受,大胆的迈一步,效果会更好。按部就班地进行活动,语文课堂便失去该有的活力。学生牵着老师的鼻子走,失去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许多关键词、关键句的理解还只停留在表面,如对爸爸的严厉的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起!”“抡”等的品读,学生与老师答记者问式的就过去了,老师不能有效及时予以追问评价,当然,深层次的东西更无法挖掘。
四.作业设计脱离了目标,目标意识没有贯穿始终,作业应顺应目标,强化目标,才能使其不流于形式,作业设计还应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它的层次性趣味性乃至有效性。对于下节课的内容也可以在作业中有所交代和布置,留下悬念,能为下次课打下基础,更能有效地把两次课的内容联系起来。
五.教师的自信和勇气对于我来说,太重要了,然而,想游刃有余,信手拈来,何谈容易,这些,一点一滴地去锻炼,去磨砺吧!
“不要人云亦云,没了个性。”第一次教学实践结束后,我还写下了这样一句话。其实每一篇课文都有它独特的个性,每个人的解读也大不相同,“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的教学设计是否符合我的学生的实际情况?是否有利于自己的操作?……一大堆问题摆在我的面前。
在此试讲,遗憾的是,仍旧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1.教师的激情依旧不够,声音太轻,前后的节奏把握不一致。
2.虽说从写作手法上提到了插叙,但是缺乏必要的铺垫,没有合乎情理的过渡,显得很突然。
3.仿写这个环节学生文笔不错,然而是否为文本服务,本意是要赞美父爱,但学生的写很空洞,语言华丽但意义不大。
4.再次出现课堂时间剩余,情急之下提到文章以花儿为线索,但没有讲透,只是为了拖延时间而设计问题,没有必要,有伤大雅。
5.角色配音突然出现,不自然很突兀,到底如何用好它?
一系列的问题再次出现在我的眼前,怎么办?
不自觉中,想起了“顶碗少年”,他在遭受第一次失败以后,又尝到了失败的苦果,如果第三次还失败该如何是好,怎么去面对?……最后大家求同存异,细节的地方再三斟酌,提出了改进的措施:
1.既然本文是英子参加毕业典礼而想到的往事,那么能否插入毕业典礼的照片,以文中提到的骊歌作为背景音乐?
2.在凄婉忧伤的音乐中,学生再默读文章,思考英子回忆了哪些事?再次强调英子是参加毕业典礼而想到的往事,单刀直入“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继续的?这样什么写作手法就脱水而出了,通过边思考边讲授完成“插叙”这个目标。
3.结合板书,让大家思考英子印象最深的事是哪件事?这件事中父亲给你的印象?学生定能回答到“严厉”,那么老师顺水推舟问“文章中是如何描写父亲严厉的?”圈划思考交流。“爸爸为什么对英子如此严厉?”“爸爸的严厉有作用吗?”……这样一个大问题被肢解成几个小问题,不仅明确,可操作性也强。
4.仿写固然很好,如不能恰到好处的去用,可能起到相反的作用。“如此可敬可爱的父亲,在英子捧着毕业证回家的时候,他却悄然离去了,英子一定有很多话要和爸爸说,如果你是英子,你能写出她的心里话吗?”这样设计取代仿写,更能贴近学生实际,使学生受到感染。
5.作业设计着眼为下次课服务,“文中几次提到花,‘花’在文章中起到什么作用呢?”很巧妙地一个连接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的深思熟虑的问题,也为下次课的学习埋下伏笔。
第三次教学实践结束了,牵动着诸多老师的神经,是期盼,是……
花落了,结出了大大小小的果实:
1.本次教学考虑文章的本身特点,能够不拘泥于形式,确立目标;情感态度个性化,根据个性确定目标;符合学生情况,学生的活动,作业设计是非常合理的,体现了课内,课外的结合。
2.教学内容由单薄走向厚实;教学环节的设计由形式走向品质;教师由关注自己走向关注学生;老师牵着学生走。
3.在过程之中有了改进,在改进中把自己完善,给别人借鉴;活动的设计有文本的氛围,“鸡毛掸子”道具的出示演示,使学生切身心的体会到了父亲的严厉,进而更能理解这种严厉下的父亲的关爱与期望。
4.课堂的掌控缺半步,要敢于向前探一步;结课、作业太匆忙。如果在细节上关注会更有效。及时抓住学生的回答,顺势引导,及时评价,智慧的火花应不失时机地现于课堂。
这枚青橄榄终于品尝到了丝丝甘甜……
1.最大的收获:俗语云“好钢用在刀刃上”,我要说,更多的“精力与时间用在备课上”,而不是上完课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补救。解读文本要深,每一次解读,都有不同的收获。问题设计要环环相扣,符合学生实际,要让更多的学生有吃的,还要吃的饱,这真的太重要了。不失时机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要让他们跳一跳,然后摘到苹果。做到这些,每一次的课前准备你要花费多少时间,是不言而喻的,但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2.课堂上师生互动摩擦出的火花是最漂亮的。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要“吃”饱,还要“吃”的好,更要下一次还想“吃”。课堂上,我渴望的东西,学生一次心有灵犀的回答都让我心满意足,更何况智慧的火花碰撞呢!再填一把柴,可以激发更有价值的东西,久而久之,学生的能力和视野都会得到质的提高。
3.没有这样经历的的教师永远是新教师。所以,有机会多多锻炼,多一份勇气,是多么的重要。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努力提高这样几种能力:
1.要提高自我监控能力:提高自我的观察、判断、评价和设计的能力。要有教学效能感,时刻对自身教学效果的清醒认识,以便更好的评价处理。
2.要提高教学监控能力。明确教学课程内容、学生兴趣和需要,学生发展水平、教学目标、教学任务以及教学方法与多种手段。多面预测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可能的教学效果。
3.要提高课堂的组织与管理能力。在课堂上密切关注所有学生的反应,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随时准备应付课堂上的偶发事件。教学中,师生言语互相沟通,教师要努力以自己积极的态度感染学生,以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努力学习。
4.教师对学生的提问、回答、作业、交流、操作等学习行为进行及时评价,或指导学习主体或同伴对学习行为进行评价。还应规范教师言语,一节课教师的话就应是一篇文章。
成长确实是艰难的,但也是快乐的。
“失败向前迈一小步,就可能会变成成功。”勇气、自信、细节,是多么的重要。只有不断地深入学习,冷静地思考,不断的反思,才能让我的语文课堂真正的在阳光照耀下茁壮成长。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及反思】相关文章: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反思09-13
《爸爸的花儿落了》最新教案08-15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教学设计06-22
《爸爸的花儿落了》语文教案10-16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设计09-14
2015最新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08-14
爸爸的花儿落了说课稿10-08
林海音《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09-17
初中语文《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06-13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