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百分网手机站

爸爸的花儿落了说课稿

时间:2020-11-07 16:10:09 教案 我要投稿

2017年爸爸的花儿落了说课稿

  《爸爸的花儿落了》课文讲述的爸爸对自己的深情和盼望自己长大、懂事的情感,写得深沉、含而不露。今天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是关于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儿落了》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17年爸爸的花儿落了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爸爸的花儿落了》,它是新课标人教版实验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下面,我从教材、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设计五个方面来谈一谈我的教学思路。

  一、教材分析:

  1、课文在单元中:《爸爸的花儿落了》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丑小鸭》、《诗两首》、《伤仲永》同属于第一单元。这个单元的文章都以“成长”为主题,有的记录了作者成长的足迹,有的展示了他人成长的历程,而本课则揭示了英子在遭受家庭重大变故时的成长经历,给学生以有益的启迪。

  2、课文在小说中:《爸爸的花儿落了》这篇文章节选自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的最后一部分,原题为“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从本文题目可以看出,课文节选的这一部分实际上写的是主人公英子经历了那么多人生世事,在爸爸去世之时,终于体会到自己已经长大了,不再是小孩子了。这个故事重点所写的是爸爸对自己的深情和盼望自己长大、懂事的情感,写的深沉,含而不露。

  3、课文分析:综观全文,文章以“爸爸的花儿落了”为题,一方面实指夹竹桃的败落,一方面象征天性爱花的爸爸离开了人世。文章中为了与题目相映,多处写花,由花引出眼前的事情和回忆的事情,如开头由衣襟上的夹竹桃引出爸爸生病住院,文章中间以花来穿插事件,结尾用“垂落的夹竹桃“回应前文,点出爸爸已不在人间。这样就以花为线索,使文章形成了有机的整体,又充满了情味。

  二、教学目标分析:

  新课标指出学生阅读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获得思想启迪,形成积极、正确的人生态度。结合本课的自身特点,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 知识技能目标:通读,引导学生理清小说复杂的结构思路,正确理解朴素真挚的语言。

  为了完成这一目标,我主要采用了诵读教授的方法,通过学生自己的朗读,读出文字中蕴涵的深情,从而明晓作者寄于文中的情感流程。在课堂教授过程中,学生都选择了自己最喜欢的片段朗读,人们常说:“心灵的共鸣才能碰撞出最美丽的火花。”有了最直觉的感受,说明学生在生活中有过类似的经历,因此很快就能体会到文章中蕴涵的情感,为授课流程的流畅打下了好的基础。

  2、 过程方法目标:以“花”为线索,分析体会父亲爱花、爱子女的情感,理清文章的脉络,理解“花”在文章中的含义。通过读,挖掘情感,品味语言,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为达到此目标,在课堂教授中,我运用了导读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找出文章中描写花的句子或者片段,并与相关的事件联系进行分析,将文章波澜起伏的情节理清。通过这种具体化的课堂活动,学生很快可以抓住文章中的细节,清楚文章的脉络,并学会品味语言,体会到蕴涵在文字中的`深情,将文章深一层次的内涵提炼出来。

  3、 情感价值目标:体验文中洋溢的深沉的父爱,感悟成长的真正含义:父母亲在我们成长中的作用,培养热爱父母的情感,并学会感恩。

  抓住一篇文章情感的流动,是我们语文学习人文性的最好体现。这篇文章涉及的情感话题是:孩子在面对人生中重大变故或挫折的时候,如何坚强地成长。英子在这里起了很好的表率作用。当然,我们的学生不一定人人都经历了英子失去父亲这样的重大家庭变故,但是由于年龄和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问题,他们或多或少都经历过一些人生变故或是自认为的重大挫折,一样也能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因此,我从文章中爸爸临终前对英子说的三句话入手,引导学生调动生活积累,想想自己父母的哪些话语也对自己的人生有着重要影响,转到对事件的描述之上,从而实现情感价值上的突破。

  重点:新课标还指出学生阅读要“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加深体验和领悟。”从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出发,体现语文的工具性作用,我将“抓住线索,理清文章脉络”作为教学重点。

  难点:“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既要珍视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体现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思维水平的有限,因此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拟定为“成长经历中的感悟”。

  三、教学方法分析:

  教法:朱熹在《孟子集注》中说过,“事必有法,然后可成。”教学方法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生动、有趣、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此,我选择了以读为主的教学方法,用读带动学生理清思路,体味情感,指导学生充分体会英子与爸爸之间这种至真至纯的父女之情,学会在生活的风浪中坚强成长。比如在预习的时候我采用通读的方法,使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大意;在理清思路的时候,我采用速读、跳读的方法,让学生学会筛选信息,抓住文章的主干;在品味情感的时候,我采用选读的方式,抓住重点文段反复读,反复品,在读的过程中理解文章中的情感;而进行语言训练的时候,我则采取品读的方式,抓重点词语,重点句子,边读边分析,边读边体味,把握住语言的表现张力。

  学法:新课标提出学生要“能复述叙述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并与他人交流阅读感受。”结合本课情节波澜起伏,情感真挚感人的特点。我在这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指导学生主要用阅读法、诵读法、讨论法来把握文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感受生活的能力。

  四、教学设计分析:

  1、导入:

  每一位诗人都拥有着敏感的心,时时处处发掘着生活中的美。诗人汪静之就用美丽的诗句告诉我们:“生命是一树繁花,时间是一根铁鞭,一朵一朵的击落,等到击完的时候,把满地残红踏入泥沙。”诗人关于生命的比喻真的很美妙,“生命如花”,多么绚丽和多情啊!可是,在作者林海音儿时的记忆里,爸爸的花儿却落了。

  引入新课。

  课后分析:在朗读这样优美的诗句时,我选用了悠扬的音乐作为朗读的陪衬,这样就渲染了课堂的气氛,将学生带入到一种情感意境中,使得学生能够很快地进入新课的氛围当中。

  2、 预习课文,初步感知:

  (1) 学生课前预习课文,要求:熟读课文,明确文章的主要故事情节。

  检查预习情况:理清思路,复述课文中的主要情节。

  要求:理清两条线——毕业典礼那天发生的事情;回忆爸爸和我之间的故事。

  (2) 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章中令你感动的片段,自己读一读,注意读出感情。

  (3) 将你被感动的片段读给大家听,并用一句话谈谈你的感受。(爸爸印象)

  课后分析:这一个环节的处理,主要是考虑到文章的篇幅较长,如果当堂预习课文所花的时间太多,因此安排课前先预习,然后复述主要情节,这样很快就理清了文章的两条线:毕业典礼和回忆事。接着课堂上开始选读,让学生的关注点相对集中,而且在一接触课文学习的时候,就逐渐融入到了文章的情感当中。课堂上朗读的时候,就有很多学生已经选择了文章中英子因为迟到挨打和最后爸爸去世这两个部分,读得也很动情,已经初步感受到了爸爸的爱。而且,在最后的概括中,学生不可避免地会谈到对爸爸的印象,比如有的学生很容易从英子挨打的事件中感受到父亲是一个既严厉又慈爱的人,而且因为很多小孩子都挨过打,因此在这个事情中很容易找到共鸣,一下子就总结出来了。而文章中有一句很明显的话说:“爸爸是多么喜欢花。”这让学生也很容易总结出:爸爸是一个爱花之人。这样,事情和人就都抓住了,再来分析后面的文章脉络和情感,就有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3、 细读课文,理清脉络:

  (4) 原来爸爸也是一个爱花之人,他是“多么的喜欢花”。文章中哪些地方写到了爸爸对花的喜爱?既然爸爸如此的爱花,他怎么会让花零落了呢?(爸爸病了)

  (5) 文章的题目是“爸爸的花儿落了”,现在你读懂作者的用意了吗?(一语双关:现实的花儿落了,爸爸的生命之花也“落了”。)文章的末尾说:“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这两个独立的小段中融进了英子怎样的感悟?(成长的体验)

  课后分析:在第一个环节中,学生通过读,通过总结,已经明确了父亲是一个爱花之人。

  这篇文章的整个表达方式都是很内敛的,脉络也是波澜起伏的,学生不是很容易把握。那么在后面的课文分析中,我就紧紧围绕着“花”来回到课文的阅读中,学生就很容易把握相应的文本内容,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文本解读,使学生把握寄寓于文本中的情感,明确文章中“一语双关”的用意,有效地进入到下一个环节的教授中。这样处理以后,学生上课学起来就觉得轻松多了。

  4、 精读课文,把握文章中的情感:

  (6) 指名朗读“快回家去”到最后的这部分课文,同学们想象一下英子当时所见到的场景,仔细品读文段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体会文段中蕴涵的情感。

  英子当时只有12岁,但是面对家庭的变故,她表现出了惊人的镇定和安静。在一天之前,英子似乎还是一个小孩子,而短短的一天,她仿佛一下子就长大了。是什么促使她成长?(回到毕业前一天探望爸爸的文段中进行分析)

  (7) 齐读文章中爸爸所说的话,体会:一位临终的父亲,对自己的女儿有着怎样的期望?

  (8) 观看《城南旧事》中的片段,感受至真至纯的父女之情。思考:从爸爸的泪光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9) 读完这篇文章,我们不仅深深地被英子父亲那深沉的父爱打动,也从父亲临终前对英子所说的话中感受到一种支撑我们成长的力量。你觉得英子爸爸的这三句话哪一句对你的触动最大,甚至也可能影响你的一生?结合你自己类似的经历谈一谈。

  课后分析:这篇文章的感情是很内敛的,学生的年龄小,不太容易把握。在这个环节的讲授过程中,因为情是最主要的,因此我始终利用多媒体穿插《送别》的曲子,用音乐来营造课堂的气氛。而前面进行了情感的铺垫之后,到了这里来朗读、分析文章的最后部分,学生的情绪就很容易调动起来,容易读出感情。我们在课堂上读这一部分内容时,有学生就说自己读出了“像刀割一样的痛”这种感觉,还有的学生读着读着就哽咽了,已经真正地进入到那种情境之中,体会到了英子当时的心境。而父亲的三句话是英子成长的终极力量,体现了一个父亲对女儿最大的关爱。在文字感染后,再观看影片,获得最直观的感受,就为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构造了一个大的环境。学生类似于上学迟到挨打、独自替父母完成某件事情的经历还是很多的,所以在理解这三句话的时候,并不会有什么障碍。学生发言过程中有很多好的例子。比如:有一个学生就谈到自己有着类似于英子挨打的经历。他家在枝江,第一次远离爸爸妈妈,到宜昌来读书,一周甚至半个月才回家一次。刚开始他很不适应,经常打电话回家说要回去。有一次放假回去就赖着不肯来上学了,结果也挨了爸爸一顿打。爸爸还告诉他:没有前面的吃苦,就不会有以后的幸福。现在他适应了学校的生活,觉得自己一下子就明白了爸爸的苦心。还有的学生说爸爸从小就让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经常让他一个人上街买菜,学会管理财物。刚开始他碰到了很多困难,但是爸爸鼓励他,告诉他不可能依赖爸爸一辈子,最终应该依靠的是自己。现在来到外校读书,他感觉自己的自理能力比很多同学强,忽然就明白了爸爸的苦心。虽然这样一些事情不大,但是也可以看出,孩子们不可能都像英子一样经历那么大的家庭变故,可也有自己认为的挫折和苦恼,能认识到,并能理解父母的苦心,这也是一种成长的经历。

  5、课后作业:

  在作者林海音的笔下,英子的爸爸体现了深沉的父爱。在我国著名作家朱自清的笔下,他的父亲那蹒跚的背影,也让他不禁潸然泪下。同学们刚才都谈到了父亲对自己成长的影响,那么,能不能用你手中的生花妙笔,描述一下你的父亲?学习本文的写法,将你心中最感人的一幕写下来和老师分享。

  课后分析:语文学习的终极目的,就是锻炼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具备一定的语文能力。同时,时代的进步也告诉我们,语文学习中应该给学生情感上的熏陶,人文的关怀。因此,在文章讲授完之后,结合这两点,我布置给学生一篇作文,让学生一是将语文训练落实到实处,二是通过对父亲的回忆,学会感恩,做一个有爱心有情的人!


【2017年爸爸的花儿落了说课稿】相关文章:

1.《鸟儿花儿》教案

2.《等待花儿开》教案

3.我的爸爸英语作文

4.GMAT都考了760分,怎么又不出国了?

5.我的爸爸普通话考试范文

6.埋头考证遮蔽了上大学的意义

7.怎么调整Word2007段落、段前、段后间距

8.十个爸爸教案

9.Dad(爸爸)英语考研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