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百分网手机站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优秀篇」

时间:2020-08-05 12:22:12 教案 我要投稿

2015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优秀篇」

  “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是鲁迅少年时期两个相邻的两个人生驿站,是鲁迅在历经人生沧桑后对童年生活的温馨回忆。而传统的教学往往把这两者对立起来,说作品表现和批判了“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色束缚和损害”,那位先生是一个“体现孔孟之道的不学无术的典型腐儒”,我认为这种解读存在着教条化、程式化、上纲上线化的倾向。作者在文中并没有刻意地将两者进行比较,推崇百草园而否定三味书屋,只是将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自然地写下来,三味书屋里淋漓痛快的读书、无拘无束的溜玩、兴味盎然地偷画、严而不厉的先生在作者笔下也充满亲切温馨。所以教学中没有设计中心主旨的理解,只是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受、自主表达,在个性化体验中完成对文章的解读。

2015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优秀篇」

  教学目标

  1. 抓住事物的特点,用恰当的顺序写景。

  2.两相对照的文章结构。

  3.学习并运用联系比较法,进行探究学习。

  4.运用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反思自身的生活世界,领悟学习和生活的真谛。

  5.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引导学生去正确的认识生活,体味成长中的快乐与烦恼。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描述百草园的部分,写景抓特点、按顺序、多角度描写的手法。

  难点是描写三味书屋部分,对部分内容的理解以及对难解词语的理解。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目标导学

  (一)导入新课:提起鲁迅,人们常常会想到他的严肃、庄重,但是打开他的童年之窗,我们会发现,那里却是另外一道风景:灿烂的春光中有童真,无味的冬日里也有情趣;自由的玩耍中充满幻想,严肃的学习中也不乏快乐。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童年,探索一下他成长的足迹吧。

  (二)展示目标

  1.记住本文一些重点生字词。

  2.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

  3.理清文章思路,正确划分层次。

  4.学习本文抓住事物的特点,用恰当的顺序写景。

  二、自主学习

  (一)自学提纲

  1.初读课文,解决本课的生字词。

  2.查找资料,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

  3.说说初读课文的感受

  4.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语句以及中间的过渡段。

  (二)自主学习

  (三)自学检测与展示

  1.给黑体字注音:

  缠络( ) 豁( ) 觅食( ) 渊博( )确凿( )

  菜畦( ) 桑椹( )油蛉( ) 攒( ) 斑蝥( )

  珊瑚( ) 蟋蟀( )敛( ) 脑髓( )陌( )

  人迹罕至( )筛( ) 谷( ) 系( )传授( )

  书塾( ) 儒( )蝉蜕( )人声鼎沸( )窦( )

  厥士( ) 拗( ) 倜傥( ) 金叵罗( )盔甲( )

  绣像( ) 锡箔( )

  2.简介作者及创作背景

  媒体展示

  1.者介绍:鲁迅(1881—1936),本名周树人,浙江省绍兴市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本文写于1926年,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收在《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

  2.写作背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回忆性散文写于1926年9月18日。“三一八”惨案以后,鲁迅被反动当局列入拟通缉的北京文教界五十人名单,鲁迅难以公开和反动势力进行斗争,被迫于1926年应厦门大学的邀请离开北京。鲁迅到厦大正值暑期,学生还没有开学,鲁迅回忆起少年时的往事,写下了这篇散文。最初发表在《莽原》半月刊第19期上,后来鲁迅把它和《旧事重提》的其他九篇一起编入《朝花夕拾》这个散文集中。

  3.《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共收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先生已经四十多岁了。“朝花”喻童年美好的生活,“拾”回忆往事。对于《朝花夕拾》全集的写作缘起和本意,鲁迅有过明确的说明。他在《朝花夕拾·小引》中说道,这本散文集是在北京至厦门这段时间写的,在广州编定,其时正是鲁迅生活中最辗转流徙,心情最苦闷的时候。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鲁迅只能借回忆旧时的美好的事物,来排除目前的苦闷,寻一点“闲静”,寄一丝安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正是在厦门大学的图书馆楼上写的,当时他“是被学者们挤出了集团之后”,只好借这样一朵儿时的“小花”,来排遣寂寞。《小引》还说明,原来集名是《旧事重提》,后改为《朝花夕拾》。这组散文,正是浸透儿时故乡瓜果的清新甜美的滋味的小品,就像鲁迅书桌上的那盆“水横枝”,树叶青葱得可爱。所以鲁迅把这美好的回忆散文,比做一组晨光里绽开的花朵。拾来自赏、自慰,可以说,《朝花夕拾》是一曲少年时代生活的恋歌。

  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三味书屋,在鲁迅家附近,鲁迅小时候(12岁到17岁)在这里读书。

  3.理清课文结构。

  教师顺势引导学生了解阅读文章的`一些技巧和步骤:从题目《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我们可以捕捉到一些信息,“从……到……”表示这篇文章主要以空间的变换为记叙顺序,大致包括两大部分,并且暗示文章前后两部分的内容。

  学生明确:从开始“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到中间“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是写百草园的部分;从“出门向东”到文章结尾“这东西早已没有了吧”是写三味书屋的部分;中间“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是两部分之间的过渡段。

  三、合作探究:媒体分步展示:

  (一)生生互探

  (1)如何理解“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中的“似乎”和“确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