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郭沫若雷电颂教案「最新」
《雷电颂》节选自郭沫若五幕历史剧《屈原》,是一篇悲壮、慷慨、激昂的抒情独白,更是一首激越澎湃的抒情散文诗,是“生之颤动,灵之喊叫”,波澜壮阔,气势磅礴,撼动人心,是全剧的灵魂和高潮。它不仅是刻画屈原典型性格的重要一笔,是屈原斗争精神最突出的体现,而且使全剧主题异常鲜明地凸现出来,屈原呼唤雷电,怒斥土偶,充分表现了诗人痛恨黑暗、向往光明、忠于祖国、热爱人民的高尚情操和崇高理想。本文想象瑰丽奇特,闪耀着革命浪漫主义的诗学风格,象征及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简短灵动的句式,增加了散文诗的音乐美,更像是屈原在为楚国的命运奔波的交响曲。
【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剧情、结合背景了解本文的写作目的。
2、通过朗读体会文章的写作手法及抒情方式。
【预习要求】:
1、流畅地朗读全文,初步感受文章的赞扬及批判对象。
2、仔细阅读课后剧情梗概,了解文章的出处。
【教学过程】:
1、导入:
“薄暮雷电,归何忧?厥严不奉,帝何求?”(《天问》节选,译文:“傍晚时分雷鸣电闪,想要归去有何忧愁?国家庄严不复存在,对着上帝有何祈求?”)两千多年前,一位伟大的诗人向着世界发出了这样的疑问,在这疑问中铭刻着他对于身处危机中的祖国深深的忧虑。1942年,同样感受到祖国的内忧外患,另一位诗人郭沫若以这几个诗句为基础,在话剧《屈原》中书写了一首有关风、雷、电的慷慨激昂的颂歌。今天,我们学习这篇悲壮的诗歌,就是要感受这些先辈的情感,并用我们的声音再现那个时刻的场景。
2、检查预习,整体把握文本的情感。
(学生根据预习内容及补充材料回答)
⑴大家已经阅读过课后的话剧《屈原》的剧情梗概,本课选自五幕话剧的哪一幕?(第五幕)屈原为何被囚?(遭受了以南后郑袖、上官大夫靳尚的诬陷)郑袖为何要与秦相张仪勾结,出卖自己的祖国呢?
补充剧情:当时战国的形势是秦国最强、楚国最大、齐国最富。因此齐楚联盟对秦国威胁最大,秦国自然处心积虑要拆散两国联盟。秦相张仪扬言要送中原的美女给楚王,早已人老珠黄的郑袖担心失宠,张仪乘机提出不送美女的条件就是让郑袖出力拆散齐楚联盟。这一联盟的倡导者屈原自然就是他们最大的障碍,郑袖就设计让楚王相信屈原“调戏”自己,进而诬陷屈原。
由此可见,郑袖陷害屈原完全是出于个人的私利,为此出卖祖国她在所不惜。
⑵郑袖的设计实际上非常荒谬,因为她在上演这出闹剧时舞台上还有许多扮演《九歌》中诸神的演员在场。可楚王没有想过屈原平时的行为,也没有询问其它人,轻易相信屈原已“疯”,这并不符合历史。在郭沫若原本的设计的话剧《屈原》,时间横跨了二十余年,基本上比较符合历史,郭沫若对剧情作出如此巨大的调整,并且将时间压缩至一天,就是为了突出生活的荒谬,也正是生活的荒谬才使屈原内心爆发出如此剧烈的愤怒。
⑶朗读全文,归纳一下文中出现的形象,并根据屈原的对其的不同态度将之分类。
提示:为什么把雷比作车轮滚动的声音?为什么要到洞庭湖、长江、东海以及那个小岛上去?
屈原用什么来称呼那些只会产生黑暗的诸神?
归纳:
风、雷、电:追求光明、打破黑暗的变革力量(歌颂)
洞庭湖、长江、东海、小岛:美好的理想世界(向往)
土偶木梗:黑暗势力的代表(痛斥)
⑷全文何处在歌颂追求光明的风雷电?(1-8)何处在痛斥黑暗?(9-11)在这两部分之间,有明显的过渡句,反复强调了什么?(“烧毁”,毁掉黑暗,赢得光明)在文中的最后两节(12、13),同样也有着过渡句,提到了谁?(“河伯”)这一节中两次提到河伯是同一个人吗?(不是,后一个就是为他辩诬的扮演河伯的演员)实际上,屈原在这里描述了现实的黑暗,而在最后再一次呼唤“毁灭”这个黑暗的世界,也就是全文的总结。
3、指导朗读,品读文本。
⑴刚才我们所归纳的情感如何通过朗读来体现呢?我从两个段落中各选取了一个典型的语句,我们就从此开始,看看如何读出不同的情感:
A、“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
B、“你,你东君,你是什么个东君?”
提示:在朗读这两句时可以通过语气的变化体现出情感的不同,而语气的变化具体来说就是声调的高低,语速的快慢。大家思考一下,两个语句,一表现热烈地呼唤,一表现愤怒地斥责,声调语速应当如何变化呢?特别是语句中几个重复的词语,应当读出什么样的变化呢?
(A、由低而高,由快而慢,表达迫切的渴望之情。B、由高而低,由慢而快,表达轻蔑和痛恨)
(学生先小声读,由个别学生示范读,再齐读)
⑵我们再来读这两句话所在的小节,也请大家读出语气的变化。
提示:这两个小节中,是否所有的语句语气都一样,有哪些语句要变化语气,有哪些语句要语气要更加强调?
“在这暗无天日的时候,一切都睡着了,都沉在梦里,都死了的时候”,语气应低沉,表现出一种低沉、沉痛的心情。
“我要把你烧毁,烧毁,烧毁你的一切,特别要烧毁你那匹马”应强调。为什么要烧毁他的马?
补充材料:古代神话中,凡是有马的民族都让太阳神骑着马。因为太阳东升西落,古人认为太阳在围绕地球不断地运行。东君是太阳神,可他不仅没有带来光明,反而产生黑暗,他的马就成为了他最大的讽刺,因此“特别要烧毁你那匹马”。
(学生朗读)
⑶大家在朗读段落时,注意了语气的变化,在一段话中读出了高低变化,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抑扬顿挫。请大家再来试着读一读第6节,看看如何读轻重缓急,抑扬顿挫。
提示:全段的语气应当体现热烈的追求,但是哪些语句应有所变化?
“我的长剑是被人拔去了”“虽然你劈它如同劈水一样,你抽掉了,它又合拢了来”这里的语调同样应当是低沉的,这里表现的是屈原在现实在感受到的痛苦。黑暗无处不在,人民也被欺骗,认为他“疯了”,无意中成了黑暗的帮凶,因此在这里屈原表达了深深的痛苦。
除了文中的几处反复外,哪些地方还应强调?
“无形的长剑”“我心中的剑”。屈原虽然生活在黑暗之中,但他没有屈服于黑暗,依然要用这“暂时的一瞬的”光明来对抗黑暗,他就是这敢于划破黑暗的长剑,他也在渴望着让自己的生命迸射出光明。
(朗读第6节,再读第7节,进一步体会这种追求的热烈)
4、联系背景,体会内涵。
⑴屈原没有写出过《雷电颂》这样的作品,但是作者郭沫若借屈原之口来歌颂光明是有其道理的。屈原作为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伟大之处不仅仅在于他以诗歌表达出的忧国忧民的情怀,同样也因为他伟大的人格。
补充材料:复述《渔父》场景,强调“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安能以自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译文“全体都混浊,只有我一个人干净,大家都醉了,只有我一个人清醒……哪能够以干净的身子,沾染外界的污垢”)正因为不愿屈从于黑暗,屈原最终用自己的生命为祖国殉葬,也感动了两千年的中国人。
⑵在屈原的笔下,当时的时代是这个样子:“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译文“大家都竞争着在以酒食为征逐,贪财好利的心事全然不知满足。大家都宽恕着自己而猜忌别人,大家都在斗着心机而互相嫉妒”)而在郭沫若的时代,他所看到的也是同样一幕场景。1942年,抗战正处于艰苦的阶段,国民政府一面在自己的统治区内,在红灯绿酒中醉生梦死,一面又在疯狂地排斥异己,制造了同室操戈的皖南事变。正是目睹了这荒谬的一幕,才激发了诗人内心的愤怒,写出了《屈原》这部伟大的作品。
(再读9-11,体会作者内心的愤怒)
⑶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在屈原高声朗诵出《雷电颂》这篇慷慨激昂、悲壮豪迈的赞歌时,东皇太一庙内外是什么样子?伴随着他的朗诵的又是什么?
补充布景:时间:午夜已过,黎明未到最黑暗的时候。地点:东皇太一庙正殿,殿中神像林立,阴森黑暗。环境:雷电交加,风雨大作。
(再读全文,体会诗中的愤怒,诗中的力量)
【教学反思】:
原本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对于能否激发学生内心的激情并没有把握,但在教学的过程中,随着朗读内容的一步步深入,我能够明显感受到学生的情绪的高涨。我随即删去了一些背景及补充资料,将所有的内容都附着在朗读之上。果然,随着内容的加深,学生的情绪感受也一步步地被激发出来。原本,我将重点思考放在导入及资料补充上,但在教学实践中,还是觉得对于本篇课文而言,朗读方是重中之重,品读与分析都可以通过朗读来实现。朗读需一步步深入,内容需简明,这就是我上完这一课后最大的收获。
【郭沫若雷电颂教案「最新」】相关文章:
《雷电颂》教学设计(精选10篇)12-04
《雷电颂》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06-06
《体育颂》教案12-29
黄河颂教案09-27
《黄河颂》教案模板10-01
黄河颂教案(精选9篇)07-17
黄河颂教案设计06-22
幼儿园防雷电安全教案06-15
初一语文黄河颂教案09-22
幼儿园大班安全教案《防雷电,安全用电》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