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找春天课堂教学实录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找春天》课堂教学实录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找春天》课堂教学实录,一起来看看吧。
《找春天》课堂教学实录 篇1
一、激发兴趣、忆春天
师:冬姑娘穿着雪白的纱裙飘然而至,春姑娘迈着轻盈的步伐悄悄地走来。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跟随那几个小朋友去寻找春天。那几个小朋友到底找到春天了吗?春天在哪里呢?
(学生十分踊跃,积极举手,抢着回答问题。)
生1:老师,春天藏在小草里,瞧,“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师:你真是一个会读书的姑娘。
生2:老师,老师,我知道,春天在野花里,我是从“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这句话知道的。
师:真不错,你说得有理有据,请坐。
生3:春天在嫩芽里。
生4:(争着回答)在“小溪”里。从“解冻的小溪丁丁冬冬,那是春天的琴声吧?”这句话知道的。
生5:我还知道了春姑娘藏在了柳枝、风筝、喜鹊、杜鹃、桃花、杏花里。
(学生们异常激动,交流汇报着,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画:小草、野花、嫩芽、小溪、柳枝、风筝、喜鹊、杜鹃、桃花、杏花,使黑板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为学生营造一个春天的氛围,孩子们自然进入了学习的情景。)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春姑娘已经被同学们找到了,她很高兴能和同学们见面,所以她带来了一首歌送给同学们。
播放歌曲《找春天》(部分学生也能动情地跟着唱起来)
二、赏读感悟,找春天
师:我们已经找到了美丽的春姑娘,现在老师想请同学们展开你们丰富的想象力,想像一下:“我们”看到了、听到了、闻到了、触到了春姑娘的什么?
生:我看到了小草已经发芽了、花儿开了、柳枝绿了、溪水解冻了、鸟儿们飞回来了。
生:我还看到了桃花、杏花开了,小朋友们在春天里放起了风筝,他们可开心啦!
师:你们的眼睛可真锐利!
生:我听到了鸟儿们清脆的叫声,还有溪水丁丁冬冬,它们好象在合唱呢。
生:我听到的是春风轻轻的呼吸声。
生:我触到了春天的柳枝、溪水、花草们,还有春天蒙蒙的细雨。
生:老师,春风轻轻吹到我的脸上,让我触到了她。
师:你说得棒极了,比老师聪明、厉害多了,真佩服你。同学们,让我们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她吧。
师:同学们,你们就像一个个春天的小精灵,你们通过语言文字,让我们看到了这美丽的春天。快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自己喜欢的段落,用此方式来感谢春姑娘给我们带来的美妙的歌儿吧!
生: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眼睛吧?
生:老师,我也想读这一句。“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我觉得这句话,作者把小草当做人来写,说他探出头来,描写的特别生动。
师:对,你真是会思考的孩子。其实我们在写文章时,也可以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将文章写得生动、传神哦。
生:老师,我来读“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解冻的小溪丁丁冬冬,那是春天的琴声吧?”这几句话是运用排比的手法,和比喻的手法,为我们展示了美丽的春天。
(学生听后,不由地鼓起掌来。)
师:对呀!作者就是用了不同修辞手法,为我们展示了这美丽而神奇的春天呀!让我们也赶快学着作者的样子,说说你心中的春天吧!
生:春天来了,春风一吹,柳枝抽出枝丫,随风舞动。
生:笋芽探出小脑袋,好像在寻找春的气息。
生:迎风飘扬的柳条,那是春天的头发吧?
生:春雨沙沙的下着,那是春天的眼泪吧?
师:孩子们,你们俨然就成了一个小诗人,通过使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和丰富的想象,为春姑娘献上了如此美好的诗篇。春姑娘谢谢你们啦!让我们美美的在朗读来感谢春姑娘给我们带来的美丽的世界吧。
(学生异常开心,在悦耳的伴奏声中,动情地朗读全文。)
三、升华主题,画春天、写春天
师:配乐朗诵: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儿————
生:纷纷伸着脑袋,欣赏美丽的春景图。
师:这是一幅怎样的山花烂漫,百鸟争鸣的美景啊,谁愿意来画下这美丽的春天,并用一两句话写出你看到的春天,开始吧!
(学生纷纷举手。请两名学生上黑板补充板画内容,其余的孩子纷纷拿出纸笔,描绘心中的春天。)
师:春天悄悄地来到了,只要我们留心观察春天就在我们的眼睛里。谁愿意给我们展示一下你那美丽的春天。
生:同学们,瞧,我画的校园里的春天,你看,同学们在草坪上踢毽子,跳皮筋,玩得多开心呀!
生:我画的美丽的公园,这里小草探出了小脑袋,花儿玩着腰在和我们打招呼呢!
师:孩子们,这节课,我们通过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在春天的世界里感受到了春姑娘给我们带来的快乐。春天就是这样一个充满无尽遐想的季节。让我们热爱我们的大自然,去感受更多美好的生活吧。下课。
《找春天》教学反思
春天,我想在孩子们的心中播种不同的种子,希望和他们一起丰收五彩缤纷的世界。《找春天》这篇散文语言优美,充满诗意和儿童情趣,这无疑给了我这样一个机会。
春天来了,她像个害羞的小姑娘,悄悄地向我们走来。本课主题是呼唤着我们去寻找春天。文中的孩子们找到春天了吗?从哪里找到的?怎么找到的?激发学生朗读 “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吗?”——学生读着这些语句,领会着其中的情和趣。
一、用激情打动孩子,带着孩子走进春天。
整堂课上下来,我努力用自己的语言和激情带领学生进入“春天”,让学生能够有走入春天的感觉。我利用板书的简笔画,精美的课件,优雅的音乐,将学生引入其中,使学生了解春天的典型景物,掌握组织画面的简单方法,同时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高尚情操。
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我本着创设宽松、互动的`课堂氛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们的能动作用,引导他们主动学习,鼓励他们参与美术实践活动,努力使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课堂学到知识。
二、利用“举一反三”的教学思路,引导学生读中感悟、读写结合,不断的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为了让学生的思维、想象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尽快将课文内容的理解转化为自己的个性化语言,我在备课时就考虑采取新语文教育领军人物韩军博士的教学方法 “举三反一”法进行教学,就是让学生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带领学生抓住一个文字训练点,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课堂上,学生通过仿照文本,最后写出了这样的佳句“ 春天来了,春风一吹,柳枝抽出枝丫,随风舞动。笋芽探出小脑袋,好像在寻找春的气息。迎风飘扬的柳条,那是春天的头发吧?春雨沙沙的下着,那是春天的眼泪吧?”优美的语言文字的诞生就是这样简单,我以为课堂上应该教会学生去体会文章作者运用文字的高妙与精湛,学会作者使用的写作方法。语文教学就应该举三为主,举一为辅,两者相辅相成的进行,学生也就受益了,学生的语感就会提高,学生的咬文嚼字的能力也就挺高了。三年级的孩子的写话教学,就是可以先模仿名家佳作,或改变句型,或改动文字,慢慢地,学生用到多了,就会学以致用,形成自己的语言文字了。
新课标指出“倡导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尊重学生的多元化理解”“倡导学生的感悟体验。”我让学生潜心会文,充分与文本对话后,谈谈对春天的感受。其实也是想让学生把文本的语言转化成自己个性化的语言。学生有了文本的凭借,谈感受自然是水到渠成。
当然学生在课堂上的灵性飞扬,还有赖于教师所营造的一种自由宽松的氛围。学生心与心的接纳,情与情的接触。学生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把课文改写,不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还充分利用文本来拓宽了学生写话的空间。由此可见,教材不应是码头,而应是航船,码头是孩子梦想起航和靠岸的地方,只有驾驶着梦想的航船才能在成长的海洋里驰骋,才能真正成为时代的舵手。
《找春天》课堂教学实录 篇2
一、在被激活的状态中踏上学习旅程
记得小时候听越剧《红楼梦》,林黛玉初到大观园时,园里惊喜的声音此起彼伏:“林姑娘来了!”“林姑娘来了!”“哎呀你们快来看呀,林姑娘来了!”……我听了,不由深受感染,眼前似乎浮现出那迎接的热闹场面。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我灵机一动,何不用多媒体制作这样先声夺人的一个片断,渲染氛围呢?上课铃响了,孩子们进教室坐好。忽然,教室里弥漫着鸟叫声,流水声,小孩的欢呼声,还伴随着美妙的音乐。只见孩子们睁大眼睛,转着小脑袋四处张望,连嘴巴都是半张着的。
那激动的心情简直无以言表。音乐渐小。孩子们早已按捺不住表达的欲望,小手如林,小眼放光。有的说,我听到了小鸟在树枝上叽叽喳喳地叫着;有的说,我听到了泉水叮叮咚咚的声音;有的说,老师,这声音真好听,我觉得自己很激动耶;有的站起来说,我知道,春天来了,小孩子们去找春天了。那我还等什么,快和他们一起去找春天吧!带着一颗颗被激活的心,进入课文的学习中。
二、在童话般的情境中阅读感悟
从“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这个句子入手,我让孩子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对“害羞”的理解,引导学生抓住初春的特点,体会课题中的“找”。
(教师播放课件:早春图)
师:你们发现春天这害羞的小姑娘藏在哪儿了吗?
生1:在大地上,小草长出来了,花儿也开了。
生2:还有,树木发芽了。
生3:冰融化了,小溪在向前奔跑。师:和她们打打招呼吧!
(课件演示那秀眉一般的小草,欣然眨着眼睛的野花……卡通、动态的画面让孩子们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
生1:嗨,小草你好!让我们握握手吧。
生2:小花你好!你真美丽。我们交个朋友吧!
生3:小溪小溪,你到哪里去啊?
生4:小树你好!你真精神。
师:小朋友们真有礼貌,也很友好。看得出大家都非常喜欢她们。现在让我们美美地读读课文,用我们的声音来描绘美丽的春天吧!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展示)
师:小朋友们读了课文之后,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呢?生1:我觉得春天和小朋友一样,也喜欢捉迷藏,要我们去找她。
生2:我知道为什么说春天是害羞的小姑娘了。因为春天刚刚来到,还不明显。生3:春天太美了,我喜欢春天。
生4:春天来了,大自然悄悄地改变,热闹起来了。
师:小朋友们说得太好了,让我们为自己鼓掌吧!
三、在诗一般的意境中进行言语实践
为使学生能在读懂课文后形成独特体验,也使思维进一步发展,我引导他们表达自己个性化的感受。
师(沉醉地):“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眼睛吧?早开的野花……”多生动的比喻啊!小朋友们也能学着说一说吗?
生(刚买了一个发夹):蝴蝶在花丛中飞舞,那是春姑娘的发夹吧?
(多形象啊,孩子们自发地给予掌声。)
师:你真会联想,一点也不比作者差。
(受到鼓舞,其他孩子又蹦出了许多美丽的句子)
生1:小草短短的,那是春姑娘挺着的鼻梁吧?
生2:风儿轻轻地吹着,那是春姑娘的小手吧?
生3:小雨轻轻地下,那是春姑娘薄薄的纱衣吧?
师:多么诗意的`想象,多么美丽的句子啊!其实我们还可以大胆想象,使我们的比喻更有创意,也可以把句子的形式改一改。
生1:迎春花是春姑娘心爱的小喇叭!
生2:你看,小燕子穿着晚礼服在天空中飞舞,那是春天的使者。
生3:长长的柳枝垂到河里,那是柳树姐姐在和小鱼做游戏呢。
师:老师真是佩服我们班的小诗人。
春天已经不知不觉走进我们的心中。作者眼里的春天是害羞的,你们心中的春天又是怎样的呢?
生:我觉得春天是彩色的。你看,桃花是粉红色的,梨花是白色的,迎春花是黄色的,茶花是红色的,还有小草小树是绿色的。
师:你眼里的春天真是丰富多彩。生:读了课文,我觉得春天有时很害羞,有时很活泼。因为她在柳枝上荡秋千,在风筝尾巴上摇啊摇……
师:说得真棒,真会读书,真会思考!
生:我觉得春天是个美丽的姑娘,穿着花衣裳和绿裙子,走路婀娜多姿。
(众生在笑)
师:多么有诗意的句子啊,你真会比喻。生:我可以朗读自己写的小诗吗?
师(惊喜地):当然可以。生:春天来了!她在刚睡醒的小草里,在穿着新衣的小树里,她在已经变暖的江水里,在和煦的春风里……”
生:春天来了!她在柳枝上荡,在田野里长,在小树上摇,在小燕子嘴里叫……
学生兴趣盎然地把自己对春天的感受汇聚成一首首小诗,有声有色地念着,班上不时响起阵阵掌声。
大家沉浸在浓浓诗意中。我让学生把这些句子写下来,张贴在“小荷尖尖”园地里,他们有着说不出的得意。
《找春天》课堂教学实录 篇3
一、活动导入,揭题质疑。
师:请大家看打开班班通,读———(师用手指课题)
生:找春天。
师:你认为这个题目里面最重要的字是哪个?
生:找。
师:你们想不想出去找春天?
生:想!
师:那我今天就带你们出去找春天。
(孩子们一听要出去,每个人的脸上都露出了笑容,身体也坐直了,平时要我强调课堂纪律才坐直。)
师:出去可以,但我有要求,做到了才行。
生:快说!快说!
(学生们眼睛放光,一副迫不及待的样子。)
师:请你们排着队,安静地走出教室,在校园观察的时候不准大声喧哗,以免打扰了别的班级上课,可以吗?
生:可以!(孩子们大声地回答。)
二、实践活动,寻找春天。
果然,他们排着队,安静地走出了教室,在校园四周三五成群地观察着,我也跟随他们一起在校园内边走边观察。我边观察边引导他们比较发芽的树叶、小草的不同;看见了花儿再叫他们从形、色、大小等上面比较。可惜校园不大,花儿也不太多,植物大多数是常青的。能观察的地方都看了,我又带领他们回教室。在上楼的时候,我听见不知谁一直小声地告诉其他人要安静不准吵之类的,平时就是叫破嗓子也管不了几分钟,可今天孩子们却表现得很优秀。
三、品读感悟,认知贯通。
师:我们刚才出去找春天了,谁能把你看见的春天的景色用一句或几句完整的话说一说?
生1:我看见了小草长出了嫩绿的叶子。
师:好,请你把嫩绿的叶子写在黑板上。
生2:我看见了许许多多的蓝色的满天星。
师:好,把蓝色的满天星写上。
生3:我看见了尖尖的、细细的小草。
……
(孩子们把说到的词语写在黑板上。有:含苞待放的茶花、紫红的叶子、白色的野花……教师等孩子们说完,重新在黑板上给这些词语按花、草、树分类)
师:刚才许多同学都说了自己的发现,现在我们来读课文,比一比我们看见的是一样的吗?读————(生读第一自然段)你们说什么来了的时候一般的是以什么口气说?
生:快乐、高兴……
师:那就请你带着这种心情来读第一自然段。(生再读)春天来了,最高兴的是谁?(孩子)文中是怎么说孩子的?读—————(生读第二段)你能找出描写孩子动作的词语吗?
生:脱掉、冲出、奔向、寻找。
师:从这些动词上我们知道了什么?
生1:孩子们很高兴。
生2:很兴奋。
生3:快乐。
……
师:你们说的不错。我们刚才去校园内寻找春天是什么样的心情?请你带着这种心情去读第二段。(生再读第二段)
课文说的是我们在田野里找到的春天,现在我们要仿写应该怎么写?我们刚才在哪里找的?
生:校园。
师:那我们刚才象文章中一样是脱掉棉袄,冲出家门吗?
生:不是。
师:那应该怎么说?把我们刚才的表现放进去就行了。
(师生共同完成仿写:我们全班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排着整齐的队伍,安静地走出教室,来到操场,去寻找春天。)
春天像什么?
生: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师:谁理解“害羞”?
生:就是不好意思。
师:对,“羞”就是用羊头把丑遮住。好记吗?(好记)那“遮、掩、躲”着三个字谁能用动作来表示?
(请生做动作)
你们发现这是个什么句子?
生:比喻句。
师:把什么比作什么?
生:把春天比作小姑娘。
师:我们找到了春天的什么呢?
生:小草。
师:说说用了一个什么词来说小草?
生:探。
师:我们刚才也看见了小草,谁用黑板上词来仿写这段?
生:小草从地下发出细细的、嫩绿的叶子。
师:准确吗?我们可以试着把“探”换成其它的动词,能表示从地下到地上的就行。
生:钻。
师:很好。我们就用钻。来,放进去。(师生一起说:小草从地下钻出尖尖的、嫩绿的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学生在教师手势的指挥下比较着读课文和仿写的部分。)
小草是春天的眉毛,谁是眼睛呢?
生:野花。(生自由读第五段)
师:我们有没有看见野花?什么样的?
生:有许许多多的蓝色和白色的小花。
师:那放进去。(师生共读:早开的许许多多的蓝色和白色的小花,那是春天的眼睛吧?)
花草都有了,那树木上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生读第六自然段)
嫩芽像不像我们音乐书上的音符?
生:象。
师:我们校园的树木怎样的了?把我们说的词语放上去。(师生共读:树木冒出紫红的、尖尖的芽儿,那是春天的音符吧?)
有了音符就应该有琴声,谁在弹琴?
生:小溪。
师:小溪弹出什么样的琴声?
生:丁丁冬冬。
师:好听吗?清脆吗?那你能用象琴声一样的声音读这段呢?
(生齐声用优美的声音读第七段)
我们学校没有小溪,那有什么可以作为琴声呢?
(生思考后回答:书声。)
说的多好呀,校园里就应该有书声,叫着———书声琅琅。把这个词放进去读————校园里书声琅琅,那是春天的琴声吧?
师声情并茂地读最后一段。
这里的“触”是哪两个字组成的?(虫、角)对了,有些虫子头上长了角。它和别的打招呼的时候就是用角接触。“触”字好记吧。后面的字和什么有关?(鸟)对了,它们都是“鸟”,我们放在一起记就记得快了。那文章最后省略的是什么?
生:春天来到了哪些地方。
师:对。那我们来把它补充一下。
生1:她在树枝上荡秋千。
生2:在红旗上摇呀摇。
生3:在茶花上笑。
生4:在小鸟的嘴里叫。
师:说的真好。但我们尽量不用文章的东西,因为我们看见的是不一样的。好,我们一起来完成最后一段的仿写。
(春天来了!我们看到了她,我们听到了她,我们闻到了她,我们触到了她。她在树枝上听我们上课,在红旗上摇呀摇;她在小鸟嘴里叫,在含苞待放的茶花枝头笑……)
四、迁移运用,拓展想象。
师:同学们,你们今天表现很棒。学习了课文,认识了生字,有没有兴趣把刚才我们自己说的也像书上一样的写出来?我会把最先交给我的作品送到校广播室,让全校同学都知道我们班的同学都会仿写课文了?
学生大声回答:想!
不过我只能交一篇写得好的,其他的我们可以把它贴在班上。现在大家动手写。
学生动手习作。
《找春天》课堂教学实录 篇4
教学目标:
1.识记“脱、探”等12个生字,读准字音,正确、规范书写生字“躲”。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春天的美景,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
3.热爱春天、愿意去观察、发现,并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孩子们,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大家读过很多经典诗句,你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诗句?
《春晓》、《春夜喜雨》、《春日》、《早春》......
现在虽然是春天了,但是冬天刚刚过去,刚刚进入春天,我们把它称为“早春”,请小朋友仔细想一想,早春有哪些特点?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有关春天的文章《找春天》。(师板书)
思考: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师范读,出示听读要求:
(1)认真听,听准字音。
(2)想一想,文中的小朋友在春天里发现了什么?
2、自由轻声朗读课文,想办法记住生字。
出示生字:
脱 冻 溪 棉 探 摇 野 躲
(1)读准字音,要读的清晰,稳定。
采用齐读、个别读、开火车读等各种方式认读生字。
(2)擦去拼音读。
3、交流识字方法。
4、师示范写“探、躲”,大家观察田字格里的生字都是什么结构?要把左右结构的字写好,注意哪些地方?
三、再读课文,感知发现
1、请你默读课文,说说我们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找春天呢?文章的第几段?谁能读出这种急切、向往的心情?(抽人读、齐读)
2、请小朋友再默读一遍课文,说说课文中的小朋友发现了什么?
(1) 生: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我们仔细地找啊,找啊。
师: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出了什么?遮遮掩掩、躲躲藏藏是什么意思?大家用动作表示出来。
其实这就是早春的.特点。用《早春》的一句诗来表示:草色遥看近却无。
谁能带着你的理解来读一读这句话?
(2)请小朋友再认真默读课文,说说小朋友还发现了什么?
生: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师:你觉得这里面哪个词用的好?“探”怎么用的好?为什么不用“钻”?
请大家离开座位用动作表示这两个字,看谁表演的好,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谁能有感情地来读一读?
(3)小朋友们还发现了什么?
(野花、树木、小溪)
师: 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小朋友找到春天的心情怎么样?(欣喜与激动)
请小朋友看2--3页插图,交流观后感受。(体会春天的美好,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
请你带着欣喜的感情一起来读4-7自然段。
3、春天来了,我们看到了它,听到了它,闻到了它,让我们带着这份喜悦齐读第8自然段。
四、师生共读
老师和学生合作一起朗读课文。
师总结:
孩子们,当我们发现春天的时候,心里是那么的欣喜与激动。请小朋友们认真观察你周围的春天是什么样的,到校园里,到田野中、公园中、小河边走一走,看一看,你一定会体验到发现的快乐。
五、布置作业
1、摘抄课文中优美的词句。
2、写一写自己在春天里的发现,题目自拟。或者画出自己在春天里的发现,然后写一句话。
3、课外阅读朱自清的《春》。
【《找春天》课堂教学实录】相关文章:
找春天课堂教学实录05-31
《学奕》课堂教学实录06-22
《快乐的节日》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实录09-30
《桃花心木》课堂教学计划与实录07-03
找春天教案优秀08-22
有关找春天教案08-27
找春天教案模板07-08
《找春天》教学设计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