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2022年主管护师重点整理:呕吐
主管护师是一个职称名词,主管护师为护士评定职称级别之一,为中级职称。以下是小编整理的2022年主管护师重点整理:呕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病机
呕吐的病位主要在胃,但与肝脾有密切的关系。基本病机为胃失和降,胃气上逆。病理性质不外虚实两类,实证因外邪、食滞、痰饮、肝气等邪气犯胃,以致胃气痞塞,升降失调,气逆作呕;虚证为脾胃气阴亏虚,运化失常,不能和降。病理演变:初病多实,呕吐日久,损伤脾胃,脾胃虚弱,可由实转虚。亦有脾胃虚弱,复因饮食所伤,而出现虚实夹杂之证。
诊查要点
诊断依据
1、初起呕吐量多,吐出物多有酸腐气味,久病呕吐时作时止,吐出物不多,酸臭气味不甚。
2、新病邪实,呕吐频繁,常伴有恶寒、发热、脉实有力。久病正虚,呕吐无力常伴精神萎靡,倦怠乏力,面色萎黄,脉弱无力等症。
3、本病常有饮食不节,过食生冷,恼怒气郁,或久病不愈等病史。
病证鉴别
1、 呕吐与噎膈
呕吐与噎膈,皆具有呕吐的症状。然呕吐之病,进食顺畅,吐无定时。噎膈之病,进食哽噎不顺或食不得入,或食入即吐,甚则因噎废食。呕吐大多病情较轻,病程较短,预后尚好。而噎膈多因内伤所致,病情深重,病程较长,预后欠佳。
2、呕吐与反胃
反胃系脾胃虚寒,胃中无火,难以腐熟食入之谷物,以朝食暮吐,暮食朝吐,终至完谷尽吐出而始感舒畅。呕吐是以有声有物为特征,多因胃气上逆所致,有感受外邪、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和胃虚失和的不同,临证时不难鉴别。
3、呕吐物的鉴别
呕吐物有寒热虚实之别,根据呕吐物性状及气味,也可以帮助鉴别。若呕吐物酸腐量多,气味难闻者,多属饮食停滞,食积内腐;若呕吐出苦水、黄水者,多由胆热犯胃,胃失和降;若呕吐物为酸水、绿水者,多因肝热犯胃,胃气上逆,若呕吐物为浊痰涎沫,多属痰饮中阻,气逆犯胃;若呕吐清水,量少,多因胃气亏虚,运化失职。
相关检查
可用胃镜、上消化道钡餐透视,了解胃黏膜情况,喷门、幽门口关闭情况及十二指肠粘膜的改变。若呕吐不止,伴有腹胀、失气减少或无大便,应做腹部透视及腹部B超,以了解有无肠梗阻。若病人面色萎黄,呕吐不止,伴有尿少,浮肿,应及时检查肾功能,以排除肾衰竭、尿毒症所致呕吐。若病人暴吐,呈喷射状,应做头部CT或MRI排除颅脑占位性病变,也可以做腹部B超,了解胰腺及胆囊的情况,必要时结合化验血常规、尿淀粉酶。若呕吐不止,需要检查电解质,了解有无电解质紊乱。育龄期妇女,应化验小便,查妊娠试验。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本病应首辨虚实。实证多由感受外邪、饮食停滞所致,发病较急,病程较短,呕吐量多,呕吐物多有酸臭味。虚证多属内伤,有气虚、阴虚之别。呕吐物不多,常伴有精神萎靡,倦怠乏力,脉弱无力等症。
治疗原则
呕吐以和胃降逆为治疗原则。偏于邪实者,治宜祛邪为主,分别采用解表、消食、化痰、解郁等法。偏于正虚者,治宜扶正为主,分别采用健运脾胃、益气养阴等法。虚实兼夹者,当审其标本缓急之主次而治之。
证治分类
(一)实证
1、外邪犯胃
症状:突然呕吐,胸脘满闷,发热恶寒,头身疼痛,舌苔白腻,脉濡缓。
治法:疏邪解表,化浊和中。
方药:藿香正气散加减。
常用药:藿香、紫苏、白芷、大腹皮、厚朴、半夏、陈皮、白术、茯苓、甘草、桔梗、生姜、大枣。
2、食滞内停
症状:呕吐酸腐,脘腹胀满,嗳气厌食,大便或溏或结,舌苔厚腻,脉滑实。
治法:消食化滞,和胃降逆。
方药:保和丸加减。
常用药:山楂、神曲、莱菔子、陈皮、半夏、茯苓、连翘。
3、痰饮内阻
症状:呕吐清水痰涎,脘闷不食,头眩心悸,舌苔白腻,脉滑。
治法:温中化饮,和胃降逆。
方药: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
常用药:半夏、生姜、茯苓、白术、甘草、桂枝。
4、肝气犯胃
症状:呕吐吞酸,嗳气频繁,胸胁胀痛,舌质红,苔薄腻,脉弦。
治法:疏肝理气,和胃降逆。
方药:四七汤加减。
常用药:苏叶、厚朴、半夏、生姜、茯苓、大枣。
(二)虚证
1、脾胃气虚
症状:食欲不振,食入难化,恶心呕吐,脘部痞闷,大便不畅,舌苔白滑,脉象虚弦。
治法:健脾益气,和胃降逆。
方药: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常用药:党参、茯苓、白术、甘草、半夏、陈皮、木香、砂仁。
2、脾胃阳虚
症状:饮食稍多即吐,时作时止,面白,倦怠乏力,喜暖恶寒,四肢不温,口干而不欲饮,大便溏薄,舌质淡,脉濡弱。
治法:温中健脾,和胃降逆。
方药:理中汤加减。
常用药:人参、白术、干姜、甘草。
3、胃阴不足
症状:呕吐反复发作,或时作干呕,似饥而不欲食,口燥咽干,舌红少津,脉象细数。
治法:滋养胃阴,降逆止呕。
方药:麦门冬汤加减。
常用药:人参、麦冬、粳米、甘草、半夏、大枣。
小儿呕吐的症状及原因
1、一般呕吐:呕吐前常有恶心,可吐出一两口,或连续呕吐数口。这种情况多见于胃肠道感染性疾病、胃肠炎、细菌性痢疾等;不少呼吸道感染患儿,如咽炎、气管炎或肺炎患儿,也可因剧烈咳嗽引发呕吐。
2、喷射性呕吐:往往呕吐前无任何感觉,食道或胃部的食物突然喷射状自鼻腔或口腔大量喷涌而出。大部分是由于婴儿吃奶时吞入大量空气;胃肠道先天畸形(胃扭转、胃幽门梗阻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脑炎、脑膜炎,或因颅内出血或颅内肿物呈现颅内高压状态时会发生这种呕吐。
3、溢乳:又称漾奶,多见于出生后6个月内的小婴儿,常见的是吃奶后从口角溢出少许奶汁,这是因为小婴儿的胃与成人不同,呈水平位置,而且胃部肌肉发育不完善,食管等胃部连接处的贲门比较松弛,吃奶过多或咽下大量空气时,就会出现溢奶。
4、反刍现象:是与呕吐相似的病态,较少见。多在出生后6个月后发病,患儿生长发育明显落后于同龄小儿,常呈重度营养不良。
新生儿呕吐症状是什么引起的
1、喂养不当
约占新生儿呕吐的1/4。
喂奶次数过频、喂奶量过多,乳头孔过大或过小、乳头下陷,致使吸入大量生产空气,奶头放入口腔过多,刺激了咽部,牛奶太热或太凉,奶方变更和浓度不合适,喂奶病后剧烈哭闹,奶后过多过早地翻动小儿等,都容易引起新生儿呕吐。
呕吐可以时轻时重,并非每次奶后都吐。
呕吐物为奶水或奶块,不含胆汁。以上情况多发生在第一胎,系其母亲缺乏喂养经验所致,改进喂养方法则可防止呕吐。
2、药物作用
药物如果有着强烈的苦味的话,很容易刺激到新生儿的胃粘膜,从而引起新生儿的呕吐,一般多为中药的药剂会有你强烈的苦味。
有些药物本身就可以引起新生儿的呕吐,例如红霉素、氯霉素、氧化钙等,一般情况下停止用药的话,呕吐现象就会自然的得到缓解。
3、咽下综合征
约占新生儿呕吐的1/6。
正常情况下,胎龄四个月时消化道已经完全形成,胎儿吞咽羊水到胃肠道,对胎儿胃粘膜没有明显的刺激。
在分娩过程中,如有过期产、难产、宫内窘迫或窒息,胎儿吞入过多的羊水、污染的羊水、产道中的分泌物或血液,可以刺激胃粘膜引起呕吐。
呕吐可以表现为生后即吐,喂奶后呕吐加重,为非喷射性呕吐。
呕吐物为泡沫粘液样,含血液者则为咖啡色液体。多于生后1~~2天内,将吞入的羊水及产道内容物吐尽后,呕吐即消失。
如无其它并发症,小儿一般情况正常,不伴有发绀和呛咳,轻者不需特殊处理,重者用1%碳酸氢钠洗胃1~2次即可痊愈。
4、溢乳
大部分孩子在新生儿期都或多或少地了同现过溢乳,溢乳不属于真正的呕吐,不具有呕吐时神经肌肉参与的一系列兴奋反射过程。
溢乳在出后不久即可出现,主要表现为喂奶后即有1~2口乳水返流入口腔或吐出,喂奶后改变体位也容易引起溢乳。
溢出的成分主要为白色奶水,如果奶水在胃内停留时间较长,可以含有乳凝块。溢乳不影响新生儿的生长发育,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减少,生后6个月左右消失。
一般认为,溢乳的原因是新生儿食管的弹力组织及肌肉组织发育不全所致,无需给予特殊处理。
5、感染
感染引起的呕吐是新生儿呕吐情况中最常见的一种,感染可以来自新生儿的胃肠道内或者胃肠道外,但是一般情况以胃肠道内的感染最为多见。
胃肠道内的几乎所有感染都可以引起新生儿肠炎,呕吐为新生儿肠炎的早期症状,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少数含有胆汁。
随后出现腹泻,容易合并水、电解质紊乱。经治疗后呕吐多先消失。引起新生儿胃肠道感染的病原菌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常见细菌为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属、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等。
病毒感染的情况中以轮状的病毒最为多见,冠状病毒、星状病毒、埃可病毒等也都可能引起新生儿的呕吐。
真菌中最常见的是白色念新形势下菌,常引起新生儿鹅口疮和真菌性食管炎,直接引起新生儿呕吐。
真菌性肠炎也能引起新生儿的呕吐,这种情况越来越多,因为抗生素的广泛的使用,是新生儿接触抗生素的机会越来越多。
6、吞咽动作不协调
也不属于真正的呕吐。
主要见早产儿,或见于有颅脑和颅神经病变的患儿,是咽部神经肌肉功能障碍,吞咽动作不协调所致,表现为经常有分泌物在咽部潴留,吞咽时部分乳汁进入食管,部分从鼻腔和口腔流出,部分流入呼吸道,引起新生儿肺炎。早产儿数周或数月后功能逐渐成熟,可以自行恢复,神经系统损伤引起者的预后,取决于神经系统本身的恢复。
7、胃内出血
新生儿出血症、应激性消化道溃疡、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引起的胃肠道出血时,血液刺激胃粘膜可以引起新生儿呕吐。呕吐时往往伴有原发病的症状和体征,选择适当的实验室检查,可以做出明确诊断。
【主管护师重点整理:呕吐】相关文章:
主管护师重点复习试题10-24
2017年主管护师重点提分试题07-08
2017年主管护师考试重点笔记:控制08-04
2017年主管护师考试知识重点题09-01
2017年主管护师考试重点备考:有效沟通10-21
主管护师试题及答案10-26
2023雅思考试重点词汇整理06-08
卫生资格《主管护师》精选笔记10-14
主管护师考前模拟习题08-14
2024主管护师考点试题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