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作业

高一化学寒假作业答案

时间:2024-09-19 05:49:42 寒假作业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一化学寒假作业答案

  高一的同学们,你们的寒假作业完成了吗?下面百分网小编为大家分享了关于化学的寒假作业答案,仅供参考!

高一化学寒假作业答案

  高一化学寒假作业第一套

  参考答案

  1.A

  【解析】

  试题分析:当分散剂是水或其它溶液时,根据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来分类,把分散系划分为:溶液(小于1nm)、胶体(1nm~100nm)、浊液(大于100nm),所以,溶液、胶体和浊液这三种分散系的本质的区别在于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选A。

  考点:考查分散系的分类。

  2.B

  【解析】

  试题分析:A、没有告诉标准状况,错误;B、m=n×M= 2×44=88,正确;C、n=N/NA,N=2×NA错误;D、1molCO2中含有3mol原子,2molCO2含有原子6mol原子,错误。

  考点:考查物质的量与其他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3.A

  【解析】

  试题分析:决定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1.物质的粒子数目;2.粒子的大小;3.粒子间的距离。1mol固体或液体的体积主要由微粒的大小决定的,A、正确;1mol气体物质的体积主要由微粒间的距离决定的。

  考点:考查决定物质体积大小因素。

  4.C

  【解析】

  试题分析:A、质量的单位是g,错误;B、摩尔质量的单位g/mol,错误;C、98gH2SO4合1mol,根据阿伏伽德罗常数定义98gH2SO4含有NA个H2SO4分子,正确;D、6.02×1023个H2SO4分子合1mol,其质量为98g,错误。

  考点:考查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摩尔质量之间的关系。

  5.A

  【解析】

  试题分析:物质的量适用于微观粒子,不能用于宏观,使用摩尔时,必须指明所计量的粒子,且粒子种类要用化学式表示,如1molH2等,A、可选。

  考点:考查物质的量的表示。

  6.D

  【解析】

  试题分析:A、能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A错误;B、电离出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是酸,B错误;C、纳米材料不是分散系,不是胶体,只是微粒直径与胶体粒子直径相同,C错误;D、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粒子对光散射形成的,D正确;答案选D。

  考点:分散系、电解质、

  7.C

  【解析】

  试题分析:氢氧化钡(固体)、硫酸铜(固体)、硫酸(液体)这些物质可以归为一类,均属于化合物,A项豆浆、B项NaCl溶液、D项空气均为混合物,故A、B、D错误;C项HCl为化合物,可以归为一类,故C项正确。

  考点:物质分类。

  8.D

  【解析】

  试题解析:A、碳酸钠也可以是碳酸盐,故A正确;B、碳酸钠属于盐类,故B正确;C、碳酸钠可以是钠盐,故C正确;D、碳酸钠属于盐,不是碱,故D错误;

  考点:盐的分类方法和判断

  9.D

  【解析】

  试题分析: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故不A错误;物质的量可以把物质的宏观数量与微观粒子的数量联系起来,故B错误;国际上规定,0.012Kg碳-12中所含的碳原子为1mol,故C错误;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简称摩,符号为mol,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物质的量。

  10.C

  【解析】

  试题分析: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为酸性氧化物,A、硫酸铵属于盐;B、水不与碱反应,属于氧化物;C、二氧化碳能与碱反应生成盐碳酸钠和水,属于酸性氧化物;D、氧化铜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碱性氧化物。答案选C。

  考点:酸性氧化物,物质的分类

  11.C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中的5种物质按照氯元素化合价升高的顺序排列的,符合这一顺序的是C

  考点:物质的分类。

  12.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公式N=n×NA=mNA/M,有b=aNA/44,NA=44b/a

  考点:有关阿伏伽德罗常数的计算。

  13.C

  【解析】

  试题解析:A.1965年我国科学家完成了牛结晶胰岛素的合成,这是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多肽类生物活性物质,故A错误;B.黑火药和造纸是四大发明,是我国发明或创造,故B错误;C.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故C正确;D.1982年1月15日(农历腊月廿一),我国首次人工合成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故D错误.

  考点:化学史

  14.D

  【解析】

  试题分析:A.油或酒精的密度比水小,如果油或酒精着火时用水扑灭,油或酒精会浮上来,使燃烧更旺,所以如果酒精灯不慎碰倒起火时,可用湿抹布或沙子盖灭,正确;B.CO中毒,需要呼吸新鲜的空气,将一氧化碳中毒者移到通风处抢救,正确;C.眼睛里不慎溅进了药液,应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并且用手揉眼睛,正确;D、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如果浓硫酸溅到手上,要先立即用抹布擦去,然后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碳酸氢钠溶液,D错误;选D。

  考点:考查化学实验安全及事故处理。

  15.B

  【解析】

  试题分析:分液适用于互不相溶的液体之间的一种分离方法,汽油与水互不相溶,其它物质的组合互溶,选B。

  考点:考查分液操作。

  16.B

  【解析】

  试题分析:A、装置是过滤,不选;B、物质的量浓度配制,可选;C、装置是蒸馏或分馏,不选;D、装置是分液,不选。

  考点:考查物质的分离等相关知识。

  17.C

  【解析】

  试题分析:A、少量浓硫酸不慎滴到皮肤上,可以用大量水冲洗,再用3%-5%的NaHCO3溶液涂上,A正确;B、取用化学药品时,应注意观察药品上的安全警示标记,以免发生意外事故,B正确;C、试管、蒸发皿等玻璃仪器能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烧杯、烧瓶等仪器必须垫石棉网才能加热,C错误;D、闻任何化学药品的气味都不能使鼻子凑近药品,采用“扇气闻味法”,D正确。

  考点:考查实验中的事故处理,化学实验安全等相关知识。

  18.D

  【解析】

  试题分析:过滤时注意的事项: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滤纸润湿,紧贴漏斗内壁,不残留气泡。二低:滤纸边缘略低于漏斗边缘,液面低于滤纸边缘。三靠:倾倒时烧杯口要紧靠玻璃棒,玻璃棒下端抵靠在三层滤纸处,漏斗下端长的那侧管口紧靠烧杯内壁。A、B、C正确;D、使用玻璃棒搅动漏斗里的液体,容易把滤纸弄破,固液不能分离,错误。

  考点:考查过滤的注意事项。

  19.B

  【解析】

  试题分析:漏斗可过滤分离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液漏斗可分离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蒸馏烧瓶可通过蒸馏分离沸点不同的物质,答案选B。

  考点:物质的分离

  20.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质子数为288-169=119,质子数等于该元素的原子序数,选D。

  考点:考查原子中各微粒的关系。

  21.A

  【解析】

  试题分析:阿伏加德罗提出分子学说,道尔顿提出原子学说;汤姆生的“葡萄干面包式”原子结构模型;卢瑟福的带核原子结构模型;玻尔的核外电子在一定轨道上运动的观点。故A错误,B、C、D正确答案选A。

  考点:考查化学发展史。

  22.B

  【解析】

  试题分析:微粒AZMn+,A表示质量数、Z表示质子数、n表示带n个正电荷。所含质子数为A,故A项错误;所含中子数为(A-Z),故B正确;所含电子数为(Z—n),故C错误;中子数-电子数=A-2Z+n,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原子结构。

  23.C

  【解析】

  试题分析:A、摩尔质量:M(H3)=3g/mol,M(H2)=2 g/mol,,不相等,错误;B、由n=m/M,且M(H3)≠M(H2)可知,相同质量的H3和H2物质的量不同,再由N=n/NA,由于物质的量不同。可知具有的分子数也不同,错误;C、H3和H2都氢原子间接构成,相同质量的H3和H2含有原子数相同,正确;D、由B的计算可知,相同质量的H3和H2物质的量不同,错误,故选C。

  考点:考查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24.D

  【解析】

  试题分析:A.24He原子核内含有2个质子,故A正确;B.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为同种元素,B正确;C.23He和24He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故互为同位素,故C正确;D.因He原子的结构稳定,既不容易得到电子,也不容易失去电子,故D错误;故答案选D.

  考点:元素、同位素

  25.B

  【解析】

  试题分析:同位素是指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原子)互为同位素.① 是同元素的不同原子,是氢元素的同位数,正确②H2O、D2O 组成和构成相同,是一种物质不是同位素,错误;③是同元素的不同原子,是氯元素的同位素,正确④金刚石、石墨是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属于同素异形体,错误;⑤O2、O3是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属于同素异形体,错误;⑥H2是氢气,分子;H+是氢离子,错误;选B。

  考点:考查同位素的概念。

  26.ABC

  【解析】

  试题分析:氖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10,钠离子、氟离子、铝离子、硫离子的核外电子数分别是10、10、10、18,答案选ABC。

  考点:考查核外电子排布

  27.A

  【解析】

  试题分析:容量瓶上标有容量、温度、刻度线,答案选A。

  考点:

  28.B

  【解析】

  试题分析:A、原子能构成分子,即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A错误;B、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故B正确;C、若原子失去电子会变成阳离子;故C错误;D、若原子得到电子会变成阴离子.故D不正确;答案选B

  考点:原子的定义、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

  29.B

  【解析】

  试题分析:两个电子层的为4号元素,三个电子层的为18号元素。

  考点:原子结构

  30.A

  【解析】

  试题分析: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后最外层电子数发生了变化,电子层数减少,而质子和中子都在原子核内,不发生变化,因而质量数也就不发生变化。

  考点:原子结构

  31.(1)①Ca(ClO)2 ②BaSO4 (2)Na2SO3+H2SO4=Na2SO4+SO2+H2O

  【解析】

  试题分析:(1)2;②钡餐为BaSO4。(2)Na2SO3与浓H2SO4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SO2,化学方程式为Na2SO3+H2SO4=Na2SO4+SO2+H2O。

  考点: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

  32.(1)5mol·L—1;(2)10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反应Na2CO3+2HCl=2NaCl+H2O+CO2知,n(CO2)=1/2n(HCl) =0.05 mol,则n(HCl) =0.1 mol,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0.02L=5.0mol/L;

  (2)根据题意知,n(CO2)= n(Na2CO3xH2O)=0.05mol,M(Na2CO3xH2O)=14.3g/0.05mol=286 g/mol,则x=10。

  考点:考查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33.(1)0.6NA (2)8.5g;5mol;0.5 (3) 0.4; 0.04

  【解析】

  试题分析:(1)氨气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7,其摩尔质量是17g/mol,则3.4g氨气的物质的量为:n(NH3)=3.4/17=0.2mol,所以含有氨气的分子数为:N(NH3)=nNA=0.2×NA=0.2NA;含有氢原子的数目为:N(H)=3N(NH3)=0.6NA,(2)约3.01×1023个OH-的物质的量为0.5mol,0.5mol氢氧根离子的质量为:17g/mol×0.5mol=8.5g;0.5mol氢氧根离子含有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5mol×10=5mol;含有5mol电子,需要氨气的物质的量为:5/10=0.5mol,答案为:8.5g;5mol;0.5;(3) (3)将4gNaOH固体溶于水制成250ml溶液,溶质氢氧化钠物质的量n=4/40=0.1mol,氢氧化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c=0.1/0.25=0.4mol/L,取出10ml此溶液,溶质浓度不变为0.4mol/L,将取出的10mL溶液加水稀释到100ml,依据稀释前后溶质物质的量不变,稀释后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得到:0.01L×0.4mol/L=0.1L×c,得到:c=0.04mol/L,答案为:0.4;0.04;考点:考查阿伏伽德罗常数、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等知识。

  34.(16分)(1)蒸馏烧瓶、分液漏斗; b、c(每空2分)(2)B、D、E (3分);(3) 漏斗、玻璃棒;(2分)(4)蒸馏;冷凝管、温度计(每空2分);

  (5)苯与水、I2均不发生化学反应;苯与水互不相溶;碘在苯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大

  【解析】

  试题分析:(1)a.是蒸馏烧瓶,适用与分离沸点不同的互溶的液体混合物,正确;b.是容量瓶,适用与配制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错误;c.是分液漏斗,适用与分离互不相溶的两层液体物质,正确;d.是锥形瓶,一般作反应容器,错误;e是羊角管,是装置连接的弯管,错误。所以其中适用于物质分离的仪器有蒸馏烧瓶、分液漏斗;使用前需要检验是否漏水的有容量瓶和分液漏斗,选项是b、c;(2)步骤①灼烧海带时,除需要三脚架外,还需要用到的实验仪器是坩埚、泥三角、酒精灯,选项是B.D. E. (3)步骤③分离难溶性固体与可溶性液体物质的过滤操作中,除铁架台、烧杯外,还需用到的仪器有 漏斗、玻璃棒;(4)步骤⑥的目的是从含碘苯溶液中分离出单质碘和回收苯,由于物质是互溶的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所以该步骤在蒸馏,在该步的实验操作图中还缺少的玻璃仪器是冷凝管、温度计;(5)步骤⑤中某学生选择用苯来提取碘的理由是苯与水、I2均不发生化学反应;苯与水互不相溶;碘在苯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大。

  考点:考查分离混合物的操作方法、仪器的使用方法和选择的知识。

  化学学科寒假作业(三)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试题分析:A、原子学说首先由道尔顿提出,正确;B、卢瑟福提出的“核式模型”,正确;C、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但轨道模型不是他提出的,应是玻尔,错误;D、1774年舍勒发现了氯气,正确,答案选C。

  考点:考查化学的科学史话

  2.B

  【解析】

  试题分析:A、青铜是铜、锡合金,不是纯净物,错误;B、CuSO45H2O属于盐类,是纯净物,正确;C、水玻璃是指硅酸钠的水溶液,是混合物,错误;D、Fe(OH)3胶体属于混合物,错误,答案选B。

  考点:考查纯净物、混合物的判断

  3.B

  【解析】

  试题分析:A、①只由质子、电子构成,错误;B、①②③中都只有1个质子,所以都为氢元素的一种核素,正确;C、①②③的质量数均不同,分别是1、2、3,错误;D、①②③都为氢元素的一种核素,所以化学性质基本相同,错误,答案选B。

  考点:考查原子的构成、同位素、质量数等

  4.D

  【解析】

  试题分析:A、SO2不属于碱性氧化物,而是酸性氧化物,错误;B、CO不属于酸性氧化物,也不属于碱性氧化物,错误;C、同B,错误;D、各物质分类均正确,答案选D。

  考点:考查酸、碱、盐、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的判断

  5.C

  【解析】

  试题分析:A、g·mol-1是摩尔质量的单位,错误;B、质量数为37的氯原子应表示为1737Cl,错误;C、3.01×1023个SO2分子的物质的量为0.5mol,其质量为32g,正确;D、标准状况下,1 mol任何气体的体积约为22.4L,而不是任何物质,错误,答案选C。

  考点:考查气体摩尔体积,质量、粒子数、物质的量换算,原子的表示

  6.D

  【解析】

  试题分析:A、闻气味时应用手轻轻煽动气体,使气体飘进鼻孔,不可直接嗅,错误;B、100mL的量筒的精确度是1ml,不能量取9.5ml的液体,错误;C、乙醇与水互溶,无法分离,错误;D、检查分液漏斗的气密性时,打开上部瓶塞,关闭活塞,观察液面是否变化,正确,答案选D。

  考点:考查实验的基本操作

  7.D

  【解析】

  试题分析:A、氢元素化合价降低,发生了还原反应,需要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错误;B、碳元素化合价降低,发生了还原反应,需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错误;C、铁元素化合价降低,发生了还原反应,需要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错误;D、溴元素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需加氧化剂才能实现,正确,答案选D。

  考点:考查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的理解

  8.C

  【解析】

  试题分析:由题意可知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也为3:2:1,根据化学式中Cl-的不同可得三种溶液中

  n(Cl-)之比为3:4:3,所以c(Cl-)之比为1:2:3,答案选D。

  考点:考查物质的量浓度、物质的量、体积之间的换算

  9.A

  【解析】

  试题分析:A、金刚石的成分是碳单质,错误;B、大理石、石灰石的主要化学成分是碳酸钙,正确;C、普通水泥、普通玻璃都属于硅酸盐产品,正确;D、光导纤维、石英的主要化学成分为二氧化硅,正确,答案选A。

  考点:考查化学与材料的对应关系

  10.D

  【解析】

  试题分析:A、金属被人类开发利用的大致年限之所以有先后,主要取决于金属的活泼性,错误;B、海水中含有丰富的氯元素,错误;C、高炉炼铁的主要反应原理是碳在高温下先生成一氧化碳,再将氧化铁还原成铁,错误;D、海水中富含镁离子,加入石灰乳可得氢氧化镁沉淀,这是从海水中富集镁的基本方法,正确,答案选D。

  考点:考查化学中与生活、生产的相关知识

  11.C

  【解析】

  试题分析:A、醋酸为弱酸,不可写成离子形式,错误;B、氯化钠为易溶强电解质,应写成离子形式,错误;C、符合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原则,正确;D、不符合化学式中离子个数比,错误,答案选C。

  考点:考查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原则

  12.A

  【解析】

  试题分析;A、2.4g镁的物质的量为0.1mol,完全反应时失去0.2NA的电子,正确;B、未指明标准状况,无法计算氯气的物质的量,错误;C、氧原子数目相同,则氧气与臭氧的质量也相同,错误;D、1.8g1H218O的物质的量为1.8g/20g/mol,其中子数为1.8g/20g/mol×10=0.9NA,错误,答案选A。

  考点:考查质量、粒子数、气体体积与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关系

  13.C

  【解析】

  试题分析:A、MnO4-呈紫色,与题意不符,错误;B、亚铁离子呈绿色,与题意不符,错误;C、正确;D、酸性溶液中,HCO3-不能大量共存,错误,答案选C。

  考点:考查离子的大量共存问题

  14.A

  【解析】

  试题分析:①缺少洗涤步骤,会使结果偏小,②定容后再加蒸馏水会使结果偏小,③容量瓶内有少量水对结果无影响,④定容时俯视读数,会使结果偏大,所以答案选A。

  考点:考查溶液配制过程中的误差分析

  15.C

  【解析】

  试题分析:A、溶液导电性与溶液中离子浓度及离子所带电荷多少有关,与电解质的强弱无关,错误;B、CO2水溶液能导电是因为CO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的缘故,所以CO2不是电解质,错误;C、醋酸是弱酸,在水中部分电离,因此存在溶质分子,正确;D、稀盐酸是混合物,不属于电解质,错误,答案选C。

  考点:考查溶液的导电性、电解质及其强弱的应用

  16.A

  【解析】

  试题分析:雾属于气溶胶,它不同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原因为颗粒直径大小介于10-9m~10-7m之间,故A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胶体的性质。

  17.B

  【解析】

  试题分析: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检验银离子,故A项错误;氢氧化铜是蓝色沉淀,故B正确;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的沉淀可能是碳酸钡、硫酸钡、氯化银,故C错误;和硫酸反应生成气体的溶液中可能含有HCO3-,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8.C

  【解析】

  试题分析:石英的主要化学成分是SiO2,选项是C。

  考点:考查物质的成分的确定的知识。

  19.D

  【解析】

  试题分析: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形态,实施低碳经济迫在眉睫,火力发电、煤的燃烧、天然气燃烧均放出二氧化碳,只有水力发电没有放出二氧化碳,D正确,答案选D.

  考点:环境污染

  20.A

  【解析】

  试题分析:A、金刚石的主要成分是碳,A错误;B、大理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B正确;C、普通水泥、普通玻璃均属于硅酸盐产品,C正确;D、沙子、石英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D正确,答案选A。

  考点:考查物质成分的有关判断

  21.A

  【解析】

  试题分析:该反应是单质与化合物反应产生新的单质和新的化合物,因此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是A。

  考点:考查化学反应的鉴别类型的知识。

  22.C

  【解析】

  试题分析:12g碳的物质的量为1mol,浓H2SO4和木炭在加热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H2SO4(浓)+C=CO2↑+2H2O+2SO2↑则生成1molCO2,2molSO2,共3mol,体积为3mol×22.4L/moL=67.2L,故选C.

  考点: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

  23.A

  【解析】

  试题分析:将SO2气体通入含有FeCl3、BaCl2的酸性溶液中时首先发生以下化学反应:2FeCl3+SO2+2H2O====2FeCl2+H2SO4+2HCl,生成的H2SO4与混合液中存在的BaCl2再发生以下反应:H2SO4+BaCl2====BaSO4↓+2HCl,选A。

  考点:考查化学反应。

  24.B

  【解析】

  试题分析:A.某物质经科学测定只含有一种元素,则可以断定该物质可能是一种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错误;B.由于瓷坩埚的成分中含有SiO2能够与NaOH发生反应,所以不能用瓷坩埚加热熔融氢氧化钠固体,正确;C.将SO2通入品红溶液,溶液褪色,是由于SO2有漂白性,SO2能够使溴水褪色是由于SO2有还原性,二者的作用不同,错误;D.向某溶液中滴加氯水后,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证明溶液中可能含有Fe2+也可能含有Fe3+,错误。

  考点:考查物质的性质、应用、成分的知识。

  25.A

  【解析】

  试题分析:A.SO2用于漂白纸浆是由于具有漂白性,A错误;B.淀粉溶液遇碘变成蓝色,可用于检验碘单质的存在,B正确;C. Fe在常温下遇浓硫酸发生钝化,可用铁制容器盛放冷的浓硫酸,C正确;D.Zn为活泼金属,可作原电池的负极,D正确;选A。

  考点:考查物质的性质和应用。

  26.C

  【解析】

  试题分析:A、浓硝酸和氯水用棕色细口试剂瓶保存都是为了防止光照时发生分解反应,故A原理相同;B、硫化钠和亚硫酸钠固体长期暴露在空气中,都会被氧化而变质,故B原理相同;C、Cl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是因为氯气的强氧化性,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是因为SO2的漂白性,故C不能用同一原理解释;D、SO2和FeSO4溶液都有还原性,将KMnO4还原而使KMnO4溶液褪色,故D原理相同.故答案选C.

  考点:硫、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27.B

  【解析】

  试题分析:A.将盐酸、KSCN溶液和Fe(NO3)2溶液三种溶液混合,H+、NO3-、Fe2+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Fe3+,因此遇SCN-会形成Fe(SCN)3,使混合溶液显红色,正确;B.SO2通入Fe2(SO4)3溶液中,会发生反应:SO2+2Fe3++2H2O=2Fe2++4H+,溶液的黄色逐渐变为浅绿色,错误;C.SO2通入已酸化的Ba(NO3)2溶液中,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SO42-,SO42-与Ba2+结合形成BaSO4,出现白色沉淀,正确。D.在滴有酚酞的Na2CO3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后二者发生反应产生BaCO3沉淀,由于c(CO32-)减小,水解平衡逆向移动,溶液的碱性减弱,所以红色褪去,正确。

  考点:考查化学反应及产生的实验现象的关系的知识。

  28.C

  【解析】

  试题分析:某气体的水溶液呈酸性,该气体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该气体是酸性气体而且有还原性,也能使溴水褪色并出现浑浊,说明与溴水反应产生难溶性的物质。A.HBr有酸性 ,能够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但是不能使溴水褪色并出现浑浊,错误; B.SO2 有酸性 ,能够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但是不能使溴水褪色并出现浑浊,错误;C.H2S有酸性 ,能够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也能使溴水褪色并出现难溶于水的S单质而使溶液变浑浊,正确;D.CO2有酸性,不能够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也不能使溴水褪色并出现浑浊,错误。

  考点:考查物质的性质及应用的知识。

  29.A

  【解析】

  试题分析:A、SO2与氯化钡溶液不反应,A正确;B、硝酸钡与SO2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B错误;C、硫化钠与SO2反应生成单质硫沉淀,C错误;D、SO2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亚硫酸钡沉淀,D错误,答案选A。

  考点:考查SO2的性质

  30.A

  【解析】

  试题分析: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污染物,酸雨的形成过程为SO2→H2SO3→H2SO4或SO2→SO3→H2SO4,故A正确;B项中氟氯代烃主要危害是破坏臭氧层,引起臭氧空洞;C项中二氧化碳主要引起温室效应;D项中甲烷不溶于水也不能和水反应,不能形成酸雨,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一种气体。

  考点: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

  31.(1)蒸馏烧瓶 冷凝管 [每空1分]

  (2)温度计[2分] 蒸馏 g [每空1分]

  (3)未用玻璃棒引流,未采用250 mL容量瓶 [每空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此装置为蒸馏装置,所以①是蒸馏烧瓶②是冷凝管

  (2)蒸馏是利用各物质沸点的不同而分离混合物的方法,所以装置I中缺少温度计,此装置为蒸馏装置,冷凝水应符合下进上出,所以②中水从g进f出

  (3)需配制250ml的溶液所以应选择250ml的容量瓶,同时未用玻璃棒引流

  考点:考查蒸馏、溶液配制的有关实验知识

  32.(1)Fe, KSCN (或NH4SCN等)

  (2)2Al+Fe2O3Al2O3+2Fe 2Fe3++Cu=Cu2++2Fe2+[每空2分]

  (3)焊接铁轨(合理即得分) [1分]

  【解析】

  试题分析: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铝,所以A为铝;B为红棕色金属氧化物,B为氧化铁;二者反应生成铁和氧化铝,为2Al+Fe2O3Al2O3+2Fe,在工业上用来焊接铁轨、冶炼金属等;C为单质,则C为Fe,H中含有铁元素且与I生成血红色物质,可知H中有Fe3+,I为KSCN或NH4SCN,紫红色金属单质J为铜;反应②在工业上可用于制作印刷电路板,则为铜与Fe3+的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Fe3++Cu=Cu2++2Fe2+

  考点:考查根据物质特征进行推断及铝、铁、铜的反应

  33.(1)

  (2)H2O (3)SO2 CO2

  (4)可能有二氧化硫进入澄清石灰水,干扰二氧化碳的检出

  【解析】

  34.1.344L; 0.06 mol;0.12 mol/L;

【高一化学寒假作业答案】相关文章:

寒假作业答案03-21

2017寒假作业答案03-21

地理寒假作业答案01-07

寒假作业的语文答案11-28

高二英语的寒假作业答案08-06

七上寒假作业答案201703-18

高二物理寒假作业及答案07-23

八上生物寒假作业答案05-23

初一的寒假作业历史答案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