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三语文寒假作业答案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2016年高三寒假语文作业
亲爱的同学:
你好!
寒假如约而至,一段幸福的时光开始了!
在我看来,假期的美妙,在于我们可以拥有一大段自由的时光,用来喂养饥饿的灵魂。平常来不及看的好书,可以在这个假期里走进我们的心灵;想看而未及看的好电影,可以陪伴我们度过一个温暖的冬日午后……假期,我们该邂逅多少心灵的朋友和亲人!
在这里,向大家推荐两本书。一本是柴静的《看见》。之所以推荐这本书,不是因为此书的热销(去年12月份出版现已热稍一百万册),而是因为这本书的品质。尽管这本书给柴静带来了太多的不利传闻,但我们还是应该相信自己的文字直觉。
《看见》是柴静的处女作,讲述了她近十年的央视生涯,书中大量的事件、人物都与你我有关。封底有柴静的一段文字:“这本书中,我没有刻意选择标志性事件,也没有描绘历史的雄心,在大量的新闻报道里,我只选择了留给我强烈生命印象的人,因为工作原因,我恰好与这些人相遇。他们是流淌的,从我的心腹深处的石坝上漫溢出来,坚硬的成见和模式被一遍遍冲刷,摇摇欲坠,土崩瓦解。这种摇晃是危险的,但思想的本质就是不安。我试着尽可能写下这不断犯错、不断推翻、不断疑问、不断重建的事实和因果,一个国家由人构成,一个人也由无数他人构成,你想如何报道一个国家,就要如何报道自己。”这本书会带给你一种全新的视角,从蒙昧中睁开眼来。
柴静的文字既感性磁实又理性节制,看这两段文字,风格迥异,但同样迷人:
“文峪河是汾河的支流,我就在汾河边上长大。我姐姐当年进城赶集的时候,圆髺上插枚碧玉簪,簪上别枚铜钱,是渡船的费用。我爸爸年轻时河里还能游泳,夏天沼泽里挖来鲜莲藕,他拿根筷子,扎在藕眼里哄我吃,丝拉得老长。”
“人是一样的,对幸福的愿望一样,对自身完整的需要一样,只是她生在这儿,这么活着,我生在那儿,那么活着,都是偶然。万物流变,千百万年,谁都是一小粒,嵌在世界的秩序当中。采访是什么?采访是生命间的往来,认识自己越深,认识他人就越深。反之亦然。”
推荐的第二本书是刘再复的《读海文存》。刘再复先生是当代知识分子中走得最远的一位,旅居海外二十余年,一生倾情《红楼梦》。这本书是作者本人从数十本著作中挑选出来给中学生阅读的经典作品,有散文诗、游记、文化随笔、人物纪事、亲情散文、世相杂文、悟语、两地书信、序跋等。不妨来看几个题目,《救援我心魂的几个文学故事》、《两个给我力量的名字》、《罗丹的三点启示》、《海德格尔激情》、《论德谟克利特之井》、《论罗素的三激情》、《征服蒲公英》……人文思想的光泽让人着迷。虽然刘再复先生的思想已经很深,但他的文字却是浅易平实的,所以本书有很强的可读性。书里出现的大量的人文典故、智者沉思,或许会对我们的一生都将产生无可限量的影响。
从实用的角度而言,这个假期里你一定要认真读些人物传记,真正走进一个人的心灵深处去。推荐这些传记:《老子传》、《启功杂忆》、《徐悲鸿传》、《梅兰芳画传》、《书生本色·胡适传》、《从文自传》、《人间鲁迅》、《林徽因传》、《我的兄弟王小波》、《呀,弘一》(林清玄)、《陈寅恪的最后20年》、《不负如来不负卿》(仓央嘉措)、《合肥四姊妹》、《聂绀弩传》、《史怀哲传》、《茨威格画传》(或《昨日的世界》)、《富兰克林自传》、《史怀哲传》、《爱因斯坦传》、《巨人三传》、《甘地传》、《先生》、《文人的底气》、《民国的底气》、《京剧冬皇:孟小冬》……
这个假期,你还可重温一些经典电影:《霸王别姬》、《美丽人生》、《勇敢的心》、《海上钢琴师》、《肖申克的救赎》、《辛德勒名单》、《死亡诗社》、《阿甘正传》、《十月的天空》、《飞越疯人院》、《放牛班的春天》、《夫人》(讲述昂山素季的)、《莫扎特》……或者看一些新片。
最后,明确一下寒假语文作业:
(1)阅读《看见》或《读海文存》,写好读书笔记一篇。
(2)阅读一本人物传记,并按附1所示的素材整理模式进行整理,上交电子稿,杜绝下载。
(3)看一部电影,按附2的整理模式进行整理,上交电子稿,杜绝下载。
(4)写两篇作文,一篇题目如下,一篇题目自拟,写在作文纸上。
(5)完成38套上12—16套上的未做的题目,做好后对照答案用红笔校对。
【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有一天,主人问笼子里的画眉鸟:“你想回到大森林去吗?”
画眉说:“为什么呢?我住在笼子里,吃喝不愁,每天还可以唱唱歌,晒晒太阳。”
主人说:“可是森林里有美丽的花草、清新的空气,还有广阔的天地。”
于是主人打开了笼子,把画眉放回了森林。
一年以后,主人在森林里遇见了画眉鸟。
主人问:“森林里的生活怎么样?”
画眉说:“好是挺好,就是这笼子太大了,怎么也飞不到边儿。”
要求: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附1: 林徽因:美丽与智慧的绝唱
【人物事迹】(最好能有细节)
林徽因是中国第一位女建筑师、建筑学女教授。东北大学初创期间,林徽因讲授“雕塑史”和建筑设计,后来又讲“专业英语”。她与梁思成一起为中国建筑界培养了一批的建筑学精英,桃李满天下。教书之余,她还和男子一样,风餐露宿,爬梁上柱,到全国各地实地勘察。解放初期,她组织设计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
战争期间,为保护文物建筑,梁、林夫妇精心编制了一套标有古代文物建筑的资料,并在军事地图上注明了位置。他们把这套资料发给了奉命轰炸日军基地的美国飞行员,还送给了国共两党的高级将领,以防止文物建筑在战争中被摧毁。解放初期,面对北京城的拆除改造,她与梁思成撰写文章、设计方案,呼吁国家保护古代建筑、维护古都风貌。当他们的忠告没有被政府采纳时,她难过地哭了。
林徽因的诗歌优美,但与柔媚无缘;它坚韧,却远离刚烈。比如,她的《人间四月天》“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从很平常的生活里能写出诗来,足以见出林徽因那有别常人的纤细敏感的气质。
林徽因是一个好妻子,丈夫梁思成生病的时候,精心照料;林徽因也是一位好母亲,为了女儿可以彻夜不睡。林徽因支撑着一个家,在梁家是长嫂,在林家是长姐,为弟妹们的生活起居,她不厌其烦地张罗、操劳。
她的墓碑上这样写着:这里长眠着林徽因,她是建筑师、诗人和母亲。
【相关评述】
1、林徽因的一生如同一首诗,真挚,隽永而有激情。对于爱美爱艺术胜过爱自己生命的林徽因来说,51岁告别这个世界并没有太多遗憾。她在自己的生命过程里释放了全部的爱与热情。她的生命有病痛,但没有阴暗;有贫困,但没有卑微;有悲怆,但没有鄙俗。她走了,在一年四月春日的清晨。尽管晨光熹微,白露如霜,但人们都记得,她走于一天最清新的时刻,她的生命定格于美好的人间四月天。(张清平)
2、人类进入文明史后,女性一直被淹没在历史的黑洞里。在妇女解放这条路上,20世纪中国妇女先觉者中相当多的人以与新文学共体的方式,张扬着自我的独立品格,从而让我们见识到有别于传统“象牙美人”、激荡着青春气息与时代风云的美丽人生。林徽因应该是这一群体中很特别的一个。面对这样的女子,倘若还要纠缠她的情感,那么那个据说为她终身不娶的哲学家金岳霖的真诚最能够说明她情感的品质。倘若还要记起她的才华,那么她的诗文以及她与梁思成共同完成的论著足以表现她才华的全部,因为那些充满知性与灵性的连珠的妙语已经绝响。倘若还要记起她的坚忍与真诚,那么她一生的病痛以及伴随梁思成考察的那些不可计数的荒郊野地里的民宅古寺足以证明,她确实是一位不可多得的真正的女人。(张晓春)
3、我们常常要借助一个男人的光线,才看到他背后的女人,但林徽因是个例外。在她身上,折射着许多优秀男人的光芒,而她反过来又为这些男人增添了光彩,我们举着她这支蜡烛,把那些有着别样才情与身世的男人照看得更加清楚:梁启超、胡适、梁思成、徐志摩、金岳霖、费正清、沈从文、张奚若……这串散发着光芒的名单里,间或瞥见林徽因的衣袂飘动,她与他们终生保持着或父或兄、或亲或友的深厚情感。(蒯乐昊)
【应用思考】
阅读林徽因,能滋生出一份感佩,惊奇世间果然有这样的女人,集才气、美质、傲岸、感性与理性于一体。如果不是生不逢时,如果她不是多病的女人,如果她的诗作文集有人编纂整理,或许今人读到的也许会是一个真正的女诗人,读到的一定会是一个近代建筑史上的泰斗。后人审视她的一生,尽管会生出种种遗憾,但是对于林徽因来说,她的一生并不残缺,反而是一片绚烂的风景,其人生境界达到了常人无法企至的人生大境界,她不愧为“站在塔尖上的中国女性”。
对于爱情,林徽因是沉静而理性的。在她看来,爱不仅仅是花前月下,儿女情长;爱更是患难与共,是彼此的扶助和共同的担当。人的一生不可能无牵无挂无负载地来往于世,担当使生命有了沉甸甸的分量,担当阻止了人在痛苦的深渊中下坠。林徽因这种爱情观值得我们当代年轻人珍藏与发扬。
林徽因作为沙龙上被爱慕者如众星捧月般包围的中心人物;作为战争期间繁华落尽困居李庄,亲自提了瓶子上街头打油买醋的贤妻良母;作为青年时旅英留美、深得东西方艺术真谛,英文好得令外国人赞许的中国女性,她没有被外界的打扰、生活的困苦、家庭的琐事以及他人的赞许所淹没,更没有在纷繁庞杂的生活中迷失自我,而是在生活中时刻忍受清苦、坚守独立,守望自我。正是她这种对事业宗教般的虔诚,使得她摆脱了美丽女子往往成为男权社会中花瓶的传统老路,最终使她奏出了美丽与智慧的绝唱。林徽因的一生给那些抱“学得好不如嫁得好”人生追求的当代“美丽女郎”以莫大的嘲讽。
在“女子无才不是德”的传统文化氛围里,林徽因无疑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封建家庭孕育出的一朵奇葩。不过,如果没有他父亲的开明与培育,没有他丈夫的豁达与宽容,没有那个时代的精神气候与空间,林徽因这朵高贵之花也许早早凋谢了。林徽因的成功昭示世人,中国女性只要有以足够的空间去施展才华,其才情、智识、品德也照样能绽放光芒,烛照后人。
林徽因是贵族,无论是美貌还是才情,无论身份还是学识,她都是当之无愧的贵族。追逐贵族,向往贵族,是我们当前时代的一种精神取向,但人们其实并不知道贵族的真正内涵,但是,从林徽因身上,我们可以看到真正贵族所应有的精神特质:优雅的仪表举止,丰富的才情学识,高尚的道德节操,伟大的人生理想,独立的气质禀赋。
林徽因爱美爱艺术胜过爱生命。正是这种爱,让她的人生富有了诗意。荷尔德林说过:“人应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林徽因将生命的全部融注到了艺术的天地里,赢得了“一身诗意千寻瀑”的赞誉。林徽因的人生启示我们,唯有怀着一颗大爱的、审美的心灵去享受生活,欣赏生活,才会在琐碎的生活中见到烟波,从而呈现生命的厚度。
【话题辐射】
“完美”、“生命的格调”、“境界”、“这边风景独好”、“厚度”、“空间”、“背后”、“皈依”、“楷模”、“诗意地栖居”、“朴与华”
【语段练习】(写三至五个语段,每个语段200多字。)(略)
附2: 电影《海上钢琴师》:让灵魂记住回家的路
【剧情介绍】(最好能有经典镜头)
故事从一个潦倒的小号手迈克斯的独白中开始。一段唱片中的钢琴独奏勾起了他脑海中的那段往事:
1900年,维珍尼亚号邮轮上,一个孤儿被遗弃在头等舱,善良的黑人烧炉工丹尼·勃曼收养了他。那天正好是1900年元旦,于是烧炉工给孩子取名为1900。然而,烧炉工在一次意外事故中丧生,只有8岁的1900再次沦为孤儿。很奇怪,当1900的手指第一次按在琴键上时,美妙的音乐就汨汨流出。从此,维珍尼亚号载着他用心灵演绎出的乐曲在欧美大陆间往返航行。
爵士乐鼻祖谢利听说1900的高超技艺,专门上船找他比赛,最终自叹弗如,黯然离去。1900在与谢利同船竞技后,名声如日中天。好友迈克斯鼓励1900下船去向全世界展露他的天赋,开拓辉煌人生,但1900却始终没有采纳其建议。
一天,他在为唱片公司录制个人专辑时,意外见到船舱外清秀动人的女孩。1900凝望天使般的面庞,手指间流淌出的曲调变得轻柔舒缓,如细语呢喃,无限惆怅又无限向往。随着女孩的离去,1900开始考虑是否应该下船生活。1900下定决心准备下船,但是当他走到一半却停留在舷梯上,最后他摘下帽子向前扔去,然后转身回船。
迈克斯延阻了邮轮的炸毁的时间,并找到1900,但1900拒绝了迈克斯劝说,最后随同邮轮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应用思考】
《海上钢琴师》是意大利著名导演朱塞佩·托纳托雷“回家三部曲”中的第二部,采用了极端浪漫主义风格,讲述了一位钢琴天才传奇的一生。大海,邮轮,钢琴,只此三物就构筑起一个明净、纯美的人生,在湛蓝深邃的碧波间飘荡,在悠扬动听的音乐中游弋……
1900,从拥有这个不平凡的名字开始,就注定拥有一个不平凡的人生。才华、掌声、荣耀,平凡人可能终其一生也不能获得的东西,对于天才的1900来说却如空气般稀松平常。但是,才华、掌声、荣耀并不能给1900带来幸福。有这样一个让人难忘的镜头:人们围绕在1900身边为音乐起舞,有人突然看见了自由女神,一下子所有人呼拉拉作鸟兽散,只剩下1900孤寂的身影。当纯粹的精神享受遭遇物质诱惑的拜访时,很少有人能拒绝物欲的引力,这也许便是天才注定孤独的原因。
这部影片之所以如此感人,是因为它触碰到人们心中最为柔软、纯净、明澈的地方。1900的生命因为从未踏上过陆地而显得尤为纯净和明澈,甚至纯净和明澈得不能生活在真实的世界。最适宜他生存的地方,就是维珍尼亚号,一个漂泊在海上的乌托邦,一个能让1900这样纯粹且单纯的音乐圣徒栖息的地方。他给在滚滚红尘中欲壑难填的人好好上了一堂课,他说:“我看不见城市的尽头,我需要看见世界的尽头。拿钢琴来说,88个琴键是有限的,但音乐是无限的。可是走过跳板之后,前面的键盘,有无数的琴键。无限大的键盘怎奏得出音乐?……对我来说,陆地是艘太大的船,是位太美的美女,是条太长的航程,是瓶太浓的香水,是篇无从弹奏的乐章……”
这里的“陆地”更多的应是一个隐喻。陆地上纵横交错的令1900感到“恐惧”、“崩溃”的城市街道,代表着人类的欲望。这没有尽头的欲望,正是使艺术家们迷失自我的真实原因。1900不愿陷于巨大而虚无的漩涡,这是深层次理解《海上钢琴师》的重要线索。“欲望没有尽头”——这是1900下船时突然止步,继而终于回身的真实原因。如果下了这个船,他将会拥有一切:金钱、名望、豪华的房子、美丽的妻子……但他将失掉灵感,失掉他赖以驱动敲击琴键的灵敏手指的敏感灵魂。作为一个纯粹的艺术家,处于无尽而不可知的欲望深渊中,便失掉了真实的自我,也失掉了真正的音乐。这正是他决定与船共亡的重要原因。
在那群怀揣“美国梦”的人当中,1900显得如此另类,即便是他最好的朋友迈克斯也反复劝他下船,但1900的存在的价值,正在于他的这份独特性。他用如水的音乐,给这个燥热的世界带来一丝清凉、一份慰藉,他说:“在那个无限蔓延的城市里,什么东西都有,可惟独没有尽头。”1900所惧怕的,是无尽的欲望、无限的诱惑;而他所坚守的,是明澈的真纯、简单的生活。对真纯的坚守,对精神的凝望,恰是工业社会所易丢失而不应丢失的人文底蕴。
然而,只注重精神与艺术,注定会成为工业时代的悲剧。正如他想将唱片送给让他一见钟情的那位姑娘时,她却被汹涌的人流的裹挟而去。在追逐名利的匆匆脚步中,他那空灵的音乐只能无奈地自我沉吟。
若以俗世的眼光来审察,影片中也存在着不够真实的一些细节。比如,1900从未接触过音乐,但他的手指第一次按在琴健上时,动人的旋律竟流泻而出。废弃已久的邮轮上,1900靠什么食物维持生命?但这也正是此片的魅力所在,它有意避开物质的喧嚣、世俗的念想,而突出1900天籁般的音乐与高洁的灵魂。
或许有人会认为1900是禁锢在自己狭小的圈子里,他始终不能迈过自己的“心坎”。的确,城市尽管街道纵横,但只要不迷失心灵的路径,终会找到“回家”的路。
影片结尾,在冲天浪花中,1900伴随维珍尼亚号邮轮炸毁,其实那不是毁灭,而是“回家”。
【话题辐射】
“守望”、“底线”、“找回童年”、“记住回家的家”、“与你为邻”、“守住心灵的契约”、“幸福就是简单和自然”
【语段练习】(写三至五个语段,每个语段200多字。)(略)
【高三寒假语文作业】相关文章:
人教版2016年高三语文寒假作业答案03-25
高二寒假语文作业答案11-11
寒假作业的语文答案11-28
高三物理寒假作业答案03-26
初二语文寒假生活作业答案11-12
高三化学寒假作业答案201603-25
高三语文寒假习题答案03-20
2016苏教版初一寒假语文作业答案03-20
初二的语文寒假作业及答案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