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2017高考历史考点训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经济的发展是政治和文化发展的基础,为加深大家对知识点的理解,以下是百分网小编搜索整理的一份关于2017高考历史考点训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供参考练习,欢迎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应届毕业生考试网!
一、选择题
1.(2015南京、盐城二模)汉武帝时实行“盐铁官营”,设置专门机构垄断食盐经营。清政府采取“引岸制”的食盐运销体制,赋予一些商人食盐营销的垄断权,国家只对盐商进行管理和征税。这一变化表明( )
A.政府放弃盐业专卖制度
B.民营商业遭到政府打击
C.抑商政策执行有所松动
D.富商大贾势力受到抑制
解析:C 由材料内容可知,政府赋予商人的依然是食盐营销的垄断权,实质上其仍然是实行盐业的专卖制度,故A项错误;此材料主要讲述由西汉时期的专卖制度到清朝时期的专卖的变化,其主要意图不在于说明民营商业的发展情况,故B项错误;由西汉时期完全由政府垄断经营到清朝时期政府给予经营者发放许可证的变化,体现了政府抑商政策的松动,故C项正确;西汉时期汉武帝采取的措施起到了抑制富商大贾势力的作用,但清政府的举措势必会使商人尤其是盐商的势力膨胀,故D项错误。
2.(2015江西五校联考)现代的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 )
A.中原地区开始进入铁器时代
B.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
C.战国时期随葬品以铁器为主
D.成套铁农具有利于农业精耕细作
解析:D 中原地区开始进入铁器时代是在春秋时期,故A项错误;题干中只是表述河南辉县魏墓出土了一整套铁农具,不能就此得出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故B项错误;题干中只提到出土的铁器,没有涉及其他随葬品,故C项错误;题干中的“一整套铁农具”大大提高了农业的生产效率,有利于农业精耕细作,故D项正确。
3.(2016邢台摸底)苏轼说:“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农,本望租课,非行仁义,然犹至水旱之岁,必须放免欠负、贷借种粮者,其心诚恐客散而田荒,后日之失必倍于今故也。”苏轼的这段话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 )
A.宋代时期土地兼并现象日益严重
B.宋代地主具有开展民间赈济的社会责任感
C.宋代佃户租种土地有较大的选择权和自由度
D.从宋代开始农村出现以租佃关系进行土地经营
解析:C 材料反映出宋代地主与佃户之间租佃关系的变化,与土地兼并无关,故A项错误;地主“本望租课,非行仁义”,没有体现出宋代地主开展民间赈济的社会责任感,故B项错误;地主“其心诚恐客散而田荒”,因此“必须放免欠负、贷借种粮”,侧面反映出佃户租种土地有较大的选择权和自由度,故C项正确;从材料无法推测宋代以前是否以租佃关系进行土地经营,且以租佃关系进行土地经营早在战国时期就已出现,故D项错误。
4.(2016山东联考)下图是《中国古代社会家庭关系示意图》。形成和维护图中社会家庭关系特征的根本因素是( )
A.皇权专制 B.等级观念
C.自然经济 D.社会习俗
解析:C 图示信息与皇权专制没有关系,故A项错误;无论是“男尊女卑”“夫为妻纲”的等级观念,还是“男主外,女主内”“夫唱妇随”的社会习俗,都是建立在以“男耕女织”等为特点的自然经济的基础之上,故C项正确,B、D两项错误。
5.(2016洛阳质检)读图,图片记载的是一份关于盐井开采的盐业契约。由此可知当时( )
A.盐业专营制度已被彻底打破
B.资本主义萌芽得到迅速发展
C.出现了部分近代经济的特征
D.官营企业主动吸纳民间资本
解析:C 依据材料中“1779年”可知是清朝,此时依然实行盐业专营制度,且仅仅从一张合同不能说明盐业专营制度已被彻底打破,故A项错误;盐业契约里没有体现雇佣关系,故B项错误;盐井开采的盐业契约体现了近代合同的某些特征,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官营企业的问题,故D项错误。
6.(2016厦门质检)明正德《松江府志》记载:松江“俗务纺织,不止乡落,虽城中亦然,里媪晨抱纱入市,易木棉以归。明旦复抱纱以出,无顷刻闲。织者率日成一匹,有通宵不寐者,田家收获,输官偿息外,未卒岁,室庐已空,其衣食全赖此。”材料反映了( )
A.私营手工业所占地位 B.小农经济走向衰落
C.家庭手工业面向市场 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解析:C 材料所述“田家收获,输官偿息外,未卒岁,室庐已空,其衣食全赖此”表明是和农业结合的家庭手工业,而不是私营手工业,故A项错误;材料主题围绕家庭手工业展开,没有反映小农经济的衰落,故B项错误;“里媪晨抱纱入市,易木棉以归。明旦复抱纱以出,无顷刻闲”反映了家庭手工业产品进入市场的情况,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手工工场或雇佣关系的信息,故D项错误。
7.下图是唐朝都城长安的东市图。从中可以得出( )
A.东市的商业店铺不如西市多
B.东市以汉族商人为主、西市以西域商人为主
C.唐政府直接管理东市的交易
D.邸店与飞钱的出现,推动了商品交易活动
解析:C 材料中没有体现东市的商业店铺不如西市多,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说明经营店铺的商人的民族,故B项错误;在材料中有“常平仓”“市署”“平准署”说明政府直接管理市场,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出现“飞钱”,不能得出它推动商品交易活动,故D项错误。
8.(2015福州二模)汉代长安东西两市规模比后世更大,商贾多居住于市内,唐朝的市逐步变成单纯的营业区,商贾日常生活散落到各居民坊区了。这主要说明了( )
A.汉唐实行严格的坊市分离制度
B.坊市制度的内涵具有时代特色
C.从汉到唐的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D.商业活动开始突破时空的限制
解析:B 汉代“商贾多居住于市内”,不是严格的坊市分离,故A项错误;汉代“商贾多居住于市内”,唐朝“商贾日常生活散落到各居民坊区”,虽有不同,但都是坊市制度,故B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抑商政策有所松动,故C项错误;唐代仍是“坊市制度”,没有“突破时空的限制”,故D项错误。
9.(2016昆明摸底)史载:“(16世纪末)每岁浙、直、湖、湘客人腰缠过梅岭者数十万,皆置货铁而北。近年惠、潮(今广东惠州、潮州)铁罄,告开龙门铁山,迄未准行,客商艰于得铁,多怀空银回家。”材料反映当时( )
A.商业通讯渠道不畅 B.资本主义萌芽有所发展
C.长途贩运盛极而衰 D.海禁政策阻碍商品流通
解析:A 材料反映出由于广东作为铁的生产地区无法供货,客商却不知情,依然从全国各地来此,导致空费往返巨资,故A项正确;材料信息未涉及雇佣关系,不能说明资本主义萌芽有所发展,故B项错误;C项与题干材料意思不符,排除;海禁政策禁止人民与海外贸易,并未涉及国内贸易,故D项错误。
10.(2016贵阳模拟)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写到:“中国幅员是那么广大,居民是那么多,气候是各种各样,因此各地方有各种各样的产物……所以单单这个广大国内市场,就够支持很大的制造业,并且允许很可观的分工程度。……假设能在国内市场之外,再加上世界其他各地的国外市场,那么更广大的国外贸易,必能大大增加中国制造品,大大改进其制造业的生产力。”100多年后严复折服于这些关于中国的论述,是因为亚当·斯密( )
A.指出当时中国工商业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B.建议西方列强尽快打开中国市场
C.羡慕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条件优越
D.盛赞康乾时期中国经济的高度繁荣
解析:A 亚当·斯密“假设能在国内市场之外,再加上世界其他各地的国外市场……必能……”一句,指出中国工商业单靠国内市场是不够的,海外市场由于海禁政策而受到阻碍,故A项正确;亚当·斯密并未建议列强打开中国市场,而是建议中国开拓国外市场,故B项错误;材料指出中国工商业发展的优点的同时,也指出其不足,并没有“羡慕”“盛赞”之意,故C、D两项错误。
11.(2015郑州二模)根据张履祥《补农书》中所载资料,明朝末期江南地区农村家庭的投资结构如下图所示:
这反映出此时江南的农业( )
A.经营更趋市场化 B.减少犁耕依赖
C.生产日趋专业化 D.注重精耕细作
解析:D 材料只是讲到农村家庭投资在哪些项目上,没有讲是否和市场有联系,并且“更趋”应该是和之前相比,但题目没有对照物,故A项错误;明末农村依然是铁犁牛耕,并未减少对犁的依赖,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不出“专业化”,故C项错误;材料说明农村家庭主要投资在播种、灌溉、肥料等多个环节,高投入追求高产出,是精耕细作的特点,故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12.(2015抚顺模拟)“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要素,在历史学习中经常运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著名历史学家漆侠先生曾指出:“在两宋统治的三百年中,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居于世界的最前列,是当时最为先进、最为文明的国家。”历史教授杨渭生先生也认为:“两宋近三百二十年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内是座顶峰,在世界古代史上亦占领先地位。”世界著名经济史学家贡德弗兰克也认为:“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中国无疑是世界上经济最先进的地区。自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在工业化、商业化、货币化和城市化方面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地方。”
材料二 法国著名汉学家谢和耐曾说:“在社会生活、艺术、娱乐、制度、工艺技术诸领域,中国(宋朝)无疑是当时最先进的国家,它具有一切理由把世界上的其他地方仅仅看作蛮夷之邦。”日本宋史学家宫崎市定认定:“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具魅力的时代,中国文明在开始时期比西亚落后得多,但是以后这种局面逐渐被扭转。到了宋代便超越西亚而居于世界最前列。然而由于宋代文明的刺激,欧洲文明向前发展了。”宋朝的文明深深的影响了世界。
请运用“史实”“史论”“史识”三个要素对“宋代时的中国”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解答。(12分)
(要求:依据材料所给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答出“史实”“史论”“史识”三部分,结合材料,紧扣主题)
解析:本题要求按照史实、史论、史识三个要素进行解答,这里的难度在于理解史实、史论、史识的含义。史实比较好理解,史论是指历史结论,史识则是指升华到价值观的认识。两则材料都充分肯定宋代在世界文明中的地位,这就决定了答案的内容,必须选择宋代的“成就”,而不是问题或者局限。
答案:史实:在工业化上,制瓷业发展,出现定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五大名窑;纺织业发展,棉纺织技术推广到闽粤等地区。在商业化上,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形成了繁荣的商业街;草市已经具备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海外商运发展迅速,海外贸易税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在货币化上,北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使用的纸币——交子。在城市化上,出现了汴京等商业大都会。(6分)
史论: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中国无疑是世界上经济最先进的地区或中国(宋朝)无疑是当时最先进的国家等。(3分)
史识:根据宋代发展的状况我们可以说宋代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地区,对于中国古代社会发展、对于欧洲发展和世界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3分)
13.(2016大同月考)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古代中国取得了农耕文明的辉煌。随着时代的进步,固守本源,造成中国经济落后。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由于生产技术和社会组织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而使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及相关的文化价值体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即文明转型。两千多年前,中国经过春秋战国五百年的混乱,完成了第一次文明转型。即“铁制农具+小农经济+君主官僚体制+儒道法意识形态”的中国传统文明终于成型。
材料二 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相悖的新经济的萌芽。
材料三 被誉为“现代市场经济理论之父”的英国学者亚当·斯密,最早提出了中国的“停滞性”问题:“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劳的国家。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处于停滞状态了。”
请回答:
(2)材料二中,宋元时期的“新型经济”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其泛起“微澜”的表现。(7分)
(3)试以明清时期的史实论证亚当·斯密关于中国经济“停滞性”这一观点的合理性。(6分)
解析:第(1)问,结合材料一中的“铁制农具+小农经济+君主官僚体制+儒道法意识形态”,分别从经济方面、政治方面和思想方面回答。 第(2)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二中的“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结合教材中关于宋朝市的变化和城市的发展,可以得出指的是商品经济;第二小问结合宋朝经济发展的表现如城市经济功能增强,城市经济繁荣,“市”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城郊和乡村间允许置市贸易,出现了最早的纸币“交子”,海外贸易发展迅速,外贸港口走向繁荣等作答。第(3)问,结合明清时期经济上出现了新的因素即资本主义萌芽,政治上君主专制加强,对内经济上仍然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对外推行“海禁”政策,然后阐述重农抑商、“海禁”政策的消极影响。
答案:(1)方面:实现了从井田制向土地私有制的转变,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成为主要生产方式;完成了从分封制向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的转变,郡县制成为我国古代的基本地方行政制度;儒道法思想孕育着道德、哲学、变革思想,形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准。(12分)
(2)经济:指商品经济。(3分)
表现:城市经济功能增强;城市经济繁荣,“市”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城郊和乡村间允许置市贸易;出现了最早的纸币“交子”;海外贸易发展迅速,外贸港口走向繁荣。(答出任意四点即可得4分,其他言之成理亦可得分,但总分不得超过4分)
(3)论证:明清时期虽然农耕经济高度发展,并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这种新的经济因素只在局部发达的一些生产部门存在;明清统治者采取重农抑商政策,对外实行“海禁”,轻视技术等政策使中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大势,经济没有突破原有经济模式陷于停滞状态。(6分)
【高考历史考点训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相关文章:
基金从业资格考点:股权投资基金的基本运作模式及特点06-16
2017年高考英语考点专项训练:数词09-14
2017年高考英语考点专项训练:代词10-21
细胞的基本结构07-06
《建筑结构与设备》考点之各种类型住宅特点06-09
2017年高考英语考点专项训练:动词词义08-08
Java语言的基本特点07-30
Java语言基本特点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