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高考语文模拟练习题及答案
在各个领域,我们最离不开的就是练习题了,多做练习方可真正记牢知识点,明确知识点则做练习效果事半功倍,必须双管齐下。相信很多朋友都需要一份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自己的习题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语文模拟练习题及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考语文模拟练习题及答案 1
限时综合规范训练5
(用时:45分钟 满分:28分)
一、名句名篇默写(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总角之宴,________________。(《诗经·氓》)
(2)与君离别意,_______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小学而大遗,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4)__________________,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5)秦人不暇自哀,_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6)问君何能尔?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
答案 (1)言笑晏晏 (2)同是宦游人 (3)吾未见其明也 (4)茕茕孑立 (5)而后人哀之 (6)心远地自偏
二、语言文字运用(13分)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2分)
在一个以征服和改造大自然为主流价值观的背景下,在日益喧嚣浮燥的年代里,要想在理想与现实间铺上一条回乡的路,那就只有去追寻丰________(yú)生命律动的大地风物,去探求给养内在情性的源头。甲乙在他的最新散文集《鲜花地》中就做了这样的追寻与探索。
(1)根据括号内的拼音填写正确的汉字。(1分)
(2)文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指出并加以改正。(1分)
答:答案 (1)腴 (2)“燥”改为“躁”
解析 (1)题是根据拼音写汉字,联系前后的字进行推敲,错误率会大大降低。应填“腴”字。(2)题要对成语的含义有正确的理解,“燥”指缺少水分,“躁”指不冷静,根据词语及句子意思,应是“浮躁”。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
(1)当一方将权力赋予另一方时,必须建立一种机制来________权力接受方能够按照权力授予方的意志行使权力,对其决策和行动负责,这种机制就是问责。
(2)模式引进________包括名称和节目模式,还包括节目制作流程的每一个细节,这就“强迫”中国电视制作从各个环节弥补不足,从作坊式走向工业化流水线。
(3)“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与永恒的时间和空间相比,人不过是________,我只是中国这个大家庭里一个小小的螺丝钉,但我愿做有价值的那一个。
A.保障 不只 九牛一毛
B.确保 不止 九牛一毛
C.确保 不只 沧海一粟
D.保障 不止 沧海一粟
答案 C
解析 确保:确实地保持或保证。保障:保护(生命、财产、权利等),使不受侵犯和破坏。(1)句不存在“受侵犯和破坏”这层意思,应选“确保”。不止:表示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不只:不但,不仅,表递进。根据(2)句的“还”,应选用“不只”。九牛一毛:比喻极大的数量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颗谷粒,形容非常渺小。(3)句侧重说人的渺小,应用“沧海一粟”。
4.下面文字有一句有语病,请先写出有语病句子的序号,然后加以修改。(2分)
①大漆,是漆树树皮中分泌的汁液,又名生漆、土漆、国漆,有“漆中之王”的美誉。②中国漆树产量大,质量佳,在远古时期便已使用大漆、认识大漆,并用大漆制作器物。③目前中国发现的现存年代最久的漆器,距今已有七八千年的历史。
有语病句子的序号:________
修改:答案 ② “使用大漆”与“认识大漆”位置互换。
解析 通过分析,在②句中,“使用大漆、认识大漆”语序不当,不符合认知规律,应是先认识后使用,二者应该互换位置。
5.阅读以下新闻材料,根据要求答题。(7分)
在厦门海沧野生动物园的非洲草食区,游客总能看到。遗憾的是,园方昨天传出坏消息:有一只雄性,而它的“爱人”,另一只雌性。
究竟是谁害了它们?园方兽医为雄性,赫然发现它的胃中囤积着重达4公斤的塑料垃圾袋!虽然垃圾袋上的字体已模糊,但依稀能辨出是各种食品的包装袋。
据园方介绍,鹿属于反刍动物,误食塑料包装袋后,法把这些异物反刍到口中吐出,也无法将它从胃肠中排出,日积月累,而垃圾袋也无法排出体外,最终被堵死。
(1)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
答:(2)请就此现象谈谈你的看法。(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50字左右。)
答:答案 (1)厦门一野生动物园中黇鹿因误食塑料垃圾丧命。
(2)要点:这一事件反映了人们环保意识的淡薄。在景区游玩时,随手扔垃圾,可能会给野生动物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为此,我们应提高自身的环保意识,从身边事做起,从自我做起,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具体略。
解析 在概括新闻主要内容的时候,我们需要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等几个方面对新闻进行分析,然后对其进行整合概括。在谈自己的看法时,可先对新闻事件进行评析,然后提出自己的看法,再指出正确的做法。
三、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2014·龙岩质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城镇化应直面文化命题
杨 平
①在讨论城市文化问题时,还需要社会多元主体的自发参与,否则城市就不是一个完整的社会构造,文化就不可能多样。
②作为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城镇化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③新型城镇化应是以人为本的城镇化,然而,以人为本的城镇化究竟意味着什么?文化在其中应发挥何种作用?如何避免城镇化浪潮出现“去历史、去文化”现象?
④“千城一面”是我国城镇化过程中广受诟病的一种现象。在相似的城市面孔中,看不到历史和文化对城市性格的塑造。城市有产业而无生活,有生活而无品质;传统的共同体日益瓦解,邻里生活渐趋消失,进而导致人际隔膜、阶层隔膜、人心隔膜,社会信任难以建立;青年人缺乏信仰支撑,社会缺乏共同伦理。这些现象与工业化和市场化相伴而生,成为城镇化推进过程中的副产品。
⑤关注城镇化,不仅要关注产业增长,土地制度变迁,户籍制度改革,更要关注城市文化在城市社会变迁中的重要作用,直面文化命题。因为说到底,人们聚集于城市是为了追求幸福生活,而城市文化,则是一个城市能否赋予人们幸福生活的重要因素。
⑥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迅速进入工业社会,但成熟的工业社会的城市形态和文化形态却并未随之确立。中国人正在寻找工业化时代适合自身生存的文化形态和价值形态,这其中的种种矛盾和不适,深刻地反映在我们居住的城市格局之中。与此同时,新工业文明正悄然袭来,信息化、全球化正成为城市生活的一部分,与这种新型文明相适应的城市文明,更是中国人所不熟悉的,为正如火如荼进行的新型城镇化带来更大的挑战。应对工业化和全球化的双重挑战,将为我们未来的城镇化带来巨大的想象空间和更多的可能性。
⑦如何涵养城市文化?在传统中国,政治和行政力量占主导地位;在当代市场经济社会,市场力量业已无处不在;而在未来,社会力量的生长将对城市文化产生日益明显的塑造作用。因此,在讨论城市文化问题时,政府的规划与行政能力十分重要,企业的创新能力和产业化能力也十分重要。但仅有政府和市场两种力量是不够的,还需要社会多元主体的自发参与,否则城市就不是一个完整的社会构造,文化就不可能多样,城市文化就缺乏生命力。
⑧一座城市的文化精神最终形成,必然有一个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结合及互动的过程,靠简单的行政命令无法形成城市精神,靠市场的无形之手也无法建构健康的城市文化。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建设,从汶川地震到芦山地震,社会力量在介入重大灾害事件进而塑造公民精神的过程中正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因此,社会多元主体的参与及其与政府和市场关系的协调,是城市文化塑造过程中的一个新命题。
⑨所谓城市文化,说到底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它可以体现为美轮美奂的城市建筑,也可以体现为传统遗存的保护和文化产业的`生长,但归根结底,它体现的应是一个城市的价值和精神。如此,城市才可宜居,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关系才可和谐,一代又一代的居民才可扎根,经济发展才可能借此获得自己的文化面孔。
(选自2013年12月6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新型城镇化建设大大推动了中国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如何进一步做好这项工作引起了当今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共同关注和讨论。
B.涵养城市文化,以往是政治和行政力量占主导地位;现在是市场力量为主力军;但将来,社会力量将后来居上,成为主体。
C.目前,中国的城镇化建设正面临工业化和全球化的考验,但只要认真应对,就可能对我国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产生良好影响和积极作用。
D.城市文化的表现形式呈多样化,既可以是能看见的美丽建筑,也可以是无形的精神;既可以是传统遗存的物品,也可以是未来创造出的文化产业。
答案 B
解析 “现在是市场力量为主力军;但将来,社会力量将后来居上,成为主体”错,原文为:“在当代市场经济社会,市场力量业已无处不在;而在未来,社会力量的生长将对城市文化产生日益明显的塑造作用。”
7.“这其中的种种矛盾和不适,深刻地反映在我们居住的城市格局之中”中的“种种矛盾和不适”具体指什么?(3分)
答:答案 (1)当今城市缺乏有品质的生活。(2)传统的共同体日益瓦解,邻里生活渐趋消失,形成各种隔膜,社会信任难以建立。(3)青年人缺乏信仰支撑,社会缺乏共同伦理。
解析 首先要找出设题句在文中的位置,然后由此句向前搜索,找到与之相照应的内容,即文章第④段,最后对用分号隔开的第④段第三句话进行归纳概括即可得出答案。
8.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作者为什么提出城镇化应直面文化命题这一问题。(3分)
答:答案 (1)过去和当今的城镇化建设缺乏历史和文化建设,城市缺乏有品质的生活。(2)城市有了文化,才能赋予居民幸福生活。(3)城市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它体现了城市的价值和精神。
解析 从全文的角度考虑,逐段阅读,分析其与文化命题的关系,凡涉及文化命题的存在问题、意义、实质等的内容都可作为答案要素。如第④段是文化命题的历史和现实问题,第⑤段是文化命题与人们幸福生活的关系,第⑨段是文化命题的实质,筛选其中相关的语句,整合答案即可。
高考语文模拟练习题及答案 2
一、名句名篇默写(6分)
1、在以下著名句子写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渐车帷幕·氓》)
(2)黄鹤之飞不能过,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3)位卑则足羞,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4)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________________,波浪如怒,潼关路在山河表面。(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
(6)居庙高则忧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
答案(1)淇水汤(2)猿欲度愁攀援(3)官盛则近拍(4)赢得仓皇北顾(5)峰峦如聚(6)远处江湖,忧其君
二、语言文字使用(13分)
2、阅读下面的本,完成以下主题。(2分)
旗袍近年来最重要的变化是袖子的废除。同时,衣领短,长袍短,装饰性质也不可避免,用盘花纽扣代替,很快就连纽扣也被丢弃了,用按压()纽。总之,这个账完全是减法。——所有的点辍产品,无论是有用还是无用,都。
(1)给加点的字注上正确的拼音。(1分)
(2)文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指出并纠正。(1分)
答:
答案(1)qìn(2)“辍”改为“缀”
解析发音考试的重点是常见的多音字、形状相似的单词、容易读错的单词、发音与声音不一致的形状和声音单词等。此外,正确记忆汉字的形状是汉语使用的基本技能,其内容包括区分形状相似的单词、同音单词、注意不要写错单词、写作规范等。
3、依次填写下面文字中横线上的单词,最合适的组是(2分)()
中国历史上河西走廊________。它曾经是佛教东传的主要道路,也是丝绸之路西行的咽喉。这里的历史文化历史悠久,名胜古迹灿烂。还有大量的石窟,大大小小的石窟________。东西方文化在这里相互作用________,积累壮观的历史文明。
A、名噪一时俯拾即是激荡
B、大名鼎鼎俯拾即是交流
C、大名鼎鼎星罗棋布激荡
D、名噪一时星罗棋布交流
答案C
解析“大名鼎鼎”指名气很大,“名噪一时”指名声在一段时间内广泛传播。“星罗棋布”形容多而密集,“俯拾即是”描述地上的某种东西,要找的例子,文章中的错别字等等。“激荡”指因冲击而动荡,与后面动荡“积淀”联系更紧密;“交流”缺乏这样的语境。
4、以下文字中有一句有语病的话,请先写出有语病句子的序号,再修改。(2分)
①新闻事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进步,在帮助当代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记者享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和职业声誉。②然而,在名声下,一些媒体记者放弃了职业道德和道德底线,进行新闻勒索、新闻勒索,甚至大银行付费新闻等非法活动。③这些情况的出现极大地损害了新闻机构和记者的形象,使整个行业感到羞耻。
语病句子序号:________
修改:答案② “新闻勒索,新闻勒索”与“有偿新闻”位置调换。
解析在②句中,“甚至”一词表递进,而“新闻勒索,新闻勒索”在程度上比“有偿新闻”重,所以要换位置。
5、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以下主题。(7分)
中国人爱刻“到此一游”。万里长城伤痕累累,刀笔写“到此一游”几乎到处都是墙,国内其他景点,类似的情况无处不在,甚至在埃及卢克索寺庙的浮雕上,也刻着“到此一游”几个汉字。
你觉得这种现象怎么样?请简要说明。(要求:表达简洁连贯,言之成理。150字左右。
答:答案(示例)中国人在景区乱画的现象非常严重,不仅损害了游客自身的形象,也损害了祖国和民族的形象。待人接物,不重于礼;行为不重于仪。我们应该采取行动,从自己开始,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从内到外树立擎天大柱,扭转世界对中国的印象,支持中国文明的光明外衣。
解析材料主要描述了中国人在景区的混乱“到此一游”不文明行为。回答问题时,首先要有明确的观点,明确指出反对这种行为,同时也要升华,如中国人的素质和祖国的形象,使语言连贯得体。
高考语文模拟练习题及答案 3
(用时:45分钟满分:37分)
一、名句名篇默写(6分)
1.补写以下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1)州司临门,____________。(李密《陈情表》)
(2)引以为流杯曲水,____________。(王羲之《兰亭集序》)
(3)____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
(4)余则在衣服中间,____________。(宋连《送东阳马生序》)
(5)____________,与鸟相还。
(6)自古以来谁不死?____________。(文天祥《过零丁洋》)
答案(1)急于星火(2)排第二(3)日星隐耀
(4)略无慕艳意(5)山气日夕佳(6)留住丹心照汗
二、文学名称、文化经典阅读(16分)
(1)文学名称阅读(10分)
2.在以下项目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两个不正确的项目是(5分)( )
A.秦琴赞成女子剪发的文章在周报上发表后,徐倩如也发表了同样的文章;作为开路先锋,他们一起剪头发。(《家》)
B.吴孙甫、赵伯韬在干茧事件中明争暗斗,李玉亭出面为吴说情,没想到赵却精明地发现自己掐住了吴的要害。
C.畸形儿伽西莫多被遗弃,激起了克洛德的同情心;克洛德也想为弟弟积累美德,所以他收养了伽西莫多。(巴黎圣母院)
D.与姐夫吵架后,涅赫柳多夫在车站候车室向姐夫道歉,并表示将让姐姐的孩子继承他的财产。(复活)
E.克罗旭自告奋勇为葛朗台清理查理父亲的债务,但要求葛朗台收取出行费。经过一番讨价还价,葛朗台同意了。(欧也妮·葛朗台》)
答案AE
解析A项琴没有因为母亲的反对而剪头发。E葛朗台没有同意讨价还价。
3.简答题(选一题)(5分)
(1)阅读以下三国演义选段,完成以下题目。
(天水县太守)马遵正要起兵,突然一个人自外而入地说:太守中诸葛亮的'计划!大家都视之为天水县人,姓姜,字伯约。……孔明惊问:这是谁,知吾玄机?
诸葛亮的计划是什么?此后孔明是如何让姜维归降的?请简要介绍相关情节。
(2)阅读下面的《红楼梦》段,完成以下题目。
老人焦急地抱怨道:我的老敌人是那个世界上的邪恶障碍。我遇到了这样两个无忧无虑的小敌人,没有一天不让我担心。俗话说,‘不是敌人不聚在一起’。几个时候,我闭上眼睛,打破了呼吸。我和这两个敌人一起去了天堂。我没有看到我的眼睛,我的心也没有烦恼。但我不咽这口气。
两个敌人(宝黛二人)为什么闹?他们是怎么闹的?请简述相关情节。
答第( )题:答案(1)第一个问题:骗太守马遵城,乘虚夺天水。
第二个问题:(情节要点)①假攻翼城(姜维母亲住的城市),逼姜维去保翼城;②传递姜维降蜀的假消息,派人假装姜维攻城;③魏军认为他已经降蜀叛国,姜维走投无路,只好投降。
(2)第一个问题:黛玉用好婚姻嘲笑宝玉。
第二个问题:(情节要点)①宝玉赌气摔玉;②黛玉哭着吐着,剪断了穿玉的耳朵;③薛蟠生日那天,两人都不去看戏。
(2)文化经典阅读(6分)
4.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以下题目。
①子说:君子贞①而不谅②。”(《论语·卫灵公》)
②孟子说:君子不亮③,恶乎执④?”(《孟子·告子下》)
注①贞:大信。②原谅:诚实,这里指的是小信。③亮:同谅,诚实。④执:有道德。
(1)请总结孔子和孟子的共同点。(2分)
答:(2)孔子和孟子的主张有什么区别?请简。(4分)
答:答案(1)君子要诚实。
(2)①孔子将诚信分为大信和小信,主张君子原则上强调大信,而不是坚持小信。②孟子把诚信当成君子的底线,不能违背。如果君子不讲诚信,就没有道德。
参考译文
①孔子说:君子说大信,却不说小信。
②孟子说:君子不讲诚信,怎么能有道德?
【高考语文模拟练习题及答案】相关文章: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09-07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十八及答案06-08
2017年高考英语模拟练习题及答案08-10
高考模拟试题及答案08-08
2017小升初语文模拟练习题及答案09-11
2017年高考语文综合模拟练习题09-03
高考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07-29
2016年高考语文模拟题及答案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