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当前体育专业大学生人格问题论文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推理法等方法对上饶师院体育系(以下简称我系)大学生人格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体育系大学生在需要、动机、气质、性格等人格方面具有良好的可塑性。体育系应根据自己专业特点进行相应的课程体系建设和规划,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教学措施,促进体育专业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培养更多更优秀的社会适应性体育专业人才。
论文关键词:体育专业 大学生 健全人格 养成教育
前言
“和谐社会”是在时代发展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在激烈的人才竞争环境下,“和谐人才”是当今乃至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和谐人才”是健全人格与娴熟专业技能之间的完美结合。大学教育肩负着人才培养的重任,寻找不同途径培养体育系大学生的健全人格,塑造“体育和谐人才”,是教育相关部门及体育教育工作者的追求。
一、人格与健全人格涵义
人格一词,诸多学家都对其进行过阐释。结合笔者理解,可定义为:人格是与先天因素相关联的相对稳定的动态心理行为发展模式。它可分为“本我人格”和“塑我人格”两大类。“本我人格”是先天具有的,本性的人格,它始终如一,一成不变。“塑我人格”也叫“弹性人格”,它随着环境的变化、社会的变迁以及教育实践等而相应发生变化。因此,后天环境教育的改善在保证健全人格的发展方面会起到很大作用。
健全人格是一种理想的人格模式,是培养社会人才的追求标准。所谓健全人格,是指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和谐统一。人格健全的人才能较好地适应环境,适当地满足自己的需要,积极乐观地去改善环境,意志坚定,独立自尊,勤奋进取,敢于拼搏,敢于创新,不逃避、不惧怕困难,有较强的承受挫折的能力,能够发挥自己的潜能,可以适当调节自己的情绪,胜不骄,败不馁,人际关系和谐,能自我悦纳,也能悦纳他人。
二、体育专业大学生人格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的高速发展以及高校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大学生承受的压力更加强烈和复杂,致使其当前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同时,对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却始终处于滞后状态,致使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大学生人格培养及其身心健康关系到他们未来的发展以及对社会的贡献价值。如果没有健全的人格,他们的成才、发展以及民族的未来和希望就无从谈起。美国社会学家英格尔斯说:“无论一个国家引入 了多少现代的经济制度的管理方法,……如果执行这些制度并使之付诸实施的那些个人,没有从心理、思想和行为方式上实现由传统人到现代人的转变,……那么,这个国家的现代化知识徒有虚名。”分析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人格指标特征及规律,为实施其健全人格养成教育大有裨益。
1.体育专业大学生的需要分析。
需要,简单说就是对某种东西的渴求,体现了一种缺失感,任何一种心理行为的发生都与需要有着密切的关系。人执著的追求需要的满足,需要被剥夺将造成人的病态、衰弱或影响发育。需要的满足可以使人体康复,可以治疗由需要被剥夺而造成的疾患。稳定地满足需要可以防止疾患,而环境则必须使人的需要得到很好的满足,否则,就会出现身心疾患。马斯洛认为,“自私”常常与情感上感到不安全有关,“无私”则可能意味着在感情上感到安全,意味着自我实现和心理健康。马斯洛的另一种解释认为,无私是因为心理富足,自私是因为心理贫乏。依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对我系学生的需要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自我价值实现需要排在第一位,其次依次为尊重需要,交往需要,认知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调查的情况反映了体育转业大学生把自我价值实现作为最高需要追求,体现了现代社会人们的普遍追求。通过良好的教育方式,引导他们正确恰当地实现自我价值,是教育管理者探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尊重的需要,既包含了自我尊重,也包含他人对“我”的尊重。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学会尊重自己,即在行为上要处处维护自己的尊严,包括道德和能力的提高;交往是一个人可能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大学生在生存过程中,必须学会交往,才能真正适应社会,同时有利于自己健康成长;自我认知是对自己的全面把握。 古人云: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体育系大学生要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才不会变得盲目,生活才会有规律,追求才会更合理。研究发现,体育专业学生大二阶段是自我认知最模糊的时期,应予正确引导。
2.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气质分析。
气质是人的心理活动典型的、比较稳定的动力特征。了解和掌握学生气质类型特征,对于实施教育,培养其健全人格具有重要意义。气质方面的探讨有史已久,孔子曾经把人的气质分为“狂”、“中行”、“狷”三类。他认为,狂者一类人对客观事物持积极进取态度,志大言大,言行激烈,表露于外;狷者行为拘谨,不敢作为;中行之人行中庸之道。体育是一种“外显文化”,要使其得以完美表现,起到良好的影响和效果,需要从事者思想及行为的高度和谐。孔子的气质思想对于体育院系培养社会适应型人才有着借鉴意义。
为了了解体育专业学生的气质类型特点,对他们的血型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0型血人数最多,约占总人数的47%;B型血人数比例次之,约占总人数的35%;其次为A型血,约占14%;AB型约占4%。调查表明,体育转业大学生的血型以O型和B型居多。据日本学者古川竹二的气质类型学说得知,血型与气质有一定关系,他认为属A型血的人气质特点为温和、老实、稳妥、多疑、怕羞、顺从、依赖他人,感情易冲动;属B型血的人气质特点为感觉敏锐、镇静、不怕羞、喜社交、好管闲事;属AB型血的人,其气质具有A型和B型特点;而属O型血的人的气质则以志向坚强、好胜、霸道、不听指挥、喜欢指挥别人、有胆识,不愿吃亏为特点。有的国家甚至依据不同血型的气质特点,作为选拔不同项目运动员的依据。当然,气质与血型的关系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但掌握此规律,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放矢,使不同气质类型特点学生的长处得以发挥,更有效地培养不同类型的社会体育人才。
3.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动机分析。
动机是推动人从事活动的动力,是个性倾向性的的表现之一。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了解学生的动机,对于提高教育和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良好人格有较大的作用。通过对体育专业学生动机的调查研究表明:他们的学习动机以间接动机为主。在几项动机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学生在学习期间的努力是为了毕业后能够找到一份好工作,其次是为了成绩达标,而因热爱体育事业投入学习仅排动机调查项目的第五位。马卡连柯说:“一个人的行为如果是由最近的前途决定的,那么这种人是软弱无力的,如果他只满足个人的前途,只要这种前途是远大的,那么他可以算是强有力的人,但他却不能使我们感到人格的美以及人格的`真正的价值。”可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是必要的。只有把学生的私我目标和公我目标有机结合,提高热爱体育事业的动机,真正转化为对体育事业本身的兴趣,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复合型人才。正如达尔文在自传中写到的那样:只有有了强烈多样的兴趣,沉溺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深入了解任何复杂的问题和事物,才能在这种兴趣的推动下,数十年如一日,坚韧不拔地去钻研此类科学问题,并取得伟大成就。
4.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性格分析。
性格可以用恩格斯的一句话来诠释:一个人物的性格不仅表现在他在做什么,而且表现在他怎样做。也就是说,人对现实的态度如何,就会在他的行为方式中明显地表现出来。如一个对事业热爱的人,在行为举止上就表现得积极,勤劳;反之,就表现得消极,懒惰。一个对人热情的人,在行为举止上就表现得慷慨;反之,就表现为吝啬,等等。
了解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性格特征,对于因材施教、培养健全人格很有必要。调查研究得知,他们中偏外向型性格的人最多,约占总人数的33%;其余依次为中间型26%、外向型23%、偏内向型12%,内向型最少,约占总人数的6%。在调查过程中还发现,教师上课的方式,课程设置的合理性、新颖性、实用性,学校学风的管理,等等,对学生的性格有很大的影响,对开展教育具有参考意义。
三、体育专业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措施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巧妙地运用迁移规律,使学生在原有动机的基础上产生新的学习需要。布鲁纳曾把“原理与态度的迁移”看成是“教育过程中的核心问题”,这一论述在今天对于培养体育转业大学生的健全人格亦有重要意义。
2.课程设置不能太死板,应在教学大纲框架范围内灵活设置。从“哥伦布立蛋”可得到启示:打破常规,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对于某些问题的解决更有益。
3.教师应努力转变角色,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应努力探讨有利于提高学生积极性的途径,研究有利于学生创新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从“点”而不是从“面”出发,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尽量改革仅仅依靠课堂教学的单一、呆板的方式,把课堂教学、FI常教育引导和社会实践活动等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认知社会、服务社会。教育实践环节应打破传统的大四实习的模式,可建立大一、大二在校学理论知识——大三上半年参与社会实践——大三下半年及大四在校探讨学习模式,形成学用结合的路子,最终为“用”服务,从而培养体育转业大学生成为追求崇高精神和远大生活目标的人。
5.引导学生正确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切勿“投机取巧”、“守株待兔”、“异想天开”。要意识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天上不可能掉馅饼”,“人生在世,生一日应尽一日之勤”。
6.体育系课程设置应突出专业基础上的多样性,满足不同人格特征学生的心理需要,满足他们的归属感和成就感,从而增强其对人生的激情,提高其人格健全的水准。
7.可开展兄弟院校之间的学科及专业交流,可互派学生交叉学习。这样,既能扩大学生的学习面,又能增进他们的交际和适应能力。
8.建立体育专业本科学生专业学习“导师制”,加强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系统性,专业性和熟练性,从而提高他们就业时的自信心。
9.体育院系应结合“阳光体育工程”,开设“大学生休闲体育广场”,把“快乐体育”、“体验体育”引入到体育专业中来,让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真正培养出具备健全人格的一专多能型体育人才。
10.在开设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学时,应在着重讲解各民族文化特点的同时,融合整个中华民族的特点,探讨民族传统体育的心理效应,在此基础上领悟技术特点。这样,既能够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又能增强他们的爱国情节与民族自豪感。
四、加强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人格健康教育,实现体育教育可持续发展
随着社会的进步,健康而幸福的生活越来越多地取决于人类自身的人格健康状况。当今大学校园中,大学生的人格健康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世界各国都在积极调整和改善教育目标,以使青年一代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如全美教育协会早在1977年就提出,学校不限于培养学生成为生存于社会中的人,而要培养出全面发展的、获得了自我实现的、具备能够缔造美好社会的能动作用的人,培养出一个个真正的、具有自我革新的、自律的人。
21世纪要求当代大学生更具有竞争意识、责任意识、机遇意识、创新意识和效率意识,具有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素质,所有这些都是与健全人格息息相关的。因此,加强体育转业大学生的人格健康教育,并培养他们进行自我人格教育,是时代的呼唤。 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体育专业课程体系,则是体育转业大学生健全人格养成的源头.
体育专业大学生活泼、“好动”、直率、豪爽、热情、聪明、机灵、反应敏捷、有朝气、精力充沛、讲义气、善恶分明、善于交往、适应能力强,但有时比较冲动、鲁莽、做事往往虎头蛇尾。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充分把握他们的这些人格特点,因材善教,正确引导,去缺取优,使其成为健康发展的复合型优秀人才。在培养体育专业大学生专业知识技术能力的同时,更应加强其健全人格的培养和教育,体育专业大学生人格完备与专业技术能力的和谐是当今亦是今后体育教育中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解析当前体育专业大学生人格问题论文】相关文章:
2.英语阅读专业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