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专业 百分网手机站

找工作最难的十大高考专业

时间:2020-08-13 17:42:28 大学专业 我要投稿

找工作最难的十大高考专业

  高考志愿这么重要,该怎么选择专业呢?很多考生都不知道如何选择专业,不知道自己的兴趣所在,面对如此多的专业类别茫然不知所措。热门专业年年都吸引大批考生填报,但是热门专业一定能找到好工作吗?哪些行业就业前景广阔?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了10大就业难的大学专业。

找工作最难的十大高考专业

  数学

  曾经,"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 不仅是许多学子选择专业的金科玉律,更是报效祖国和建设 " 四化 " 的基本要求。与此同时,在华罗庚、陈景润等著名数学家的影响下,数学、物理学等基础学科十分吃香。可从上世纪 80 年代末开始,经济中国登上舞台,实用主义大行其道," 有用 " 成为大学生选择专业的首要考虑因素。相对于金融学、市场营销和国际贸易等专业,数学显然成为 " 没用 " 的专业。

  然而,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显示,2010 年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仅为 3.27%,相当于日本、加拿大和欧盟等国家在 20 世纪 80 年代末的水平。著名教育学者熊丙奇反问," 现在哪个学生有很强的说理能力?有多少人考虑问题时不是观点先行,没有经过严密论证?" 数学等传统学科的缺失,导致当下的年轻人鲜有独立思考和思辨的能力,这一点,又有哪个新型学科能弥补?

  哲学

  2011 年,浙江大学 5000 多名本科毕业生中,出自哲学系的只有 3 人。这也是自 2007 年浙大实行大类招生和自主选择专业的第一届毕业生。在此之前的上世纪 80 年代,浙大哲学系最多的时候一年曾达到近百名毕业生,而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也能保持每年 30 名左右。

  1977 年恢复高考时,哲学是大家竞相报考的热门文科类专业。这一年南京大学 800 多名新生里,哲学一个专业就有 70 多人,几乎占整个招生人数的十分之一。一方面,在那个知识和选择都匮乏的年代,越基础的科目越有市场,甚至是越时尚;另一方面,在那个大学生还包分配的年代,学生基本上没有就业压力,所以选择专业都凭借兴趣。

  然而,经历了一段短暂的哲学热后,80 年代中后期,哲学专业面临法学、新闻学等新潮专业的冲击。不仅如此,学生也从思考社会、国家的理想主义转向创业、留学等实用主义,而好坏专业的衡量标准也只剩下就业这一条了。浙江工商大学哲学系主任宋道发无奈表示:" 哲学系本科生几乎没有直接对口的岗位,只能和中文、新闻等专业‘抢饭碗’。" 这似乎是中国哲学系学生的真实写照。

  历史

  民国时,恰逢乱世,人们有强烈认清自己的意愿,而历史学的作用恰如英国史学家科林伍德所说 " 历史学是为了人类的自我认识 "。所以,这一时期,中国出了很多著名的史学家,如王国维、陈寅恪、傅斯年、胡适、唐德刚等。新中国成立以后,史学不再是个香饽饽,一方面由于政治因素,史学背离了其客观记录历史的轨道,成为为阶级斗争服务的工具。真正做学问的史学家如陈寅恪被扣上 " 伪科学 "" 假权威 " 的帽子。晚年的陈寅恪甚至被赶出居住了 16 年的康乐园,在孤苦中黯然辞世。

  历史学的美好时光一去不复返。即使到了今天,近代史和现代史里面还有太多 " 不可说 "。另一方面,实用主义大行其道,理想主义的色彩越来越淡,历史这种几乎全无用武之地的专业,愈发被冷落起来。

  表面上看,近些年穿越剧、宫廷戏、戏说历史的节目和书籍火爆,消费主义似乎救了历史一命,但其背后的悲凉似乎只有史学者自己明白。除了遥远的康熙雍正可以反复意淫,对于正在发现的历史,他们力不从心。只能看着高华渐行渐远的.背影,一声叹息。

  国际经济与贸易

  早在建国初期我国部分高校就设置了国际贸易类专业,然而当时外贸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并未形成太大影响。1979 年改革开放以后,国际经济、国际贸易、国际商务、工业外贸等专业迅速成为热门专业。1998 年原国家教委将上述四个专业调整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如此合并而来的专业,学习内容纷繁庞杂,包括经济学、统计学、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学、会计学等等。2001 年,中国加入 WTO,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一时大热,吸引大量的学生涌入。

  但这个专业并没有持续坚挺,一来从 1997 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到 2008 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世界经济并不景气;二来在 20 世纪 90 年代各高校纷纷跟风开设该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量大质堪忧。

  社会学

  " 我学社会我贤惠,终身贡献居委会。" 在 2010 年走红网络的日志《一条状态引发的专业爆炸》中,学生们如是吐糟社会学。与大多数研究上层建筑的人文类学科相似,当下的社会学专业已成为社会的 " 鸡肋 "。

  因为其百家争鸣的理论学派和深入生活的田野调查,更因为它以解决社会问题为己任的普世情怀和现实意义,社会学曾一度受到年轻学子的青睐。然而因为种种缘故,直到 1979 年,中国的社会学才真正发展起来,至今在社会上的影响度和认知度也不高。更让人灰心丧气的是,目前国内的社会学正沦为闭门造车的 " 政治修辞学 " ——部分学者每天只会扛着远离社会学精神的口号满街乱窜,向国家骗取经费,然后足不出户就完成毫无现实意义的学术报告。

  在凤凰网制作的 " 中国大学现今十大最悲哀的学科 " 中,社会学榜上有名。学社会学的人,或是远离了社会,或是无法提出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即使是提出来解决问题的办法,放到中国的环境里,这些方法也统统失效。这不得不说是整个学科的悲哀。

  公共事业管理

  " 公管公管,东管管,西管管,‘大内总管’最后来个撒手不管。" 在各大高校的网络论坛里,关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质疑比比皆是。戏谑之言并非空穴来风,这个专业正处于 " 宽进窄出 " 的尴尬境地。

  1999 年,东北大学和云南大学率先在全国招收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本科生。随后五年,开设该专业的院校更是由 57 所扩展到 300 多所。一时间,这个 " 舶来专业 " 在国内成了人人争抢的香饽饽,它也在众人的追捧中不断吸收进体育、文教、卫生、环保等专业知识,贪婪地成长。急速的膨胀往往意味着囫囵吞枣,在十多年的发展后,公共事业管理成了一个博而

  不精的专业 " 怪胎 "。大学四年下来,学生们习得的管理知识只有半桶水,其他专业知识也只有半桶水,两者难以融为一桶受市场欢迎的 " 瓶装水 "。更为严峻的是,教育部对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 " 培养能在公共事业单位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但是,在中国,要从事公共事业管理,那只有千军万马闯过公务员考试这条独木桥。因为除了进入官方体制,当下中国并没有多少 NGO 组织,更谈不上社会自治和公民社会,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也只能沦为看守草料场的林冲——英雄无用武之地。

  电子商务

  近几年,网络交易的兴起使电子商务专业受到各大高校追捧。据统计,自 2001 年教育部首次批准 13 所高校开设电子商务专业以来,如今已有 339 所高校开设了该专业。目前该专业在校本科生已有 7 万名,专科生更达到 20 多万。不过按照人力资源专家预测,电子商务人才缺口在未来几年仍达到 200 万之多。

  但电子商务专业诞生之初,就存在争议。有学者认为其缺乏充分的实践资料和理论基础。事实证明,不少高校扯着 " 电子商务 " 大旗招生,但在课程上仅仅是计算机课程和经济管理课程的简单堆砌,导致学生 " 样样学,样样不精 "。2008 年教育部电子商务教学指导委员会提出 " 电子商务知识体系 " 模块,指导各个高校的电子商务课程建设,显然是在为之前的仓促埋单。2011 年团购网站集体低迷,电子商务第三次浪潮已经到来,这一次动荡持续时长也将考验社会对电子商务专业的热情。

  英语

  自 2009 年麦可思研究院撰写的《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首次公布以来,英语本科专业连续三年都被列进就业红牌警告榜单。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世界的交往越来越多,越来越频繁,这样的社会环境背景下,英语一直以强势面貌出现。其中有两个很明显的英语热潮,一是 1990 年前后自费留学教育的逐步开放,让考 "TOEFL" 和 "GRE" 成为当时潮流;二是 2001 年中国加入 WTO 前后的几年时间内,英语教育受到国家自上而下的推动,在民间受到欢迎。

  在中国,英语作为第一外语,获得了官方默许的肯定,但这种肯定已经脱离了英语作为一种交流工具的本质——想想看,即使你报读古汉语专业研究生也要通过英语的考试。另一方面,外资企业实行本土化策略,人民币升值抑制中小企业出口,社会对英语人才的需求缺乏增长点。当英语失去了职场 " 光环 " 后,人们开始怀疑英语教育在中国的模式是否恰当。

  文学

  无论是传统文学的衰颓,还是网络写作的风靡,似乎都与大学的中文系无关。北大中文系主任陈平原在回顾中文系的辉煌时曾说:19 世纪以前的大学,人文学科是中心,30 年前,文科考生首选中文系。但随着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崛起,人文学科逐渐被边缘化。

  中文系教育本身也矛盾重重:号称 " 不培养作家 " 的中文系,以《文学史》、《文学理论》等为主要教材,将 " 文学 " 彻底知识化、模式化,并在脱离文学本身创造性和想象性的路上越走越远。很多学生毕业的时候,连基本的写作能力都不过关。忽视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人文学科本身就业指向性不明显等诸多因素,直接导致了中文系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就业面宽 " 的优势也随着专业细分、就业市场不断被分割而成了劣势。

  表演艺术

  刚刚过去的北影招生考试成为媒体和网络热点,一边聚起想看帅哥美女的闲人,一边却牵动着超过 2.5 万个考生家庭的心。其中,报考表演学院的有 6186 人,最终录取的只有 85 人,虽然这已经是大手笔扩招之后的人数,却仍有九成以上的人成了 " 炮灰 "。

  " 艺考热 " 的背后折射出不少隐忧:且不论这九成 " 炮灰 ",即使是那幸运的 1%,也未必能如赵薇、章子怡等成为 " 明星 ",不少毕业生都迫于生计而选择另谋生路。高校扩招、艺术院校增多、剧院企业化等诸多因素,让就业形势变得更加严峻。

  2011 年,北京电影学院教师隋兰曾发微博炮轰考生素质低,竟不知四大发明为何物。同样,在专业素养上,比起能吃苦、忍得住寂寞的前辈们,如今的表演系学生实力也很有差距。另一方面,周冬雨、龚琳娜、旭日阳刚等人的意外走红,也让如今的演艺圈逐渐 " 重术而轻道 ",很多人妄图借媒体炒作、潜规则等投机方式上位。2012 年 2 月,出品人杨子在微博上公开了一封来自陌生女子的求 " 潜规则 " 私信。此举再次将演艺圈 " 潜规则 " 横行的行业内幕揭开,行业声誉每况愈下。

【找工作最难的十大高考专业】相关文章:

2017高考最受欢迎的十大专业08-21

2017高考志愿填报须知道的十大专业术语08-19

大学生找工作时必备十大证书排行榜09-19

考研十大热门专业解析08-20

最忙碌的十大大学专业11-22

2015年大学生找工作需要的十大证书排行榜06-10

2018适合女生考研的十大专业08-19

高考物理选择题的十大答题技巧11-08

高考规范答题十大注意事项06-07

高考作文十大高频命题方向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