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命题揣测

时间:2022-12-12 08:20:08 高考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2017年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命题揣测

  2016年高考语文试题的命制主动适应使用全国卷省份的调整,全国共命制了9套语文试卷,其中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制3套,另有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苏、山东分省份自主命制6套。以下是百分网小编搜索整理的关于2017年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命题揣测,供参考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应届毕业生考试网!

2017年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命题揣测

  这9套试卷中的现代文阅读试题的命制可谓 “双核”并举,凸显能力。“双核”并举,即是试题命制的选材和设题的角度是“核心价值观”和“核心素养”齐驱并进;凸显“能力”,即是试题的命制突出考查考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述能力。明乎此,对我们考生的复习备考大有裨益。

  注重价值引领

  自从《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颁布以后,高考语文即通过试卷设计和能力架构,落实了改革要求;通过素材选择和精心设题,在引导考生展示语文学习成果的同时,充分发挥了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引导学生认同社会主义价值观,自觉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对依法治国的认识,重视对创新能力的培养。

  例如课标3卷实用类文本阅读题“一代通儒顾炎武”最后一道试题谈到,后人将顾炎武“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归纳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要求考生就此谈自己的看法。这一设问在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共同奋斗的今天,有着特殊意义。再如北京卷多文本联读试题以我国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和“彩虹鱼”号的研制及国际影响为素材,表现了我国自主科技创新的发展与成果,体现了科技创新、科技强国的主题。三则材料分别介绍了我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价值及其优势,世界各国对“蛟龙”号的关注与评论,与“蛟龙”号相比,“彩虹鱼”号的特点及价值。材料呼应了国家“双创”精神的提倡,反映了鲜明的时代风貌,试题的阅读和解答过程不仅可以加深考生对我国深海科技开发现状与未来发展远景的认识,更能增加考生的民族自信心,强化考生关注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意识,培养勇于担当的个人责任感。

  指向文化认同

  能借助应用语言文字,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解并认同中华文化,形成热爱中华文化的感情,提高道德修养,增强文化自信,这是高考现代文命题必须指向的文化认同。

  例如课标1卷的小阅读《近百年来的殷墟甲骨文研究》,可谓文化意蕴深广。再如课标Ⅰ卷的文学阅读试题选取作家李锐的小说《锄》,传达的是乡土社会对绿色发展的渴望,发人深思。上海卷文学阅读试题选取的《湖殇》一文,对生态失衡、环境恶化这一严峻现实进行了反思,令人警醒。所以,无论是《锄》还是《湖殇》,都不仅反映了在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坚持绿色发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要性,也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深层心理诉求和文化诉求。如果我们的考生能借助高考阅读,理解、包容和借鉴不同民族、不同区域、不同国家的文化,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文化的精华,能关注并积极参与当代文化传播与交流,提高自己的文化自觉。这样的命题会经久不衰。

  提升思维力度

  一般来说,阅读力应该是一个人的阅读动力、阅读毅力、阅读能力、阅读效率总和。其最主要的三个要素是阅读动力、阅读毅力和阅读能力。阅读的三大要素不是孤立存在的,只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形成现实的阅读力。而阅读能力最重要

  阅读动力是阅读主体进行阅读的源动力。阅读毅力即阅读意志力,是指阅读主体是否有持久力,阅读是否能持之以恒。阅读能力是指阅读主体开展阅读的主客观条件的总和,重在主观。它一方面指的是阅读主体的智力结构中与阅读密切相关的观察力、理解力、记忆力、思维力等,另一方面又指用科学的阅读方法独立地获取信息、加工信息和利用信息,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课标1卷、2卷文学类文本的阅读的第(4)题“‘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这句话,既是理解六安爷的关键,也是理解小说主旨的关键。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小说写的只是战争中的一个小故事,却用了“战争”这样一个大题目,你认为这样处理合适吗?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等都是思维力度极强的命题。因为回答这样的试题,是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探究,不仅考查考生的多维思维,更考查考生在比较中的思维聚焦。再如课标1卷的12题的第(4)小题“陈忠实的‘剥离’和‘寻找’是什么关系”考查的就是辩证思维。有了辩证的思考问题的方法,就能理答:“剥离的结果带来寻找的可能,而寻找的冲动激发剥离的愿望”。

  重视审美体验

  审美体验是语文核心素养不可或缺的,因为语文的阅读活动是人形成审美体验、发展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其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表征之一。高考阅读命题同样如此。

  例如课标2卷中小阅读的材料格非的《塞壬的歌声》、课标1卷中实用类文本阅读材料陈忠实《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都是让考生通过阅读,形成对小说与故事、文章的句子运用的自觉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养成高雅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品位。再如浙江省的文学类文本阅读语料选取的是现代优秀作家何家槐的短篇散文《母亲》。该文在上世纪三十年代乡村的背景下刻画了一个母亲的形象,在艺术形式上有很多独到的追求,比如炼字白描、人物对话、心理描写等都有可圈可点之处,这给散文审美能力的考查留下了较大的空间。又如上海卷《湖殇》阅读的第11题“以第?~?段为例,评析本文语言运用上的特点”也是在考查考生的语言审美鉴赏力。这一题涉及对语言运用中的排比、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的鉴赏,也有对散文创作的联想方法的赏析,更有对设问手法之于情感抒发的关系的阐发审美。我们可以这么说,我们的考生只有在优秀作品的阅读中品味语言,体悟语言,感受其艺术特征,体验其丰富情感,感受其思想魅力,才能激发考生对于语言描写对象的审美想象,考生才能在品鉴语言中逐渐学会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表现美和创造美。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命题揣测】相关文章: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备考答题技巧大全10-10

2023年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表述技法及注意事项05-24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02-03

高考英语阅读理解02-04

高考训练阅读理解09-27

高考英语阅读教学05-24

高考作文十大高频命题方向07-13

高考英语阅读理解带答案08-08

高考阅读理解文体及结构知识04-28

小学语文考试命题的教学反思(精选10篇)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