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反思

九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教学反思

时间:2024-08-22 23:53:25 考试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九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教学反思

  “岁岁年年题相似,年年岁岁卷不同。若想今年登金科,仍需埋头把卷析。”做为一名教师不分析试卷是不行的,不能把试卷分析透是万万不行的。对学生来说,考卷是对他们综合能力的考查;对教师来说,它将成为他们开展下一学期教学的重要依据之一。

九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教学反思

  进入初三第二学期以来的段考已经结束,现在针对这次考试成绩作分析如下:

  试卷分析:本次试题是黄龙初中语文教研组命题的。包括四个大题:基础知识,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及作文。从试题的难易程度来看,这次考试比较接近中考考试试题,基本上是按照中考试题的模式来安排试卷题量和题目构成,难度适中。整套试卷注重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特别注重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这次的语文试卷体现了教学大纲和新课改的要求,有利于学生考出真实而满意的成绩,更给我们的语文教学提供了指针,也给我们敲响了中考的警钟。

  学生成绩分析:本次考试就本班而言,具体情况是:120分以上,1人,110—119分人,15人,100-105分,12人。90-99分,7人,未及格人数,6人,本班平均分107分。从总体情况上来看,相较于上一次月考,有所提高,但高分的很少,很多学生在很多题目上面丢分比较严重。现在我结合本次考试试题来具体分析一下:

  基础知识部分:

  名句名篇默写,如杜甫的《望岳》“会当凌绝顶”的“凌”字,很多同学都把它写成“光临”的“临”。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的“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欲”字,很多同学写成“出入”的“入”字,再比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炬”很多同学写成烛光的“烛”,等等,说明很多同学再背书的时候没有注意每个字的写法,平时很少留心。2题中多了对世界名著的考查。例:《水浒》的相关情节,学生做这部分的题,真有点中考味道,这部分真和去年中考题型相若。回想,我在教学时对这些考点的把握还是比较到位的,在我多次准备的月考试题中全都出过,容易错的字也强调多次。但从评卷的结果来看,学生考的分值,也不尽人意,不该错的都错了。

  语文知识的应用需要进一步提高,这次语文将突显对语文知识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查,靠机械记忆应对已远远不够,即使是字音、字形等考点也以将以理解为基础,以应用为重点。本次考试,此类试题的失分,主要原因是理解不够准确,又不能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进行辨析,导致思维错误

  第二部分是阅读理解,共55分,总分值不变。

  现代文阅读,这次考试依然有文体之分,尽管没有明确标识出议论文《追求与舍弃》、记叙文(《汽笛。布鞋。红腰带》),但一看选文,以不言而喻了。细看,现代文阅读中纵横交错的考点,也能看出一种趋势,完全弱化了对文体知识的考查,像以前只填举例子、比喻、承上启下等等的能得分的日子,已经是一去不复返了。现代文阅读更加注重文章的整体感知、理解和领悟能力的考查。对文体知识不是不考了,而是对它的考查更强调了文体知识对理解文章的作用,如第5题(拟标题)、6题(语段调换)、7题(论证方法)。等等换句话说,这部分要求学生要有很强的分析综合能力,并且理解的基础上把握文章,能用恰当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对文章的理解、感悟,不能在拘于文体知识答题。

  重点语句的理解(第11题)“文中多次提到汽笛,结合9-10段,谈谈你对试题的含义的理解标题含义的理解?它考查的是学生筛选并提取重要信息的能力,赏析文章的主要人物(12提),一方面与材料结合得十分紧密,一方面又给学生留有较大的余地通过对阅读题的分析,再从评卷的结果来看,筛选信息、重点语句的理解、赏析文章人物等考点失分学生也笔笔皆是。开放性试题反映的问题更多。开放性试题虽然给学生很大的自由度,但这种自由是建立在对材料的理解之上的,提供的答案应当符合原文和题目的要求,而有的学生答题平原跑马,离题千里。总之,对以上知识点的教学一定甚之,细之。

  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和去年一致。

  考查的是课内篇目《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比较阅读。学生对它不是很陌生。我平时对此抽查较勤,该部分主要设置了六道题:文学常识、字词解释、解释句子、内容理解,主旨把握。题型没有变化,这是本套试卷中最为稳定的部分,学生失分应该不会很多。但从评卷结果来看,字词解释、内容理解、主旨把握等考点仍有失分情况。作为教师,对这部分的教学更应细化了,一定要学生“读读背背,了解大意”。

  最后是作文,55分,分值不变。

  古人云“知行合一”、“知易行难”,“知者”可贵,“行者”更可贵。“行者”,用行动诠释生活的意义,用行动抒写生命的美丽。鲁迅以直面人生的呐喊唤起民众的觉醒,“我”以满腔的热情帮助迪龙实现生命的蜕变,而面临危机的美丽汉语需要我们用行动去拯救。

  当我们抱怨环境脏乱时,为什么不俯下身去?当我们接受善意的微笑时,为什么不报以同样的微笑?当我们自怨自艾时,为什么不走向更广阔的世界……行动,就在举手之间。

  做一个“行者”,行动着,感悟着,收获着……

  请以“做一个‘行者’”为题写一篇文章。

  从这次考试情况看,作文选材单一、立意肤浅、表达模式化,缺乏积累,尤其是缺乏思想认识的积累,文章写得极其单薄,叙述则平平淡淡,议论则缺少分析。其主要原因,在于缺少认真细致的观察和深入本质多角度多层面的思考。总的一句话,作文时长期积累的过程,不是一朝一些就能够提高的。今后加强有针对性的作文指导,力争使每个学生至少得到一次面批面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