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期末考试家长自我反思
家庭教育远远滞后于社会的发展速度。许多家长面临孩子常常手足无措,一旦孩子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就没有了应对的举措。于是,打骂、斥责,甚至失望、放任等无奈之举自然就出现了。下面由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期末考试家长自我反思!
期末考试家长自我反思
其实,想要成为一名出色的家长,必须学会经常自我反省。作为家长,首先应该知道的就是在孩子成长和学习的问题上,究竟该做些什么,不该做些什么。为什么常常是好心办了坏事?不仅没起到督促孩子上进的作用,反而造成不良后果?解决好这个问题,才能“有所为有所不为”,从而使家庭教育更有效果。
为什么父母付出了超常的心血,孩子却不为所动?问题就出在部分家长的家庭教育方式不妥当。
一是过分保护。
过分保护是指父母对孩子一切都包办代替。叠被子、洗袜子、削苹果,帮孩子整理书包、做作业、检查作业……其结果是孩子过分依赖父母,事事需要别人的指点与帮助,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束缚了孩子的个性发展和开拓精神,智力也因此受到了限制。
二是盲目讨好。
使孩子最反感的是市侩式的“讨好式”教育。急于求成,三言五语之后,只能讲“你考虑一下得失”。孩子思想上不通,就诱之以物质利益,只求对方答应照办。这种“教育”,后患无穷。次数多了,同喊“狼来了”的牧童一样,再无人相信,说教者自己的人格也会受到孩子怀疑甚至鄙视。
三是粗暴惩罚。
严厉惩罚是指父母教育孩子态度生硬,言语粗暴,缺乏感情,甚至挖苦、打骂孩子,损伤孩子的自尊心。这种方式是家庭教育的大忌,是对孩子的心罚,摧毁孩子的自尊。其结果是造成孩子性格压抑,心理自卑,自信心被打击,智慧被扼杀,或者孩子就变得像父母一样粗暴残忍,谎话连篇。
四是越俎代庖。
过分限制孩子的言行,家长为孩子定调调,画框框,使孩子的言行符合父母的意愿。如一些家长总是唠叨和埋怨孩子:“今天只能穿什么衣服!”“怎么回家就看电视?”“就是玩有能耐!”或者偷看孩子日记、监听电话等,有的家长限制孩子出去玩,学习考试一定要考多少分以上……总之,这样不行,那样也不可以,令孩子无所适从。过分干涉孩子的结果,使孩子变得小心谨慎,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也限制了孩子的个性健康发展,缺乏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
五是放任自流。
少数家长认为“树大自然直”,放弃管理,不负责任。虽然孩子上了学,但很快要进入青春期,以后不需要像孩提时代那样在衣食住行方面操更多的心,但是在心理层面则需要家长倾注更多的关怀。聪明的家长表面上好像“事事无心”,处处放手,实际上外松内紧。
孩子的任何问题都可以在家庭教育中找到一定的根源。学生交际能力差,不爱说话,必然与父母不敢放手让孩子去接触社会、接触生活有关;孩子懦弱、不自信,必然与父母不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而一味地批评和指责孩子的缺点有关;孩子有暴力倾向,必然与家庭缺乏爱心、缺乏温暖有关。如果存在以上问题不知道改变,必然导致家庭教育的失败。那么,父母应该经常反思什么问题呢?
1、是否肯于加强学习?
教育孩子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不是无师自通,或道听途说就可以做好的,家长应当学习一些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树立正确的教子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同时还应建立与孩子共同学习、相互学习,自我改变、自我完善,一起成长的新理念。
2、是否做到了孩子的表率?
恐怕答案并不易于回答。孩子可以挑选学校,挑选老师,挑选班级,惟独不能挑选父母。所以,为孩子做点牺牲,少玩一会,少看点无聊的.马拉松电视剧,让孩子安心读书,不应该吗?家长对自己放任,不喜欢学习,打麻将、玩扑克,通宵达旦;有的迷恋跳舞、酗酒、赌博,彻夜不归;夫妻同床异梦、貌合神离、家庭气氛很糟糕。己不正,焉能正人?家长没有上大学,千般理由,万般理由。过去说四人帮的迫害,那是上年纪人的托词,现在有电大函大夜大远程教育,还有什么借口?不能说服孩子,孩子有理由问:为什么只要求我们用功?静下心来,多做一点与自己的业务成长相关的事,必然会直接关系到孩子的发展。
3、是否实事求是的为孩子考虑?
大部分家长都会深信自己是爱孩子的,但是否所有的家长都为自己的孩子真正考虑了将来的出路呢?恐怕不那么简单。很多家长的毛病是放不开,期望值高,但是抓不到点子上。盲目性充斥在家长的行为中。如和其他孩子盲目攀比,望子成龙;只问成果,不问过程,容易失望,于是搞“反面鼓励”,又用不好激将法,便走向另一极端;心理暗示变成了滥施压力,搞得孩子心怀不满,敢怒而不敢言,以至精神恍惚,效果更差。家长不研究孩子学习不好的原因,只顾训斥打骂,形成恶性循环。于是孩子采取破罐破摔的态度,形成严重对立。这就是因为家长没有充分考虑自己孩子的实际,应该知道:只有切实可行的目标,才能够对孩子起到督促和鼓舞的作用。相反,当一个孩子面临父母规定的目标只能哀叹自己的无能时,距离对这个孩子教育的失望也就不远了。
4、是否真正尊重孩子?
现在大家都认为尊重孩子的心灵,尊重孩子的人格,是教育走向成功的标志之一。但一到现实却变了“味儿”:孩子成了弱势群体,没有思考权,没有发言权,没有质疑权,没有选择权,结果就导致家长高高在上,而孩子低三下四,不断承认错误和失败。真正尊重孩子就体现在不以一次偶然的分数来判定学生,而着重于评价孩子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传递给他一种成功的信号。在教育中,永远有比分数更重要的
【期末考试家长自我反思】相关文章:
期末考试的反思06-08
期末考试反思07-17
教师期末考试分析自我反思通用04-04
期末考试反思与计划03-19
期末考试反思范文11-03
英语期末考试反思11-15
期末考试反思(荐)10-25
【精】期末考试反思01-25
期末考试反思【热】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