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反思

白杨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时间:2024-07-03 04:14:20 考试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白杨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白杨》讲的是一位边疆建设者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绍生长在戈壁滩的白杨,借以表达自己服从祖国需要、为建设边疆作贡献的志向以及希望子女也能扎根边疆的心愿。

白杨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下文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分享的《白杨》教学反思范文!

  白杨这篇文章写的是父亲带着子女前往边疆的路上看到了白杨,父亲称赞白杨的坚强,作者则用“借物喻人”的方法,借白杨来赞扬父亲这样的边疆建设者、保卫者的奉献精神。我的安排是2课时。第一课时的目标是:1、学习生字新词。2、知道课文主要内容,抓关键词句理解白杨坚强不屈、不怕困难的优秀品质。第二课时的目标是:1、抓住父亲的神情变化、心理变化明白父亲也是一棵坚强、无私的白杨。2、联系全文,抓“表白”一词,感悟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的相通、相似之处。3、体会作者“借物喻人”、父亲“托物言志”的方法。4、对边疆建设者产生敬佩之情,并写几句话夸夸边疆建设者或保卫者。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通读全文,从文中选择8个好词摘录在综合本上,从中择出“戈壁滩、浑黄一体”,联系课文第一自然段,了解戈壁滩,知道戈壁滩是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飞沙走石,遮天蔽日,一片浑黄,非常荒凉,环境非常恶劣。这种背景营造出来后,我引出白杨,同时提出了一个问题:“此时,看着浑黄世界中的新绿,你们有什么感受?” 很多学生不由自主地觉得惊叹不已。但同时,也有一个学生说同情白杨,当我征询其它同学的意见时,也有学生同意他的看法,觉得很同情白杨,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生长,缺水缺营养,生长十分不易。那时,“同情”、“不同情”两种不同的声音碰撞在了一起,一时无法争论出结果。我看各持“公理”,也不急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只是说这节课下课前我们再来议论这个问题,现在先接着哪下学。

  下面学的是下面描写白杨的那部分:“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我是这样设计这部分内容的学习的:

  1、指名读

  2、(将“哪儿”挖空)大家想象一下,白杨树还可能生长在哪儿?请试着填进去,读给大家听。(生:校园里;植物园;荒漠里;马路边……)

  3、的确,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不管是山区还是戈壁,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大家对白杨有了什么认识?(生:坚强;了不起……)

  4、引读句子“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遮天蔽日的风沙露出那丑陋的嘴脸,它总是——

  持续数日的干旱煎熬着大地,它总是——

  滔滔不绝的洪水冲过来了,它总是——

  拳头大小的冰雹恶狠狠地打下来,它总是——

  5、白杨树的性格就是这样坚强,生命是这样顽强,我们读一读并试着背诵下来。

  6、白杨坚强、不屈向上,它在作者的笔下如此生动,让我们敬佩。这得益于作者写的真实、动人。作者在这部分内容中用了2组关联词,分别是?(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

  7、这就是我们的白杨——生说:坚强不屈、不怕困难、执著……(板书)让人油然而生敬意呀!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后,我再问学生们:“现在你们刚才争论的话题是否还要再辩论一下?”几个说同情白杨的学生说:“白杨如此坚强,我们应当向它学习,它不需要同情。”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在课堂上“遭受”学生们不同意见的“夹攻”,我们不能以自己的看法“越疽代疱”,还是交给学生来处理。要相信他们,把课堂交给他们,他们才是课堂的主宰,在老师正确的引导下,他们能解决、也有能力解决他们的“内部矛盾”。

【白杨第一课时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白杨》教学设计与反思04-02

2016年白杨教学反思12-11

语文教案《白杨》的教学反思04-03

《假如》课时设计与教学过程总结与反思12-04

《白杨》教学设计11-29

《白杨》教案及反思(精选10篇)02-28

《荷花》的第一课时教学设计02-28

穷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08-14

欢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