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通用8篇)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反思是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那么问题来了,反思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 篇1
今天自己教《面积和面积单位》这节内容,在这门“遗憾的艺术”中获得一点点的成功。兴奋中我不忘反思自己教学中所得、所失、所悟。
《面积和面积单位》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这个单元中的第一课时,是后面学习内容的基础。本节内容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三点:
1、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和常用的面积单位。
2、使学生初步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空间概念。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等思维能力和操作能力。
在过往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对“面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理解只是停留在“知其言,不知起所言”的层次,不会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自己也感觉这节内容比较多而杂,不容易上“活”。这个学期再次实施此教材,我改变了以往陈旧的教学方法、理顺设计了以下几个主要教学环节。
一、导入--在比赛中引入。
这节课的导入,我设计了一个比赛--“比比谁的图形涂的快”。两个学生进行涂色比赛。
比赛时,我故意准备了一张很大的长方形和一张很小的长方形。涂大的长方形的同学速度很快,但是小的一张长方形肯定会涂的比大的长方形快,让下面的同学一起为他们加油,但是还是没有达到我预想的效果,没有学生觉得这个比赛是不公平的比赛,没人提出什么疑问。
二、探究--在活动中理解
(一)“面积”的教学
“物体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学生要理解,就必须明晰“物体表面”、“大小”、等几个词的含意,再把它们综合概括,得到“面积”的整体概念。学生往往把它与“周长”混淆。怎样避免概念不清?我设计了“看看”、“摸摸”、“比比”“讲讲”四个小环节,让学生在丰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自己悟出“面积”的定义。
1.看看--引导学生观察黑板、桌子、课本以及图形等实物的表面,初步感知“物体表面”。
2.摸摸--引导学生用手摸摸数学书、课桌面、黑板面,使“物体表面”的具体形象在学生头脑中得到全面清晰的反映。
3.比比--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比比两张彩纸的大小,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面积”。
(二)“面积单位”的教学
本课的另一个重点就是面积单位的教学,它也是本课的难点。教学的主要环节设计如下:
1.自学--提出疑问。
2.在比比、估算、联系实际中掌握“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1拿出1平方厘米学具;找找身上的1平方厘米;估算邮票的面积约是多少平方厘米?
L拿出1平方分米,联系实际说说身边有哪些物体是1平方分米;估算数学书封面面积约是多少平方分米?
3.自己准备了一张1平方米纸,让学生估算在1平方米大的正方形内,能站多少人?再让学生现场站一站,帮助他们在脑海中正确构建“1平方米”真正大小。
5.估算教室地面面积大约有多少平方米。
三、应用--动手操作。
我静下来反思课中的所得、所失、所悟。
一、我的成功
1.能较好把握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课的引入设计了一个学生比赛的环节,让学生在紧张的比赛气氛中收起没进课室的`心,也将“面”在生活中的应用有趣化,贴近了学生的生活。“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本课的引入是比较成功的。另外,在教学中我关注到学生的情绪状态,想法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维持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注意力,环节设计松紧有度。看来,要上好一节课,教育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是不可缺少的。
2.教学环节层次分明,条理性强。这节课的概念比较多,比较散,备课时,我基本能抓住教材的逻辑关系,理顺了教学内容间的关系,从大处上做文章,在小处中润色。
3.本课成功的关键是自己在教学理念上的转变。以前自上课总不放心让学生自主探索,总希望在有限的时间内多灌输一点,提高课堂“效率”。课堂中,我成了“职业灌输器”,学生充当了“专业接收站”,造成了老师累,学生烦的局面。这次我思想开放了,让学生“活”学“面积和面积单位”。课堂上做到了“三活”--“学生活中的”,“在活动中学”,“灵活地学”,总之“活”贯穿于整个课堂。整节课,学生是在老师的引导下,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探索、自主总结归纳。想不到教学效果那么理想,比以前的满堂灌强多了。所以说,放心让学生探索,精心引导学生是成功的关键。
二、我的失败
1.新课程标准下的新课堂,释放了学生,考验着老师。这节课的小组活动,出现了一些“混乱”场面,有的学生不知所措,有的学生参与感不强,有的学生在交流时没有认真听别人发言……,这方面的组织与调控我还要继续努力。
2.课中某些环节的处理不够细化。在估算1平方米纸可以站多少个人的这个环节中,学生基本上是瞎猜,我也只是在等待比较接近的答案出现,有一个学生报出了比较准确的答案,我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似的,匆匆把这个环节一带而过。没有充分发挥这个环节地作用,要改进。
3.练习题出示问题不明确,填入合适的单位:1、小明家客厅大约10。题目只带不明,然后“晚报的面积是20这个题目出的不合理。
三、我的感悟
结合新课标,如何上好数学课,当中还有许多值得自己思考的问题。通过这个课例,感觉要上“活”概念课,就要适时给概念下定义。定义下得过早,等于是索然无味的简单灌输;下得太迟,则又怕学生的思维呈现零乱状态,不能及时地整理和总结。
本课的反思可以概括为以几句:
蹲,用儿童的眼光理解教材;
活,用新课标理念处理教法;
灵,灵活调节控制每个环节;
个,凸现自己个性展现风格;
每节课,教师不应该只留下一个句号,应该给自己留下一个“?”、“!”、“……”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 篇2
今天的教学内容是《面积单位(1)》,教学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初步建立这些常用面积单位的实际大小的表象。
教学中从测量课桌面的面积这个实际问题出发,使学生产生同一面积计量单位的心理需求,课桌面的.大小大约有8个数学书封面的大小,40个字典面的大小,由于测量的标准大小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也不同;接着通过故事的引入再次让学生体会到,不统一标准会给大家带来很多的麻烦,所以我们要用数学知识来统一标准,这样才能更方便,从而引出对面积单位的认识;接着介绍1平方厘米的含义,感知1平方厘米的大小,能用平方厘米进行直接计量,然后介绍了1平方米的含义,感知1平方米的实际大小;通过对1平方厘米和平方米含义的认识,类推出1平方分米的含义,再感知1平方分米的实际大小。
在这课上,我用了比较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动手,增强对1平方厘米和1平方分米的认识,效果还是挺不错的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 篇3
在教学三年级下册《认识面积单位》时,首先请学生回忆1厘米、1分米和1米的,帮助学生再次建立1厘米、1分米和1米的表象,再找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大小的正方形,让学生摸一摸、量一量,并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实例,激发学生的生活经验,从而在头脑中形成表象,有助于今后计算和估算物体表面的面积。
这一环节中学生说到了很多身边面积约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大小的物体。在认识1平方米时,我制作了1平方米大小的正方形,并且让学生四人一组制作1平方米大小的正方形,学生依次进入,亲身感受1平方米的大小。当学生一个个挤进去时,他们既高兴又惊讶,原来1平方米的大约能容纳这么多名学生,这时的学习气氛更是达到了高潮。紧接着我将学生分为4个大组,让学生在1平方米的正方形中摆一摆数学书,估计一下大约能摆20本数学书,帮助学生感受1平方米的大小。
最后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米,学生们说到了洗衣机的一个面的表面、包装大彩电的'箱子的一个面等等。这样,学生在活动中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同时让学生在亲身经历和体验下认识了面积单位。使学生思考数学,以生成新的数学活动经验。同时,利用生活经验帮助学生经历、体验新知识的形成过程,不仅简单明了,而且生动形象,有利于学生的经验从一个水平上升到更高水平,实现经验的升华。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 篇4
首先应该给学生更多的学习空间,使其能更自主地进行探究。教学中,我虽然很注意把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但还有一些引导得过多过细之处,应该做到学生能说的就让学生来说,比如在引出面积单位时,方格大小不同不能用数方格的方法进行比较,完全可以设计得更开放些,让同学说一说,看到这两个图形,你发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得出结论,从而引出面积单位。
其次,在理解面积的含义和教学面积单位时,有点过高的估计了学生,还应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感知,在触摸的经历中获得关于物体表面大小的经验,在量一量的活动中感受面积单位的大小,有助于它更好地理解面积的含义,建立面积单位的正确表象。
另外,在学生的合作交流中,也还存在着一些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 篇5
本节课是该单元的第一节课,也是学习和探索其他平面图形面积计算方法的重要基础。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面积的含义,教材安排了三个不同层次的实践活动,结合具体实例,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通过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实践操作,体验比较面积大小策略的`多样性。
在教学中,我选择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描画身边的橡皮、尺子、硬币等物品,再涂一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出面积的含义,知道物体的面积有大小,渗透周长与面积的区别。并会运用不同的方法比较物体面积的大小。
三年级的学生理解能力还不是很强,但他们的形象思维还是挺不错的,所以让学生在观察老师演示课件的过程中理解什么是面积,学生虽然说的不是太准确,但我知道,他们已经理解其中的含义了。学生在运用数格子的方法比较图形的面积,简便而又准确,积极性很高。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 篇6
我们知道数学教学应联系现实生活,使学生从中获得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在4月27日上午我们在红华中心学校听了吴燕游老师一节公开课,她上课的课题是《面积和面积单位》在这节课中,借助多种媒体化抽象为具体,激发学生展示个性、积极参与、主动求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听了吴燕游老师的《面积和面积单位》这一课,使我收获不少教学知识。
1、吴老师通过让学生与学生比一比手掌来引入较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摸身边物体学的一些面,感受到面的存在,通过摸与看,懂得物体的面有大有小,并得出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然后,通过2组平面封闭和1组不封闭图形的比较、让学生体验封闭图形也有大小,它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充分感知和理解面积并且有大,让已经存在于学生头脑中的那些不那么正规的数学知识和数学体验上升发展为科学的结论,从中感受数学发现的乐趣,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2、让学生动手操作,注重知识的生成的过程。这一教学过程,巧设悬念,层层深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自己探索、解决矛盾,把知识和能力溶为一体,锻炼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而且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主动。
3、吴老师这节课突出重点,培养学的迁移推理能力。通过平方厘米的教学,引导学生从平方厘米的.名称中创造出平方分米、平方米、等面积单位,并类推出它们的意义。这样教学是一个大胆的实践,运用相关旧知去促进新知的学习,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从理性到理性的积极迁移的学习能力。总之,本节课的教学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利于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学习,注重学习过程的探索,很好的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较符新的教学理念,值得我们学习。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 篇7
一、成功之处
1、钻研文本,精心准备。
在上课之前,我先研究了数学书上的教学内容和参考书上的分析,我觉得面积的概念是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板块中一个相当重要的部分,对于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节课教学主要包括面积的概念和常用的面积单位的认识两个部分。小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但学生对面积概念和面积单位的理解也是一个难点。基于以上考虑我多次设计教学过程,多次与同事商讨之后多次修改。并且根据教学过程自己制作了课件,还利用大量的时间自作教具和学具。
2、悬念开头,思想教育。
我始终坚信: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在课之伊始,我创设了:这一天,巴依老爷想用极低的价格买阿凡提的院子,阿凡提为了惩治贪财的巴依老爷就和巴依老爷签了这样一份契约:“将自己院子的60米,以10个铜币卖给巴依老爷。永不反悔,特此证明。”当阿凡提接过巴依老爷的10个铜币,哈哈大笑,巴依老爷这才明白上了当。同学们,你们知道巴依老爷上了什么当吗?让学生讨论,对问题有初步的了解,也是用这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学习动机。最后在课堂结尾再出示这个契约,问:你找到问题的答案了吗?根据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一定会回答上,给他们成功的喜悦,另外他们也会感到学习数学真有用,为以后的学习打好思想基础。
3、学生探究,获得成功在认识面单位之前,我让学生小组合作尝试比较了4组图形,从观察法到重叠法到割补法,直到最后的摆图片的'方法,使学生感受多种方法比较图形面积的同时,让学生逐渐的感受到比较面积大小时统一标准的重要性,从而引出面积单位。
4、制造矛盾,引导探究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巧设悬念,层层深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自己探索、解决矛盾,把知识和能力溶为一体,锻炼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而且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主动。如:先在小方格同样大的情况下比较图形的大小,得到方格多的面积就大,然后又出现小方格大小不一样的,这时出现了前后矛盾,学生再次出现冲突,从而很自然地感悟出用摆图形的方法比较面积时小方格同样大的必要性,这样引出面积单位就显得顺理成章,通过不断扩充和完善比较的方法,理解面积单位的独特作用。使学生在实践与思考中不断地碰撞出创造思维的火花。
二、不足之处
1、课堂上我觉得聆听不够。在课堂上一个孩子在演示比较图形面积大小时说对了,而我没有听清又让这个孩子按我的思路又说了一遍。这一瑕疵给本节课留下了遗憾。
2、新课程标准下的新课堂,释放了学生,考验着老师。这节课的小组活动,出现了一些“混乱”场面,有的学生不知所措,有的学生参与感不强,有的学生在交流时没有认真听别人发言……这方面的组织与调控我还要继续努力。
3、认识常用面积单位时方法过于单一。如果这里不仅仅让他们找找周围物体表面上找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还让他们比划比划或者拿笔画一画。方法多了学生学起知识更容易更有兴趣,而且会加深理解有利于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 篇8
反思《面积和面积单位》整个教学过程,我在教学中主要是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到数学课堂上,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激情、智慧与个性的大舞台,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获得多方面发展。主要体现在:
(一)营造宽松环境,给学生学习的“安全感”。
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交流的双边活动过程。师生以什么样的心境进入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取得教学效果的前提。在课前导入中,我就以拍手游戏告诉学生:拍手需要左手和右手的合作,课堂也需要合作,有相互间的合作才能有成功。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种“安全感”,最大限度的发挥了他们的主体性。
(二)创设情景,举例生活化,感悟知识。
新课标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造作的机会”。而这节课是学生从线过渡到面,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过渡,是认识上的一个飞跃。因此在教学中我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数学书的封面、文具盒盖面、课桌面、操场的面等出发,引导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物体的表面,感知“物体的表面”随处可见,初步建立面的表象,从而帮助学生理解面积这一概念。在面积单位的教学中,为了给学生建立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我让学生找找自己身边哪个物体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身体哪个部位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这些材料都是生活中显而易见,学生的反馈热情空前高涨,学习、探索知识主动积极,答案层出不穷。学生不仅在脑海里建立了面积单位的表象,而且再一次巩固了面积的概念。
(三)、任务驱动,激活思维,培养主动探索的意识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认知过程,又是一个探究的过程。任务驱动的设置,可以使学生迅速的由抑制到兴奋,而且还会使学生把知识的学习当作一种自我需要,引发学生内部认知矛盾的冲突,使学生在疑中生奇,疑中生趣,不断激起学生的欲望。在学习面积单位时,我把两张纸藏起来,告诉孩子们一张有4个格,一张有8个格,让他们猜哪个面积大?学生的回答不一:有的说4个格的大,有的说8个格的大,还有的孩子认为格子一样大的话,有8个格的面积就大。如果格子不一样的话,哪一张大就不一定了。怎么办?我引导学生分析矛盾,主动探索解决矛盾,从而认识到规定统一标准进行的必要性。
(四)、重操作,强化学生感知。
“面积”含义的理解,“面积单位”的认识,都应通过学生观察实物、操作测量,在具体感知的基础上实现。我围绕学生的学习目标,组织学生:摸一摸物体的表面,比比物体的面积,找一找1平方厘米,剪一剪1平方分米、用1平方米的正方形量一量黑板面。通过这些操作活动,不仅强化了学生对面积、面积单位的感知,而且让学生学会了选择身边有用的材料操作,提高了他们的操作技能。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圆面积》教学设计01-28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04-14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反思(精选10篇)05-26
2022数学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试题12-08
组合图形的面积教学设计11-12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15篇04-09
什么是面积教学设计(精选14篇)05-04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