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充气雨衣教学反思2015
《充气雨衣》是略读课文,写的是主人公动手又动脑,最后有所发现和发明的事。课文多处描写了小林日思夜想,善于思考的句子“晚上,小林躺在床上想:得把雨衣改一改,不能再让雨水流到裤腿上了。”“他还没来得及高兴,问题又来了:这样的雨衣怎么叠起来呢?”“小林眼睛一亮,心想:用能够充气的塑料环代替救生圈,不就能叠起来了吗?”这些句子应该引导学生揣摩,体会小林的爱动脑筋,是什么引起小林一次次的思考呢?要引导学生练习课文语句,进行朗读。朗读形式可以采用男女生合作读或分组读,明白是怎样的现象引起小林的怎样的思考。让学生明白要多动脑筋,不断改进,才能出成绩。再让学生说说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用品需要改进的?略读课文重在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可稍放手点,让学生体验读书的快乐。
《充气雨衣》教学反思
《充气雨衣》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一篇科普性较强的略读课文,我在教学前,仔仔细细地将课文读了又读,但始终找不到可以训练的语言点。后来,我发现这篇课文情节清晰,而且有一定的模式:都是说小林看到什么,想到什么,于是怎么做。我们可以用这样的一个句式:小林看到 ,想到 (或怎么做),将整篇课文联系起来,这样,我认为这是让学生进行复述训练的一篇好文章。这篇课文识字任务较重,共要认识14个生字,有些字存在识记难点,而且识字教学是低段教学的重点,因此,在教学本文时,我将教学内容分为两大块:一是生字新词的教学,几乎占了半节课的时间;二是复述课文,为了保证训练的面要广,差不多用了一节课的时间。
为了抓住低段识字教学的重点,我有意突出了识字教学的成分,占了一定的教学时间,由于识字任务较重,如果按个个教学、分别强调的方式,不但会占用过多的教学时间,还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劳感,因此我设计了一环扣一环的识字环节,同时交流记字方法。由词语的认读再到一个一个的生字,再到课文中的句子,指名学生当小老师带读生字,课件进行检查,同桌合作“你读我来纠正”。从课后反馈可以看出,识字教学还是收到了应有的成效。学生的参与面也较广,大多数学生在识字环节中得到了展示的机会,学生的积极性也很高。因为要复述课文,所以我在学生学完生字之后,剩下的时间都安排学生读课文中重要的句子,我把这些句子分成三个板块让学生练习读。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学生能有效克服难点。通过一系列的环节落实,学生在字词句的收效是明显的,但我忽视了课堂效率问题,也即所花费的时间与相应成效之间的比例关系,这一点对提高效率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苏霍姆林斯基曾深刻地指出“让学生每天10到12小时坐在那里读书、听课、思考、记忆、回想、再现,以便能回答教师的问题——这真是一种无法胜任的、使人精疲力竭的劳动,它归根结底会摧残学生的体力和智力,使学生对知识产生冷漠和漠不关心的态度……”因此,新课程积极倡导和实践学习方式的个性化,鼓励学生从自己的视角出发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应该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学习的机会,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课文,自主质疑,并合作探究,解决问题。自读自悟的方式既能为学生提供自由空间,同时也能激发学生个性化的独特体验。我从指导学生合作探究三个问题(他为什么会想到要把普通的雨衣改进一下?他在发明充气雨衣的过程中,遇到过什么难题吗?他又是怎么克服的?)到讨论小林发明充气雨衣受到的启发,以及指导学生找读小林心理活动的句子,因为这些问题开放性的,并没有受到任何限制,所以学生学得积极性很高。因为找出的句子都是复述课文的基础,所以在指导朗读的时候,我也是颇费了一些心思,采用的很多的形式,学生学得很轻松,效果也很好。从学生第二节课的复述当中就可以看出来。
除了识字环节体现出了明确的意图,最后的拓展环节也同样体现出明确的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充气雨衣的发明联系到身边的事物,启发思考,想一想,生活中的哪些用品也可以通过改进变得更加方便。因为事先没有帮学生选好物品,虽然学生积极地思考,但是这的确有点难,更由于时间仓促,这一环节并没有得以充分地展开,草草结束,没有收到该有的成效,成了本次教学的遗憾之一。另外,我只想到模仿充气雨衣的发明,引导学生联系身边的可改进的事物,忽视了指导学生交流身边已经得到改进的用品,也即学习课文后,能逆向联系生活实际,逆向的体验可能会给带去更深刻的体验。这反映出我在预设时,存在思维狭隘性,思路不够开阔。
这一课的教学带给我很多思考,最重要的一点是应该在把握文本重点的前提下,大胆处理教材,大气地进行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成效。
另外,我觉得在字词句方面应该加以整合,这样可以节约时间,比如,在学生充分地自主识字的基础上,通过读句的方式检查字音和朗读,可以节约很多教学时间,不至于仓促地进行后来的环节。
【充气雨衣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爱莲说》教学反思03-29
教学反思及总结12-27
考试对教学反思12-30
教学总结与反思05-22
教学反思总结12-02
《猫》教学反思03-15
比的意义教学反思03-15
数学教学反思12-06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