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反思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反思

时间:2024-07-22 15:24:13 考试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反思2015

  《小松树和大松树》是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山上的一棵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很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树。风伯伯用委婉的话语让小松树认识到了自己缺乏自知之明、盲目骄傲自大的行为。全文共有四个自然段,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介绍了小松树从自我夸耀、受到教育、感到惭愧的转变过程。第一自然段讲山上有棵小松树,山下有棵大松树。第二自然段讲小松树想大松树夸耀自己长得高,看得远。第三自然段讲风伯伯批评了小松树盲目自大的行为。第四自然段讲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很惭愧。课文用对话形式,采用拟人的手法,让树、风如人一样能思会讲,富有儿童情趣,把一个深刻的道理蕴涵在故事之中,能启发孩子的感悟。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反思2015

  《小松树和大松树》_篇一

  《小松树和大松树》是一篇生动、浅显的寓言故事。课文融情于理,充满童真童趣。上完公开课后,我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教学得失,有以下几点与大家分享。

  一、营造氛围,创设情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让孩子们迅速走进课文,上课伊始,我创设了大小松树来到课堂和小朋友们交朋友,让我们把它们送回家的情境,引领孩子轻松愉快、兴致高昂地进入第一自然段的学习,效果很好。虽然有那么多的老师在听课,但孩子们不再害怕,课堂上表现很活跃。

  二、以读为主线,引领孩子进入情境。引导孩子在读中认识到小松树骄傲自大的错误是教学重点。教学中让孩子找出关键词句来朗读感受,抓住“喂”、“多高哇”、“很远很远”、“你呢”等词语来体会小松树的骄傲和没有礼貌。在感悟的基础上,让孩子采用多种形式的读来表达自己的阅读体验,有自读、指名读、师范读、生表演读等,在读中孩子们真正理解了文本内涵,真正走进了角色的内心。

  三、读说结合,训练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利用文本留白对孩子进行语言表达能力与形象思维能力的训练是很重要的。本课训练点较多,如:大松树听了小松树的话后为什么没有回答?他在想些什么?来体会大松树的谦虚、宽容。再有:惭愧的小松树心里在想些什么?它会怎样跟大松树道歉呢?来体会小松树认识到自己骄傲自大的错误,最后引领孩子说出自己明白的道理,孩子们在无形中语文能力得到了提升。

  四、指导写字。本课左右结构的字很多,而且都是左窄右宽,所以本节课我设计了教学孩子学写左窄右宽的字,让孩子知道这类字的写法,掌握要领,为了让孩子更好记住,我联系课文中的大、小松树来让孩子明白他们之间要懂得谦让,这样才能相处融洽,这样的字写出来才漂亮。

  但是,正如大家所说,课堂上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比如:朗读指导不够细致到位;课堂上教师讲得多,问题过于琐碎;没有很好地兼顾到所有的孩子,让他们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来;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语言不够丰富等等,这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我会好好反思总结、消化吸收,在以后的教学中,争取做得更好!

  《小松树和大松树》_篇二

  本课是一则寓言故事,全文一共四个自然段,讲的是山上的一棵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很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树。在风伯伯语重心长的劝说下,终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课文批评了小松树缺乏自知之明,盲目骄傲自大的行为。课文采用拟人的手法,让树、风如人一样能思会讲,富有儿童情趣。故事用对话形式,把一个深刻的道理蕴涵在故事之中,能启发孩子的感悟。教师要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朗读,从自己的角度来体会小松树开始时的自满,后来受到的教育,最后感到惭愧的转化过程。

  在教学中可以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带领孩子入情入境, 让他们走进大松树和小松树的内心世界。在导入部分就出示小松树和大松树的图片,让学生直观的了解到小松树和大松树的区别。在教学中运用孩童般的语言进行有意识的拓展与生成:“看,小松树长在高高的山上,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猜他会看到什么呢?也许是太阳、白云、大山等,从而让学生领会到小松树得意、目空一切的原因;在课堂的尾声部分,可以试着让孩子们进行换位思考“假如你是小松树,你想对大松树或风伯伯说些什么呢?在走进小松树内心的同时也使他们获得文本的教育意义。

  2 较为深入地指导朗读,引导学生在读中悟。特别是在指导第二自然段朗读时,在突出小松树的骄傲自大时要紧紧抓住关键词语“喂”“多高哇”“很远很远”“你呢”,要把这些词语放进具体语境中去朗读和感悟,并讲究一定方法。如在理解“很远很远”时,可以故意读成“我能看到很远的地方,你呢?”,让学生去体会“你觉得这两个词语放在课文中哪一个更好呢,自己读读试试看?”让孩子在读中体会,在比较中感悟。

  《小松树和大松树》_篇三

  《小松树和大松树》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山上的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高,看不起山下的大松树,经过风伯伯的教育,感到了惭愧,转变了态度。我将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形象,明白其中的道理,同时学习三个生字。

  我试图让学生通过朗读人物的对话、动作,来理解课文,体会人物形象,明白其中的道理。重点抓住三处:小松树的话、风伯伯的话和最后的“惭愧”。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课始我让学生到黑板前贴图,说一说、指一指哪里是山上,哪里是山下。哪一棵是大松树,哪一棵是小松树。让孩子掌握大小松树的位置,为后文的理解作出铺垫。在朗读小松树和大松树说话时,通过重点词语“喂、多高、很远很远、你呢”等词语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理解、感悟小松树的骄傲。在引导孩子概括“这是一棵——的小松树。”时,有些孩子概括得不太准确,这可能是我引导得不到位,学生词汇量少。在理解风伯伯说的话,让学生看图体会风伯伯的表情和动作,并试图让学生用 “小松树看得远,是因为什么。”和“小松树看得远,不是什么,而是什么。”的句式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但孩子们不能一下子说准确。在孩子读了“小松树听了,惭愧地低下了头”,了解“惭愧“的意思后,我创设了说话情境:知道错了的小松树,会对大松树、风伯伯、大山爷爷、小朋友们说什么。孩子们基本上能感受到小松树的后悔之意,但参与的学生不够多。

  整节课, 我感觉总的思路还是比较清晰的。但各环节衔接不够紧凑,学生的积极性也没有充分调动。究其原因:一、对学生的评价语言匮乏,不丰富,没有达到激励的的作用。二、各环节过渡不自然。三、对学生的认知不能准确定位。四、本人的语文素养有待提高。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优秀12-07

2015最新《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03-29

大班音乐教案小松树12-05

关于课题松树爷爷的帽子的教学设计04-03

小柳树和小枣树教学反思03-15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松树爷爷的帽子》01-24

小白兔和小灰兔教学反思03-05

《分子和原子》的教学设计和反思03-18

小班语言小蓝和小黄教案和反思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