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反思

第一朵杏花教学反思

时间:2024-09-24 07:26:50 考试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第一朵杏花教学反思三篇

  第一朵杏花教学反思_第1篇

  《第一朵杏花》讲述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课文按时间的顺序先写竺可桢问孩子第一朵杏花是什么时候开的,孩子答不上来。接着写第二年春天,孩子告诉竺可桢爷爷第一朵杏花开了,竺可桢爷爷郑重地记下了这个日子。最后写竺可桢爷爷正是通过长年累月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化的规律。两次对话是全文的主线索,虽极其简单,却是人物心灵的镜子,是阅读故事的眼睛。常言道: 言为心声。细细揣摩文中对话,有助于领会人物内心世界,透视人物所思所想,传达人物所感所悟。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就是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第一朵杏花教学反思三篇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做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打成三位目标,一直是我们教学实践中在探索的问题。三年级的语文教学,我觉得更具有其特殊性。因为学生在开始接触习作,怎样让学生在作用起步阶段不畏惧,掌握一定的方法找到一定的问路很重要。而课文更是成为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感悟的主要途径,是学生习作的重要蓝本。因此

  一、如何在教学中读写结合,挖掘文本中可以指导学生阅读写作的资源,就成为我一直在思考和有意识的过程。如:《第一朵杏花》中有三句描写杏花的句子,用词很准确,而且运用拟人化写法句子表达非常生动,很适合学生积累感悟。

  师: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景”不同。光阴似箭,转眼又是一年,大地都有什么变化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6自然段。

  生(平淡地读文):“春风吹皱了河水,吹醒了小草,吹绿了柳梢,吹鼓了杏树的花苞。”

  师(高兴地):这些变化都仿佛告诉人们什么季节来到了呀?

  生(异口同声地):春天!

  师(激情):阳光明媚的春天,百花争奇斗艳,多么令人神往啊!谁能用朗读把我们带进这美妙的春天?

  生1(美美地读)

  师(陶醉状):你眼里的春天真美!老师仿佛看到了在春风的召唤下,河水泛起了一层又一层、一波又一波的涟漪。

  生2读

  师(伸懒腰状):小草也不禁伸了个懒腰,准备向人们展示它优美的身姿。

  生3读

  师(兴奋地):充满活力的春天悄悄地来到了人间,来到了我们身边,多么令人高兴啊!

  生4读

  师(点击CAI):你们快看,柳树戴上了绿发卡,杏树慢慢绽放了灿烂的笑容。(语言拓展)同学们,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谁来说说春风轻拂,大地还会有什么变化?

  生1:春风吹醒了冬眠的小动物,它们蹦着跳着出来寻找食物。

  生2(争先恐后地):春风吹红了迎春花、吹黄了向日葵,它们迎着太阳要比美!

  生3:春风吹开了小学生的笑脸,我们高高兴兴地去上学。

  ……

  学生兴致盎然、浮想联翩,共同勾画着一幅绚丽多姿的春景欢乐图。趁着这股劲儿,我范读了第6段,又请学生自由读、表演读、齐读本段,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感受春景之美,陶醉在这片迷人的“春色”之中。

  效果:根据中年段大纲要求,词句段的教学是中年段教学重点。在本段教学中,有以下关键词:吹皱、吹醒、吹绿、吹鼓。如何使学生在美读过程中学习词语,并懂得词语使用的准确和传神呢?我们也看到有老师在教学此段时进行了大量讲解,如:“皱”字用得多好啊!“吹皱”就是……的意思。姑且不论这种方法是否得体。在设计本段词语教学时,考虑到本段不是本课教学重点,且想尝试使用教师评价促进词语教学形象化的方法弱化生硬地讲解,于是便有了刚才的片段。教师通过3次评价语将词语“吹皱”、“吹醒”、“吹绿”、“吹鼓”形象化,同时辅以可视画面(柳枝变绿、杏花绽放),使整个过程不着痕迹且富于变化。学得扎实,自然用得灵巧。在随后的语言拓展中,学生充满想象、童真、童稚般的语言自然流泻出来。

  二、听说读写,丰富个性化阅读形式。

  听、说、读、写,是教师在教学中精心培养学生所具有的四种能力,又是教师培养这四种能力经常采用的手段、方法。合理组织、和谐操作听说读写的方法,能够丰富学生个性化阅读形式。听而怡心,再创形象;读而动情,抑扬顿挫。案例中,教学第6段时,我请学生读段落、听评价。在一次次朗读中、又一次次评价中,学生读得生动、听得入情。说而明理,组织语言;写而达意,字从文畅。案例在进行第二次对话教学时,请同学先填写词语,再说说选词的'缘由。学生用心体验、填写准确表达情感的词语,最后说出在填词时的真实想法。学生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学得快乐、学得扎实、学得有成效。

  三、角色体验,尽展个性化阅读魅力。

  角色体验,为学生展现个性化阅读魅力提供了条件。案例中,学生顺利地与“第一朵杏花”进行角色置换,通过表演朗读第13自然段,感受“第一朵杏花”的美丽和珍贵。我清晰地意识到:一个理想的课堂应该听到孩子们的声音,尤其是不一样的声音。也许就是这与众不同的声音孕育着一颗颗创新的种子,焕发出个性的光彩与魅力。看来教师应做课堂的“催化剂”,及时激活学生的思维潜力,积极激励学生的个性创造。而角色置换,正是给了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去探究;给了学生一个时间,让他们自己去支配;给了学生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创造;也给了学生一个权利,让他们尽展个性的魅力!

  第一朵杏花教学反思_第2篇

  《第一朵杏花》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前后两次向孩子们查询第一朵杏花开放的具体时间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题为“第一朵杏花”实际上是从把握第一朵杏花开放精确时间来说明竺可桢严谨的科学研究态度。现记录下上此课时的点滴做法:

  一、设下疑问。

  开课时,我在板书上故意把“第一朵杏花”的“第”字漏写,一下子,学生在下面七嘴八舌“老师,你漏写了一个‘第’字。”顺着学生话我问:“不就漏了一个字吗?都是写杏花,没有什么不同?”学生激动地站起来说:“老师,意思不一样的……”一下子,课堂的气氛活跃起来,看着学生们红扑扑的脸,知道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已经被调动起来了。我把“第”也写在了黑板上。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

1.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2.《盘古开天地》教学反思

3.2017最新故乡的小路教学反思

4.《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反思范文

5.《少年闰土》课后教学反思

6.母鸡教学反思

7.白鹅教学反思

8.《爬天都峰》课文教学反思

9.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语文教学反思汇总

10.桂花雨教学反思范文

  二、带着问题读课文,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在对课题质疑后,我追问学生:“请你自读课文,看看课文几次提到了‘第一朵杏花’?并勾画出来。”学生带着激情,自读,快速找到竺可桢二次看杏花的情景,以及时间。在理解感悟课文内容时,通过学生读,讨论,交流,汇报等多种形式去自悟。进而明白了竺爷爷弯下腰来和小男孩说话可以说明竺爷爷是一位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老人。

  三、想象写提示语,分角色朗读,体会竺可桢爷爷对科学一丝不苟的'态度。

  这篇课文出现了几组一问一答对话,而这段对话大都没有提示语,但引导学生读好对话,通过人物语言来想像他们说话时的语气神情,理解竺爷爷内心活动却是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读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让他们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想像,想象到人物说话时各自的语气、神态,甚至动作,并进行空白处的补充,然后进行分角色朗读。通过他们自己的讨论,加深了人物间对话的理解,此时学生读得更投入了,也真正体会到了竺爷爷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

  第一朵杏花教学反思_第3篇

  《第一朵杏花》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课文描写了他和一个小孩子观察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课题定为“第一朵杏花”,实际上是从把握第一朵杏花开放精确时间来说明竺可桢严禁的治学态度。

  怎样展开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呢?我借鉴了其他语文老师的经验,没有拿过他人的教学设计而是仔细分析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在我所讲的第二课时中,我想要落实两个目标,一是理解课文内容,能通过竺可桢爷爷的动作和语言体会他对科学的严谨、认真、负责的态度;二是从竺可桢和小女孩儿身上受到启发,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的观察,才能准确的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在此基础上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于通过学习课文语言的表达,抓住动作和语言的描写体会竺可桢爷爷的科学研究精神。

  为了破教学的重难点,教学时我先让学生在初读课文时了解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在理解感悟课文内容时,通过学生读,讨论,交流等形式去体会学习。确定了总体的教学思路于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紧紧来围绕文章中的一些语言、动作描写的重点词句来学习。如:抓住“爷爷,你又看花来啦?”“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的问……”等几处语言的描写,引导学生感受竺可桢爷爷研究的严谨、认真以及对待他人和蔼可亲的态度。

  从朗读指导中,我抓住“时间像飞箭……杏树的.花苞。”和文中的一部分对话描写。分别从中训练学生有感情的读出自己的感受。

  在15自然段至结尾的学习中,我本着从重点词语,如:顷刻间、兴冲冲、郑重等一些词语中体会文章所表达的人物的情感。

  尽管预设比较细致,但由于自己教学经验的不足,致使多处的感悟学习不深、不透,似乎是停在文字表面的感觉,存在着处理不妥之处。

  1、抓住了动作词语,但抓的不全挖的不透。

  教学中我选择了“习惯的问”体会竺可桢对科学研究的主动探究,长期观察的精神。在备课中,我在教材分析中注意到了这一点,但对于理解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却没有深刻体会到,可以说带有一种模糊性进入了课堂。通过课后与小教科滕老师的交流,我发现是自己没有发觉理解这段内容的方法,怎么能让学生准确理解呢?如果在抓住这一点的同时结合前后的内容,包括竺可桢观察杏花时的动作,与孩子交谈时的一些词语的流露,很自然地就能理解了这一点。

  2、借助对话进行有感情朗读的训练,但没有彰显学生的个性朗读。

  在对话朗读部分,我设计了想象补充提示语,分角色朗读,体会竺可桢爷爷对科学一丝不苟的态度:这篇课文出现了几组一问一答对话,而这段对话大都没有提示语,但引导学生读好对话,通过人物语言来想像他们说话时的语气神情,理解竺爷爷内心活动却是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读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让他们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想像,想象到人物说话时各自的语气、神态,甚至动作,并进行空白处的补充,然后进行分角色朗读。尽管学生们在教学过程中读得很是起劲,但总觉得有“千篇一律”的感觉。回顾教学过程,正是在这个环节上我处理的过于急躁,包括提示语的显示。如果在读的过程中让学生以不同的感受来读出不同的语气达到“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效果。

  3、放手让学生走进文本,但没有放开。

  我以为这节课教师放的不足,今后应在教学时在放的同时应及时的收回,应抓住学生的回答重点点拨,以加深理解,比如:教学第三自然段“爷爷弯下腰来,习惯的问”这时,应抓住“习惯”一词,从哪还可以看出来?

  皮亚杰说过:“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在语教学中,我们利用教学内容的不同特点,让学生或演或仿或做,在活动中获得体验,发展多种能力,体验文章的有趣。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

1.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2.《盘古开天地》教学反思

3.2017最新故乡的小路教学反思

4.《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反思范文

5.《少年闰土》课后教学反思

6.母鸡教学反思

7.白鹅教学反思

8.《爬天都峰》课文教学反思

9.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语文教学反思汇总

10.桂花雨教学反思范文

【第一朵杏花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公开课《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及反思04-26

白杨第一课时教学反思07-03

第一单元时分秒的教案及教学反思(通用10篇)09-14

教学反思总结08-16

教学总结与反思05-22

数学教学反思10-26

比的意义教学反思10-02

教学反思及总结08-17

《猫》教学反思08-13

考试对教学反思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