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考证

大学生考证热的原因:就业压力

时间:2024-09-06 17:31:23 乐怡 大学生考证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大学生考证热的原因:就业压力

  考取证件。即通过参加某种考试获取某类资格证书。下面是大学生考证热的原因:就业压力,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学生考证热的原因:就业压力

  大学生考证热的原因:就业压力

  为毕业时拿出比别人厚的证书

  如果没有课,河池学院历史专业大三学生蒙浩亮会在八点半准时出现在图书馆,为了考教师资格证书和会计证而复习。

  蒙浩亮虽是历史专业但因为该专业是非师范类,所以毕业之后想要从事历史教师的话,他还需要考一本教师资格证书。

  都说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蒙浩亮深深意识到这一点,“上了大学才发现如果要做历史老师要记住好多的历史知识和技能。而自己的知识储备、技能不能达到要求,所以做历史老师梦想早就没有再想了。”笔者问及其为何要考教师资格的时候,她说:“在学校多考点证书是好的,毕业的时候能拿出的证书比别人厚一张是一张。”

  蒙浩亮每天早上早起到图书馆复习,晚上没有课也会到图书馆复习,每天平均要复习4个小时以上。“我为什么要这样逼自己,好累。就算考到了又不一定有工作……”有一段时间蒙浩亮这样问自己。那段时间是她复习最困难的阶段了,“我看到书就烦,都想放弃了。”但一想到今后需要一份好工作,她又开始提起笔,继续复习。

  据悉,蒙浩亮不仅报考了教师资格证考试,还报考了会计证考试。一文一理,天南地北。问她原因,她笑答:“起初,考这么多证多少存在点跟风的现象,但是复习到后面觉得不在是单纯为了考证而考证,更多的是想充实自己。”

  现如今,蒙浩亮已经通过了教师资格证书的笔试,进入面试筹备阶段。当然,她还得同时兼顾会计证考试复习。

  新闻专业的李政文正在备考秘书证,为此,他甚至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子,以便专心学习。

  多手准备 多个证书多条就业路

  该校大三思想政治专业的廖校明,为自己毕业后整理出了三条职业规划道路:参加全国司法考试,争取获得级别证书;公务员考试,失败的话参加事业单位。如果前面两条路都行不通的话再选择创业。廖校明说:“我也是综合自身的各方面因素、就业形势才决定的。毕竟多方面准备,能多条路。”

  大二下学期开始,廖校明准备报考今年9月份的全国司法考试,现在他在为第一条道路而努力。号称“最难考试”的司法考试复习起来可不是简单的事情,“我有3本教材,每本都是一千多页,而且有很多的专业术语,白纸黑字、密密麻麻,很多时候看了后面忘前面。”廖校明笑着说,但是内心考证的想法没有改变,仍然坚持每天复习。

  面对如此执著的考证大军,到底考还是不考好?笔者调查了解,很多同学参加考证多是因为听从了家人、学姐学长、朋友的建议走上考证之路的,但也有不少同学对考证抱怀疑态度。学生陈俏华、李秋凤均表示,实际工作能力最重要,就算考了证书也不一定从事那方面的工作,把专业学好了就可以了。

  毕业一年的罗文队说,他在大学除了国家、学校要求的考试之外,就没有考过任何的职业资格证书了。“没有用的,浪费时间。但是如果非要考取证书的话就要有针对性,要和从事的工作相关才行。”

  目前在武警边防工作的邱婕雯说,“大家不必太过着急,有时候毕业前也可以不用目标那么明确,这样反而给毕业之后的自己更多的选择方向。”

  针对大家对考证产生的迷惑与值不值得的问题,笔者采访河池学院大学生毕业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学生们为了多种就业而考证,比如中国汉语言文学系的考人力资源管理师资格证书。学生们了解了考试的信息后自觉、自愿参加考试,这对学生的发展来说具有积极性意义,我们也是支持的。” 该中心一位老师如是说。

  该老师还表示,学生想多考一些证来增强自身竞争力,本无可厚非,但是现在很多学生本末倒置,过分相信有了证书就会找到好工作,从而将学习专业知识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考证上,同时也极大地浪费了财力,并且不一定一次就能考上。另外,现在的用人单位对证件的要求并不十分高,更看重实际工作能力,所以,建议学生在闲暇时间还是多多培养实际动手能力,而不是看身边的人都在考,就盲目跟风。

  关于大学生考证热现象

  一、 考证热的原因

  哲学思考:客观存在的就业压力就是一种社会存在,而面对这样的客观现实时必然在人们的意识中形成一种缓解、解决这种压力的方式,如何增强自身的竞争力,考证无疑是一种有效的途径!可以说:考证热是日益激烈的就业压力在人们大脑中形成的一种社会意识。

  羊群效应:管理学上描述企业市场行为现象的概念,羊群效应的出现一般在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行业上,而且这个行业上有一个领先者(领头羊)占据了主要的注意力,那么整个羊群就会不断摹仿这个领头羊的一举一动,领头羊到哪里去吃草,其它的羊也去哪里淘金。

  社会经济方面:当今社会是竞争力的竞争.而竞争力是综合能力的竞争.综合能力除了本专业的认证.还涉及到相关专业能力的认证.而这种认证,去只好通过社会的考证来实现.

  学生自己的回答:考证可以充实自己,能使自己在找工作时多一分胜算此外,考证也是自身能力的体现.

  认为拥有的证越多,尤其是专业以外的证书,选择工作的范围就越广,如此就可以随心所欲的选择

  同学们已经将证书看作了找工作的筹码,其盲目性可见一斑。或者说这是大学生们在给自己预留“后路”,是一种广泛撒网的策略

  兴趣、家长要求;学长学姐老师等的建议

  二、 考证热的各方面看法

  大学生:考证有利于就业,所以要考证

  教师:考证可以理解,但不应影响专业学习面“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过:‘大学并不是贩卖证书的机关’,这句话值得我们深思。”

  用人单位:重证书,更重实际能力:“我们需要能为企业创造利润的职员,光有一堆证书有什么用?”

  专家:职业资格证是“就业通行证”,但不可盲目跟风就业市场 企业对证书并不“感冒”

  三、 对考证热的看法

  首先必须看到,大学生考证有其合理和积极的一面。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人才市场逐步规范,一些岗位实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是必然的。因此,大学生积极参加考证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符合教育部关于实行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要求,也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大学生考证有许多方面必须加强管理和引导。

  其次,不管现在大学生考证热的原因何在,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现在大学生择业观念改变了,他们已经提前为自己的前途着想了,懂得提前为自己的将来设计了

  1.当把考证作为目标后,大学生会有更清晰地奋斗方向,只有立定目标,全力以赴,才不会荒废光阴。而且,可以敦促大学生更加上进,学到更多的知识。

  2.在就业的时候,证书往往还是必不可少的敲门砖。比如一些单位来学校招人的时候,明确指出没有过英语六级的,我们将不会给面试机会。另外,证书可以是其他的专业方面的,可以丰富大学生自己的就业渠道。

  3. 考证是大学生自己付出努力后的收获,也是自己某方面能力的证明,一纸证书有时候比口头的吹嘘来的更加重要。就比如有一些教育机构找兼职教师,就强制要求要有教师资格证和普通话等级考试成绩,不是说没有这两样的同学就不具备这样的素质,而是有了这两件证书能向家长和社会提供更有力的说明。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现实是,有很多证书从一开始就没用过,它们往往成为压箱底的东西,每每看到,觉得留之无用,弃之可惜。这无疑是对大学生时间和金钱的一种浪费吧

  大学里的“考证热”很大情况下是社会上各种因素和力量纠结的结果。这些因素主要体现在就业指向上,很多用人单位没有办法花费长期的成本来检验人才,只能通过任人唯“证”这种简单化的手段来挑选人才。当然,这本身没有错,但问题就在于,很多证书无法等同于实际能力。

  四、 大学生应该怎样正确对待考证热现象——冷静思考,理性对待

  大学生面对考证,

  首先,要根据自身专业及爱好,不应盲目跟风采取“四处撒网”式考证法。应该从自身兴趣和爱好出发,为自己的专业需要和发展前景去考证,这样就会形成良性循环。

  其次,要清醒地认识自己,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定位,弄清楚究竟什么专业的证书才是适合自己的,同时自己也非常有兴趣把它深入钻研下去。因为只有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才能把我们带到想要去的方向。一言以蔽之:选择要慎重,目标要长远。

  再次,大学生考证的同时应注重自我能力的提高,让证书和自我能力成正比例,而不是为了考证而考证,最后买椟还珠式地只获得了证书,丢掉了考证的真正目的,即知识的储备和能力的提高

  最后,应该明确:证书对用人单位来说只是一个参考条件,而不是必选条件。大学生要认识到能力与职业证书的区别,理性对待考证热。我想:大学生应及早做好职业定位和职业生涯规划,根据定位和规划,有针对地考取一些与职业相关的证书。此外,不管是在专业内考证还是跨专业考证,都要与自己未来的发展结合起来,不要随波逐流。应最大限度的与个人兴趣爱好、性格特点、专业特长相结合,并从自己的专业及就业倾向入手,有选择地参与考证。

  总之,我的意思是考证热本无可厚非,但是,学生更应该合理选择,正视考证!

  五、社会其他方面应该怎么做呢?

  1.面对社会上种种考证诱惑,一些大学生无所适从、盲目跟风,学校对此负有直接的引导责任。学校应教育学生把学习重点放在专业学习上,要在提高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上下功夫。帮助学生正确选择考证对象,而此,应成为高校就业指导的重要内容。

  2.培训市场出现的种种不良现象值得政府高度关注。政府对社会上的培训机构要进行认真清理,不合法的要坚决取缔。要加强对培训机构教学过程的监控,确保考证培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实践能力。

  3.用人单位要加强管理和引导。实际上一些用人单位在人才引进上存在着明显的矛盾,招聘时侧重认“证”,在工作中又重能力,这反映出用人单位择才方法缺乏科学性。因此,“考证热”要降温,用人单位的择才标准和方法要进一步完善,要把重点放在考查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上。

  拓展

  大学生考证热的原因

  (一)社会原因

  高校的扩招政策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制度是大学生“考证热”迅速上升的原因之一。随着智能时代的来临,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不仅有学历的要求,更注重能力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岗位需要有证明自己能力的凭证,于是大学生纷纷通过考取各类证书作为个人能力的证明。同时,现有的证书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统一、有效的管理,造成了证书考試市场的混乱。

  用人单位的人才高消费也是造成大学生证书热的原因之一。用人单位出于节约培训成本、招录后马上就能够创造效益的考虑,在招聘中体现拥有职业资格证书者优先,这就造成了大学生对资格证书的追逐,以考证方式来增加就业的砝码,推动形成了“证书热”。

  (二)高校原因

  1.办学缺乏特色,专业设置不尽合理,教学内容更新缓慢。学生所学的知识与社会需求不一致,供需错配,专业课教学实践比重较小,对大学生缺乏有针对性的实践能力培养。用人单位既注重学历又看重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这样,造成大学生对就业的心理落差,只好通过考证来证明自身的竞争力。

  2.缺乏对大学生有效的就业辅指导。当前,高校就业指导的行政部门缺乏就业指导的专业人员,就业指导投入经费较少,指导内容也只限于信息发布、协议办理等一般性事务的处理,对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就业的指导作用较弱[3]。

  (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

  1.认知的偏差。

  (1)证书带来机遇。认为证书数量和就业发展成正比,证书越多,将来发展道路就越宽。多一个证书,就多一份就业选择。有的学生,见证就考,立志要拿证拿到手软。但他们只是为了“证”而“考”,对所涉及领域的知识了解不深,更谈不上兴趣。

  (2)有证总比没有强。认为多一个证书,就多一个机会,多一个证书,就比别人多一些优势。多一张证书,就多一项求职的筹码,考证只有好处没有坏处,有了证书就有了竞争力,但其实真正的竞争力不是证书的多少,而是专业能力的高低。

  2.考证的盲目性。

  (1)从众心理。许多大学生缺乏明确的目标和职业规划,看到周围同学都在考证,自己也盲目追随,对于考什么证,哪些证更适合自己不加考虑,结果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买来许多无用的证书。

  (2)追求热门行业的证书。许多大学生因为自己所学的专业不够热门,就花很大的精力去研究热门职业的排行榜,以此来确定取的证书类别,将自己的“冷”包装成“热”,忽视自己的专业及兴趣爱好。由于考证,逃课在大学里已是司空见惯,甚至出现证没考多少、专业课也没学好的状况。

  3.出于兴趣、提升能力。部分大学生考证是出于对专业的爱好,也希望从事本专业领域的工作。有些学生高考时未能录取到自己满意的专业,也有些学生虽然选择自己满意的专业但后来发现对自己专业不感兴趣,这些学生希望通过考证改变自己的专业,通过考证对新的专业知识的学习来拓展专业领域,把考证、职业规划、就业与实现自我价值有机结合起来,为将来参加社会提高竞争力。

【大学生考证热的原因:就业压力】相关文章:

大学生考证热原因探究05-14

大学生考证热:就业必备的证书07-09

大学生考证:盲目“考证”,为就业加码07-21

大学生考证:考证热缘何“高烧”不退08-31

大学生考证忙:应对就业竞争07-15

大学生的考证热调查09-30

大学生考证热的因素06-04

大学生考证热的概念05-30

大学生考证:“考证热”是否该降降温09-06

大学生考证热:高校“考证族”不再吃香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