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考证 百文网手机站

聚焦大学生考证:利弊与对策

时间:2022-04-25 16:09:33 大学生考证 我要投稿

聚焦大学生考证:利弊与对策

  “考证热”的出现有其必然的因素,那么在大学生热衷于考证的过程中,会产生哪些利与弊呢?我们又当如何趋利避害呢?下面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聚焦大学生考证:利弊与对策

  聚焦大学生考证:利弊与对策 篇1

  一、大学生考证的正面效应

  1.促使高校创新体制,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

  大学生积极参加考证,反映出他们一方面有一种拓宽知识面,改善知识结构,增强实际工作能力的紧迫感,另一方面,希望学校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状况,改革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这必然会反过来促使学校以积极主动的姿态推进教学改革,使之迅速适应社会需要的合理要求。同时,大学生的这一行为表明,他们不仅认同了改革的就业制度,并主动以自己的行动配合、支持这一制度的实施。由于大学生以他们特定的角色和特有的方式积极参与这一改革实施,无疑有利于这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2.有助于促进学生自身发展,提升大学生的整体素质,能增强学生自主意识和竞争意识,促使其开发自身的潜能

  “考证”是大学生适应市场需求和就业需要的一种主体行为。大学生为了不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被淘汰,成为一名胜利者,再不能按部就班,仅仅只是按课表来安排自己的学习,而应充分地发挥自己的需求。“考证”作为大学生适应市场需求和就业需要的一种主体行为,大大激发了大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增强了其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完善了知识结构,提高了自身的含金量。而几乎所的用人单位也都不否认通过考证能够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业务素质和市场竞争能力,同时也认为有“持证优先”促进了经济秩序的规范,推动了我国人才管理制度与国际接轨。

  3.有助于知识结构的改善,在当前有利于自主择业

  现代大生产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既要懂经贸、外语,又要懂计算机、信息科学,还要在管理、公关、决策、咨询等方面有一定的才能。当前培训、开考的证书类型较广,内容也比较新,如果选择得当,对大学生知识结构的改善可以起到一定的弥补作用。

  4.提升人文水平,向学习型社会转变

  早在十六大报告中就提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大学生作为先进文化的代表和具有较高文化修养的社会群体,他们对知识对真理的追求、对学习的巨大热情在全社会有很大的示范性和号召力,他们言行举止会有意无意中对其他社会群体产生巨大的影响,使全社会的学习氛围不断浓厚。

  二、大学生考证的主要弊端

  1.影响正常学业,干扰学风建设

  有的学生为了考证,“身在课堂,心系证书”;有的学生专业思想本来就不牢,现在见到这些热门证书,自然移情别恋;有的学生连规定的课程难以学好,却也盲目从众,勉为其难;有的学生认为自己缴了学费有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权利,想学什么就学什么;同时,“考证”内容往往是学生熟悉的知识领域,必须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可以说,他们获得的每一个证书,都是以牺牲正常学业为代价的。事实表明,学生这种缺乏引导的“考证”并无助于学风的真正好转,如任其发展,还会将学风引入新的歧途。

  2.导致畸形的人才错位现象

  由于市场调节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当前人才市场的需求状况并不能真实、全面地反映国家社会、经济对人才的诸多需求,如国家重点项目、文化教育、基础学科和高新技术,以及边远地区、某些艰苦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就难以在人才市场得到充分地反映。如果一哄而起涌向涉外、经济和法律等领域的热门专业去大考其“证书”,必然会导致畸形的人才错位现象,造成国家人才培养的严重浪费。

  3、“考证”大多注重理论的考察而非实际能力的考察

  大部分证书都采用笔试的方式(外语口译除外),既然是笔试,其考察的内容只能以理论为主,而在实际操作中,只懂理论是远远不够的。长沙乘风广告文化传媒公司曾招聘过一个有CPA(即注册会计师)证书的应届毕业生,事后发现,他虽然理论知识扎实,但实际工作能力较弱,连作账都不会。可见,通过考试的方式来取得证书,往往只是具备了一定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能力差距甚远。证书并不一定能反映学生的实力,有时反而掩盖了背后“虚弱的实力”。

  4.诱发学习上的实用主义和个人功利主义

  大学生考证看重的是证书的市场效应即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增加竞争的筹码和被录用的机会,而对“考证”是否影响正常学业,是否有利于构造合理的知识结构,是否有利于自我完善,则并不在意。这种学习上的实用主义观念一旦形成,就会认为学习的目的并不在于寻求客观规律,获得真知,而只是为了取得一种谋生的手段,或者说得到一块敲门砖。这种以是否能直接获利而决定学习内容取舍的学习上的个人功利主义,对大学生成才是十分有害的。

  5.人才培养费用高额飙升

  美国教育经济学家亨利莱文指出“教育过度”具有三层含义:一是劳动者相对于其受教育程度,经济地位下降。二是受过教育者不能实现其对于事业的期望。三是工人拥有比其工作要求较高的教育技能。当前的现实是,一些行业人为拔高学历和证书要求,致使人才培养陷入考证和培训的“怪圈”,人才培养费用高额飙升,教育成本令人咂舌,有统计数据表明,我国考证经济每年超3000亿。而与之相对应的是,人力资本上“大材小用”、“高聘低用”、“储而不用”、“才无以用”等现象屡见不鲜,最终导致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紊乱。

  由此,大学生考证各有其利弊,那么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如何趋利避害,树立正确的“考证观”呢?

  三、大学生“考证热”现象的应对策略

  1.政府要做好对考证市场的规范与引导

  首先,政府应采取合理的宏观调控,为大学生创造宽松的就业环境,缓解就业压力,给规范考证市场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其次,目前考证热势头正盛,可考证书和培训机构都也越来越多。为了防止考证成灾,国家应该对工作岗位和证书的关系制定相关规定,哪些岗位需要证书,需要什么样的证书,在政策上加以规范和正确引导,以免造成许多人盲目考证,造成人力资源和教育资源的浪费。最后,由于目前考证市场混乱,存在某些培训机构夸大宣传,误导甚至欺骗大学生,政府应开展有针对性的整治。与此同时,政府应该制定相关法法规加强对发证机关和有关培训机构的监督,确保考证过程的公平、公正,保证证件的有效性和含金量,也防止制造假证等违法现象的危害。

  2.高校要做好对大学生考证的引导工作

  1)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努力为大学生学习、成才创造条件。

  大学生考证是对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的一种自发选择,因此,引导学生“考证”行为的最好办法就是深化教学改革。在培养机制上,要密切注意就业市场动态,认真研究市场对人才的各种需求、就业形势及其趋向,根据人才市场需求规律,确定培养规格、专业设置、招生规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专业建设上,一方面对现有专业要注意拓宽口径,扩大服务面,增强应用性、针对性和灵活性;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目前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急需的新专业,包括增设适量的市场需求的热门专业,使学生在学习上有较大的选择余地。在教学内容上,一是加快建立、完善学分制,使学生在规定必须完成的学分(或课程)里有自主选择、自我设计的机会;二是建立主辅修制、选修制,使学生能根据需要跨专业、跨学科学习,在文、理、工、管等领域都有所接触和涉猎;三是推行第二专科和双学位制,以利于学生成为交叉型、复合型人才。此外,学校及院、系可分别成立“选修指导委员会”或“选修指导小组”,指导学有余力的学生科学合理地选择选修课程和专业(包括“考证”内容),对学习本专业尚存在不同程度困难的学生,要实行“缓选”、“限选”或“禁选”。

  2)引导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注重培养综合素质。

  首先要处理好知识的核心层次与外围层次的关系。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属核心层次,与之相近或相关的层次属外围层次,如果核心突出,外围知识不够,知识面就太窄;外围知识过杂,核心不突出,知识面就太偏,这两种情况都不利于成才。“考证”的内容大多属外围知识,如果“核心”尚未确立,却一个劲地去追求外围知识,结果只会适得其反。

  其次,要重视知识的整体关联性。应多层次、多方位、多深度地考察知识的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的可能性,将各种知识有机地协调起来,使之产生整体效应。知识的整体关联性要求学生慎重选择“考证”的内容,务使所考的内容能与已有的知识融会贯通,成为有机整体。

  第三,重视知识的动态调节性。要善于运用反馈和预测的方法,使知识结构始终处于最佳状态。反馈是一种被动调适,即根据实践活动中知识短缺的信息反馈进行调节;预测是一种主动超前,即根据学科发展的趋势进行调节。“考证”只是一种弥补知识短缺的被动调适。

  第四,要重视知识的目标指向性。国家对每一个大学生都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大学生在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时,必须首先考虑这一点。搞好专业学习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如果抛开所学的专业,一门心思去追热门,知识结构就会由可能达到的合理走向不合理,形成畸形。建立以特定的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为骨架的知识结构,是对大学生的基本要求,由于现代大生产所依赖的不仅仅是专业技术,而需要比专业技术广泛得多的认识能力、理解判断能力和综合能力,因而,大学生还应注重培养超越具体专业的综合素质,而不能将目光仅仅盯在能带来眼前利益的几本书上。

  3)把考证指导纳入就业指导。

  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应向学生提供根据社会需求开列的相关考证目录,供学生选择和参考。引导学生考证前综合分析个人的具体情况(专业、兴趣、职业发展等),在明确考证目的的基础上适当取舍(是否考证以及考什么证),避免盲目考证造成的时间、金钱和精力的浪费。

  4)教育学生正确处理个人、集体、国家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

  首先,根据国家要求,圆满地完成学业,全面达到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成为国家需要的有用人才;其次,注重一专多能,提高综合素质,增强适应性,满足用人单位对人才的多种需求;第三,在学有余力的前提下,对自己进行科学合理地再设计,使自身潜能得到进一步挖掘,个人的人生价值得到更充分地体现。在满足国家需要的前提下,依次考虑集体的需要和个人利益。

  5)加强对大学生考证的心理疏导。

  部分大学生盲目考证,原因之一就是就业压力应对不良,把“考证”当成应对就业压力的“救命稻草”(这也是为什么大三的学生考证热度最高的原因)。为此,高校相关部门应对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心理疏导,缓解其就业压力,使其理智地对待考证,避免冲动考证。

  3.用人单位树立健康正确的人才观

  招聘时侧重认“证”,工作中侧重能力,这是不少用人单位在人才引进上所表现出来的自相矛盾,这反映出用人单位择才方法科学性的欠缺。证书是个人综合素质的一部分体现,但判断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高低不能以其拥有证书为标准。仅凭证书而选定招聘者也是不科学的。因此,用人单位必须树立正确的用人观,进一步完善其择才标准和方法。

  4.大学生应理性面对考证热

  1)避免“重证书,轻能力”的误区

  在进行个案访谈的过程中,多数受访者表示大学生不能盲目考证,应该理性考证。大学生在考证过中应该避免以下误区:首先,许多人抱着“多个证,多条路”的想法,纷纷加入到越来越壮大的“考证一族”中。然而,多不如精,企业在用人时很注重专业程度。因此,证书并非越多越好。其次,部分大学生认为拥有证书就能在职场上畅通无阻。因此许多人只注重考证的通过与否,却忽略了应该积极参加实践,提高实践能力,以至于最终只会读书考试。正所谓“坐以论道不如经世致用”,大学生考证应避免“重证书,轻能力”的误区

  2)应结合实际,慎重定位

  大学生应结合自己的个人兴趣和职业生涯规划,给自己明确定位,再根据自己的实力,有针对性的选择考证,适当地考社会认可度比较高并与自己所学专业或将来打算从事的行业相关的证书,避免盲目跟风学习。同时,大学生在考证前,一定要对证书的发证机构、考试内容、证书市场口碑等方面有所了解。

  3)处理好考证与本专业技能的关系

  大学生应在学好本专业知识的前提下,再考取其他证书,考证不应该影响正常的专业知识学习。学生应充分认识到培训和考证只是起辅助作用,专业才是将来发展的基础,只有真正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有些学生甚至在上专业课的时候拿出考证的书复习备考,本末倒置。建议大学生在考证的同时或者之前把本专业的知识先学精学透,这样报考的证书才能真正成为提升自己的手段。

  4)考证的同时注重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

  有超过70%的企业主管反映,证书并没有完全反映大学生的个人能力,他们需要的是具有实践能力的人才。归根结底,能力高于证书本身。只有内容和形式相一致的求职者,才能得到用人单位最终的认可。因此,大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应该要寻找机会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多参加社会实践,把自己学到的只是在实践中应用,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能力。

  因此,大学生正确考证观的树立,离不开政府、学校与企业,这三者对证书的看法直接影响到了大学生考证的热情与力度;大学生对于考证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按需选考,据实备考。

  聚焦大学生考证:利弊与对策 篇2

  大学校园里,最怕不懂乱考证,乱考证还不如谈恋爱。起码谈恋爱目的明确,还能收获一段美好的校园爱情!

  但是乱考证,却是一件没头苍蝇般胡乱撞墙的事情。你以为多一张证就多了一条路吗?有这样“病急乱投医”的时间,不如好好静下心来想想:

  证书——真的物有所值吗?

  其实很多同学在考证书时,大多数考虑到的是今后的就业问题,大家都觉得证多好就业,当然这一做法不置可否,可是单纯的将证书看做一个就业的途径,而不去关注在考证的过程中能学习到哪些技能,这样的考证真的是物有所值的吗?

  只是为了考证而考证,这样的大学四年生活真的是你想要的吗?

  用人单位——真的任人唯“证”吗?

  用人单位在招聘的时候,想要在快速的时间内找到适合公司所用的人才,所以只能通过任人唯“证”这种简单化的手段来挑选人才。当然,这本身无可厚非,但问题就在于,很多证书无法等同于实际能力。

  企业一味的追求证书,这或许只是短暂的,一些外企如今重能力轻证书的做法就说明了这一点。

  社会在不断发展,我们始终要去适应社会,社会在考察人才方面逐渐由不理性转向理性。而我们,还要继续跟随社会原有的不理性而越陷越深吗?

  书并非“多多益善”!

  很多大学生认为,拿到了职业资格证书就等于拿到了“就业通行证”,并且笃信证书“多多益善”。

  职业资格证对大学生找工作的确有一定帮助,但通常并非企业招聘员工的首要标准。HR在看一份简历的时候,最关注的内容往往是“工作经验”,相对于职业资格证书,工作经验更能反映求职者的能力。所以,相对于一味热衷于考证,多积累一些实习实践经验对找工作的帮助会更大。

  所以与其耗费大量的精力去考证,还不如多去单位实践实习,积累相关的工作经验。大学生应该有较早的职业规划,需要的话可以有针对性地去考一两种,做到有的放矢。

  兴趣很重要,选择要慎重

  目前,从证书的类型看,对大学生找工作有帮助的证书大致分为三种,一是与自身专业紧密结合的对口证书,二是通用型证书,如外语和计算机等,三是技能型的证书,如网络编程、网页设计等。那么怎样做到“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的专注?

  什么都不考虑清楚,什么证热就考什么证,一头栽进考证大军中,这是非常肤浅的人生态度。一言以蔽之:选择要慎重,目标要长远。

  证书只是你的辅助手段,就像是一场选美,证书只是一双华丽的水晶鞋,却不是你的全部,只能点睛,不等于高分。那些拿到了你羡慕不已的offer的人,一定不是因为证书比你多,他们同样也在用心准备面试、研究公司信息、完善自己各方面的能力,然后才能找到满意的实习和未来。

  聚焦大学生考证:利弊与对策 篇3

  利

  考证是大学生生活的一部分,毕业后无论你是准备就业还是考研,多一个证可能就是多一块敲门砖。试想:你与一个相同教育背景,相似成绩的应届生竞争某一个岗位时,如果你有一个专业性比较强的证书,这无疑会成为你收获offer的一个加分项。对于今后的升职加薪来说证书也会是一个竞争中的筹码,除此之外,在移民某些国家时有一些证书会为自己加一些分数,例如:思科IE证书。

  大学你可以通过考证了解今后的工作中企业所需要的技术,这位你从大学到社会工作无疑是架起了一座桥梁。在考证中所获得一些知识会在你今后的工作经历中潜移默化的影响你,甚至成为你人生中某个重要的支点。

  我们无法去预计未来这些证书到底对于自己的工作有没有用,我们能抓住的只有今天,就大学这一阶段而言,考证不仅会让你复习你所学的专业课,为你今后的期末考试奠定一个基础,更能让你对于自己的未来逐渐明晰。

  弊

  我们常常会看到:某某学生在大学考了四十多个证书,初始看到这样的新闻时我们会羡慕他们,看了他们的经验之后,我们焦虑了,这就使得我们原本所在专业并不是靠证书取胜的而去盲目地抄袭他人的经验去考一个又一个不符合我们专业的证书。的`确,我们通过努力最后取得了所谓的专业性的证书,但这真是我们所需要的吗?这就是考证带来的一大弊端,使人盲目,原本想要清楚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结果到最后这是让自己更加迷茫。

  综上所述,不难明白,考证本身没有优缺,只有你自己真正明白“自己为什么要考证书,自己的专业是否需要含金量高的证书”这一问题时,你才能正确的运用考证这一工具,为自己挣得一个美好前程。

  聚焦大学生考证:利弊与对策 篇4

  大学生在校期间可以利用休闲的时间去考一些证书,但是证书一定要选择和自己的专业相关的,千万不要去为了证书而去考证,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这个证书将毫无意义。

  考一些证书可以增加以后的就业机会,现在随着用人单位对招聘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有一些职位很难达到那个要求。那么,职业证书就相当于我们的第二个身份证能够增加我们的就业机会,能够在一众人员当中更高一层。

  证书也是一种对自己能力认可的方式。在学校的时候,学生多是接触的专业知识,涉及面是比较窄的,证书就相当于为这一个专业画上了一个句号。让我们的能力能够得到认可。

  考证书有好处,也一定是有弊端的,有些人太过注重于证书这个名字并不在乎考取证书的过程。考前往往没有任何的准备,都是抱着运气好,侥幸能过的心态去考的证书。所以,即使证书拿在了手里面,但是理论操作一点都不熟悉,即使它能让我们增加就业机会,但是没有经过实际操作,也还是什么都不懂。这样反而会给别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现在多数人都只是为了,拿到证书而去考证。可是有些证书对于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和以后所工作相关的一点用处也没有。有些大学生就是太想要拿到证书,所以盲目的选择去考证,没有进行认真调查和认真分析就盲目选择可能最后拿到的证书却不被社会上所认可。

  还有一些人也可能是舍本逐末的去考证书,有的学生会为了考证而去逃课,也有的学生会认真学习考证的内容,从而忽视自己的专业知识。以至于影响自己的成绩或许会挂科。其实专业课才是我们的根本,成绩太差,很容易拿不到毕业证,那么其他考的证书也没有太大意。

  聚焦大学生考证:利弊与对策 篇5

  造成大学生“证书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层面的原因,也有高校层面的原因,更有学生自身的因素。

  (一)社会原因

  高校的扩招政策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制度是大学生“考证热”迅速上升的原因之一。随着智能时代的来临,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不仅有学历的要求,更注重能力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岗位需要有证明自己能力的凭证,于是大学生纷纷通过考取各类证书作为个人能力的证明。同时,现有的证书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统一、有效的管理,造成了证书考試市场的混乱。

  用人单位的人才高消费也是造成大学生证书热的原因之一。用人单位出于节约培训成本、招录后马上就能够创造效益的考虑,在招聘中体现拥有职业资格证书者优先,这就造成了大学生对资格证书的追逐,以考证方式来增加就业的砝码,推动形成了“证书热”。

  (二)高校原因

  1.办学缺乏特色,专业设置不尽合理,教学内容更新缓慢。学生所学的知识与社会需求不一致,供需错配,专业课教学实践比重较小,对大学生缺乏有针对性的实践能力培养。用人单位既注重学历又看重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这样,造成大学生对就业的心理落差,只好通过考证来证明自身的竞争力。

  2.缺乏对大学生有效的就业辅指导。当前,高校就业指导的行政部门缺乏就业指导的专业人员,就业指导投入经费较少,指导内容也只限于信息发布、协议办理等一般性事务的处理,对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就业的指导作用较弱[3]。

  (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

  1.认知的偏差。

  (1)证书带来机遇。认为证书数量和就业发展成正比,证书越多,将来发展道路就越宽。多一个证书,就多一份就业选择。有的学生,见证就考,立志要拿证拿到手软。但他们只是为了“证”而“考”,对所涉及领域的知识了解不深,更谈不上兴趣。

  (2)有证总比没有强。认为多一个证书,就多一个机会,多一个证书,就比别人多一些优势。多一张证书,就多一项求职的筹码,考证只有好处没有坏处,有了证书就有了竞争力,但其实真正的竞争力不是证书的多少,而是专业能力的高低。

  2.考证的盲目性。

  (1)从众心理。许多大学生缺乏明确的目标和职业规划,看到周围同学都在考证,自己也盲目追随,对于考什么证,哪些证更适合自己不加考虑,结果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买来许多无用的证书。

  (2)追求热门行业的证书。许多大学生因为自己所学的专业不够热门,就花很大的精力去研究热门职业的排行榜,以此来确定取的证书类别,将自己的“冷”包装成“热”,忽视自己的专业及兴趣爱好。由于考证,逃课在大学里已是司空见惯,甚至出现证没考多少、专业课也没学好的状况。

  3.出于兴趣、提升能力。部分大学生考证是出于对专业的爱好,也希望从事本专业领域的工作。有些学生高考时未能录取到自己满意的专业,也有些学生虽然选择自己满意的专业但后来发现对自己专业不感兴趣,这些学生希望通过考证改变自己的专业,通过考证对新的专业知识的学习来拓展专业领域,把考证、职业规划、就业与实现自我价值有机结合起来,为将来参加社会提高竞争力。

  引导大学生合理考证的建议

  通过对当前大学生的考证现状和原因分析,如何引导大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有目标的考证,离不开社会、学校积极的引导。

  (一)社会层面

  改善宏观管理。通过促进经济快速发展,为大学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加强顶层设计,统筹部署,完善人才需求预测预警机制,对非热门专业学科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促进各学科相互协调的发展。健全证书考试及管理制度,解决证书颁发机构错综复杂、考证管理混乱的现状。同时,加强对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的管理,建立以职业技能为主的用人单位和人才评价制度,改变“唯证书”的现象。

  用人單位转变观念。破除把证书作为招录人才重要条件的门槛,改变一来就能进入角色、不愿付出培训成本的观念,更多关注学生能力和发展潜力上,不要只盯在各种证书上,为即将走向社会的大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

  (二)高校层面

  深化教学改革。根据人才市场需求变化动态调整学科结构和专业设置,及时调整招生规模和人才培养方案。各高校结合专业特色,调整与发展需求不相适应的专业,重点培育特色优势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加大实践教学课程的比例,开设一些与考证内容相关的选修课程,促进证书培训的规范化。鼓励符合条件的学生参加职业资格考试,使他们在完成学业的同时获得资格和能力证书。

  密切校企合作。搭建社会实践平台,强化创新创业实践,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互联网+”大赛以及其它创新创业大赛,增强创业就业能力。建立校内资源共享机制,构建高效的实验教学平台和实践育人平台;加强与用人单位合作,健全人才培育机制。

  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学校可根据自身条件设立大学生创业部,提供创业培训、创业场所、创业基金等服务,促进大学生在学习之余开展创新创业。

  加强院校间资源共享。建立院校间资源共享互助制度,便于学生及时了解多元化就业信息,共同做好就业指导工作。

  (三)学生层面

  做好就业规划。大学生要针对人才需求,针对自己的兴趣和优势,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通过参加实践训练、社会实践、“互联网+”等一系列大赛和活动,提升社会实践能力。

  打造核心竞争力。证书多并不代表能力强。提升竞争力的关键是核心专业技能、内在品质和敬业精神。要制定提高能力素质的方案,掌握过硬的技能,比拥有更多证书,更有竞争力。

  转变观念提升认识。证书不在于多,而在于精。端正考证思想,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价值观。认真分析自己的特点优势,明确职业定位,有意识、有计划地参加考证,理性考证,杜绝盲目跟风。

【聚焦大学生考证:利弊与对策】相关文章:

聚焦大学生考证:考证对就业实际影响03-31

大学生考证所带来的利弊11-25

聚焦大学生“考证热”:证书证明不了一切11-11

大学生考证:聚焦教师资格证改革09-05

大学生考证:"考证族"与"光证族"09-19

2015聚焦大学生“考证热”:证书证明不了一切09-08

聚焦大学生“考证热”:证考得越多,越好找工作?08-29

聚焦大学生“考证热”:证考得越多,越好找工作08-23

大学生考证:考证投入与回报不成正比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