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大学考证真的有用吗?考哪些证好呢?
在校的大学生虽还未踏足社会,但是大家似乎都感受到了就业危机,在学校学好专业课程之余,就开始不断地报考各类证书。大家深深觉得仅凭一张大学毕业证书是远远不能证明自己的能力,所以为了找到一份好工作,大学生考证热便一触即发、势不可挡。
考证多就业机会多?
在九江某学院就读会计专业的王娟有4张证书,这是她前后花了三年时间考的,也是她大学三年学习成果的证明。“每次考完拿到一张证就很有满足感。”王娟在日记中这样记载着。她告诉记者,“我的会计师助理证今年差5分没考过,现在要等到明年5月份考,今年11月份就要出去实习了,但是无论如何都要努力在毕业之前将这个证考到。”
记者随后在该学院采访了几位大四的学生,探问他们对考证的态度,他们不约而同地表示一切是为了寻找一份稳定的工作。还有一位女生表示,自己当初并不想考证,但是周围太多同学在考,这带给她很大的压力,在这种压力下她也考了5个证。
宋平是景德镇某高校2007届国际贸易专业的大四学生,目前手持英语四、六级、外贸单证、报关员、剑桥商务英语、会计上岗证、普通话B级7个证书,她说自己所考的证书主要是报关员专业。因为很早就听说就业紧张就业难,所以她采取“全面撒网”,听说会计专业工作待遇比较好,找工作也比较容易,她就花了一年时间将会计上岗证拿到手。考“剑桥商务英语证书“出自她个人对英语的爱好,而考“普通话B级证书”目的就是为了多拿一个证。宋平说:“大学时间充裕,集中精力多学些其他东西也好。”
学生考证需理性选择
记者在网上搜到一份考证时间表,从一月到十二月份的时间都被安排得满满当当,一年可考的各类证件有90多个。很多在校大学生都存有这样一份时间表,以防错过考证时间。
许多大学老师提出大学掀起“考证热”是有原因可循的——某些证书是就业单位的硬性规定,比如公务员,计算机二级就是一块“敲门砖”;很多职业都需要一个从业资格证书,比如说教师、医生、律师、会计等,就必须取得相关从业资格证,才有机会踏进这个门槛;证书虽然只能起到一些辅助作用,但是由于就业竞争过于激烈,用人单位也会把它作为一个评判标准,这样会在用人单位和学生之间形成一种循环,两者相辅相成,这就催生了考证热。
大学生面对考证,首先要根据自身专业及爱好,不应盲目跟风采取“四处撒网”式考证法。应该从自身兴趣和爱好出发,为自己的专业需要和发展前景去考证,这样就会形成良性循环。
大多数学生都误认为在应聘时,自己的证书越多越有优势。其实不然,有很多证书的含金量很低且不实用,大学生要走出这样的误区。“全面撒网”并不一定能够捞得大鱼。考证热当前,大学生应当理性面对,要从自身专业发展和市场需求方面综合考虑,盲目考证或“多多益善”都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浪费。
【大学考证真的有用吗?考哪些证好呢?】相关文章:
大学生考证:大学生需要考哪些证10-23
大学生要考哪些证09-24
2015大学该考哪些证09-26
大学生考证热:证考得越多 越好找工作?09-20
大学生考证:手语翻译师证07-07
BEC证书真的有用吗?08-16
导游证有用吗09-10
电子商务师考证有用吗07-30
2016年考导游证的条件有哪些?10-04
考教师证的好处有哪些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