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考证热”的冷思考
近年来,大学校园里兴起了一股“考证热”,并持续升温。针对这种现象,学校、专家、老师、用人单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学校必须理性认识这种现象,接受这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高等教育大发展背景下产生并业已成为事实的新生事物,而不是放任自流。学校也应在诸多方面加强对在校大学生考证的引导、监督和管理,扬长避短,使大学生考证“热得其所”。
除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证书,计算机证书外,什么注册会计师、普通话证书、助理物流师资格证、注册税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外销员、海关报关员、驾驶证、导游员、人力资源资格证书等一系列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证书, 都受到大学生们的追捧。人们戏称如今的大学教育已经变成考证教育。考证成为这群被称为“候考族”的大学生校园生活的主题,纵使耗费相当大的精力财力也在所不惜,他们参加各种证书考试,拿到各种证书,以此来增加自己求职的筹码。
1.为毕业时拿出比别人厚的证书
如果没有课,河池学院历史专业大三学生蒙浩亮会在八点半准时出现在图书馆,为了考教师资格证书和会计证而复习。
蒙浩亮虽是历史专业但因为该专业是非师范类,所以毕业之后想要从事历史教师的话,他还需要考一本教师资格证书。
都说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蒙浩亮深深意识到这一点,“上了大学才发现如果要做历史老师要记住好多的历史知识和技能。而自己的知识储备、技能不能达到要求,所以做历史老师梦想早就没有再想了。”笔者问及其为何要考教师资格的时候,她说:“在学校多考点证书是好的,毕业的时候能拿出的证书比别人厚一张是一张。”
蒙浩亮每天早上早起到图书馆复习,晚上没有课也会到图书馆复习,每天平均要复习4个小时以上。“我为什么要这样逼自己,好累。就算考到了又不一定有工作……”有一段时间蒙浩亮这样问自己。那段时间是她复习最困难的阶段了,“我看到书就烦,都想放弃了。”但一想到今后需要一份好工作,她又开始提起笔,继续复习。
据悉,蒙浩亮不仅报考了教师资格证考试,还报考了会计证考试。一文一理,天南地北。问她原因,她笑答:“起初,考这么多证多少存在点跟风的现象,但是复习到后面觉得不在是单纯为了考证而考证,更多的是想充实自己。”
现如今,蒙浩亮已经通过了教师资格证书的笔试,进入面试筹备阶段。当然,她还得同时兼顾会计证考试复习。
新闻专业的李政文正在备考秘书证,为此,他甚至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子,以便专心学习。
2.多手准备 多个证书多条就业路
该校大三思想政治专业的廖校明,为自己毕业后整理出了三条职业规划道路:参加全国司法考试,争取获得级别证书;公务员考试,失败的话参加事业单位。如果前面两条路都行不通的话再选择创业。廖校明说:“我也是综合自身的各方面因素、就业形势才决定的。毕竟多方面准备,能多条路。”
大二下学期开始,廖校明准备报考今年9月份的全国司法考试,现在他在为第一条道路而努力。号称“最难考试”的司法考试复习起来可不是简单的事情,“我有3本教材,每本都是一千多页,而且有很多的专业术语,白纸黑字、密密麻麻,很多时候看了后面忘前面。”廖校明笑着说,但是内心考证的想法没有改变,仍然坚持每天复习。
面对如此执著的考证大军,到底考还是不考好?笔者调查了解,很多同学参加考证多是因为听从了家人、学姐学长、朋友的建议走上考证之路的,但也有不少同学对考证抱怀疑态度。学生陈俏华、李秋凤均表示,实际工作能力最重要,就算考了证书也不一定从事那方面的工作,把专业学好了就可以了。
毕业一年的罗文队说,他在大学除了国家、学校要求的考试之外,就没有考过任何的职业资格证书了。“没有用的,浪费时间。但是如果非要考取证书的话就要有针对性,要和从事的工作相关才行。”
目前在武警边防工作的邱婕雯说,“大家不必太过着急,有时候毕业前也可以不用目标那么明确,这样反而给毕业之后的自己更多的选择方向。”
针对大家对考证产生的迷惑与值不值得的问题,笔者采访河池学院大学生毕业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学生们为了多种就业而考证,比如中国汉语言文学系的考人力资源管理师资格证书。学生们了解了考试的信息后自觉、自愿参加考试,这对学生的发展来说具有积极性意义,我们也是支持的。” 该中心一位老师如是说。
该老师还表示,学生想多考一些证来增强自身竞争力,本无可厚非,但是现在很多学生本末倒置,过分相信有了证书就会找到好工作,从而将学习专业知识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考证上,同时也极大地浪费了财力,并且不一定一次就能考上。另外,现在的用人单位对证件的要求并不十分高,更看重实际工作能力,所以,建议学生在闲暇时间还是多多培养实际动手能力,而不是看身边的人都在考,就盲目跟风。
3.“考证热”的社会心理
“还不是为找个好工作。” 情非得已,道出了在校大学生疯狂考证的真实内心。
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大学生充满了危机意识。据了解,随着大学毕业生人数的年年递增,毕业后的就业压力就越来越大,考证似乎成为了许多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中占据一定位置的一种手段。证书即是大学生在场域中所拥有的权利和资本,资本的数量和类型的多少也必将是占据场域获得优势的关键之所在。显然,当代大学生已经有了这样的意识,在职场中处于弱势的大学生,必须承担着来市场,竞争对手等各个方面的压力,所以他们想通过大量考取证书,给自己在职场中增加竞争资本,获得优势。他们认为多一张证书就比别人多一个机会,证书多可以增加自己的就业筹码,于是“考证大军”的队伍日渐庞大起来。
当然还有一部分人属于盲目跟风,看到周围的人都在忙着考各种证书,自己也不甘落后,“追随大流”,加入到“考证大军”之中。
4.盲目考证带来的负面影响
专业为辅,考证为主,这是大学生活的一种本末倒置现象。
考证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准备,因此很多大学生都会拿出大量的时间来学习相关内容,有的甚至逃课去准备考证,专业课则放在一边。这种本末倒置的行为使得一部分大学生自己本身的专业学的不精不深,更有甚者专业课考试通过不了,导致延迟毕业甚至是无法毕业,得不偿失。
“考证热”现象反映了大学生错误的价值观。
“考证热”的兴起,使得大学生忽视了能力培养的重要性,错误地认为证书才是评价人才的标准,盲目地把时间和精力投放到考证上,而不是学习专业课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个人能力。盲目考证反映了当代大学生急功近利的心态和错误的价值取向。
5.用人单位:我们更看重实际工作能力
大学生考取了各种各样的证书,培训机构也各尽所能推出了结合企业需求的考证辅导课程,而对于这些,接收大学生就业的用人单位才是最有发言权的。
不可否认,目前一些用人单位录用新人的标准的确助推了大学生的“考证热”现象。很多企业招聘大学生时的评价标准之一就是看其持有什么“证”。 但这不能说明用人单位就一定会买证书的账。
当然大多数的企业要求毕业生必须具备过硬的英语和计算机能力,这毋庸置疑。但是通过我们近期对中化、中海油等各大集团公司的问卷调查发现,大部分的用人单位,他们更看重的,是在整个遴选过程中,你所透露出来的素质和能力。他们更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自己的判断力。其中,某公司的招聘经理提到:“我们有更多更好的评价大学生能力的标准。而且在求职者持有的各种证书中,只有个别证书对我们有参考价值。证书并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持有者的能力,我们更看重毕业生个人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可以说,真正的好公司是不会特别看重求职者手中五花八门的证书的,资格证只能表明你通过了相关的考试,并不代表你拥有与证书相匹配的能力。
在我们的调查过程中,许多企业高管建议在校大学生们,千万别把太多的精力放在考取各种各样的证书上。大学生在就业竞争中的“底气”应该是“健康、人品和能力”。“考证”只是作为发展自身的一个方面,不能把过多的精力都投入在其中。就业需要全方位的准备,人际关系、应变能力、实践能力都是在这个社会立足所必需的。
大学生考证,不能随波逐流,盲从无序,要在保证学业的基础上,合理制定自己的职业规划,做到考有所“择”,考有所“值”。
【大学生“考证热”的冷思考】相关文章:
大学生“考证热”的冷思考10-21
2023关于大学生“考证热”的冷思考08-03
2016大学生“考证热”冷思考10-07
大学生考证:考证热缘何“高烧”不退08-31
大学生考证热:高校“考证族”不再吃香09-13
大学生考证热的因素06-04
大学生的考证热调查09-30
大学生考证热的原因08-25
大学生考证热的现象09-14
大学生考证:“考证热”是否该降降温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