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从业

银行从业初级资格《公司信贷》考试要点

时间:2024-07-14 18:45:20 银行从业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2015年银行从业初级资格《公司信贷》考试要点

  第一节 贷款风险分类概述

2015年银行从业初级资格《公司信贷》考试要点

  一、贷款分类的含义和标准(★★★★★)

  (一)贷款分类的含义

  贷款分类是银行信贷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银行根据审慎的原则和风险管理的需要,定期对信贷资产质量进行审查,并将审查的结果分析归类的过程。

  从表面上看,贷款分类就是把贷款按照风险程度划分为不同档次。但在实际操作中,银行的信贷分析和管理人员、银行监管官员或其他有关人员,必须综合能够获得的全部信息,熟练掌握贷款分类的标准,才能按照贷款的风险程度对贷款进行正确分类。应特别重视贷款分类的过程,在对一笔贷款进行分类的过程中,需要按照既定的程序、使用专门的工具,收集全部有意义的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对影响贷款质量的财务与非财务信息进行分析判断。这个过程包含着大量的有用信息,也最能反映商业银行的信用文化和信贷管理水平。

  (二)贷款分类的标准

  中国人民银行从1998年5月开始试行《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并在2001年12月修订后正式发布。指导原则采用贷款风险分类方法,按风险程度,将贷款划分为五类(亦称“五级分类”),即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

  我国贷款风险分类的标准有一条核心的内容,即贷款偿还的可能性。在市场约束和法制健全的情况下,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几乎是唯一重要的因素。美国的贷款分类标准就反映了这一点。我国在经济转轨时期,有些贷款人明明有能力还款,却偏偏赖账不还,而银行又无法通过法律程序迅速地保全资产,因此往往还款意愿也能够影响还款可能性。但是究其实质,还款能力还是占主导地位。这种差异,通过比较中美两国贷款分类的核心定义可以看出来,见表12—1。

  二、贷款分类的意义(★)

  贷款风险分类是银行风险管理的核心,它对于加强银行业监管和不良贷款处置、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贷款分类是银行稳健经营的需要

  商业银行要在风险中生存发展就必须稳健经营,而稳健经营的前提就是要化解已经发生的贷款风险,并且及时识破和弥补那些已经发生但尚未实现的风险,即内在风险。合理的贷款分类方法,是银行稳健经营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贷款风险分类不仅能帮助识别贷款的内在风险,而且有助于发现信贷管理、内部控制和信用文化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有利于银行改善信贷管理水平。

  (二)贷款分类是金融审慎监管的需要

  审慎监管是金融监管当局的重要职责,而金融监管的主要形式包括现场监管和非现场监管两种。金融监管当局必须有能力通过非现场体系对金融机构的信贷资产质量进行连续监控,并通过现场检查,独立地对金融机构的信贷资产质量作出评估。但是,无论是现场监管还是非现场监管,都离不开贷款风险分类的标准和方法。同时,监管当局还有必要对金融机构的信贷政策、程序、管理和控制作出评价,包括金融机构的贷款分类制度、程序、控制,以及贷款分类的结果是否连续可靠作出评价。没有贷款风险分类,金融监管当局的并表监管、资本监管和流动性的监控等都将失去基础。

  (三)贷款分类是利用外部审计师辅助金融监管的需要

  外部审计师是帮助银行防范金融风险不可缺少的力量。对于申请上市的银行来说,证券监管当局规定必须由其认可的审计机构对银行的财务状况作出审计,并按照审慎会计准则和五级分类的标准,披露不良资产、准备金和资金充足状况。建立一套统一规范的贷款分类方法,有助于保证信贷资产质量审计的质量。

  (四)贷款分类是不良资产的处置和银行重组的需要

  对于商业银行拍卖或批量出售的不良资产,潜在的投资者需要作出尽职调查,即对资产质量作出评估后才能作出投资决策。当一家金融机构出现了问题,需要对其重组的时候,潜在的投资者首先需要了解银行的净值。为此也要对被重组银行进行尽职调查。所有这些都需要贷款分类的理念、标准和方法。以风险为基础的贷款分类方法,为不良资产评估提供了有用的理论基础和方法。

  三、贷款风险分类的会计原理(★)

  (一)历史成本法

  传统上比较常用的历史成本法,主要是对过去发生的交易价值的真实记录,其优点是具有客观性且便于核查。根据历史成本法,收入是指一定时期内账面上资产和负债增减的净值。假设没有倒账风险,,按历史成本法反映的银行贷款组合就是当前未偿还贷款总额。历史成本法的重要依据是匹配原则,即把成本摊派到与其相关的创造收入的会计期间。

  历史成本法的缺陷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与审慎的会计准则相抵触。在所有的会计准则中,一个根本性的原则就是审慎原则。根据这一原则,收入只有在实现之后才应得到承认,而损失只要预见到就要计入。历史成本法的匹配原则、平均摊派成本,不能反映特殊情况下资产和负债的变化,同时,这种方法主要记录账面价值或名义价值,不能对资产和负债给予区别处理。

  ②不能反映银行或企业的真实价值或净值。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产的当前价值往往与账面价值有很大差距。按照历史成本法,只有当资产出售或负债清偿时,市场条件变化对其造成的影响才能得到反映。此外,历史成本法或通过呆账准备金的计提,或通过资产注销反映资产的损失。因此,历史成本法不能及时、准确地反映资产价值的变化。但是对于银行和企业,决定资产价值的主要是当前的市场价格。从金融监管当局的角度也不难看出,采用历史成本法会导致银行损失的低估和对资本的高估。

  (二)市场价值法

  市场价值法按照市场价格反映资产和负债的价值。如果完全实行市场价值法,收入即代表净资产在期末与期初的差额。因此,与历史成本法相比,市场价值法不必对成本进行摊派。市场价值法的优点是它能够及时承认资产和负债价值的变化,因此能较为及时地反映信贷资产质量发生的问题,银行可以根据市场价格的变化为其资产定值。

  但是,市场价值法也有其不可克服的缺点。并不是所有的资产都有市场,即使在有市场的情况下,市场价格也不一定总是反映资产的真实价值。首先,当市场发育不成熟的时候,市场价格既有可能高估也有可能低估资产的价值,其次,即使市场成熟,由于信息不对称,银行可能只将不良资产出售,而保留优质资产。在这种情况下,市场会产生逆向选择效应。

  因此,市场价值法虽然被认为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定价方法,但是实际上并没有被广泛用来对贷款定价。原则上,有市场价格的资产,例如有价证券、外汇等,可以用市场价值法,但是对于贷款等非市场性金融产品,只能使用其他方法。

  (三)净现值法

  按照净现值法,贷款价值的确定主要依据对未来净现金流量的贴现值,这样,贷款组合价值的确定将包括贷款的所有预期损失,贷款盈利的净现值也会得到确认。因此,如果一笔贷款发放以后马上计算其净现值,有可能该笔贷款产生的现金流量净现值会超过贷款的本金。贷款的利率和贴现率是决定贷款净现值的重要因素,但贴现率的确定较为困难。总之,净现值法虽然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较为理想,但在银行中并未得到广泛采用。

  (四)公允价值法

  国际会计标准委员会于l991年对公允价值法所作的定义是:在非强制变现的情况下,贷款按买卖双方自主协商的价格所确定的价值。如果有市场报价,则按市场价格定价。从这个意义上说,公允价值法与市场价值法相比,似乎是一种次佳的方法。同年,国际会计标准委员会发表的关于金融会计标准的声明规定,如果没有市场价格,则应通过判断为贷款定价。判断的依据包括期限、利率和与各等级类似的贷款的市场价格、专门评级机构对类似贷款的评级,以及贷款证券化条件下确定的贷款价值。总之,在没有市场价格的情况下,根据当前所能获得的全部信息,对贷款价值作出的判断,就是公允价值法的运用。实际上,当前较为普遍的贷款分类方法,主要依据公允价值法。

  第二节 贷款风险分类方法

  银行在对贷款进行分类以及判断借款人的某一笔贷款是正常贷款、关注类贷款还是不良贷款的过程中,通常要经过基本信贷分析、还款能力分析、还款可能性分析和确定分类结果四个步骤。

  一、基本信贷分析(★★★★★)

  在贷款分类过程中,银行首先要了解的就是贷款基本信息,其内容包括四个方面:第一是贷款目的即主要判断贷款实际上是如何使用的,与约定的用途是否有出入;第二是还款来源,即主要分析贷款合同上的最初偿还来源和目前还款来源;第三是贷款在使用过程中的周期性分析,即资产转换分析,分析贷款使用过程中的各种相关信息及其影响l第四是还款记录,即根据贷款偿还记录情况,判断借款人过去和现在以及未来的还款意愿和还款行为。

  (一)贷款目的分析

  贷款目的即贷款用途,是判断贷款正常与否最基本的标志。判断贷款是否正确使用是贷款分类的最基本判断因素之一,贷款一旦被挪用,就意味着将产生更大的风险。在贷款分类中,挪用的贷款至少被分类为关注类贷款。如借款人申请的是一笔短期贷款,但是后来贷款被用作一块土地的先期付款,短期贷款变为长期使用,贷款被挪用,还款周期加大,贷款偿还可能性受到影响。

  在一笔贷款的发放过程中,借款人在贷款申请中会列出贷款的用途,如流动资金贷款或固定资产贷款等。但其本质原因是借款人无法从自身经营运转中获得所需的资金,因而需要通过外部融资来满足资金需求。银行对借款人资金短缺的原因作出分析,了解真正的贷款目的,进而确定该笔贷款的金额和期限。同时,对借款人合理的偿付来源渠道、金额、期限安排也要予以了解,从而对借款人的偿付能力进行分析。因此,在贷款分类中,对借款人资金需求进行分析,对于正确理解贷款的内在风险是有帮助的。对借款人目前的资金需求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借款人当前资金分配使用情况,分析按期还款的可能性。银行在管理过程中一般通过资产转换周期与资金需求分析来识别贷款用途和还款来源。

  (二)还款来源分析

  还款来源是判断贷款偿还可能性的最明显标志,还款来源分析需要分析贷款时合同约定的还款来源及目前偿还贷款的资金来源。

  一般情况下,借款人的还款来源不外乎有现金流量、资产转换、资产销售、抵押物的清偿、重新筹资及担保人偿还等,由于这几种来源的稳定性和可变现性不同、成本费用不同,因此,风险程度也就不同。但通常正常经营所获得的资金(现金流量)是偿还债务最有保障的来源。依靠担保抵押或重新筹资,由于不确定因素较多且成本较高,风险也较大。因此在分类中,应判断借款人约定的还款来源的合理性及其风险程度。

  由于贷款支持的交易产生收益需要一个时间过程,而在这过程中存在很多变数,一般变数越多贷款面临的风险就越大,因此,银行需要进一步分析目前的还款来源,进而分析最后可用于偿还贷款的还款来源的风险。

  银行可以通过财务报表来分析借款人的资金来源和运用情况,从而确定偿还来源渠道,也可以通过观测贷款是否具有以下三个预警信号来判断还款来源是否存在风险,即:①贷款用途与借款人原定计划不同;②与合同上还款来源不一致的偿付来源;③与借款人主营业务无关的贷款目的或偿付来源。

  (三)资产转换周期分析

  从银行角度来讲,资产转换周期是银行信贷资金由金融资本转化为实物资本,再由实物资本转化为金融资本的过程。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生产转换周期,二是资本转换周期。

  生产转换周期是指借款人用资金购买原材料、生产、销售到收回销售款的整个循环过程。借款人在购买原材料、生产和销售阶段需要现金流出;在销售和取得收入阶段获得现金流入。生产转换周期是以资金开始,以资金结束。由于资金流出和流人在时间上存在差异,就产生了借款需求。在某一时点上,当资金流出大于资金流入而致使借款人自身资金不足以应付生产时,为持续经营,借款人就需要向银行申请贷款,这就是借款人贷款的原因。

  资本转换周期是指借款人用资金进行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和折旧的循环。资本转换周期是通过几个生产转换周期来完成的,借款人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购买生产设备,希望用生产期末所产生的利润来弥补投入设备的资金。如果借款人没有大量的资金用于购买生产设备,就无法支持生产周转,就无法产出产品,借款人就会声明借款理由向银行申请贷款。

  当借款人需要扩大经营、取得更多的销售收入时,就必须购买更多的生产设备。这时,借款人就产生了融资需求,贷款的原因就是购买新设备以实现扩大经营的目标。还款来源是借款人用几个生产周期的循锸环产生的利润。根据借款人一个周期所产生的利润,判断其需要几个周期能够完全偿还贷款来确定贷款的期限,贷款期限的确定要符合资本循环的转换,否则期限的确定就是不合理的。

  (四)还款记录分析

  借款人的还款记录是记载其归还贷款行为的说明,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从贷款档案中直接反映的借款人偿还该行贷款的能力,同时也是判断借款人还款意愿的重要依据;二是信贷监测网络(电子档案)中反映的借款人偿还其他银行及所有债务的能力。这一点不但使检查人员对借款人整个偿付能力有了一个总体的判断,而且通过借款人与其他贷款者往来关系的记录,总结偿还贷款的行为。即使借款人目前能够偿还该行贷款,但如果不能偿还其他银行贷款,那么就说明借款人的偿还能力已经出现了问题,最终也会影响该行贷款的偿还。借款人还款记录分析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借款人的道德水准、资本实力、经营水平、担保能力和信用水平等。

  还款记录对于贷款分类的确定具有特殊的作用。通过还款记录,银行可以了解到贷款是在正常还本付息,还是发生过严重拖欠或被部分注销,贷款是否经过重组,本息逾期的时间,是否已挂账停息,以及应收未收利息累积额。这些信息基本能够帮助银行从一开始判断这笔贷款的基本情况和分类的基本信息。

  二、还款能力分析(★★★★★)

  贷款风险分类最核心的内容就是贷款偿还的可能性,而决定贷款是否能够偿还,借款人的还款能力是主要因素,因此,银行关心的是借款人的经营状况,现在以及未来的偿付能力。而评估借款人偿还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方式就是对借款人进行财务分析,借款人的偿债能力与其营利能力、营运能力、资本结构和现金净流量等密切相关,因此,在贷款分类中所进行的财务分析必须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利用财务报表评估借款人的经营活动

  通过财务报表和数据的分析与预测,尤其是根据提供的连续三年以及最近一期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考察借款人过去和现在的收入水平,资产状况及其构成、所有者权益状况及其构成、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财务趋势与盈利趋势等。

  (二)利用财务比率分析借款人的偿债能力

  衡量借款人短期偿债能力的指标主要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现金比率等;衡量借款人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主要有资产负债比率和产权比率等。

  现金流量是偿还贷款的主要还款来源,还款能力的主要标志就是借款人的现金流量是否充足。在贷款分类中,分析借款人现金流量是否充足,其主要目的是分析借款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是否足以偿还贷款本息,通过持续经营所获得的资金是偿还债务最有保障的来源。如果借款人在贷款约定时的还款来源发生了变化,即使目前偿还了部分贷款,该贷款也不能视为正常贷款。因此在考虑现金流量时,需要编制现金流量表,对借款人的现金流量进行结构分析,判断其现金流量是从经营活动、筹资,还是投资中得来的,从现金流量表中可以了解借款人在本期内各项业务活动中收益情况。

  判断贷款的最终偿还能力,还要观察连续各期的现金流量表,比较各期相关项目金额,分析某些指标增减变动情况,在此基础上判断其发展趋势,对未来可能出现的结果作出预测。

  三、还款可能性分析(★★★★★)

  一般情况下,还款可能性分析包括还款能力分析、担保状况分析和非财务因素分析。还款能力分析前面已经叙述,这里只介绍担保状况分析和非财务因素分析两个方面。

  (一)担保状况分析

  银行设立抵押或保证的目的在于,明确规定在借款人不能履行还贷义务时,银行可以取得并变卖借款人的资产或取得保证人的承诺。如果借款人不能偿还贷款,银行可以依据抵押权或保证权追索债权;对贷款设定抵押或担保,可以使银行对贷款人进行控制。担保是银行防止遭受损失的保障措施,是银行为保证贷款足够安全,在贷出资金周围设立的众多安全防护措施之一。

  在担保的问题上,主要有两个方面的问题要重点考虑,一是法律方面,即担保的有效性;二是经济方面,即担保的充分性。无论是抵押与保证都必须具有法律效力,比如抵押和保证的合同必须是合法的,这样银行在处置抵押品和追索保证责任时,才能得到有关法律的保护。土地、建筑物、机器设备等抵押品应由专门的评估机构进行价值的评估,评估要遵循法律程序,在变现抵押品时,应使其具有不可撤销的法律效力,即抵押品应为债权的全部或部分清偿提供支持,并可被债权人依法拥有。在评估抵押品价值,并确定将其变现是否能获得足够的资金偿还贷款时,业务人员通常要通过对抵押品的分析来鉴别抵押品的有效性以及抵押品的市场价值。在分析抵押品变现能力和现值时,在有市场的情况下,按照市场价格定价,在没有市场的情况下,应参照同类抵押品的市场价格定价。担保也需要具有法律效力,并且是建立在担保人的财务实力以及愿意为一项贷款提供支持的基础之上。因此业务人员在分析抵押与担保时,要判断抵押与担保是否能够消除或减少贷款风险损失的程度。

  (二)非财务因素分析

  由于借款人的行业风险、管理能力、自然社会因素等非财务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借款人未来的现金流量和财务状况,进而影响借款人的还款能力,而借款人的还款意愿和银行信贷管理又对贷款的最终偿还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在贷款分类中,需要对借款人的各种非财务因素进行分析,评价其对现金流量及其他财务指标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进而对借款人的还款能力作出更加全面:客观的预测和动态的评估,以判断贷款偿还的可能性。

  影响贷款偿还的非财务因素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是复杂多样的,首先可以从借款人的行业风险、经营风险、管理风险、自然及社会因素和银行信贷管理等几个方面人手分析非财务因素对贷款偿还的影响程度;其次可以从借款人行业的成本结构、成长期、产品的经济周期性和替代性、行业的盈利性、经济技术环境的影响、对其他行业的依赖程度以及有关法律政策对该行业的影响程度等几个方面来分析借款人所处行业的基本状况和发展趋势,由此判断借款人的基本风险;再次可以从借款人的经营规模、发展阶段、产品单一或多样、经营策略、市场份额等方面来分析判断借款人的总体特征,分析其产品情况和市场份额以及在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的风险因素,来判断借款人的自身经营风险;最后从借款人的组织形式、企业文化特征、管理层素质和对风险的控制能力、经营管理作风等方面来考察借款人的管理风险,并且关注借款人遇到的一些经济纠纷及法律诉讼对贷款偿还的影响程度。

  四、确定分类结果(★★★★★)

  通过对影响贷款风险分类的各种因素的分析,银行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预测贷款偿还的可能性。在此基础上,根据贷款风险分类的定义和各类贷款的具体特征,银行还可以进一步得出贷款风险最终的分类结果。

  (一)正常类贷款

  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没有足够理由怀疑贷款本息不能按时足额偿还。

  (二)关注类贷款

  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

  (三)次级类贷款

  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营业收入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可能会造成一定损失。

  (四)可疑类贷款

  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肯定要造成较大损失。

  (五)损失类贷款

  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本息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

【银行从业初级资格《公司信贷》考试要点】相关文章:

2017初级银行从业资格《公司信贷》章节重点03-28

2016银行从业初级考试《公司信贷》训练11-30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公司信贷》模拟试题03-16

2017银行从业资格《公司信贷》精选习题11-22

2015银行从业资格考试《公司信贷》考试知识点03-16

银行业专业初级资格考试(公司信贷)考试大纲12-04

2015年银行从业资格考试《公司信贷》试题及答案(四)03-03

2024年银行从业资格考试公司信贷综合题07-19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公司信贷备考练习题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