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考前冲刺题

时间:2024-06-26 06:05:35 试题 我要投稿

2017年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考前冲刺题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以下是百分网小编整理的2017年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考前冲刺题,欢迎来阅读!

  案例1、某植物油加工厂生产采用的是油脂浸出工艺,以先进的化工萃取法提取大豆油脂,生产工具有机械设备、厂内运输车辆等,生产的植物油闪点大于60℃。植物油浸出车间为单层厂房,每层建筑面积为125 m2,在同一时间的作业人员不超过10人。为了做好危险源辨识,厂安全主管甲给全厂职工进行了一次安全培训,讲述了危险源、事故隐患、事故致因理论等。甲指出,由于植物油及其加工原料有火灾、爆炸危险性,因此我厂存在大量的危险源和事故隐患,甚至是重大危险源和重大事故隐患。比如,植物油浸出过程中,植物油临时储罐的储油量很大,构成重大危险源;植物油浸出车间有作业人员,作业人员可能有误操作,因此植物油浸出车间就是重大事故隐患。甲进一步解释说,危险的程度可用危险度表示。危险度是生产系统中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严重性的函数,也就是说,生产系统中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或严重性越大,生产系统的危险度就越大。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应尽量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通过降低人的不安全行为来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通过降低物的不安全状态降低事故发生的严重性。比如,减少植物油加工原料(大豆)储存区的原料储存量可以降低储存区的事故严重性,再比如,植物油的成品油储罐中储存的植物油越少,其事故发生的严重性越小,因此为了降低成品油储罐区的风险,应将大的储油罐改造为多个小储油罐,即当需要储存5 000t成品植物油时,用10个500t储罐比用5个1 000t储罐的风险小。请根据上述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单项选择题:

  1.生产的植物油闪点大于60℃,植物油浸出车间为单层厂房,每层建筑面积为125m2,且同一时间的作业人员不超过10人,所以浸出厂房的安全出口最少应有(B)。

  A.1个B .2个C .3个D.3个以上

  2.下列关于危险源与事故隐患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

  A.事故隐患一定是危险源

  B. 危险源一定是事故隐患

  C.重大危险源一定是事故隐患

  D. 重大事故隐患一定是重大危险源

  多项选择题:

  1.厂安全主管甲的有些观点是错误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有(A、B、D)。

  A.由于植物油及其加工原料有火灾、爆炸危险性,因此我厂存在大量的危险源和事故隐患,甚至是重大危险源和重大事故隐患

  B.植物油浸出车间有作业人员,作业人员可能有误操作,因此植物油浸出车间就是重大事故隐患

  C.危险的程度可用危险度表示,危险度是生产系统中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严重性的函数

  D.当需要储存5 000t成品植物油时,用10个500t储罐比用5个l000t储罐的风险小

  2.根据厂安全主管甲对危险度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严重性的关系的说明,下列说法正确的有(B、C)。

  A. 当系统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一定时,事故发生的严重性增加l倍,系统的事故风险度就增加1倍

  B.系统事故的风险度随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增加而增大

  C.系统事故的风险度随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的增加而增大

  D.系统事故的风险度随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增加而减小

  3.“植物油的成品油储罐中储存的植物油越少,其事故发生的严重性越小,因此当储罐的容积一定时,罐内装的植物油越少,罐的事故风险度越低。”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其原因是(B、D)。

  A.罐内植物油越少,事故发生的严重性越大

  B.罐内植物油少到一定程度时,植物油蒸发的气态物质占有较大空间,这些气态物质发生事故的风险度比植物油发生事故的风险度高得多,此种情况下储罐的事故风险度未必小

  C.罐内植物油越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越大

  D.储罐事故发生风险度不只与植物油的多少有关,还与其他很多因素有关,所以仅由储存植物油的多少判断储罐事故风险度是不全面的

  【相关知识】:

  1.《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疏散通道、安全出口设置技术要点》

  安全出口的设置要求

  (1)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且应分散布置。

  (2)出口处不得设正门槛、台阶,采用卷帘门、转门、吊门和侧拉门。

  (3)营业、使用时间安全出口不应上锁、阻塞、堆物。

  (4)公共场所、观念厅的入场门、太平门宽度不应小于1.4m。

  2.事故、事故隐患、危险、危险源与重大危险源

  (一)事故

  《现代汉语词典》将“事故”解释为:多指生产、工作上发生的意外损失或灾祸。企业生产中,发生有毒有害气体泄漏,引起作业人员急性中毒,发生了安全生产事故。

  在生产过程中,事故是指造成人员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意外事件。从这个解释可以看出,事故是意外事件,是人们不希望发生的;同时该事件产生了违背人们意愿的后果。如果事件的后果是人员死亡、受伤或身体的损害就称为人员伤亡事故,如果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就是非人员伤亡事故。

  事故的分类方法有很多种,我国在工伤事故统计中,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 6441--1986)将企业工伤事故分为20类,分别为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瓦斯爆炸、火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及其他伤害等。

  案例2、某厂进行职工安全教育,由主管安全生产的厂长甲为大家系统讲解了我国安全管理方针以及安全生产管理的原理与原则、事故致因理论、事故预防原理与基本原则等。甲讲,所谓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部分组成的有机整体。甲进一步说,所谓能量意外释放理论,是“人受伤害的原因只能是某种能量的转移”,能量逆流作用于人体造成伤害可分为两类:第一类伤害是由于施加了超过局部或全身性损伤阈值的能量引起的;第二类伤害是由影响了局部或全身性能量交换引起的。在一定条件下,某种形式的能量能否产生造成人员伤亡事故的伤害及伤害的严重程度取决于能量大小、能量集中程度、接触能量的人体部位、接触能量时间长短和频率以及能量的种类。根据上述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有(B)。

  A.我国安全生产管理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以人为本。”

  B.我国的安全生产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所谓“安全第一”,就是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要始终把安全放在首要位置,优先考虑从业人员和其他人员的人身安全

  C.所谓“预防为主”,就是预防事故的扩大,尽量减少事故所造成的损失

  D.所谓“以人为本”,就是按照个人的意志开展生产活动,保证生产过程的安全

  2.按照甲对系统的解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C)。

  A.整个厂是一个系统

  B.厂中的一个班组不能成为一个系统

  C.整个厂的生产工艺构成一个系统

  D.整个厂生产工艺的一部分不能构成一个系统

  3.按照能量意外释放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有(B、C)。

  A.中毒属于第一类伤害

  B.中毒属于第二类伤害

  C.在其他条件不变时,能量作用于人体的时间越长,对人体的伤害越严重

  D.在其他条件不变时,能量作用于人体的时间越短,对人体的伤害越严重

  【相关知识】:

  1.《安全生产法》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规定为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方针。所谓“安全第一”,就是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在处理保证安全与实现生产经营活动的其他各项目标的关系上,要始终把安全特别是从业人员和其他人员的人身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实行“安全优先”的原则。所谓“预防为主”,就是对安全生产的管理,主要是在发生事故前采取控制措施,防患于未然,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2.系统是指由若干相互联系的、为了达到一定目标而具有独立功能的要素所构成的有机整体。对生产系统而言,系统构成包括人员、物质、设备、资金、任务指标和信息六个要素。

  3.所谓以人为本,其基本含义简要说就是:它是一种对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的肯定,强调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目的地位;它是一种价值取向,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它是一种思维方式,就是在分析和解决一切问题时,既要坚持历史的尺度,也要坚持人的尺度。

  4.能量意外释放理论

  事故是一种不正常的或不希望的能量释放,各种形式的能量是构成伤害的直接原因。因此,应该通过控制能量或控制作为能量达及人体媒介的能量载体来预防伤害事故。

  “人受伤害的原因只能是某种能量的转移”,按照能量逆流于人体造成伤害,将伤害分为两类:第一类伤害是由于施加了局部或全身性损伤阈值的能量引起的;第二类伤害是由影响了局部或全身性能量交换引起的,主要指中毒窒息和冻伤。

  在一定条件下,某种形式的能量能否产生造成人员伤亡事故的伤害取决于能量大小、接触能量时间长短和频率以及力的集中程度。根据能量意外释放论,可以利用各种屏蔽来防止意外的能量转移,从而防止事故的发生。

【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考前冲刺题】相关文章:

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考前冲刺题06-16

造价工程师《案例分析》考前冲刺题05-15

2024造价工程师《案例分析》考前冲刺试题10-25

2016造价工程师《案例分析》考前冲刺试卷07-03

监理工程师《案例分析》考前热身题10-09

监理工程师《案例分析》考前巩固题10-27

2016监理工程师《案例分析》考前预测题06-27

2017监理工程师考试 《案例分析》考前冲刺试题10-12

2017年监理工程师《案例分析》冲刺题10-10

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演练题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