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专项练习
知识是引导人生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灯烛,愚暗是达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障碍,也就是人生发展的障碍。今天小编为大家编辑整理了安全工程师考试《案例分析》专项练习,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应届毕业生考试网。
案例一:
某钢铁企业,主要生产冷轧产品、热镀锌产品等。主要生产过程是用吊车从热轧原料库内把要轧制的钢卷依次吊放到轧机的入口步进梁上。在此生产过程中,同步完成钢卷宽度和外径测量、拆除捆带;之后,将钢卷送至开卷机,钢卷在开卷机上开卷后,经双切剪切掉带钢头部不合格的部分,再由夹送辊送到闪光焊机处,与已准备好的前一卷带钢的尾部焊接起来。焊接后的带钢,通过入口进入酸洗槽前的拉伸矫直机,经拉伸矫直机破鳞并改善带钢板形后,进入酸洗槽除去带钢表面的氧化铁皮,酸洗后的带钢经过漂洗槽漂洗后送入热风干燥器烘干。经过酸洗、漂洗、烘干后的带钢通过出口送到切边剪。在切边剪处,根据上下工序的生产要求,带钢可以切边或不切边。经过切边剪后的带钢通过冷连轧机轧前活套进入冷连轧机。
用于生产冷轧产品的钢卷,按照预定的热处理制度在罩式退火炉中退火,以消除加工硬化,改善带钢的机械性能。退火后的钢卷完全冷却后(≤40℃),用汽车运送到成品库,包装入库。
用于生产热镀锌产品的钢卷,由吊车吊运到连续热镀锌机组的钢卷鞍座上。钢卷在鞍座上人工拆除捆带,由开卷机开卷,与已准备好的前一卷带钢的尾部焊接起来。焊接后能带钢,经碱洗、碱刷洗、漂洗并烘干处理后进入退火炉段。在退火炉段,带钢经预热、加热、均热、冷却和均衡等工艺处理后进入锌锅镀锌。镀锌后的带钢,经过光整、拉矫等处理后进行分卷,卷好的钢卷由卸卷小车卸卷,在鞍座上完成称重、打捆,由钢卷车送到熟镀锌成品库,经人工包装后入库存放。
为满足生产需要,在冷轧车间布置了用于生产的动力设施及各种设备,包括煤气管道、压缩空气管道、电力线路、桥式起重机8台和各种辅助设施等。
1.请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92)分析上述生产过程中的主要物理性和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及部位。
参考答案
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1)热轧原料吊装:电危害、噪声等。
(2)开卷及焊接:剪切造成的运动物危害、噪声、粉尘、高温物质等。
(3)酸洗、烘干:剪切造成的运动物危害。
(4)冷轧:噪声、电危害。
(5)钢卷退火、入库:高温物质。
(6)热镀锌:电危害、噪声、人工拆捆造成的运动物危害、粉尘、非电离辐射、高温物质等。
(7)动力设施:电危害等。
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1)开卷及焊接:一氧化碳中毒等。
(2)酸洗、烘干:酸雾、酸腐蚀。
(3)热镀锌:一氧化碳中毒、碱腐蚀。
(4)动力设施:煤气中毒、爆炸。
2.为防止该企业职工发生职业性耳聋,应采取哪些预防和控制措施?
参考答案
(1)通过工艺改造降低轧机噪声。
(2)加强设备维护,保持良好运行状态。
(3)加强噪声隔离措施。
(4)定期检测噪声强度。
(5)加强个体防护。
(6)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实行轮、换岗制度。
(7)监控职工健康状况,定期进行职业健康体检。
【相关知识】:
1、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先发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危险因素分为20类。
(1)物体打击;(2)车辆伤害;(3)机械伤害;(4)起重伤害;(5)触电;(6)淹溺;(7)灼烫;(8)火灾;(9)高处坠落;(10)坍塌; (11)冒顶、片帮;(12)透水;(13)放炮;(14)火药爆炸;(15)瓦斯爆炸;(16)锅炉爆炸;(17)容器爆炸;(18)其他爆炸; (19)中毒和窒息;(20)其他伤害。
案例分析不定项选择题
1、B家具厂木材加工车间内用可移动式传送带传送物料。可移动式传送带的驱动电动机使用380V三芯电缆线供电,其铁制控制箱入口处的电缆线用布条缠绕固定。因控制箱随传送带经常移动,操作人员为图方便,只安装了一个螺栓固定。控制箱没有漏电保护装置。
木材加工车间内粉尘浓度常年超标。2009年5月21日15时20分,由于车间内木材堆积,影响传送带正常工作,现场操作人员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带电移动传送带。在移动过程中,三芯电缆线松动脱落,带电电缆接触控制箱外壳,导致1名员工触电。现场员工情急之下未切断电源就拉扯三芯电缆线,引发电缆短路打火,发生粉尘爆炸事故。
事故造成2人当场死亡、1人重伤。重伤者经34d抢救无效死亡。事故造成木材加工车间厂房部分坍塌,全厂停产,直接经济损失800余万元。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1-15问题(共16分,每小题2分,1~3题为单选题,4~8题为多选题):
该起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不包括( )
A.医疗费用
B.企业停产损失费用
C.事故罚款
D.清理现场费用
E.丧葬及抚恤费用
正确答案:B
2、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该起事故属于( )
A.一般事故
B.较大事故
C.特大事故
D.重大事故
E.特别重大事故
答案:A
3、从业人员长期接触B厂木材加工车间内的粉尘可能会引起的职业病是( )
A.尘肺
B.苯中毒
C.炭疽
D.职业性哮喘
E.甲醛中毒
答案:A
4、下列措施中,对解决木材加工车间内粉尘浓度常年超标问题有效的治理措施包括( )
A.密闭产尘设备措施
B.粉尘惰化措施
C.除尘净化措施
D.通风净化措施
E.防静电措施
答案:A C D
5、在移动传送带过程中,可用于预防人员间接触电的技术措施有( )
A.安装漏电保护装置
B.安装电磁屏蔽
C.采用TT系统
D.安装机械联锁
E.采用保护接零系统
答案:A C E
案例分析不定项选择题
6、针对B厂的粉尘爆炸危险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粉尘分散度越高,越容易发生爆炸
B.粉尘浓度越高,爆炸危险性越大
C.氧含量越高,爆炸强度越大
D.粉尘温度越高,爆炸危险性越大
E.粉尘湿度越高,爆炸危险性越大
答案:A B C D
7、在事故调查处理工作中应坚持的原则有( )
A.优先保护农民工权益的原则
B.“四不放过”的原则
C.公正、公开的原则
D.企业利益至上的原则
E.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
答案:B C E
8、该起事故暴露出B厂在日常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 )
A.安全培训教育不到位
B.安全检查不到位
C.劳动防护用品不合格
D.未采用防爆电动机
E.岗位责任制不健全
答案:A B E
9、针对B厂的粉尘爆炸危险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粉尘分散度越高,越容易发生爆炸
B.粉尘浓度越高,爆炸危险性越大
C.氧含量越高,爆炸强度越大
D.粉尘温度越高,爆炸危险性越大
E.粉尘湿度越高,爆炸危险性越大
答案:A B C D
10、在事故调查处理工作中应坚持的原则有( )
A.优先保护农民工权益的原则
B.“四不放过”的原则
C.公正、公开的原则
D.企业利益至上的原则
E.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
答案:B C E
【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专项练习】相关文章:
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专项练习题10-09
2017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练习题06-16
监理工程师《案例分析》专项训练06-08
2017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专项复习题06-01
2016造价工程师案例分析练习试题06-11
注册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题练习及答案08-02
监理工程师考试《案例分析》专项训练07-02
2016造价工程师《案例分析》练习题10-22
监理工程师《案例分析》练习试题及答案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