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

高考化学的基本知识点归纳

时间:2021-06-09 17:51:25 化学 我要投稿

高考化学必备的基本知识点归纳

  化学学科的特点是碎、散、多、杂,难记易忘,因此考生在备考的时候,需要学会自己整理归纳好重要的知识点,便于复习和记忆。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化学知识要点,希望对大家有用!

高考化学必备的基本知识点归纳

  高考化学基础知识

  化学反应与能量

  一、焓变、反应热

  1.反应热: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1)符号:△H

  (2)单位:kJ/mol

  3.产生原因:

  化学键断裂——吸热

  化学键形成——放热

  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放热>吸热) △H 为“-”或△H <0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吸热>放热)△H 为“+”或△H >0

  常见的放热反应:

  ①所有的燃烧反应

  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

  ④金属与酸的反应

  ⑤生石灰和水反应

  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

  常见的吸热反应:

  ① 晶体Ba(OH)2·8H2O与NH4Cl

  ② 大多数的分解反应

  ③ 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

  ④铵盐溶解等

  二、热化学方程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

  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

  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

  三、燃烧热

  1.概念:25 ℃,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几点:

  ①研究条件:101 kPa

  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 mol

  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ΔH<0,单位kJ/mol)

  四、中和热

  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 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2.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H+和OH-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H+(aq)+OH-(aq)=H2O(l)

  ΔH=-57.3kJ/mol

  3.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小于57.3kJ/mol。

  4.中和热的测定实验

  高考化学方程式知识

  一、氯的离子方程式

  Cl2 + H2O = Cl-+ H+ + HClO

  Cl2 + 2OH- = Cl-+ ClO- + H2O

  Cl2 + 2OH- = Cl-+ ClO- + H2O

  Cl2 + 2I- = 2Cl-+ I2

  Cl2 + H2SO3 + H2O = 2Cl- + SO42- + 4H+

  Cl2 + H2S = 2Cl- + 2H+ + S↓

  Cl2 + 2Fe2+ = 2Fe3+ + 2Cl-(向FeBr2溶液中少量Cl2)

  3Cl2 + 2Fe2+ + 4Br- = 2Fe3+ + 2Br2 + 6Cl-(足量Cl2

  2Cl2 + 2Fe2+ + 2Br- = 2Fe3+ + Br2 + 4Cl- (当n(FeBr2)/n(Cl2)= 1 :1时)

  8Cl2 + 6Fe2+ + 10Br- = 6Fe3+ + 5Br2 + 16Cl- (当n(FeBr2)/n(Cl2)= 3 :4时)

  Cl2 + 2I- = 2Cl-+ I2

  Cl2 + 2I- = I2+ 2Cl-(向FeI2溶液中通入少量Cl2)

  3Cl2 + 2Fe2+ + 4I- = 2Fe3+ + 2I2 +6Cl-(足量Cl2)

  4Cl2 + 2Fe2+ + 6I- = 2Fe3+ + 3I2 + 8Cl- (当n(FeI2)/n(Cl2)= 3 :4时)

  2Cl- + 4H+ + MnO2 = Mn2+ + Cl2↑+ 2H2O

  Cl- + Ag+ = AgCl↓

  ClO- + H+ = HClO

  ClO- + SO2 +H2O = 2H++ Cl- + SO42-

  ClO- + H2O=HClO + OH-

  二、 铝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铝与盐酸: 2Al+6HCl=2ALCl3+3H2气体

  铝与硫酸: 2Al+3H2SO4=Al2(SO4)3+3H2气体

  铝和稀硝酸: Al+4HNO3=Al(NO3)3+NO↑+2H2O

  注:常温下,铝和浓硝酸不能反应,表面生成一层致密而坚固的.氧化膜,阻止反应的进行!

  铝与氢氧化钠:2Al+2NaOH+H2O=2NaAlO2+3H2气体

  氢氧化铝加热分解:2Al(OH)3=(加热)Al2O3+H2O

  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Al(OH)3+NaOH=NaAlO2+2H2O

  氢氧化铝与盐酸:Al(OH)3+3HCl=AlCl3+3H2O

  氧化铝与盐酸:Al2O3+6HCl=2AlCl3+3H2O

  氧化铝与氢氧化钠:Al2O3+2NaOH=2NaAlO2+H2O

  偏铝酸钠与盐酸:NaAlO2+HCl+H2O=Al(OH)3沉淀+NaCl

  偏铝酸钠溶液与少量的盐酸反应: NaAlO2+HCl(少量)+H2O= NaCl + Al(OH)3

  偏铝酸钠溶液与足量的盐酸反应: NaAlO2+4HCl(过量)=NaCl+AlCl3+2H2O

  硫酸铝与氨水:Al2(SO4)3+6NH3.H2O=2Al(OH)3沉淀+3(NH4)2SO4

  氯化铝与氢氧化钠:AlCl3+3NaOH=Al(OH)3沉淀+3NaCl

  氯化铝与氨水:AlCl3+3NH3·H2O==Al(OH)3↓+3NH4Cl(反应到此为止不再继续)

  氯化铝与氢氧化钠:AlCl3+4NaOH=NaAlO2+2H2O

  高考化学知识难点

  1、电子云:用小黑点的疏密来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出现的机会大小所得的图形叫电子云图。离核越近,电子出现的机会大,电子云密度越大;离核越远,电子出现的机会小,电子云密度越小。

  2、电子层(能层):根据电子的能量差异和主要运动区域的不同,核外电子分别处于不同的电子层.原子由里向外对应的电子层符号分别为K、L、M、N、O、P、Q.

  3、原子轨道(能级即亚层):处于同一电子层的原子核外电子,也可以在不同类型的原子轨道上运动,分别用s、p、d、f表示不同形状的轨道,s轨道呈球形、p轨道呈纺锤形,d轨道和f轨道较复杂.各轨道的伸展方向个数依次为1、3、5、7。

  4、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可以用电子层、原子轨道(亚层)和自旋方向来进行描述.在含有多个核外电子的原子中,不存在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两个电子。

  5、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理:

  (1)能量最低原理:电子先占据能量低的轨道,再依次进入能量高的轨道;

  (2)泡利不相容原理:每个轨道最多容纳两个自旋状态不同的电子;

  (3)洪特规则:在能量相同的轨道上排布时,电子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且自旋状态相同。

  洪特规则的特例:在等价轨道的全充满(p6、d10、f14)、半充满(p3、d5、f7)、全空时(p0、d0、f0)的状态,具有较低的能量和较大的稳定性.如24Cr [Ar]3d54s1、29Cu [Ar]3d104s1

  6、根据构造原理,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图⑴箭头所示的顺序。

  根据构造原理,可以将各能级按能量的差异分成能级组如图⑵所示,由下而上表示七个能级组,其能量依次升高;在同一能级组内,从左到右能量依次升高。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按能量由低到高的顺序依次排布。

  7、第一电离能: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1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能量叫做第一电离能。常用符号I1表示,单位为kJ/mol。

  (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

  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的变化:每隔一定数目的元素,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重复出现从ns1到ns2np6的周期性变化.

  (2)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周期性变化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呈周期性变化:

  同周期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有逐渐增大的趋势,稀有气体的第一电离能最大,碱金属的第一电离能最小;

  同主族从上到下,第一电离能有逐渐减小的趋势。

  说明:

  ①同周期元素,从左往右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电子亚层结构为全满、半满时较相邻元素要大即第 ⅡA 族、第 ⅤA 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分别大于同周期相邻元素。Be、N、Mg、P

  ②元素第一电离能的运用:

  a.电离能是原子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实验验证

  b.用来比较元素的金属性的强弱。I1越小,金属性越强,表征原子失电子能力强弱。

  (3)元素电负性的周期性变化

  元素的电负性:元素的原子在分子中吸引电子对的能力叫做该元素的电负性。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电负性呈周期性变化:同周期从左到右,主族元素电负性逐渐增大;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电负性呈现减小的趋势。

  电负性的运用:

  a.确定元素类型(一般>1.8,非金属元素;<1.8,金属元素)。

  b.确定化学键类型(两元素电负性差值>1.7,离子键;<1.7,共价键)。

  c.判断元素价态正负(电负性大的为负价,小的为正价)。

  d.电负性是判断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重要参数(表征原子得电子能力强弱)。

【高考化学的基本知识点归纳】相关文章:

高考化学知识点归纳03-09

关于化学的基本知识点归纳06-20

2017高考化学知识点归纳10-17

高考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06-19

高考化学重要的知识点归纳01-05

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归纳11-18

高考化学必考的知识点归纳10-26

高考必备的化学知识点归纳10-27

高考必考的化学知识点归纳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