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

高一化学必修一基础知识点

时间:2021-12-05 17:56:35 化学 我要投稿

高一化学必修一基础知识点

  许多高一的学生都不知道怎么学习必修一的化学,必修一的化学是最需要重视的,想要学好也不难的,要从最基本的概念理解开始,从基础知识学起。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用!

高一化学必修一基础知识点

  必修一化学考点知识点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第一步:写(基础)

  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例如:CuSO4+BaCl2=BaSO4↓+CuCl2

  第二步:拆(关键)

  把易溶、易电离的物质拆成离子形式(难溶、难电离的以及气体等仍用化学式表示)

  Cu2++SO42-+Ba2++2Cl-=BaSO4↓+Cu2++2Cl-

  第三步:删(途径)

  删去两边不参加反应的离子

  Ba2+ + SO42- = BaSO4↓

  第四步:查(保证)

  检查(质量守恒、电荷守恒)

  Ba2+ + SO42- = BaSO4↓

  质量守恒:左——Ba, S 4 O 右——Ba, S 4 O

  电荷守恒:左 2+(—2)=0 右 0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注意事项:

  1.非电解质、弱电解质、难溶于水的物质,气体在反应物、生成物中出现,均写成化学式或分式。

  HAc+OH-=Ac-+H2O

  2.固体间的反应,即使是电解质,也写成化学式或分子式。

  2NH4Cl(固)+Ca(OH)2(固)=CaCl2+2H2O+2NH3↑

  3.氧化物在反应物中、生成物中均写成化学式或分子式。

  SO3+Ba2++2OH-=BaSO4↓+H2O

  CuO+2H+=Cu2++H2O

  4.浓H2SO4作为反应物和固体反应时,浓H2SO4写成化学式。

  5.H3PO4中强酸,在写离子方程式时按弱酸处理,写成化学式。

  6.金属、非金属单质,无论在反应物、生成物中均写成化学式。如:Zn+2H+=Zn2++H2↑

  7. 微溶物作为反应物时,处于澄清溶液中

  时写成离子形式;处于浊液或固体时写成化学式。微溶物作为生成物的一律写化学式

  如条件是澄清石灰水,则应拆成离子;若给的是石灰乳或浑浊石灰水则不能拆,写成化学式。

  另加:

  盐酸 硫酸 硝酸为强酸 醋酸 碳酸为弱酸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 是强碱

  酸————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所谓强酸、弱酸是相对而言,

  酸溶于水能发生完全电离的,属于强酸。如HCl、H2SO4、HNO3、HBr、HI、

  酸溶于水不能发生完全电离的,属于弱酸。如碳酸、H2S、HF、磷酸、乙酸(醋酸)等。

  碱————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所谓强碱、弱碱是相对而言,

  碱溶于水能发生完全电离的,属于强碱。如KOH、NaOH、Ba(OH)2

  碱溶于水不能发生完全电离的,属于弱碱。如一水和氨、氢氧化钙(中强碱)、氢氧化铝、氢氧化锌等。

  高一化学必背知识

  氧化还原反应

  ①、氧化反应: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

  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凡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就是

  ②、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依据-----有元素化合价变化

  失电子总数=化合价升高总数==得电子总数==化合价降低总数。

  ③、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电子的转移(电子的得失或共用电子对的偏移

  口诀:失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氧化反应),还原剂;

  得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还原反应),氧化剂;

  ④氧化剂和还原剂(反应物)

  氧化剂:得电子(或电子对偏向)的物质------氧化性

  还原剂:失电子(或电子对偏离)的物质------还原性

  氧化产物:氧化后的生成物

  还原产物:还原后的生成物。

  ⑤常见的氧化剂与还原剂

  a、常见的氧化剂

  (1) 活泼的非金属单质:O2、Cl2、Br2

  (2) 含高价金属阳离子的化合物:FeCl3

  (3) 含某些较高化合价元素的化合物:浓H2SO4 、HNO3、KMnO4、MnO2

  b、常见的还原剂:

  (1) 活泼或或较活泼的金属:K、Ca、Na、Al、Mg、Zn (按金属活动性顺序,还原性递减)

  (2) 含低价金属阳离子的化合物:Fe2+

  (3) 某些非金属单质:C、H2

  (4) 含有较低化合价元素的化合物:HCl 、H2S、HI、KI

  氧化剂 + 还原剂 == 还原产物 + 氧化产物

  ⑥、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1) 双线桥法---表示电子得失结果

  (2) 单线桥——表示电子转移情况

  步骤:重点:

  (1)单箭号(在反应物之间);

  (2)箭号起点为被氧化(失电子)元素,终点为被还原(得电子)元素;

  (3)只标转移电子总数,不标得与失(氧化剂得电总数等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

  ⑦、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高一化学知识重点

  胶体

  1、胶体的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在10-9~10-7m之间的分散系。

  2、胶体的分类:

  ①. 根据分散质微粒组成的状况分类:

  如: 胶体胶粒是由许多 等小分子聚集一起形成的微粒,其直径在1nm~100nm之间,这样的胶体叫粒子胶体。 又如:淀粉属高分子化合物,其单个分子的直径在1nm~100nm范围之内,这样的胶体叫分子胶体。

  ②. 根据分散剂的状态划分:

  如:烟、云、雾等的分散剂为气体,这样的胶体叫做气溶胶;AgI溶胶、 溶胶、 溶胶,其分散剂为水,分散剂为液体的胶体叫做液溶胶;有色玻璃、烟水晶均以固体为分散剂,这样的胶体叫做固溶胶。

  3、胶体的制备

  A. 物理方法

  ① 机械法:利用机械磨碎法将固体颗粒直接磨成胶粒的大小

  ② 溶解法:利用高分子化合物分散在合适的溶剂中形成胶体,如蛋白质溶于水,淀粉溶于水、聚乙烯熔于某有机溶剂等。

  B. 化学方法

  ① 水解促进法:FeCl3+3H2O(沸)= (胶体)+3HCl

  ② 复分解反应法:KI+AgNO3=AgI(胶体)+KNO3 Na2SiO3+2HCl=H2S增大胶粒之间的碰撞机会。如蛋思考:若上述两种反应物的量均为大量,则可观察到什么现象?如何表达对应的两个反应方程式?提示:KI+AgNO3=AgI↓+KNO3(黄色↓)Na2SiO3+2HCl=H2SiO3↓+2NaCl(白色↓)

  4、胶体的性质:

  ① 丁达尔效应——丁达尔效应是粒子对光散射作用的结果,是一种物理现象。丁达尔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因为胶体微粒直径大小恰当,当光照射胶粒上时,胶粒将光从各个方面全部反射,胶粒即成一小光源(这一现象叫光的散射),故可明显地看到由无数小光源形成的光亮“通路”。当光照在比较大或小的颗粒或微粒上则无此现象,只发生反射或将光全部吸收的`现象,而以溶液和浊液无丁达尔现象,所以丁达尔效应常用于鉴别胶体和其他分散系。

  ② 布朗运动——在胶体中,由于胶粒在各个方向所受的力不能相互平衡而产生的无规则的运动,称为布朗运动。是胶体稳定的原因之一。

  ③ 电泳——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胶体的微粒在分散剂里向阴极(或阳极)作定向移动的现象。胶体具有稳定性的重要原因是同一种胶粒带有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另外,胶粒在分散力作用下作不停的无规则运动,使其受重力的影响有较大减弱,两者都使其不易聚集,从而使胶体较稳定。

  说明:A、电泳现象表明胶粒带电荷,但胶体都是电中性的。胶粒带电的原因:胶体中单个胶粒的体积小,因而胶体中胶粒的表面积大,因而具备吸附能力。有的胶体中的胶粒吸附溶液中的阳离子而带正电;有的则吸附阴离子而带负电胶体的提纯,可采用渗析法来提纯胶体。使分子或离子通过半透膜从胶体里分离出去的操作方法叫渗析法。其原理是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而分子和离子可以透过半透膜。但胶体粒子可以透过滤纸,故不能用滤纸提纯胶体。

  B、在此要熟悉常见胶体的胶粒所带电性,便于判断和分析一些实际问题。

  带正电的胶粒胶体:金属氢氧化物如 、 胶体、金属氧化物。

  带负电的胶粒胶体: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As2S3胶体、硅酸胶体、土壤胶体

  特殊:AgI胶粒随着AgNO3和KI相对量不同,而可带正电或负电。若KI过量,则AgI胶粒吸附较多I-而带负电;若AgNO3过量,则因吸附较多Ag+而带正电。当然,胶体中胶粒带电的电荷种类可能与其他因素有关。

  C、同种胶体的胶粒带相同的电荷。

  D、固溶胶不发生电泳现象。凡是胶粒带电荷的液溶胶,通常都可发生电泳现象。气溶胶在高压电的条件也能发生电泳现象。

  胶体根据分散质微粒组成可分为粒子胶体(如 胶体,AgI胶体等)和分子胶体[如淀粉溶液,蛋白质溶液(习惯仍称其溶液,其实分散质微粒直径已达胶体范围),只有粒子胶体的胶粒带电荷,故可产生电泳现象。整个胶体仍呈电中性,所以在外电场作用下作定向移动的是胶粒而非胶体。

  ④聚沉——胶体分散系中,分散系微粒相互聚集而下沉的现象称为胶体的聚沉。能促使溶胶聚沉的外因有加电解质(酸、碱及盐)、加热、溶胶浓度增大、加胶粒带相反电荷的胶体等。有时胶体在凝聚时,会连同分散剂一道凝结成冻状物质,这种冻状物质叫凝胶。

  胶体稳定存在的原因:(1)胶粒小,可被溶剂分子冲击不停地运动,不易下沉或上浮(2)胶粒带同性电荷,同性排斥,不易聚大,因而不下沉或上浮

  胶体凝聚的方法:

  (1)加入电解质:电解质电离出的阴、阳离子与胶粒所带的电荷发生电性中和,使胶粒间的排斥力下降,胶粒相互结合,导致颗粒直径>10-7m,从而沉降。

  能力:离子电荷数,离子半径

  阳离子使带负电荷胶粒的胶体凝聚的能力顺序为:Al3+>Fe3+>H+>Mg2+>Na+

  阴离子使带正电荷胶粒的胶体凝聚的能力顺序为:SO42->NO3->Cl-

  (2)加入带异性电荷胶粒的胶体:(3)加热、光照或射线等:加热可加快胶粒运动速率,增大胶粒之间的碰撞机会。如蛋白质溶液加热,较长时间光照都可使其凝聚甚至变性。

  5、胶体的应用

  胶体的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科研等方面有着重要用途,如常见的有:

  ① 盐卤点豆腐:将盐卤( )或石膏( )溶液加入豆浆中,使豆腐中的蛋白质和水等物质一起凝聚形成凝胶。

  ② 肥皂的制取分离 ③ 明矾、 溶液净水④ FeCl3溶液用于伤口止血 ⑤ 江河入海口形成的沙洲⑥ 水泥硬化 ⑦冶金厂大量烟尘用高压电除去⑧ 土壤胶体中离子的吸附和交换过程,保肥作用

  ⑨ 硅胶的制备: 含水4%的 叫硅胶

【高一化学必修一基础知识点】相关文章:

高一化学必修一基础知识点总结12-04

高一化学必修二基础知识点总结12-02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07-18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01-27

高一化学必修一的知识点归纳01-25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归纳12-02

高一化学必修一必备的知识点12-02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汇总04-16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