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空气知识点归纳总结
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我们周围的空气的知识点是一个学习重点。那么,关于这一章的知识内容,你了解的足够深入吗?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化学必备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用!
初中化学空气知识
一、 拉瓦锡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
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的结论。实验中涉及的化学方程式有:2Hg+O2△2HgO和2HgO△2Hg+O2↑。
二、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1、【实验原理】4P+5O2点燃2P2O5(因为红磷燃烧后,消耗了氧气,使内部气压减小,小于外部大气压,使水被外部大气压压入集气瓶内。)
2、【实验装置】弹簧夹关闭。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
3、【实验步骤】
① 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 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塞子。
③ 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4、【实验现象】①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② 放热;③ 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沿着导管进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空气总体积的1/5。
5、【实验结论】① 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② 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6、【注意事项】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
①红磷必须过量。如果红磷的量不足,集气瓶内的氧气没有被完全消耗,测量结果会偏小。
②装置气密性要好。如果装置的气密性不好,集气瓶外的空气进入集气瓶,测量结果会偏小。
③冷却后再打开弹簧夹,否则测量结果偏小。
④导管中要注满水。否则当红磷燃烧并冷却后,进入的水会有一部分残留在试管中,导致测量结果偏小。
水面上升大于1/5的原因:
①没夹紧弹簧夹,红磷燃烧时瓶内部分空气受热从导管溢出。
②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部分空气受热溢出。
⑤在集气瓶底加水的目的:吸收有毒的五氧化二磷。
⑥不要用木炭或硫代替红磷!原因:木炭和硫燃烧尽管消耗气体,但是产生了新的气体,气体体积不变,容器内压强几乎不变(或说不能产生压强差),水面不会有变化。(若想用碳或硫代替红磷,则实验前应在广口瓶内放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用来吸收产生的气体。)
不要用镁代替红磷!原因:因为镁活泼,在空气中燃烧时不但能与氧气反应,还能与少量的'氮气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这样不仅消耗氧气,还消耗了氮气和二氧化碳,使测量结果偏大
三、空气的成分
气体 |
氮气 |
氧气 |
稀有气体 |
二氧化碳 |
其他气体和杂质 |
体积分数 |
78% |
21% |
0.94% |
0.03% |
0.03% |
四、混合物和纯净物
混合物 |
纯净物 |
|
定义 |
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叫混合物。 |
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纯净物。 |
特点 |
组成混合物的各种成分之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它们各自保持着原来的性质。 |
纯净物可以用化学式来表示。但是,绝对纯净的物质是没有的。 |
常见实例 |
空气、溶液、合金、铁锈、加碘盐、天然气、自来水、矿泉水等 |
能用化学式表示的所有物质 冰水混合物、水蒸气、铜锈也是纯净物 |
五、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1. 氮气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略小。
【化学性质】化学性质不活泼,一般情况下不能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动植物呼吸。
【用途】① 制硝酸和化肥的重要原料(利用氮气的化学性质);
② 用作保护气(焊接金属时作保护气、灯泡充氮延长使用寿命、食物充氮防腐);
③ 医疗上在液氮冷冻麻醉条件下做手术;
④ 超导材料在液氮的低温条件下显示超导性能。
2. 稀有气体(氦、氖、氩、氪、氙的总称)
【物理性质】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难溶于水。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化学性质】化学性质很不活泼。所以稀有气体又叫做惰性气体。
【用途】① 用作保护气(焊接金属时作保护气、灯泡中充入稀有气体使灯泡耐用);
② 用作光源(如航标灯、强照明灯、闪光灯、霓虹灯等);
③ 用于激光技术;④ 氦气可作冷却剂;⑤ 氙气可作麻醉剂。
初三化学知识
一、实验室制取气体时收集气体的方法
1.排水法:
(1)难溶或微溶于水,且与水不发生化学反应的气体,都可以用排水法收集。
(2)一般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应尽量用此法,因为排水法收集的气体纯度大,但含一定的水蒸气。
2.排气法:
(1)不与空气发生反应,且密度与空气密度相差较大的气体,都
可用排空气法收集,相对分子质量大于29的气体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相对分子质量小于29的气体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2)排空气集气法的特点是操作简单,但所收集到的气体纯度不高。
注:
A .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导气管伸入集气瓶口即可,这样便于操作;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气管伸入到集气瓶的底部,这样可充分排净集气瓶中的空气。
B.集满气体的集气瓶,盖上毛玻璃片后,是正放在桌面上还是倒放在桌面上,取决于气体的密度,为了减少集气瓶内的气体向空气中扩散,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集满集气瓶后,盖上毛玻璃片,要倒置在桌面上;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在正放在桌面上。
二、收集气体时验满的方法
(1)排水法:
集气瓶里的水要装满,瓶口 处不能留有气泡,倒立在水槽里,到集气瓶中的水完全排出为止。
(2)排空气法:
要把验满的工具放在靠近集气瓶口处,不能放在集气瓶内。
三、气体的干燥与除杂
气体的干燥原则:
浓硫酸、固体氢氧化钠、硫酸铜固体、氯化钙固体作干燥剂。
(1)选择干燥剂:选择干燥剂要根据气体和干燥剂的性质,干燥剂不能与被干燥的物质反应。
(2)选择干燥装置:干燥装置由干燥剂的状态来决定。干燥时,装置要么是“长进短出”要么是“大口进、小口出”。
气体净化除杂原则:
不减少被净化气体,不引进新的杂质。除杂方法:酸性杂质用碱性试剂吸收,碱性杂质用酸性试剂吸收,或者用能与杂质生成沉淀或生成可溶性物质的试剂。除杂顺序:一般来说,除杂在前,干燥在后。
初中化学知识重点
1、酸的五条通性:
1.酸与指示剂反应,遇石蕊变红
2.酸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3.酸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4.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5.酸与盐反应生成新盐和新酸
2、碱的四条通性:
1.碱【溶液】与指示剂反应,遇石蕊变蓝,酚酞变红
2.【可溶性】碱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3.碱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4.【可溶性】碱与【可溶性】盐反应,生成新碱和新盐
3、如何区别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
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都属于碱,无法用指示剂区分,可以加碳酸钠溶液,碳酸钠可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沉淀,与氢氧化钠不反应。
4、如何检验溶液中的氯离子
用试管取少量样品,滴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后加【足量】稀硝酸,若沉淀不消失(氯化银不溶于水或酸),则证明有氯离子
5、如何检验溶液中是否有硫酸根离子
用试管取少量样品,滴加硝酸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后加【足量】稀硝酸,若沉淀不消失(硫酸钡不溶于水或酸),则证明有硫酸根离子
区别氯离子和硫酸根离子要用钡离子,不能用银离子(硫酸银微溶于水),若要检验同种溶液里的氯离子和硫酸根离子,要先用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检验并除去硫酸根离子,再用氯离子的检验方法检验氯离子
6、如何证明氢氧化钠是否变质
首先: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可能会与二氧化碳反应而生成碳酸钠,导致变质。
1.〔酸〕用试管取少量样品,滴加【足量】稀盐酸,若有气泡则变质。
2.〔碱〕用试管取少量样品,滴加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钡溶液,若有沉淀产生,则变质。
3.〔盐〕用试管取少量样品,滴加氯化钡或硝酸钡溶液,若有沉淀产生,则变质。
如何证明氢氧化钠是否【全部】变质?〔检验氢氧根离子时先除去碳酸根离子〕
用试管取少量样品加足量的钡盐或钙盐,产生白色沉淀(碳酸根离子除去),滴加无色酚酞试液,若溶液变红,则部分变质。不变红则全部变质。
7、如何除去氢氧化钠中的少量碳酸钠
加【适量】氢氧化钡或氢氧化钙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后过滤,取滤液即可。
贴士:适量是指恰好完全反应,要做到很难,说说很简单…产生的白色沉淀是碳酸钙或碳酸钡。
8、如何只用一种物质鉴别其他物质
1.水 溶解性、(溶解时)温度、(溶解后)颜色
2.指示剂(可鉴别酸碱)
3.酸(可鉴别金属等)
4.碱(可鉴别非金属氧化物等)
【初中化学空气知识点归纳总结】相关文章:
2021最新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11-29
初中化学竞赛初赛试题01-19
初中化学月考的考试反思和总结400字04-23
初中化学竞赛初赛试题201711-08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11-25
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10-26
关于高二政治知识点总结01-24
高二数学导数知识要点归纳11-01
《方程》知识点10-28
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