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

初中化学第二章知识要点归纳

时间:2021-12-04 19:35:59 化学 我要投稿

初中化学第二章知识要点归纳

  初中的学生刚接触一门新的学科,,大多数同学都抱有极大的兴趣。化学这门课程对于初中生来说,学习难度并不大。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化学必备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初中化学第二章知识要点归纳

  初中化学第二章知识

  一、 拉瓦锡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

  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的结论。实验中涉及的化学方程式有:2Hg+O2△2HgO和2HgO△2Hg+O2↑。

  二、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1、【实验原理】4P+5O2点燃2P2O5(因为红磷燃烧后,消耗了氧气,使内部气压减小,小于外部大气压,使水被外部大气压压入集气瓶内。)

  2、【实验装置】弹簧夹关闭。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

  3、【实验步骤】

  ① 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 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塞子。

  ③ 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4、【实验现象】①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② 放热;③ 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沿着导管进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空气总体积的1/5。

  5、【实验结论】① 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② 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6、【注意事项】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

  ①红磷必须过量。如果红磷的量不足,集气瓶内的氧气没有被完全消耗,测量结果会偏小。

  ②装置气密性要好。如果装置的气密性不好,集气瓶外的空气进入集气瓶,测量结果会偏小。

  ③冷却后再打开弹簧夹,否则测量结果偏小。

  ④导管中要注满水。否则当红磷燃烧并冷却后,进入的水会有一部分残留在试管中,导致测量结果偏小。

  水面上升大于1/5的原因:

  ①没夹紧弹簧夹,红磷燃烧时瓶内部分空气受热从导管溢出。

  ②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部分空气受热溢出。

  ⑤在集气瓶底加水的目的:吸收有毒的五氧化二磷。

  ⑥不要用木炭或硫代替红磷!原因:木炭和硫燃烧尽管消耗气体,但是产生了新的气体,气体体积不变,容器内压强几乎不变(或说不能产生压强差),水面不会有变化。(若想用碳或硫代替红磷,则实验前应在广口瓶内放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用来吸收产生的气体。)

  不要用镁代替红磷!原因:因为镁活泼,在空气中燃烧时不但能与氧气反应,还能与少量的氮气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这样不仅消耗氧气,还消耗了氮气和二氧化碳,使测量结果偏大

  三、空气的成分

气体

氮气

氧气

稀有气体

二氧化碳

其他气体和杂质

体积分数

78%

21%

0.94%

0.03%

0.03%

  四、混合物和纯净物

 

混合物

纯净物

定义

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叫混合物。

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纯净物。

特点

组成混合物的各种成分之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它们各自保持着原来的性质。

纯净物可以用化学式来表示。但是,绝对纯净的物质是没有的。

常见实例

空气、溶液、合金、铁锈、加碘盐、天然气、自来水、矿泉水等

能用化学式表示的所有物质

冰水混合物、水蒸气、铜锈也是纯净物

  五、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1. 氮气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略小。

  【化学性质】化学性质不活泼,一般情况下不能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动植物呼吸。

  【用途】① 制硝酸和化肥的重要原料(利用氮气的`化学性质);

  ② 用作保护气(焊接金属时作保护气、灯泡充氮延长使用寿命、食物充氮防腐);

  ③ 医疗上在液氮冷冻麻醉条件下做手术;

  ④ 超导材料在液氮的低温条件下显示超导性能。

  2. 稀有气体(氦、氖、氩、氪、氙的总称)

  【物理性质】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难溶于水。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化学性质】化学性质很不活泼。所以稀有气体又叫做惰性气体。

  【用途】① 用作保护气(焊接金属时作保护气、灯泡中充入稀有气体使灯泡耐用);

  ② 用作光源(如航标灯、强照明灯、闪光灯、霓虹灯等);

  ③ 用于激光技术;④ 氦气可作冷却剂;⑤ 氙气可作麻醉剂。

  六、空气污染和防治

  1. 空气污染的污染物是有害气体和烟尘。污染源包括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三大有害气体),还包括工业废气等方面。

  2. 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和臭氧等。

  3. 空气污染的危害:造成世界三大环境问题(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损害人体健康、破坏生态平衡、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等。

  4. 防治空气污染: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减少使用化石燃料;使用清洁能源;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禁止露天焚烧垃圾等。

  七、绿色化学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其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消除污染。

  绿色化学的主要特点是:

  ① 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

  ② 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以减少向环境排放废物;

  ③ 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消纳,实现“零排放”(化合反应)

  ④ 生产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友好的产品。

  初三化学基础知识

  一、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等微粒

  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例如水、二氧化碳、氢气、氧气等物质

  2、由原子构成的物质: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石墨等物质

  3、物质构成的描述:物质由××分子(或原子)构成。例如:铁由铁原子构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

  二、分子

  1、基本性质:⑴质量、体积都很小;

  ⑵在不停地运动且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 例:水的挥发、品红的扩散;

  ⑶分子间存在间隔。同一物质气态时分子间隔最大,固体时分子间隔最小 ;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变小的缘故。

  ⑷同种物质间分子的性质相同,不同物质间分子的性质不同。

  2、分子的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

  分子构成的描述:①××分子由××原子和××原子构成。

  例如: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②一个××分子由几个××原子和几个××原子构成。

  例如: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二个氢原子构成

  3、含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例:氢分子是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4、从分子和原子角度来区别下列几组概念

  ⑴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种类不变。

  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⑵纯净物与混合物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⑶单质与化合物

  单质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化合物的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三、原子

  1、含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例:氢原子、氧原子是电解水中的最小粒子

  2、分子与原子的比较

 

分 子

原 子

定义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性质

体积小、质量小;不断运动;有间隙

联系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区别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初中化学考点知识

  常见物质的颜色

  (一)固体的颜色

  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

  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5、淡黄色固体:硫磺

  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 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

  10、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

  (二)液体的颜色

  1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

  1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13、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

  14、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15、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三)气体的颜色

  17、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18、黄绿色气体:氯气

【初中化学第二章知识要点归纳】相关文章:

科目一考试知识要点归纳11-02

高二数学导数知识要点归纳11-01

科目一知识要点归纳及考试答题技巧09-23

初级药士考试基础知识要点归纳08-08

2017外科主治医师基础知识要点归纳08-11

科目一交规考试要点知识归纳01-20

科目一要点归纳04-20

科目四考试要点归纳09-26

科目一考试要点归纳09-03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基础知识第二章要点习题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