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一化学知识点归纳

时间:2023-07-18 12:25:55 化学 我要投稿

新高一化学必备知识点归纳

  高一学生要根据自己的条件,以及高中阶段学科知识交叉多、综合性强,以及考查的知识和思维触点广的特点,找寻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化学知识总结,希望对大家有用!

新高一化学必备知识点归纳

  化学能与热能

  1、在任何的化学反应中总伴有能量的变化。

  原因: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取决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E反应物总能量>E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

  2、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

  ①所有的燃烧与缓慢氧化。

  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金属与酸反应制取氢气。

  ④大多数化合反应(特殊:是吸热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

  ①以C、H2、CO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如:

  ②铵盐和碱的反应如Ba(OH)2·8H2O+NH4Cl=BaCl2+2NH3↑+10H2O

  ③大多数分解反应如KClO3、KMnO4、CaCO3的分解等。

  3、能源的分类:

  高一化学易错知识

  常错点1:错误地认为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辨析:酸性氧化物与非金属氧化物是两种不同的分类方式,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CrO3、Mn2O7是酸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和NO2等。

  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而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Al2O3是两性氧化物,CrO3是酸性氧化物。

  常错点2:错误地认为胶体带有电荷。

  辨析:胶体是电中性的,只有胶体粒子即胶粒带有电荷,而且并不是所有胶体粒子都带有电荷。如淀粉胶体粒子不带电荷。

  常错点3:错误地认为有化学键被破坏的变化过程就是化学变化。

  辨析: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从微观角度看就是有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生成。只有化学键断裂或只有化学键生成的过程不是化学变化,如氯化钠固体溶于水时破坏了其中的离子键,离子晶体和金属晶体的熔化或破碎过程破坏了其中的化学键,从饱和溶液中析出固体的过程形成了化学键,这些均是物理变化。

  常错点4:错误地认为同种元素的单质间的转化是物理变化。

  辨析同种元素的不同单质(如O2和O3、金刚石和石墨)是不同的物质,相互之间的转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常错点5:错误地认为气体摩尔体积就是22.4L·mol-1。

  辨析:两者是不同的,气体摩尔体积就是1mol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占有的体积,在标准状况下为22.4L,在非标准状况下可能是22.4L,也可能不是22.4L。

  常错点6:在使用气体摩尔体积或阿伏加德罗定律时忽视物质的状态或使用条件。

  辨析:气体摩尔体积或阿伏加德罗定律只适用于气体体系,既可以是纯净气体,也可以是混合气体。对于固体或液体不适用。气体摩尔体积在应用于气体计算时,要注意在标准状况下才能用22.4L·mol-1。

  常错点7:在计算物质的量浓度时错误地应用溶剂的体积。

  辨析:物质的量浓度是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衡量标准是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的多少,因此在计算物质的量浓度时应用溶液的体积而不是溶剂的体积。

  常错点8:在进行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质量分数的换算时,忽视溶液体积的单位。

  辨析: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质量分数的换算时,要用到溶液的密度,通常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的单位是mol·L-1,溶液密度的单位是g·cm-3,在进行换算时,易忽视体积单位的不一致。

  常错点9:由于SO2、CO2、NH3、Cl2等溶于水时,所得溶液能够导电,因此错误地认为SO2、CO2、NH3、Cl2等属于电解质。

  辨析: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研究的范畴是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电解质必须是化合物本身电离出阴、阳离子,否则不能用其水溶液的导电性作为判断其是否是电解质的依据。如SO2、CO2、NH3等溶于水时之所以能够导电,是因为它们与水发生了反应生成了电解质的缘故。

  常错点10:错误地认为其溶液导电能力强的电解质为强电解质。

  辨析:电解质的强弱与溶液的导电性强弱没有必然的联系,导电性的强弱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大小及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有关;而电解质的强弱与其电离程度的大小有关。

  常错点11:错误地认为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数越多,氧化剂的氧化能力越强;还原剂失去的电子数越多,还原剂的还原能力越强。

  辨析氧化性的强弱是指得电子的难易程度,越容易得电子即氧化性越强,与得电子的数目无关。同样还原剂的还原性强弱与失电子的难易程度有关,与失电子的数目无关。

  高一化学知识重点

  1.羟基就是氢氧根

  看上去都是OH组成的一个整体,其实,羟基是一个基团,它只是物质结构的一部分,不会电离出来。而氢氧根是一个原子团,是一个阴离子,它或强或弱都能电离出来。所以,羟基不等于氢氧根。

  例如:C2H5OH中的OH是羟基,不会电离出来;硫酸中有两个OH也是羟基,众所周知,硫酸不可能电离出OH-的。而在NaOH、Mg(OH)2、Fe(OH)3、Cu2(OH)2CO3中的OH就是离子,能电离出来,因此这里叫氢氧根。

  2.Fe3+离子是黄色的

  众所周知,FeCl3溶液是黄色的,但是不是意味着Fe3+就是黄色的呢?

  不是。Fe3+对应的碱Fe(OH)3是弱碱,它和强酸根离子结合成的盐类将会水解产生红棕色的Fe(OH)3。因此浓的FeCl3溶液是红棕色的,一般浓度就显黄色,归根结底就是水解生成的Fe(OH)3导致的。真正Fe3+离子是淡紫色的而不是黄色的。将Fe3+溶液加入过量的酸来抑制水解,黄色将褪去。

  3.AgOH遇水分解

  我发现不少人都这么说,其实看溶解性表中AgOH一格为“—”就认为是遇水分解,其实不是的。

  而是AgOH的热稳定性极差,室温就能分解,所以在复分解时得到AgOH后就马上分解,因而AgOH常温下不存在。和水是没有关系的。如果在低温下进行这个操作,是可以得到AgOH这个白色沉淀的。

  4.多元含氧酸具体是几元酸看酸中H的个数

  多元酸究竟能电离多少个H+,是要看它结构中有多少个羟基,非羟基的氢是不能电离出来的。如亚磷酸(H3PO3),看上去它有三个H,好像是三元酸,但是它的结构中,是有一个H和一个O分别和中心原子直接相连的,而不构成羟基。

  构成羟基的O和H只有两个。因此H3PO3是二元酸。当然,有的还要考虑别的因素,如路易斯酸H3BO3就不能由此来解释。

  5.酸式盐溶液呈酸性吗?

  表面上看,“酸”式盐溶液当然呈酸性啦,其实不然。到底酸式盐呈什么性,要分情况讨论,当其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时,呈酸性,当电离程度小于水解程度时,则成碱性。

  如果这是强酸的酸式盐,因为它电离出了大量的H+,而且阴离子不水解,所以强酸的酸式盐溶液一定呈酸性。而弱酸的酸式盐,则要比较它电离出H+的能力和阴离子水解的程度了。

  如果阴离子的水解程度较大(如NaHCO3,NaHS,Na2HPO4),则溶液呈碱性;反过来,如果阴离子电离出H+的能力较强(如NaH2PO4,NaHSO3),则溶液呈酸性。

  6.H2SO4有强氧化性

  就这么说就不对,只要在前边加一个“浓”字就对了。浓H2SO4以分子形式存在,它的氧化性体现在整体的分子上,H2SO4中的S+6易得到电子,所以它有强氧化性。而稀H2SO4(或SO42-)的氧化性几乎没有(连H2S也氧化不了),比H2SO3(或SO32-)的氧化性还弱得多。

  这也体现了低价态非金属的含氧酸根的氧化性比高价态的强,和HClO与HClO4的酸性强弱比较一样。所以说H2SO4有强氧化性时必须严谨,前面加上“浓”字。

  7.盐酸是氯化氢的俗称

  看上去,两者的化学式都相同,可能会产生误会,盐酸就是氯化氢的俗称。其实盐酸是混合物,是氯化氢和水的混合物;而氯化氢是纯净物,两者根本不同的。氯化氢溶于水叫做氢氯酸,氢氯酸的俗称就是盐酸了。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1、化学反应的速率

  (1)概念: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均取正值)来表示。

  计算公式:

  ①单位:mol/(L·s)或mol/(L·min)

  ②B为溶液或气体,若B为固体或纯液体不计算速率。

  ③以上所表示的是平均速率,而不是瞬时速率。

  ④重要规律:

  速率比=方程式系数比

  变化量比=方程式系数比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内因:由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决定的(主要因素)。

  外因:①温度:升高温度,增大速率

  ②催化剂:一般加快反应速率(正催化剂)

  ③浓度:增加C反应物的浓度,增大速率(溶液或气体才有浓度可言)

  ④压强:增大压强,增大速率(适用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

  ⑤其它因素:如光(射线)、固体的表面积(颗粒大小)、反应物的状态(溶剂)、原电池等也会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2、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平衡

  (1)在一定条件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正向反应速率与逆向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达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平衡状态”,这就是这个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即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受到温度、反应物浓度、压强等因素的影响。催化剂只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对化学平衡无影响。

  在相同的条件下同时向正、逆两个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做可逆反应。通常把由反应物向生成物进行的反应叫做正反应。而由生成物向反应物进行的反应叫做逆反应。

  在任何可逆反应中,正方应进行的同时,逆反应也在进行。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即是说可逆反应无论进行到何种程度,任何物质(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都不可能为0。

  (2)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逆、动、等、定、变。

  ①逆: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

  ②动:动态平衡,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仍在不断进行。

  ③等:达到平衡状态时,正方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等于0。即v正=v逆≠0。

  ④定: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各组成成分的含量保持一定。

  ⑤变:当条件变化时,原平衡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会重新建立新的平衡。

  (3)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①VA(正方向)=VA(逆方向)或nA(消耗)=nA(生成)(不同方向同一物质比较)

  ②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变或百分含量不变

  ③借助颜色不变判断(有一种物质是有颜色的)

  ④总物质的量或总体积或总压强或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前提:反应前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相等的反应适用,即如对于反应)

  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强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烟同时生成一种白色物质。

  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3、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物质。

  5、加热试管中碳酸氢铵: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试管上有液滴生成。

  6、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现淡蓝色。

  7、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的热。

  8、在试管中用氢气还原氧化铜: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物质,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9、用木炭粉还原氧化铜粉末,使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黑色氧化铜变为有光泽的金属颗粒,石灰水变浑浊。

  10、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

  11、向盛有少量碳酸钾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盐酸:有气体生成。

  12、加热试管中的硫酸铜晶体:蓝色晶体逐渐变为白色粉末,且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13、钠在氯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14、点燃纯净的氯气,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发出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15、向含有Cl—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6、向含有SO42—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7、一带锈铁钉投入盛稀硫酸的试管中并加热:铁锈逐渐溶解,溶液呈浅黄色,并有气体生成。

  18、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

  19、将Cl2通入无色KI溶液中,溶液中有褐色的物质产生。

  20、在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21、盛有生石灰的试管里加少量水:反应剧烈,发出大量热。

  22、将一洁净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附着,溶液颜色逐渐变浅。

  23、将铜片插入硝酸汞溶液中:铜片表面有银白色物质附着。

  24、向盛有石灰水的试管里,注入浓的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25、细铜丝在氯气中燃烧后加入水:有棕色的烟生成,加水后生成绿色的溶液。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依能量的不同是分层排布的,其主要规律是:

  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较低的电子层,然后由里向外,依次排布在能量逐步升高的电子层。

  2.原子核外各电子层最多容纳2n2个电子。

  3.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能超过2个电子)。

  4.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18个(K层为次外层时不能超过2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32个。

  注意:以上规律既相互联系,又互相制约,不能孤立片面的理解。如M层为最外层的时候,最多为8个,而不是18个。

  方程式归纳

  甲烷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

  CH4+Cl2CH3Cl+HCl

  CH3Cl+Cl2CH2Cl2+HCl

  CH2Cl2+Cl2CHCl3+HCl

  CHCl3+Cl2CCl4+HCl(条件都为光照。)

  实验室制甲烷

  CH3COONa+NaOHNa2CO3+CH4(条件是CaO加热)

  乙烯燃烧

  CH2=CH2+3O22CO2+2H2O(条件为点燃)

  乙烯和溴水

  CH2=CH2+Br2CH2Br-CH2Br

  乙烯和水

  CH2=CH2+H20CH3CH2OH(条件为催化剂)

  乙烯和氯化氢

  CH2=CH2+HClCH3-CH2Cl

  乙烯和氢气

  CH2=CH2+H2CH3-CH3(条件为催化剂)

  乙烯聚合

  nCH2=CH2-[-CH2-CH2-]n-(条件为催化剂)

  氯乙烯聚合

  nCH2=CHCl-[-CH2-CHCl-]n-(条件为催化剂)

  实验室制乙烯

  CH3CH2OHCH2=CH2+H2O(条件为加热,浓H2SO4)

  乙炔燃烧

  C2H2+3O22CO2+H2O(条件为点燃)

  乙炔和溴水

  C2H2+2Br2C2H2Br4

  乙炔和氯化氢

  两步反应:C2H2+HClC2H3Cl--------C2H3Cl+HClC2H4Cl2

  乙炔和氢气

  两步反应:C2H2+H2C2H4C2H2+2H2C2H6(条件为催化剂)

  实验室制乙炔

  CaC2+2H2OCa(OH)2+C2H2

  以食盐、水、石灰石、焦炭为原料合成聚乙烯的方程式。

  CaCO3===CaO+CO2 2CaO+5C===2CaC2+CO2

  CaC2+2H2OC2H2+Ca(OH)2

  C+H2O===CO+H2-----高温

  C2H2+H2C2H4----乙炔加成生成乙烯

  C2H4可聚合

  苯燃烧

  2C6H6+15O212CO2+6H2O(条件为点燃)

  苯和液溴的取代

  C6H6+Br2C6H5Br+HBr

  苯和浓硫酸浓硝酸

  C6H6+HNO3C6H5NO2+H2O(条件为浓硫酸)

  苯和氢气

  C6H6+3H2C6H12(条件为催化剂)

  乙醇完全燃烧的方程式

  C2H5OH+3O22CO2+3H2O(条件为点燃)

  乙醇的催化氧化的方程式

  2CH3CH2OH+O22CH3CHO+2H2O(条件为催化剂)(这是总方程式)

  乙醇发生消去反应的方程式

  CH3CH2OHCH2=CH2+H2O(条件为浓硫酸170摄氏度)

  两分子乙醇发生分子间脱水

  2CH3CH2OHCH3CH2OCH2CH3+H2O(条件为催化剂浓硫酸140摄氏度)

  乙醇和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的方程式

  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

  乙酸和镁

  Mg+2CH3COOH(CH3COO)2Mg+H2

【新高一化学知识点归纳】相关文章:

2017最新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12-01

2021最新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11-29

必修一化学知识点归纳11-30

高一化学知识点归纳01-26

必修一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11-30

中考化学知识点归纳11-08

化学与服装知识点归纳09-21

高考化学知识点归纳03-09

高一化学必修一的知识点归纳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