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知识归纳
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的知识内容是非常简单的,主要是向同学们介绍最基础的化学常识、化学性质好化学实验事项等知识。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知识归纳,希望对大家有用!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知识归纳 篇1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化学变化:变化时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又叫做化学反应)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挥发性、溶解性、吸附性、吸水性、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酸碱性、毒性、脱水性、腐蚀性。
5、化学变化常伴随的现象:放热或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
6、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7、化学变化的同时一定有物理变化的伴随,而物理变化的同时不一定有化学变化的伴随。
8、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有新物质生成。
9、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能使紫色的石蕊试剂变红;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1、 学习化学的特点(三个关注):
(1)关注物质的性质。
(2)关注物质的变化。
(3)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以及对结果的解释和讨论。
2、 科学探究的方法:
(1)提出问题
(2)作出猜想或假设
(3)制定计划
(4)进行实验
(5)收集证据
(6)分析解释及结论
(7)反思与评价
(8)表达与交流
3、吸入的空气比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多;二氧化碳的含量少;水蒸气的含量少。
4、现在的化学实验室的前生是炼丹术士和炼金术士作坊。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一)学生实验的要求
1、上实验课前:复习有关内容,预习实验内容,阅读实验说明,理解实验目的,明了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对实验习题提出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对实验习题提出实验方案及需用的仪器和药品。
2、实验时:检查药品是否齐全。药品要摆放的整齐有序。做实验时,必须按照规定的步骤和方法。注意安全,事实求是地做好记录。
3、实验后:认真地填写实验报告。
4、实验完毕:拆开装置,把废弃物倒入废液缸里。所需物倒入指定的仪器;把仪器洗净,放回原处。教师检查后才可离开。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知识归纳 篇2
化合反应
1、镁在空气中燃烧:2Mg+O2点燃2MgO
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2O2点燃Fe3O4
3、铝在空气中燃烧:4Al+3O2点燃2Al2O3
4、氢气在空气中燃烧:2H2+O2点燃2H2O
5、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5O2点燃2P2O5
6、硫粉在空气中燃烧:S+O2点燃SO2
7、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O2点燃CO2
8、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O2点燃2CO
9、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碳层:C+CO2高温2CO
10、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O2点燃2CO2
11、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CO2+H2O=H2CO3
12、生石灰溶于水:CaO+H2O=Ca(OH)2
13、无水硫酸铜作干燥剂:CuSO4+5H2O=CuSO45H2O
14、钠在氯气中燃烧:2Na+Cl2点燃2NaCl
分解反应
15、实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2H2O2 MnO2 2H2O+O2↑
16、加热高锰酸钾:2KMnO4加热K2MnO4+MnO2+O2↑
17、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通电2H2↑+O2↑
18、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H2O+CO2↑
19、高温煅烧石灰石(二氧化碳工业制法):CaCO3高温CaO+CO2↑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知识归纳 篇3
物质构成的奥秘
1. 分子
(1)概念: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化学变化中可分。
(2)三个基本性质(一小二动三间隔)。
(3)影响因素(温度、压强)。
2. 原子
(1)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化学变化中不可分 。
(2)三个基本性质(一小二动三间隔)。
(3)构成:原子核(质子〔+〕、中子)和核外电子〔-〕。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3. 离子
(1)概念: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2)表示方法及意义:如Fe3+:一个铁离子带3个单位正电荷。
4. 元素
(1)概念: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
(3)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密切相关。
注: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其化学性质不一定都相同(Mg,He最外层电子数为2)。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其化学性质有可能相似(He,Ne均为稳定结构)。
5. 化合价和化学式
(1)化合价
a. 写法及意义:
MgCl2:氯化镁中镁元素化合价为+2价。
b. 几种数字的含义:
Fe2+:每个亚铁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
3 Fe2+:3个亚铁离子。
c. 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零。
(2)化学式
① 写法:
a. 单质:金属、稀有气体及大多数固态非金属通常用元素符号表示它们的化学式;而氧气、氢气、氮气等非金属气体的分子由两个原子构成,其化学式表示为O2、H2、N2。
b. 化合物:正价在前,负价在后(NH3、CH4除外)。
② 意义:
如化学式H2O的意义:4点;
化学式 Fe的意义:3点。
③ 计算:
a. 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和。
b. 计算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
c. 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猜你喜欢:
1.初三化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2.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知识要点分析
3.初三化学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4.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5.初中化学第一单元知识要点归纳
6.初三化学上册知识要点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知识归纳 篇4
一、初中化学之三
1、我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2、氧化反应的三种类型:爆炸,燃烧,缓慢氧化。
3、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4、不带电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中子。
5、物质组成与构成的三种说法:
(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3)、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6、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7、造成水污染的三种原因:
(1)工业“三废”任意排放,
(2)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3)农药化肥任意施放
8、收集气体的三种方法:排水法(不容于水的气体),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9、质量守恒定律的三个不改变: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原子质量不变。
10、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三种方法:增加溶质,减少溶剂,改变温度(升高或降低)。
11、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的三个条件:生成水、气体或者沉淀
12、三大化学肥料:N、P、K
13、排放到空气中的三种气体污染物: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
14、燃烧发白光的物质:镁条,木炭,蜡烛。
15、具有可燃性,还原性的物质:氢气,一氧化碳,单质碳。
16、具有可燃性的三种气体是:氢气(理想),一氧化碳(有毒),甲烷(常用)。
17、CO的三种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毒性。
18、三大矿物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全为混合物)
19、三种黑色金属:铁,锰,铬。
20、铁的三种氧化物:氧化亚铁,三氧化二铁,四氧化三铁。
21、炼铁的三种氧化物:铁矿石,焦炭,石灰石。
22、常见的三种强酸:盐酸,硫酸,硝酸。
23、浓硫酸的三个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
24、氢氧化钠的三个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
25、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的三种氧化物:氧化铜,水(氧化氢),二氧化碳。
26、实验室制取CO2不能用的三种物质:硝酸,浓硫酸,碳酸钠。
27、酒精灯的三个火焰:内焰,外焰,焰心。
28、使用酒精灯有三禁:禁止向燃着的灯里添加酒精,禁止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
29、玻璃棒在粗盐提纯中的三个作用:搅拌、引流、转移
30、液体过滤操作中的三靠:
(1)倾倒滤液时烧杯口紧靠玻璃棒
(2)玻璃棒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端
(3)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31、固体配溶液的三个步骤:计算,称量,溶解。
32、浓配稀的三个步骤:计算,量取,溶解。
33、浓配稀的三个仪器:烧杯,量筒,玻璃棒。
34、三种遇水放热的物质:浓硫酸,氢氧化钠,生石灰。
35、过滤两次滤液仍浑浊的原因:滤纸破损,仪器不干净,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36、药品取用的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37、金属活动顺序的三含义:
(1)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在水溶液中越容易失去电子变成离子,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2)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置换出酸里的氢;
(3)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38、温度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
(1)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
(3)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39、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
(1)温度
(2)是否搅拌
(3)固体颗粒的大小
40、使铁生锈的三种物质:铁,水,氧气。
41、溶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42、影响溶解度的三个因素:溶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质,温度。
20121006115120_nMUkh.jpg
二、初中化学物质的检验
(一)、气体的检验
1、氧气: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中,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2、氢气:在玻璃尖嘴点燃气体,罩一干冷小烧杯,观察杯壁是否有水滴,往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不变浑浊,则是氢气.
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4、氨气:湿润的紫红色石蕊试纸,若试纸变蓝,则是氨气.
5、水蒸气:通过无水硫酸铜,若白色固体变蓝,则含水蒸气.
(二)、离子的检验.
6、氢离子: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加入锌粒
7、氢氧根离子:酚酞试液/硫酸铜溶液
8、碳酸根离子: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
9、氯离子: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氯离子
10、硫酸根离子: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先滴加稀盐酸再滴入氯化钡
11、铵根离子: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12、铜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蓝色沉淀则是铜离子
13、铁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红褐色沉淀则是铁离子
(三)、相关例题
14、如何检验NaOH是否变质: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变质
15、检验生石灰中是否含有石灰石: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含有石灰石
16、检验NaOH中是否含有NaCl:先滴加足量稀硝酸,再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含有NaCl。
17、检验三瓶试液分别是稀HNO3,稀HCl,稀H2SO4?
向三只试管中分别滴加Ba(NO3)2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稀H2SO4;再分别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稀HCl,剩下的是稀HNO3
18、淀粉:加入碘溶液,若变蓝则含淀粉。
19、葡萄糖: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若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就含葡萄糖。
三、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
(一)、固体的颜色
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
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5、淡黄色固体:硫磺
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
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
10、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
(二)、液体的颜色
1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
1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13、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
14、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15、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三)、气体的颜色
17、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18、黄绿色气体:氯气
19、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今天的内容就介绍到这里了。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知识归纳 篇5
一、常见仪器及基本操作
1、常用仪器的分类
存放药品的仪器:广口瓶、细口瓶、滴瓶、集气瓶 取用仪器:药匙、镊子、胶头滴管 加热仪器:酒精灯
反应容器:可直接加热的试管 燃烧匙等,能间接加热的烧杯 烧瓶等 称量仪器:托盘天平,量筒 分离仪器:漏斗
夹持仪器:试管夹,铁架台,坩埚钳
其他仪器:长颈漏斗,石棉网,玻璃棒,试管刷,水槽等
2、药品取用原则
“三不”原则:不用手摸药品,不凑近闻味,不尝药品
节约原则:没有说明用量时,液体取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即可
处理原则:一般实验用剩的药品应放入指定的容器内,既不能放回原试剂瓶,也不能随意丢掉
3、酒精灯的使用
酒精灯的火焰分为焰心、内焰、外焰三部分,加热时应用外焰部分进行加热。
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时,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用完酒精,必须用灯帽盖灭。
二、配制溶液
1、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主要步骤有计算、称量或量取、溶解或稀释、装瓶贴标签。
2、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使产生的热量迅速扩散,切不可把水注入浓硫酸中。
三、过滤及蒸发
1、过滤是除去液体中难溶固体的一种方法,过滤操作中用到的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漏斗、铁架台等。
2、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3、蒸发操作需用到的仪器有玻璃棒、蒸发皿、酒精灯、铁架台。 4、在蒸发溶液的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防止液滴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即停止加热。热的蒸发皿不能直接放在实验台上,要垫上石棉网。 重难点:过滤操作,粗盐提纯的步骤
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
一、物质的检验
离子的检验:
1、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常用紫色石蕊溶液来检验,若石蕊溶液变红,则溶液中含有氢离子,若石蕊溶液变蓝,则溶液中含有氢氧根离子。
2、氯离子:加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3、硫酸根离子:氯化钡溶液和稀盐酸,生成不溶于稀盐酸的白色沉淀。
4、碳酸根离子:稀盐酸,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5、铜离子为蓝色,铁离子为黄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分别生成蓝色絮状沉淀和红褐色沉淀。
推断题寻找突破口:
作为突破口的一般是物质的状态、溶解性、特征颜色或特征反应等。如蓝色沉淀一般是氢氧化铜;红褐色沉淀一般是氢氧化铁。
二、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1、物质的分离:通过适当的方法,把混合物中的各组分物质彼此分开,并且恢复到各种物质的原来状态,分别得到纯净物。
2、物质的`提纯:通过适当的方法,把混入某物质里的少量杂质除去,以便获得相对纯净的物质,又称除杂。
3、若氯化钠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可用适量的稀盐酸或氯化钙溶液除去;硫酸钠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可用适量的稀硫酸除去;不能用稀盐酸除去的原因是盐酸与碳酸钠反应产生的氯化钠是新杂质。
4、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可用适量的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钡溶液除去,不能选用稀盐酸除去的原因是盐酸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
5、硝酸钾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时,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又称降温结晶)法提纯;粗盐中含有少量泥沙时,可用溶解、过滤、蒸发结晶法提纯。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知识归纳 篇6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现象:①红磷(不能用木炭、硫磺、铁丝等代替)燃烧时有大量白烟生成,②同时钟罩内水面逐渐上升,冷却后,水面上升约1/5体积。
若测得水面上升小于1/5体积的原因可能是:①红磷不足,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②装置漏气③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2、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提出了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舍勒和普利斯特里先后用不同的方法制得了氧气。
3、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为78%、氧气为21%(氮气比氧气约为4︰1)、稀有气体(混合物)为0.94%、二氧化碳为0.03%、其它气体和杂质为0.03%。
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
4、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粉尘和气体两类,气体污染物较多是SO2、CO、NO2,这些气体主要来自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知识归纳 篇7
一、物质的学名、俗名及化学式
(1)金刚石、石墨:C
(2)水银、汞:Hg
(3)生石灰、氧化钙:CaO
(4)干冰(固体二氧化碳):CO2
(5)盐酸、氢氯酸:HCl
(6)亚硫酸:H2SO3
(7)氢硫酸:H2S
(8)熟石灰、消石灰:Ca(OH)2
(9)苛性钠、火碱、烧碱:NaOH
(10)纯碱:Na2CO3 碳酸钠晶体、纯碱晶体:Na2CO3·10H2O
(11)碳酸氢钠、酸式碳酸钠:NaHCO3 (也叫小苏打)
(12)胆矾、蓝矾、硫酸铜晶体:CuSO4·5H2O
(13)铜绿、孔雀石:Cu2(OH)2CO3(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的物质)
(14)甲醇:CH3OH 有毒、失明、死亡
(15)酒精、乙醇:C2H5OH
(16)醋酸、乙酸(16.6℃冰醋酸)CH3COOH(CH3COO- 醋酸根离子) 具有酸的通性 (17)氨气:NH3 (碱性气体)
(18)氨水、一水合氨:NH3·H2O(为常见的碱,具有碱的通性,是一种不含金属离子的碱)
(19)亚硝酸钠:NaNO2 (工业用盐、有毒)
二、常见物质的颜色的状态
1、白色固体:MgO、P2O5、CaO、 NaOH、Ca(OH)2、KClO3、KCl、Na2CO3、NaCl、无水CuSO4;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
2、黑色固体:石墨、炭粉、铁粉、CuO、MnO2、Fe3O4▲KMnO4为紫黑色
3、红色固体:Cu、Fe2O3 、HgO、红磷▲硫:淡黄色▲ Cu2(OH)2CO3为绿色
4、溶液的颜色:凡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凡含Fe2+的溶液呈浅绿色;凡含Fe3+的溶液呈棕黄色,其余溶液一般不无色。(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
5、沉淀(即不溶于水的盐和碱):①盐:白色↓:CaCO3、BaCO3(溶于酸) AgCl、BaSO4(也不溶于稀HNO3) 等②碱:蓝色↓:Cu(OH)2 红褐色↓:Fe(OH)3白色↓:其余碱。
6、(1)具有刺激性气体的气体:NH3、SO2、HCl(皆为无色)
(2)无色无味的气体:O2、H2、N2、CO2、CH4、CO(剧毒)
▲注意: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盐酸、硝酸、醋酸。酒精为有特殊气体的液体。
7、有毒的,气体:CO 液体:CH3OH 固体:NaNO2 CuSO4(可作杀菌剂 ,与熟石灰混合配成天蓝色的粘稠状物质——波尔多液)
三、物质的溶解性
1、盐的溶解性
含有钾、钠、硝酸根、铵根的物质都溶于水
含Cl的化合物只有AgCl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
含SO42- 的化合物只有BaSO4 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
含CO32- 的物质只有K2CO3、Na2CO3、(NH4)2CO3溶于水,其他都不溶于水
2、碱的溶解性
溶于水的碱有:氢氧化钡、氢氧化钾、氢氧化钙、氢氧化钠和氨水,其他碱不溶于水。难溶性碱中Fe(OH)3是红褐色沉淀,Cu(OH)2是蓝色沉淀,其他难溶性碱为白色。(包括Fe(OH)2)注意:沉淀物中AgCl和BaSO4 不溶于稀硝酸,
其他沉淀物能溶于酸。如:Mg(OH)2 CaCO3 BaCO3 Ag2 CO3 等
3、大部分酸及酸性氧化物能溶于水,(酸性氧化物+水→酸)大部分碱性氧化物不溶于水,能溶的有: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钙、氧化钠(碱性氧化物+水→碱)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知识归纳 篇8
1、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广,江河、湖泊和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3/4,人体含水约占人体质量的2/3。淡水资源却不充裕,地面淡水量还不到总水量的1%,而且分布很不均匀。
2、水的污染来自于
①工厂生产中的废渣、废水、废气
②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③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
3、预防和消除对水源的污染,保护和改善水质,需采取的措施:
①加强对水质的监测
②工业“三废”要经过处理后再排放
③农业上要合理(不是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等。
4、电解水实验可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却不能再分。
5、电解水中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体积比(分子个数比)为1︰2,质量比为8︰1,在实验中常加稀H2SO4和NaOH来增强水的导电性。通的是直流电。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知识归纳】相关文章:
初中化学第一单元知识要点归纳11-14
初三上册单元化学知识点归纳11-25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至四单元知识点归纳01-26
重要的化学知识归纳02-28
初中九年级化学单元知识归纳11-16
初中化学第七单元知识要点归纳11-14
中考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07-28
九年级化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07-18
初三化学上册知识要点归纳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