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

化学试题中的压强问题参考

时间:2021-06-22 19:26:55 化学 我要投稿

化学试题中的压强问题参考

  化学试题中的压强问题

化学试题中的压强问题参考

  例2.为探究CO2和NaOH确实发生了反应,某实验小组的同学设计出了下列4种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选择任意一种实验装置,简述出现的实验现象,解释产生该实验现象的原因:选择的实验装置是 。实验现象为: 。产生该实验现象的原因是: 。

  (2)某同学质疑上述实验设计,该同学质疑的依据是: 。

  (3)在原实验的基础上,请你设计实验证明CO2和NaOH肯定发生了化学反应。

  [答案]

  注:(1)—(4)只需答一组。

  (2)二氧化碳溶解于水,使气体的量减少,也可以出现类似的现象。

  (3)往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作用后的液体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如果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说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发生了化学反应。

  例3.小勇在化学晚会上观看了“瓶吞鸡蛋”的魔术(如下图1),看到鸡蛋被吞进瓶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小勇思考:瓶能吞蛋,能不能吐蛋呢?他进行了如下图2的实验,结果鸡蛋吐了出来。他加入的试剂P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吐蛋的原因是 。

  [答案]2NaOH+CO2=Na2CO3+H2O;稀盐酸(或稀硫酸等);

  Na2CO3+2HCl=2NaCl+H2O+CO2↑(或与稀硫酸反应);产生大量的气体,使瓶内压强增大。

  例4. 在右下图所示的装置中,夹子处于关闭状态。现将NaOH溶液滴入广口瓶中,待充分反应后,打开夹子,试管中刚沸腾的水又重新沸腾了。对上述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试管内的气压减小,沸点升高

  B.试管内的气压增大,沸点升高

  C 高中语文.试管内的气压减小,沸点降低

  D.试管内的气压增大,沸点降低

  [答案]C

  例5.如右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图中铁架台等仪器均已略去)。在I中加入试剂后塞紧橡皮塞,立即打开止水夹,Ⅱ中有气泡冒出;一段时间后关闭止水夹Ⅱ中,液面上升,溶液由无色变为浑浊。符合以上实验现象的I和Ⅱ中应加入的试剂是:

  [答案]C(Zn与稀H2SO4 反应生成氢气,使Ⅰ试管内压强变大,从而使稀H2SO4进入Ⅱ试管中与BaCl2反应。)

  高一新生如何学好高中化学

  新生应该如何学好,下面是的一些,大家可以参考

  一、认真阅读化学课本化学课本是依据教学大纲系统地阐述教材内容的教学用书,抓住课本,也就抓住了基础,应该对课本中的主要原理,定律以及重要的结论和规律着重去看、去。同时还应注意学习化学中研究问题的方法,掌握学习的科学方法比掌握更重要。因为它能提高学习的。看化学书的程序一般分三步。

  1.全面看全面看一节教材,把握一节书的整体内容 高中数学,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初步整体印象,要做到能提纲挈领地叙述出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关键和本质的问题。

  2.抓关键在全面看的基础上,抓住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用语重点看,认真反复琢磨。

  3.理思路看书时要积极思考,重点知识要掌握,难点知识要逐步突破。总之,看书的程序可概括为:“整体-部分-整体”,即整体感知,部分探索,整体理解。

  二、化学实验的

  (一)实验——学习化学的手段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研究化学的科学方法,也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手段。

  (二)观察实验要与思考相结合化学实验的观察,一般是按照“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的顺序,分别进行观察。观察的同时还要积极地思维。例如:在观察铜、锌分别投入稀硫酸中的现象时,要想为什么会看到锌放在稀硫酸中会产生气体,而铜放在稀硫酸中却无气体产生呢?通过思考,把感性知识升华,就会获得较深的认识:锌的活动性比氢强,能将氢从酸中置换出来,而铜没有氢活泼,故不能置换酸中的氢。

  (三)化学实验操作中的“一、二、三”1.实验室取用固体粉末时,应“一斜、二送、三直立”。即使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小心地送人试管底部,然后将试管直立起来,让药品全部落到试管底部。2.实验室取用块状固体或金属颗粒时,应“一横、二放、三慢竖”。即先把容器横放,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容器口以后,再把容器慢慢地竖立起来,使药品或金属颗粒缓缓地滑到容器的底部,以免打破容器。3.在液体的过滤操作中,应注意“一贴、二低、三靠”。即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滤纸的边缘应低于漏斗口,漏斗里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烧杯要紧靠在玻璃棒上,玻璃棒的末端要轻轻地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的内壁。

  三、化学用语的学习

  (一)化学用语?学习化学的工具化学用语是化学学科所特有的,是研究化学的工具,也是一种国际性的科技语言。不懂化学用语,学习化学就不能入门。所以,掌握它是很重要的。

  (二)写好记好化学式的方法1.掌握单质化学式的写法2.掌握化合物化学式的写法

  (三)掌握写好记好化学方程式的方法1.抓住反应规律2.联系实验现象写好记好化学方程式

  高一新生如何学好高中化学

  一、“肯定+否定”法判断溶液离子组成

  例1、一瓶澄清的溶液,其中可能含有NH4+、K+、Na+、Mg2+、Ba2+、Al3+、Cl-、

  I-、NO3-、CO32-、SO42-离子,取该溶液进行以下实验:

  (1)取pH试纸检验,溶液呈酸性。

  (2)取出部分溶液,加入少量CCl4及数滴新制氯水,经振荡后CCl4层呈紫色。

  (3)另取部分溶液逐渐加入少量NaOH溶液,使溶液从酸性逐渐变为碱性,在滴加过程中和滴加完毕后,溶液均无沉淀产生。

  (4)取上述部分碱液加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5)将(3)得到的碱性溶液加热,有气体放出,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根据上述实验事实确定:

  ①该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 ②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

  ③还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溶液呈酸性肯定有H+,所以肯定不含有CO32-;加入少量CCl4及数滴新制氯水,经振荡后CCl4层呈紫色,一定含有I—,所以肯定不含有NO3-;加入NaOH溶液,过程中和滴加完毕溶液均无沉淀产生,肯定不含有Mg2+和Al3+;上述碱液加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肯定含有Ba2+,肯定不含有SO42-;将(3)溶液加热,有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气体放出,肯定含有NH4+。综合以上,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是Ba2+、I-、NH4+;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是CO32-、NO3-、Mg2+、Al3+、SO42-;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离子是K+、Na+、Cl-。

  这种“肯定+否定”相关联的方法确保了思维的严密性,是正确解答问题的基础。

  二、“阳离子+阴离子”法判断溶液离子组成

  例2、某无色透明溶液,与铝反应放出氢气,下列离子:Mg2+,Cu2+,Ba2+,H+,Ag+,SO42-,SO32-,HCO3-,OH-,NO3-,试判断以下两种情况何者能存在于此溶液中。

  ①当生成Al3+时,可能存在____________。

  ②当生成AlO2—时,可能存在___________。

  解析:无色透明溶液,一定不含Cu2+ 高一;与铝反应放出氢气,则溶液可能酸性也可能碱性,一定不含HCO3-;当生成Al3+时溶液呈强酸性,含有H+,由此排除OH-,SO32-,NO3-(HNO3和Al反应不放氢气)存在,溶液中至少有一种阴离子,所以一定含有SO42-,根据SO42-的存在排除Ba2+和Ag+,溶液中还可能含有Mg2+。

  当生成AlO2—时溶液呈强碱性,含有OH-,由此排除H+,Mg2+,Ag+存在,溶液中至少有一种阳离子,所以一定含有Ba2+,根据Ba2+的存在排除SO42-和SO32-,溶液中还可能含有NO3-。

  溶液中至少有一种阴离子或阳离子可以使好多貌似难解的题目变得豁然开朗,是解决此类习题有效的隐形助手。

  三、“定性+定量”法判断溶液离子组成

  例3、今有一混合物的水溶液,只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

  K+、NH4+、Cl-、Mg2+、Ba2+、CO32-、SO42-,现取三份100 mL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1)第一份加入AgNO3溶液有沉淀产生

  (2)第二份加足量NaOH溶液加热后,收集到气体0.04 mol

  (3)第三份加足量BaCl2溶液后,得干燥沉淀6.27 g,经足量盐酸洗涤、干燥后,沉淀质量为2.33 g。根据上述实验,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

  A.K+一定存在 B.100 mL溶液中含0.01 mol CO32-

  C.Cl-可能存在 D.Ba2+一定不存在,Mg2+可能存在

  解析:本题是一个定性加定量的判断题。加足量NaOH溶液收集到气体0.04 mol,溶液中一定含有NH4+且为0.04 mol;根据加入BaCl2溶液得沉淀,经盐酸洗涤后沉淀部分溶解,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SO42-,不含Mg2+(Mg2+和CO32-不共存)

  n(SO42-)=2.33 g/233 g·mol-1=0.01 mol,

  n(CO32-)=(6.27 g-2.33 g)/137 g·mol-1=0.02 mol。

  K+的存在是本题的难点,从定性的角度没有涉及K+的反应现象,但从电荷守恒角度分析,溶液中0.04 mol NH4+、0.01 mol SO42-、0.02 mol CO32-不是电中性溶液,所以溶液中一定含有K+且为0.02 mol。至于Cl-,可能有也可能没有,如果有,K+更多。选A、C。

  四、“瞻前+顾后”法判断溶液离子组成

  例4、某无色溶液,可能由Na+、Ag+、Ba2+、Al3+、AlO2-、MnO4-、CO32-、SO42-中的若干种组成。取该溶液进行以下实验:

  (1)取适量试液,加入过量盐酸,有气体生成,并得到溶液;

  (2)在(1)所得溶液中加入过量碳酸氢铵溶液,有气体生成,同时析出白色沉淀甲;

  (3)在(2)所得溶液中加入过量Ba(OH)2溶液,也有气体生成,并有白色沉淀乙析出;则溶液中①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②一定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③判断沉淀乙成分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注重的不仅仅是离子之间的反应,更应注重在题设条件下离子之间的隐含反应,如过量的试剂带来的反应,如离子反应后新生成离子的反应,要把离子反应与实验现象“瞻前顾后”结合起来分析。加入过量盐酸,有气体生成,一定含有CO32-,同时排除Ag+、Ba2+、Al3+的存在;第二步是本题的难点,在(1)所得溶液中加入过量碳酸氢铵溶液,有气体生成,同时析出白色沉淀,应该是Al3+和HCO3-的双水解才会产生的现象,不过Al3+已经在第一步被排除,结合第一步,Al3+应该是AlO2-和过量H+反应生成的;突破这一点,本题题意变得明朗,在(2)所得溶液中加入过量Ba(OH)2溶液,也有气体生成NH3,并有白色沉淀乙析出,由于没有涉及SO42-的反应,乙则可能是碳酸钡也可能是硫酸钡。

  答案:①Ag+、Ba2+、Al3+、MnO4-②Na+、AlO2-、CO32-③加入盐酸,观察沉淀是否完全溶解。

  只有严密的思维才会产生正确的解题路径,离子组成判断类习题,有时需要多种方法的灵活整合,所以一定要熟练掌握各种基本的思路方法,才能在遇到新情境时灵活变通、举一反三,提高解题的速度。

  高中化学中有机物的各种官能团及其性质一览

  1。卤化烃:官能团,卤原子在碱的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生成醇在碱的醇溶液中发生“消去反应”,得到不饱和烃

  2。醇:官能团,醇羟基能与钠反应,产生氢气能发生消去得到不饱和烃(与羟基相连的碳直接相连的碳原子上如果没有氢原子,不能发生消去)能与羧酸发生酯化反应能被催化氧化成醛(伯醇氧化成醛,仲醇氧化成酮,叔醇不能被催化氧化)

  3。醛:官能团,醛基能与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能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溶液反应生成红色沉淀能被氧化成羧酸能被加氢还原成醇

  4。酚,官能团,酚羟基具有酸性能钠反应得到氢气酚羟基使苯环性质更活泼,苯环上易发生取代,酚羟基在苯环上是邻对位定位基能与羧酸发生酯化

  5。羧酸,官能团,羧基具有酸性(一般酸性强于碳酸)能与钠反应得到氢气不能被还原成醛(注意是“不能”)能与醇发生酯化反应

  6。酯,官能团,酯基能发生水解得到酸和醇

  醇、酚:羟基(-OH);伯醇羟基可以消去生成碳碳双键,酚羟基可以和NaOH反应生成水,与Na2CO3反应生成NaHCO3,二者都可以和金属钠反应生成氢气

  醛:醛基(-CHO);可以发生银镜反应,可以和斐林试剂反应氧化成羧基。与氢气加成生成羟基。

  酮:羰基(>C=O);可以与氢气加成生成羟基

  羧酸:羧基(-COOH);酸性,与NaOH反应生成水,与NaHCO3、Na2CO3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硝基化合物:硝基(-NO2);

  胺:氨基(-NH2).弱碱性

  烯烃:双键(>C=C<)加成反应。

  炔烃:三键(-C≡C-)加成反应

  醚:醚键(-O-)可以由醇羟基脱水形成

  磺酸:磺基(-SO3H)酸性,可由浓硫酸取代生成

  腈:氰基(-CN)

  酯:酯(-COO-)水解生成羧基与羟基,醇、酚与羧酸反应生成

  注:苯环不是官能团,但在芳香烃中,苯基(C6H5-)具有官能团的性质。苯基是过去的提法,现在都不认为苯基是官能团

  官能团:是指决定化合物化学特性的原子或原子团.或称功能团。

  卤素原子、羟基、醛基、羧基、硝基,以及不饱和烃中所含有碳碳双键和碳碳叁键等都是官能团,官能团在有机化学中具有以下5个方面的作用。

  1.决定有机物的种类

  有机物的分类依据有组成、碳链、官能团和同系物等。烃及烃的

  有机物分子式确定的计算方法

  关于确定有机物分子式的计算题目,也是有机物计算题目当中的重要考题之一。那么,如何确定有机物的分子式呢?总体来讲,先得确定有机物的组成元素,然后再确定各原子的数目从而确定有机物的分子式。下面笔者重点介绍一下在确定有机物分子式的计算当中的一些具体计算方法。

  1、确定元素的组成

  一般来说,有机物完全燃烧后,各元素对应的产物为C→CO2,H→H2O。若有机物完全燃烧后的产物只有CO2和H2O,则其组成的元素可能为C、H或C、H、O。欲判断该有机物是否含有氧元素,首先应求出产物中CO2中的碳元素质量及H2O中的氢元素的质量,然后将这两种元素的质量相加,再和原有机物的质量进行比较,若相等,则原有机物中不含氧元素,若不相等则原有机物中必定含有氧元素。

  2、确定分子式

  在确定有机物的组成元素之后,接下来根据题目条件来最终确定这几种元素构成的物质的分子式。在确定分子式进行计算的时候,通常可以采用以下几种计算方法。

  方法一 、实验式法(即最简式法)

  根据有机物的分子式为最简式的整数倍,利用其相对分子质量及求得的最简式便可

  确定其分子式。如烃的最简式求法为:

  例1:某含C、H、O三元素的有机物,其C、H、O的`质量比为6:1:8,该有机物蒸汽的密度是相同条件下的H2密度的30倍,求该有机物的分子式。

  【解析】该有机物中的原子个数比为

  故其实验式为CH2O,设其分子式为(CH2O)n,根据题意得:。

  则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2H4O2。

  方法二 、单位物质的量法

  根据题目中的已知条件,确定有机物的元素组成后,直接求出1mol该有机物中各元素原子的物质的量,即可推算出分子式。若给出一定条件下该有机物气体的密度(或相对密度)及各元素的质量分数,则求解分子式的基本途径为:密度(或相对密度)→M→1mol有机物气体中各元素原子的物质的量→分子式。

  例2:6.2 g某有机物A完全燃烧后,生成8.8 g CO2和5.4 g H2O,并测得该有机物的蒸汽与H2的相对密度是31,求该有机物的分子式。

  【解析】分别根据C、H的质量守恒求得A中的C、H质量分别为

  m(C)=2.4 g, m(H)=0.6 g

  m(C)+ m(H)= 3 g<6.2 g

  所以有机物A中含有O元素,且m(O)=6.2 g-3 g=3.2 g。

  因为M(A)=31×2 g/mol=62 g/mol,故1 mol A中各元素原子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则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2H6O2。

  易错点辨析:高中化学中32个“不一定”

  1. 原子核不一定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如氢的同位素(11H)中只有一个质子。

  2. 酸性氧化物不一定都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是HMnO4的酸酐,是金属氧化物。

  3. 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都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等都不能与碱反应,是不成盐氧化物。

  4.金属氧化物不一定都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是酸性氧化物,Al2O3是两性氧化物。

  5.电离出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的不一定是酸。如苯酚电离出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属酚类,不属于酸。

  6.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金刚石与石墨均由碳元素组成,二者混合所得的物质是混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

  7.晶体中含有阳离子不一定含有阴离子。如金属晶体中含有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而无阴离子。

  8.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如金刚石→石墨,同素异形体间的转化因反应前后均为单质,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化,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9. 离子化合物中不一定含有金属离子。如NH4Cl属于离子化合物,其中不含金属离子。

  10.与水反应生成酸的氧化物不一定是酸酐,与水反应生成碱的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NO2能与水反应生成酸—硝酸,但不是硝酸的酸酐,硝酸的酸酐是N2O5,Na2O2能与水反应生成碱—NaOH,但它不属于碱性氧化物,是过氧化物。

  11.pH=7的溶液不一定是中性溶液。只有在常温时水的离子积是1×10-14 ,此时pH=7的溶液才是中性。

  12.用pH试纸测溶液的pH时,试纸用蒸馏水湿润,测得溶液的pH不一定有误差。

  13.分子晶体中不一定含有共价键。如稀有气体在固态时均为分子晶体,不含共价键。

  14.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不一定是SO2,如Cl2、O3均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15.金属阳离子被还原不一定得到金属单质。如Fe3+可被还原为Fe2+。

  16.某元素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时,该元素不一定被还原。如2H2O=2H2↑+O2↑,氢元素被还原而氧元素被氧化。

  17.强氧化物与强还原剂不一定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浓硫酸是常见的强氧化剂,氢气是常见的还原剂,但可用浓硫酸干燥氢气,因二者不发生反应。

  18.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不一定很容易发生,吸热反应在常温下不一定不能发生。如碳与氧气的反应为放热反应,但须点燃;Ba(OH)2?8H2O与NH4Cl反应为吸热反应,但在常温下很容易发生。

  19.含金属元素的离子不一定都是阳离子。如AlO2-。

  20. 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的元素不一定是非金属元素。如周期表中ⅣA、ⅤA、ⅥA中的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均多于4个。

  21,高中物理.不能在强酸性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不一定能在强碱性溶液中大量存在。如HCO3-、HS- 等离子既不能在强酸性溶液中大量存在,也不能在强碱性溶液中大量存在。

  22.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熔沸点不一定越高。一般情况下该结论是正确的,但因H2O、HF、NH3等分子间能形成氢键,熔沸点均比同主族元素的氢化物高。

  23.只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晶体不一定属于分子晶体。如NH4Cl属于离子晶体。

  24.只含有极性键的分子不一定是极性分子。如CCl4、CO2等都是含有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

  25.铁与强氧化性酸反应不一定生成三价铁的化合物。铁与浓硫酸、硝酸等反应,若铁过量则生成亚铁离子。

  26.具有金属光泽并能导电的单质不一定是金属。如石墨、硅都具有金属光泽,它们属于非金属单质。

  27.失去电子难的原子获得电子的能力不一定强。如稀有气体原子既不易失去电子也不易得到电子。

  28.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如KNO3的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因KNO3的溶解度较大;Ca(OH)2的饱和溶液浓度很小,因Ca(OH)2微溶于水。

  29. 强电解溶液的导电能力不一定强。导电性的强弱与溶液中自由离子的浓度大小有关,如果某强电解质溶液的浓度很小,那么它的导电性可以很弱,而某弱电解质虽然电离程度小,但如果离子浓度大时,该溶液的导电能力也可以较强。

  30.弱电解质被稀释时,离子浓度不一定减小。如冰醋酸在稀释时,H+、CH3COO-浓度先逐渐增大而后减小。

  31.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反应物的转化率不一定增大。

  32. 1 mol某气体的体积是22.4 L,该气体所处的状态不一定是标准状态。

【化学试题中的压强问题参考】相关文章:

关于化学试题中的压强问题03-14

关于压强的化学试题附答案03-15

中考物理压强问题指导:从现象找答案参考04-13

海南高考化学试题及答案参考03-29

四川高考化学试题参考03-29

初三化学试题参考文03-17

高中化学压强问题的复习指导03-20

2017全国高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03-27

化学试题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