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传统村落保护设计与传统中国画的结合的论文
传统村落也叫古村落,它融合了山水人文、民俗传统、风土习俗、规划与建筑审美,有着重要的历史与社会、文化与艺术、建筑与景观的价值。我国璀璨的传统文化则孕育了传统中国画,老子言:“知其白,守其黑”,意为虽然懂得根源洁白,也要把持混沌昏黑的势态,古人早已运用笔墨与纸绢描绘天地自然,通过黑白间的虚实平衡守住了国画之美。2015年央视纪录片《记住乡愁》热播引起极大关注,它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以传统村落为载体,展现了传统村落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民风民俗、乡土之物、文化积淀。古村落如何保护、传统文化如何传承、渐成热议课题。近年来,地方在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也做了不少工作,但是在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快速发展过程中,经济利益与文化遗产保护的投入、科技文明与传统文化遗产之间的矛盾时刻存在。我们许多美丽的,原生态的古村落遭受遗弃、破坏与重建,古老的记忆已被无情地一丝丝抹去,恍如一幅中国水墨古画被蛀虫啃食破碎,“乡愁”变得陌生而寂寥。如何保护传统村落,传承传统文化,留住乡愁呢?我想:不妨静下心来把“古村落”留在画纸上,品味传统中国画的精髓,细细体味乡愁的魅力。
一 传统村落规划与中国画的布局观
1 传统村落景观规划
体现物质环境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统一。如今许多地方为了追求改变老旧的面貌,脱离自然盲目改造和建设,不懂得延续村落肌理与传统文脉,村民世代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环境被破坏。继承传统,尊重自然和保持村落的特色成为面对的课题,结合传统美学,有些思路或许值得借鉴,譬如能否将现有的聚居建筑向景观建筑的转变?将村落空间的序列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对村落的水系进行适当的梳理;对村落所处山林“修剪”,既要“显山露水”,也要“犹抱琵琶”;这恰与中国画表现的意境相符。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是指“内心与外境相激发从而生成一种体现一定超越性心灵体验的含蓄蕴藉的艺术境界。传统中国画无论在章法布局、表现形式还是技法运用上都讲究意境之美,追求黑白平衡、虚实相生、“疏、密、聚、散”的关系,通过意境的升华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
2 传统中国山水的审美思想
对古村落景观规划设计有着可鉴意义。传统中国画中的山水画通过以形传神的方法而构图成篇,也可理解为写意的表达,如“崇尚自然,卧游山水”、“胸有丘壑,寄情山水”表达了中国山水画的山水情节。赵孟頫(元)《鹊华秋色图》是作者归故里浙江,为远离家乡的好友所绘,表现了好友家乡美丽风光:画面开阔延展,江水与沼泽交错,村舍与树林依偎掩映,渔民泛舟出没,远景两座山峰形态迥异,右侧“华不注山”双峰尖耸,左侧“鹊山”浑厚圆润。此画布局体现了均衡、虚实、远近和意境表达,通过对山水、建筑、林木等众多景物的布局和描绘,表现了古人对画境的营造和借物写心的审美观。中国传统景观规划多体现在传统园林的建造上,其仿自然山水景观,融合自然、文化与历史,来源于天地,也有别于天地,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浙江楠溪江中游古村落,譬如岩头村、苍坡村,在规划上都体现了山水人文的融合,先人们无不例外都把朴实天然的村落建在风景优美,依山傍水的地方。传统文化熏染的楠溪江文人们,对自然之美很敏感,一种清醒的环境审美意识,在楠溪江人的心中氤氲,并且转化为村落的魅力。所以有必要认识和进一步理解中国山水画的精髓,从传统艺术中借鉴其思想和方法运用于传统村落景观设计中。
3 传统村落景观规划
符合中国画在布局上的审美观。中国画的构图讲究形式美,讲究主体与配体的对比,并运用远与近、虚与实、疏与密、动与静等规划布局手法。实际上古人已经把山水画的魅力和蕴含的审美思想融入到传统景观设计之中,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宏村,其规划开创了仿生学之先河。在理念上仿照牛的消化系统,村落空间布局呈现“牛形”,结合自然水体,规划出人工水系,整个村落如一头水牛卧于青山绿水中。村落建筑色彩淡雅朴素、建筑形态生动,内涵丰富、结构精致巧妙,被云山环抱。这见证了先人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天人合一的传统,美丽如画的意境也吸引了许多中国传统画家对此乐此不疲地创作。
4 传统村落规划
不仅具有严谨的科学性、社会性、技术性,更应具有独特的艺术性和观赏性。我国地缘辽阔,多民族共存造就了众多不同的村落,独特的历史文化和生态特色奠定了各具特色的历史风貌和自然环境,可谓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所以在当今传统村落规划中不能__简单地运用城镇化进程中简单粗暴的方式,大手笔地进行功能布局、交通规划、拆迁改造、粉饰换新、旅游开发等破坏性的急功近利的做法。我们应该秉承先辈们传统的审美思想、精湛的技术、保护富含韵味的建筑、结合独特的生态环境,发扬传统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将传统村落打造成“师法自然,浑然天成”的,成为民众和谐生活的载体。
二 古村落传统建筑保护设计与中国画的情结
1 传统的丢失。
经济的发展,城镇化的提升许多村落产生褪变,或人去楼空,建筑失修破败不堪;成为空心村。或村里往日朴实优美的老房子被一排排五颜六色的、不同风格的、丑陋不堪的新面孔所取代,有价值的建筑构件和家具流入到商人囊中。我们正在失去无数的传统瑰宝,失去了历史的标志和记忆,人们也在不知不觉中失去了精神故园。
2 传统中国画的建筑情结。
传统中国画所表达的是有诸多要素组成的一种整体的意境。写实与写意可以看作现实与理想,意由实而来。这与我国传统民居有相似之处,传统民居就个体看并没有非常突出的造型和材质色彩的变化,体现了东方人文内敛的性格。而由诸多民居组成的村落即可体现出群体的空间序列:其平面肌理序列往往是依据自然的载体一再发展枝节与末梢,以阻滞主要轴线的发展,将意境延续更加深远。犹如国画中梅花枝干的生长,千姿百态,也绝不雷同。中国画尤其注重线条的运用,如双钩法,明暗效果是次要的,主要以点线面不同的线形组合表现优美的意境。而中国传统民居大多色彩素雅、形态简洁的建筑形态、轮廓明朗的山墙、层次分明的瓦檐,以及曲线舒展的飞檐,都可以用墨笔来体现,所以用中国画可以表达古村落建筑朴实深远的意境。夏珪(南宋)《西湖柳艇图》画面柳堤回环,疏密虚实穿插,远近分明,屋宇沿弯曲的湖岸边比邻而居,轻舟与人物的点缀,增添了画面的动感,远处云雾飘动,烟雨朦胧,富有诗意感,耐人寻味。概因古民居和淳朴的环境非常容易触动人情感,激发思绪和想象,古村落也成为中国画描绘的重要题材。当我们漫步在古村巷墙之间,脚上感受到凹凸不平,在不察觉中感受岁月留痕,沉醉其间,如饮醇酿。徽州古民居高墙深院小窗,外观内敛朴素,白色墙面占比极大,灰色小窗简洁端庄、正如中国画喜欢“留白”,可据画面添置人物、飞鸟、花草,体现了书画艺术中美学观念“密不通风,疏可走马”。景物与空间融一体,虚实阴阳,和谐共生。国画背景的留白,在整个意境上并非是虚无苍白的,而是天地灵气之往来,韵致之流动。笪重光(清)说:“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吴冠中(现代)《山居图》寥寥数笔,建筑屋檐和窗格深邃,与明快飞白的墙体对比,远山晕开辽远。前景几笔繁花点缀,空间层次分明,意境深远。
3 传统村落的重要文化之一是建筑文化。
我国传统村落中历史建筑众多,如数家珍。如浙江诸葛村、安徽宏村、江西婺源古村落、江西千户苗寨等,包含了丰富的历史建筑和文物古迹,结构精巧、建筑和构建用材多样、形制各异、手工技术高超,多方位地延续了村庄的历史文脉。徽州古村落是围合与开放相结合的建筑布局,建筑与周边山水、林木有机结合,在空间规划和景观设计上也体现了疏密有度的关系,与传统中国画构图中的主次、疏密、阴阳对比异曲同工。徽州古村落与中国画的意态也是相符的:建筑是素雅的,临水而立,水中的倒影形成虚实和动静之分,每当雨后升腾起水雾,白色的建筑若隐若现,蕴含着飘渺和空灵的意境。它以独特的山水文化意境和建筑特色而极具绘画性,也为近现代留下了不少国画精品。
4 传承传统建筑文化。
古村落并不意味着仅仅保存过去,它不是收藏的古董,不宜孤立地保护古村落的建筑和文化,更不应把村民外迁,不该淡化民众的乡愁。维持住原村民的生存状态,它应该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一种生活方式。在建筑保护设计中需要在加强和保护的基础上,注重修缮历史建筑、传统特色民居和历史风貌景观。传承和发展建筑形式,保留传统的建筑和构件,如木楼梯,瓦屋面,栏杆及陶砖。传承传统手工艺,填补破坏的砖墙,修复木作并加固。植入和活化内在的功能,通过传统工艺与科技的结合,使建筑得以延续其生命周期。只要将物质文化遗产的实物和载体保护和活化了,非物质的文化遗产就会有承载的土壤,可以良好地发展。
三 传统村落自然景观设计与中国画写生
1 传统中国画写生与造景的关联。
传统中国画写生与西画的写生有不同的含义,从内涵、表达形式和审美观都刻上了具民族烙印,与西画写生极为不同。From nature,“写生”在英语中意思是面向大自然,面对真实的环境、物体和人,难免将变化多端的自然景象固定化和程式化。西画中那种定点视觉和焦点法透视作为西方绘画的基本原理,可以更真实地表现对象,因此西画擅长于科学和真实的描述。而在中国画语言表达中,对于“写生”有着多元的理解:既有将“写生”解释为一种学习的技法,也有人把“写生”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表现语言,而更多地会将“写生”倾向于画家意念中的主观表达即“写意”。回顾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国画界曾经发起了以写生为导向的运动,一部分画家就是从西画的写生方式入手,再转向中国传统的方式,如李可染;另有一部分国画家包括潘天寿、傅抱石等,反其道而行,立足传统通过取景写生结合现代的笔墨改造,开辟了现代国画风格。此时的中国画家,多多少少都与西画有关联,自然写生的手段必不可少。如黄宾虹与齐白石,都被认为是传统的大师,也非常重视写生,它是生活体验的来源,通过细致的观察和真切的感悟,重新激发创作的热情与欲望。所以在我们传统村落设计中,自然景观最能激发艺术家对美的追求,对自然景观与人造景观有必要进行甄别、筛选、将传统的自然景观,传统造景手法运用到村落保护设计当中。
2 传统中国画的“师法自然”。
传统中国画写生观念有“师法自然”,“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中国画涵盖山水、建筑、人物、花鸟、静物等,均来源于客观真实的景物,通过加入了画家的手法和感受而表达的艺术形式。许多伟大的画家创造了不胜枚举的传世名作,其中不乏对我们传统村落保护设计有借鉴和启发作用。在此列举点滴希望能引起大家的思考:吴石仙(清) 的《秋山夕照图》描绘一副融自然人居和谐的画面:由近及远,水边树下一停一渔船,一头戴笠帽渔翁倚坐于船中,气定神闲状;一骑驴老翁经过过石桥回村居,小童子肩挑在前,桥下水流潺潺;不远处的村居错落有致隐约在水岸与山脚下;极目远处是朦胧的寺庙和佛塔;日出东方,天上雨雾初散,群鸟飞翔。好一副诗情画意,令人神往。刘松年(南宋) 《四景山水图》:一副青山绿水,嫩柳成荫,溪桥流水,入口蜿蜒曲折。堤头两侍者牵马携盒向小桥走近,阶下童仆忙于清理担具,像是随从主人倦游归来的样子。路旁桃李争妍盛开迎接客人的到来。房屋被郁郁苍苍林木遮挡,隐隐约约,主人深居其间,远山迷蒙不清,灌木小草排列富有节奏,给人以春意盎然、心情舒展的审美感受,也折射出古人对景观序列规划表现在空间与意境的高度结合,值得后人细细品味。中国画传统的描绘对象来源丰富,但主要来源于生活,为自然常见之物,并赋予了许多称谓。譬如梅、兰、竹、菊被称为“四君子”,梅,傲雪凌霜,坚韧不拔;兰,深谷幽香,淡泊高雅;竹,清雅脱俗,澹泊其中;菊,吉祥高洁,飘逸凌霜;而松是“岁寒三友” 之一,其苍翠欲滴,常青不老。赵孟坚(宋代)《岁寒三友图》:作者在扇面上将松、竹、梅折三者组合在一起,以不同墨色描绘了一株饱结花朵和苞蕾的梅枝,穿插交错、缠绕着如钢针般的松针与燕尾状的墨竹,将它们巧妙地沿对角线方向置于中心位置,以松淡墨和竹的浓墨来衬托出洁白的梅花。松、竹、梅三者运用的技法各有特点,笔墨秀丽,格调韵致,清新幽雅,意趣横生。流露出画家的刚直、坚贞的品格。徐渭(明代)《菊竹图》:以墨笔写菊花一株,菊叶盛开有聚有散,姿态婆娑昂立,生机盎然。菊叶以写意刷写,形态老中含秀,用笔生动流畅,浓淡相间,挥洒自如。左侧旁几枝竹梢低垂,浓淡分明,遥相呼应,似两物有情感的交流,饶有趣味,右上方题有反映作者生活状态的七言诗一首。此画整篇构图巧妙,泼墨淋漓而直抒胸臆。
3.传统村落景观的规划
在立意上可学习中国画对写生意境的营造。传统中国画中的景物可以作为研究传统村落景观设计的重要素材,许多名画中都生动地体现了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性格喜好,以及对画面空间的审美和表达。其大致画面表达的意境、空间的层次,小至建筑与人物的布局、树木花卉的搭配与安排,都反映了传统的法则。一山一水、一亭一桥、一花一木、一鸟一石、建筑与人物、季节变化不相雷同,皆有其寓意。我们应该从自然的观摩与写习中领会画作中描绘的对象,重视体现传统景观环境和素材,吸取其意境营造手法,让传统村落内在的精神得以保留和提升。
四 传统村落文化传承与中国画的艺术传承
1 传统文化的传承
自古以来都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2013年《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编制基本要求(试行)》文件中提出了很好的方向:要对那些有保护价值的物质形态包括历史建筑、文化遗址、形形色色的农耕资源如水碓水车;还有非物质形态资源包括地方戏曲、礼仪仪式、民俗活动乃至方言和传统服饰,进行系统的调研和科学规划。如今,全国各地积极保护和修复传统文化,村落文化的建设也结出成果,通过多方面的努力,一朵朵“水墨丹青”的村落正在广阔山川中开枝散叶。而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是国家执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也是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生动实践。
2 保护传统村落,需要传承。
不仅要保护物质形态,也还要保护历史记忆、风俗文化,注重活态传承。传统村落是中国劳动人民数千年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古村落具有特殊的记忆、生产和生活方式,所承载的精神文化内涵是村落中各种“非遗”不能脱离的“生命土壤”。在古村落的保护上,既包括外观和功能的方面:建筑的修缮、风貌的恢复,也包括精神和传统的方面:农耕文化的复辟、乡俗生活的重塑,许多手工艺、风俗习惯、都需要继承发扬。王振鹏(元)《伯牙鼓琴图》:此卷描绘了一种常见民俗活动的场景,弹琴与听琴的故事。相传伯牙生于春秋时代,擅于琴,广为流传的《高山流水》据传就是他所作。与友钟子期会面弹奏一曲,画中主仆五人左二右三分列两侧,坐姿与站姿各不同、神态各异,或低头沉思、或侧耳凝听、或目不转睛、各人的举止神情均刻画得惟妙惟肖。作者用笔遒劲有力而又流畅,严谨而又生动,白描与渲染相结合,在人物心理活动的描绘上达到了极高的水平,成为元代人物画代表作。可见众多风俗文化本长久扎根于生活中。
3 传统村落的保护与精神层面的结合。
“黄昏时刻,原本安静的祠堂外边突然喧哗起来,一群小孩跳进水里嬉戏打闹”,这种场景很能让人想起小时候在家乡夏日戏水的美好回忆。“入夜,繁星点点,远处茶室传来了悠扬的古琴声”则让人遐想古人挥毫泼墨,赋诗抒发心中的情怀。这些感受都是乡愁的表现,所以古村落的保护停留在外部环境的变化上,还需要有精神层面和文化层面的支持。
4 保护传统村落传统文化有助于中国画的艺术传承。
古村落大多拥有各具形态的山水,具有各具特色的文化传承,具有不同体验的乡愁。在保护中应该思考传统村落文化的保护与中国画的艺术传承的关系,铭记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文化渊源和精神家园。它包含了文学、宗教、民俗、书法、绘画等,中国画也是其中的一部分,它涵盖了历史、人文、文化和文明,也与社会与环境息息相关,它可以被后人摹仿和传承。“讲究传承,师法古人”是中国传统绘画的精神,然而近代西学东渐以来,中国传统美学受到严峻挑战,过快的城市化进程和古村落环境的不断湮灭,不断扼杀了传统中国画写生的环境和传统景物。所以保护传统村落无疑为传统中国画的发展提供了滋润的环境,难以想象让用传统中国画去表达现代的高大冰冷的混凝土房子、沥青马路、玻璃幕墙和欧式整齐修剪的树木花草、天马行空的雕塑。
结语
传统村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记载,保护和传承是不可推卸的使命和责任。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曾明确提出:“最有效的保护就是让国民知道其价值,以及在中国美术史上的作用和地位”。当代青年建筑学人不应忘记历史、丢失传统。需要不断提升个人艺术修养,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从传统中国绘画这一世界瑰宝中吸取精华,借鉴与传承,运用于传统村落的规划与保护设计中,把“传统村落”写在画纸上,还广大民众浓浓的乡愁。
【谈传统村落保护设计与传统中国画的结合的论文】相关文章:
传统中国画的笔墨论文04-08
当传统中国画遇到国际语境论文08-12
传统中国画的价值04-03
中国画的笔墨传统及延续04-03
对中国画的传统创作和创新04-04
传统与现代中国画中追求的书法用笔特点论文08-14
传统中国画家生活工作04-11
传统素描与设计素描教学的比较论文08-02